2006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这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
支付体系春节大考
【初高中衔接】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
【学科联系】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课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语文课文有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等篇目。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基本知识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
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及
解决问题在具体政策上的不同,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新三国穿帮
2.通过书刊、影视、网络等资源,培养收集运用史料,综合分析、比较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文学及政治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港、澳、台百年来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沧桑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维护祖国统一及振兴中华的使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现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多普勒效应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重点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历程。
(二)难点
任何论从史出地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三)教学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用具
利用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刘忻陈翔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根据学生能力兴趣,分四大组,解决四组问题。
2.合作探究,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
第一组问题:港、澳、台三地的人文地理
问题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问题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二组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
问题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问题4: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第三组问题:香港、澳门的回归
问题5: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问题6: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第四组问题:海峡的发展
问题7:海峡的状况如何?
问题8: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该怎样解决?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用图片、视频剪辑等形式,展现港、澳、台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发展,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学习的激情。
2.教学导语
导入:用幻灯片投影简要解析课题名称、课程标准、四组问题
(三)教学结构
cry ab it什么意思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幻灯片投影具体问题)
第一小组学生:(多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中国地图,感知港、澳、台的地理环境,图片、视频显示三地的风貌、物产、社会人情等等。朗诵《七子之歌》、《乡愁》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感人片段,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简述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
老师:幻灯片归纳
紧扣问题1,深入设问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知道了问题的由来,那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2、统一之道——“一国两制”的构想
世界经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呢?虽然结束了近代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但是在此后的三十年间,由于条件还不成熟,统一问题被暂时搁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展开,综合国
力稳步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许多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尤其是美、日与中国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日与台湾断交,条件逐渐成熟,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落到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肩上。祖国统一也是人民的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思考:“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第二组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教材概括回答,同时教师作简要评价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分层划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形成的大致经过。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提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思考: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
对于前一个问,不能直接从教材上到答案,应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努力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两岸三地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归纳;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二问,这一问学生可以从教材到答案,稍作阐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具有伟大的意义,能很好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与现实可能性的高度灵活性,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的经典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0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9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问题   台湾   历史   中国   解决   培养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