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解读《罪与罚》

试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解读《罪与罚》
我国城市的市花作者:刘译涵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
        ;要:20世纪著名文论家巴赫金提出了复调小说的理论,指出复调小说的含义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就鲜明地表现出了不论从结构还是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语言之间的复调性。本文试图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解读《罪与罚》,并且分别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来探究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安排这种复调式的情节和人物的。
        关键词:复调小说;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档轿车对位
穆勒五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2
        20世纪苏联文论家巴赫金,在其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复调理论,深受学术界赞誉。由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艺术也被定义为具有复调结构的小说。工业奈
复调,在音乐上是指不同声部的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应和,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不论有多少旋律,总能在每个阶段保持完美的和声而又同时各自独立发展。巴赫金借用音乐中的术语,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命名为复调小说[1]。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每个人物都在思想观点上自成权威,卓然独立,同时又与其他人物的思想形成对比和共鸣。主人公的语言不再是传统的独白型小说中的代表作者观点的声音,而成为了一个个具有完整自足性的个体。这种美学观尤其体现在小说《罪与罚》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汽车机械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共时性分析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拉斯科尔尼科夫、马尔美拉多夫和索尼娅。这三个主要人物就像赋格曲的三个旋律主线,缺一不可。在拉斯科尔尼科夫,其特点是一种带着青年大学生的思考、怀疑、冲动而又单纯的主线,他始终遵循这个特点,从头到尾都像一个中提琴一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滞钝,但这种基本彩没有变化,他的行动贯穿了整部作品,给整部作品定调。马尔美拉多夫就像低声部的旋律,他的家庭的衰败、他的酗酒、他女儿的不幸经历使得这个人物始终是忧郁、悲愤、痛苦、低沉,这个人物时而在情节线中占主导地位,如开头第一章他在酒馆里半醉时痛斥自己的大段独白;时而又沉入主要情节
之下,给整部作品带来一种浓郁的低沉氛围,而不论他是在明线还是暗线,他的声音始终是在独立地演奏着的,甚至到他死后,也是在以一种回荡着的悲剧气氛影响着主题的发展。索尼娅是高声部,她的美德、基督教牺牲精神超乎世俗,身世的凄惨与信念的高昂是她的主要音型,她就像是高声部的小提琴,在必要时刻、情节发展到高潮时高亢而激越地奏出主题,此时她在三个声部中占据了最明显、最主要的地位,她的光辉照彻了其他一切因素,使得其他旋律都在她的这个旋律之下形成辅助。这三个声音是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他们就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旋律。其余的人物,是推动主旋律前进的不同的刺激性因素。拉斯科尔尼科夫在面对这些人物时的态度和感情,都是受来自这两个低音和高音旋律的影响。当他受到来自马尔美拉多夫的影响时,他是愤世嫉俗的,仇恨丑恶现实的;当他受到来自索尼娅的向善的影响时,他内心中向善的一面又被激发,整个作品的旋律也开始向善了。这三个人物不论在共时的空间对比上还是历时的情节发展上都是以复调音乐般的精准对位来互相对话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3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80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复调   人物   旋律   对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