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 《表征》 读书笔记

读《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
 
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斯图尔特·霍尔通过《表征》一书阐述了了其“文化表征理论”。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循环观出发,探讨了文化循环的模式,并将“表征”看作文化循环的主要要素和环节加以论述。
(一)《表征》基本概念和要点的梳理
阎霄汉在导言部分,作者重点探讨了文化、语言意义以及它们之间和与表征系统之间的关系。霍尔认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表意的实践,它的决定性产品就是:意义。语言是在一种文化中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的“媒介”之一;意义得以产生和循环的最具优势的一个“媒介”就是语言。关于表征、意义和语言之间的关系,霍尔说,“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有意义的表述这个世界。”表征的实践就是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在一个可被转达和阐释的符号形式中具体化。意义为了在某一文化中有效的循环则必须进入这些实践领域。意义的产生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同时这是一个双方的、互相影响的过程,表征的功能不是单向的,而更像是“对话”,是互相交流共享的过程。
第一章中霍尔对表征运作的理论和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 霍尔认为,文化产生意义过程的核心,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表征系统”。第一个表征系统中所有的事物能被联系于人们头脑中拥有的一套概念或心理表象,使我们能赋予世界以意义。第二个表征系统依靠的是在我们的概念图与一系列的符号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这些符号被安排、组织、代表或表征那些概念的各种语言。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产生的实质所在。而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之为“表征”的东西。可见,意义是在表征系统中被建构的,是一种意指的实践。 也可以说,“表征”建构了我们的意义世界。“表征”的具体运作方式有三种:反映论途径、意向性途径和结构主义或构成主义途径。其中,霍尔重点论述了结构主义的两种观点——语言符号学和“话语”。前者主要植根于索绪尔语言学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是从符号的角度阐释文化和表征,被看作一种“诗学”;后者则是从福柯的“话语”理论出发,探讨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认为话语建构了意义以及何效的主体一位置,而被看作是“政治学”。
受索绪尔符号的意指作用和符号的任意性特征的启发,霍尔提出,被表征的系统建构出来的意义是由信码建构和确定的。信码是我们所说和听的可理解性成为可能,并且在我们的概念和语言间建立起课转换性,这一可能转换性把意义由说传者送到听者并使之得以在一
种文化内有效地传播。
巴尔特强调结构语言在文化符号中的作用,而形成了直接意指层和含蓄意指层的构成分析。直接意指层涉及意义的第一个层级,是单纯的、基础的层级,能指与所指之间是描述性的。含蓄意指层是普遍的、综合的、芜蔓的,在这一层级中,所指同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流,是根据社会意识形态、普遍信仰、结构概念及社会价值体系等更广泛的领域来解释各种完成了的符号,这是代表了“他性”的信息和意义,巴尔特称之为“元信息”或“神话”。符号学应该透过文化文本的表面意思,达到其底层及各种隐喻层背后的意思。撒胡椒面
福柯转向了话语的研究。话语是一组陈述,它为谈论一个特别的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是一种以特定方式建构该话题的东西。阐明一个话题和一个调查领域的方法就是知识。与巴尔特不同,对福柯而言,知识不能被简化到纯粹“意义”的或“语言”的领域,因为所有知识都是作为一种有历史境遇的社会实践来运作的:所有的知识都是权利/知识。各种话语并不是简单的反映“现实”,而是他们在一种特殊语境中建构现实以使之符合于各种特定的权利关系。福柯认为是话语自身建构了使它因此而有意义和有效的主体——位置,无处不在的权利是隐藏之意义背后的直接动因。
(二)我的思考——关于符号力量和传媒神话
7月份CPI同比上涨忆白石老人    只要人们具有话语的力量,就一直存在着叙事的力量。媒体使用人人都能理解的简易编码或者信码,把不同阶层的人集结起来,创造了一个文化活动的场所,制造了名典,制造了潮流,制造了新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这可以说是传媒的叙事神话和符号权利。霍尔认为媒介是表意的工具。媒介通过表意过程构建现实,制定“形势定义”,给受众提供一个世界的图景。巴尔特通过具有意大利特的“潘尼拉”的广告说明广告符号传播一种民族主义。2003年丰田汽车的“霸道”广告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告中的丰田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拾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则向下俯首。广告语即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这则带有强烈民族性广告一出现就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我们暂且不追究商家设计这则广告是否考虑到了民族性,但是在中国人的眼中,这则广告确实传播了一种民族倾向,中国受众拥有共同的文化信码,因此会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解读这则广告的背后的“隐喻”。另外,小说或电视被形态化的文学形象或荧屏形象不仅在文本世界言说,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强化观念、建构现实。从《恰同学少年》、《毛岸英》到《潜伏》、《雪豹》,电视荧屏上风起云涌的红经典和谍战大片,实质是对中国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的表征。媒体的文本内容具有一种隐含作用,也就是巴尔特所说的含蓄意指,或者说霍尔的
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莱州湾论坛表征。在媒体中,“现实”是被建构出来的,它的隐喻作用也是自我建构出的,它在说服我们“需要”做出变化以其适应或赶上我们生活其中的新时代。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2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7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义   表征   文化   符号   语言   建构   广告   意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