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键电子音乐创作中的空间音响运动思维

浅谈刘键电子音乐创作中的空间音响运动思维
作者:谭惠子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2
        要:空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于空间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这里面包裹了西方的空间定义和东方的空间思想。在音乐发展的道路上,许多音乐家对空间带来的音响进行了由浅至深的的一系列探索与研究,使现今的空间音响运动思维产生了不少新的趋势和发展动力。本文通过对作曲家刘键《半坡的月圆之夜》这部作品的分析,试图对其空间音响运动思维做出简要的总结。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关键词:电子音乐;空间音响思维;静与动;传统与现代;声音运动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阿尔泰山区垂直自然带文章编号:导电油墨1005-5312201235-0114-01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一、引言
        “空间即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音响空间是包括音响和空间这两方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描述人、评价人所感知的声音世界。随着科技
的发展出现了网络空间、信息空间等新名词,音乐领域进入到现代化运行中,现代音乐又与空间近一步联系到一起。所谓音响空间是指音箱发声的位置、环境等多种空间因素。在我国音乐领域中最早提及到空间的就是在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家们的阐述中,由于每个派别所执对音乐观点的不同,所以对空间音乐的看法也存在差异。例如我国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老子,他认为空间就好比炼铁时用的风箱鞍隔—橐(《管子·乘马》);墨子等人以来比喻空间(《墨子·经上》)。在本文所指的空间是声源的位置点及其相互之间运动而构成的区域。
        从音乐史来看,音乐的表现手段曾经是以音响的空间用来定位的。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乐派的复合唱风格音乐,作曲家已经不满足于当时约定俗成②”的空间音响,运用交替演唱与合唱等各种对比手法以突出空间音响的变化,开拓了独具特的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效果。似乎在进入电子音乐时期之前对于这种技术的论述是非常少的,更不曾运用到大量的作品之中。当音乐进入到后现代音乐创作时期,一些作曲家们便将传统的空间音响思维进行了大胆的拓展,将更为丰富多变的音响空间运用其中:布列兹的《应答曲》,将北大校花李莹24人的乐队置于演出场地中央,6位独奏演奏者置于6个不同的角落;施托克豪森在作品《方形》中,将4个乐队分别置于听众的前后左右。他们用静和动这两方面因素融到
作品中,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空间音响思维,当然这还不属于电子音乐所涉猎到的空间音响范畴。当空间概念进入到电子音乐时期,空间音响运动思维开始大量运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1:2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72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音响   音乐   思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