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

熵增定律: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下⼦顿悟了
编者按
早在1943年,薛定谔在多次演讲中都提到“熵增”这个词,并在其著作《⽣命是什么》中指出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命体系之中,即“⽣命是⾮平衡系统并以负熵为⽣。”
熵增定律揭⽰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它预⽰了宇宙终将归于热寂,⽣命终将消失。
任正⾮也在2012年的华为内部讲话中提到“熵”的概念,后来在2017年,华为总裁办发布了《华为之熵,光明之⽮》的学习邮件,系统阐述了任正⾮思想中的“熵减”理论。
《华为之熵,光明之⽮》
上下滑动查看全⽂
熵和⽣命活⼒,就像两⽀时间之⽮,⼀头⼉拖拽着我们进⼊⽆穷的⿊暗,⼀头⼉拉扯着我们⾛向永恒的光明。
今天和⼤家分享的内容,作者认为是⽬前为⽌对华为发展之道最不为⼈知的⼀个视⾓。
鲁道夫·克劳修斯发现热⼒学第⼆定律时,定义了熵。⾃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温⾃动向低温转移的。在⼀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作功。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
熵原本是热⼒学第⼆定律的概念,却被任正⾮⽤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是贯穿任正⾮管理华为的思想精华。
华为之所以不易被⼈理解,⼀个重⼤原因就是任正⾮的思想源头摆脱了商学院式的理论框架,仿佛黄河源头的九曲⼗⼋弯,既有观察现实世界、不断实践的⼈性感悟,也有横贯东西⽅的科学和哲学洞察。
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和计算⽅法都来源于物理学的启发,但鲜活的⽣命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和有限理性⼈。
在⼈性和社会(⼈性的体化)的复杂性⾯前,经济学在社会发展的现实⾯前已经落后甚⾄溃败,⽽熵的理论透过物理学和⽣命活⼒,直指⼈⼼。
任正⾮把物理学、⼈性和哲学理念直接引⼊企业管理中,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华为的发展不是偶然的,任正⾮开创性的管理思想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
⼀、华为之熵
1. 熵为何物?
这⾥,我们稍微探讨⼀下熵的物理学概念,不想烧脑的同学请直接跳到下⼀段落,不影响理解下⽂。熵⾸先是物理学概念,熵的单位是焦⽿/热⼒学温度。热⼒学第⼆定律告诉我们,⼀个孤⽴系统的熵⼀定会随时间增⼤,熵达到极⼤值,系统达到最⽆序的平衡态。因此,热⼒学第⼆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定律。
1850年熵増定律诞⽣的时候就有两种表述,后来不同学科、不同科学家⼜发表了很多种各不相同的表述。
相⽐较,作者更喜欢量⼦物理学和现代⽣物学的奠基⼈欧⽂·薛定谔对热⼒学第⼆定律的综合性描述:“⼀个⾮活的系统被独⽴出来,或是把它置于⼀个均匀的环境⾥,所有的运动由于周围的各种摩擦⼒的作⽤都将很快地停顿下来;电势或化学势的差别也消失了;形成化合物倾向的物质也是如此;由于热传导的作⽤,温度也变得均匀了。
由此,整个系统最终慢慢地退化成毫⽆⽣⽓的、死⽓沉沉的⼀团物质。于是,这就达到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的热⼒学平衡或“最⼤熵”——这是⼀种持久不变的状态,在其中再也不会出现可以观察到的事件。”
熵是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好在我们并不需要真正了解熵、热⼒学第⼆定律的经典物理学含义,只需要知道其社会学意义即可。作者对此作了个总结,即:熵就是⽆序的混乱程度,熵増就是世界上⼀切事物发展的⾃然倾向都是从井然有序⾛向混乱⽆序,最终灭亡。
⾛向混乱⽆序,最终灭亡。
这在经典⼒学上的寓意更容易理解,即世界上没有永动机,最终会⾛向平衡静⽌,即熵死。
任正⾮在⼀次与⼈民⼤学黄教授交流管理话题时,黄教授把热⼒学第⼆定律发给了他。任正⾮发现,⾃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同样的规律。
对于企业⽽⾔,企业发展的⾃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逐步⾛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因⽽,任正⾮经常把华为和灭亡两个词关联起来,就不⾜为奇了。
从此,任正⾮在考虑企业管理时,会把熵増作为⼀个重要视⾓。
2. ⽣命的活⼒
抛开遥远的宇宙周期论和膨胀论,我们⾁眼可见的现实世界显然也有⽣机勃勃的⼀⾯,那么和热⼒学第⼆定律所描述万物⾛向混乱的差距何在?或者说对抗熵増,让世界有序繁荣的是什么?答案之⼀就是⽣命活⼒。
1943年,薛定谔在三⼀学院的讲台上,⾯对爱尔兰总统等⼀众嘉宾,在“⽣命是什么”的主题演讲中提到,“⾃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序,即熵值增加。
⽽⽣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活中产⽣的正熵,使⾃⼰维持在⼀个稳定⽽低的熵⽔平上。⽣命以负熵为⽣。” 1944年,薛定谔把这⼀演讲主题写作成书,即《⽣命是什么》,引导了以DNA为标志的现代⽣物学发展。
薛定谔将⽣命活⼒称为负熵,使得⾃然万物与热⼒学的熵増反向运动。同理,企业要保持发展动⼒,需要依靠的就是⼈的⽣命活⼒。
任正⾮说,(企业)要想⽣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了(于是诞⽣了厚积薄发的华为理念);⼈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这样企业如何发展?(于是诞⽣了以奋⽃者为本,长期艰苦奋⽃的华为理念)任正⾮正是通过洞察⼈性,激发出华为⼈的⽣命活⼒和创造⼒,从⽽得到持续发展的企业活⼒。
过去5亿年,遗传信息的数量增加了1亿⽐特。⼈类的DNA⾥记录了⼈类从尼安德特⼈、丹尼索⽡⼈就可以被追溯的本能,贪婪、懒惰、⾃我欣赏。⽽这正是⼈类进步的动⼒之源。
作为⼀个透彻理解⼈性的企业家,任正⾮深知如何⽤⾦钱把⼈类的贪婪转化为动⼒,从⽽驱赶⾛懒惰的魔⿁,让⼗⼏万华为⼈在⾃我欣赏中向着同⼀个⽬标前进。
这个道理西⽅管理学也早已洞悉,但⽭盾在于,哪个创始⼈可以克服⾃⼰的贪婪?
为什么犹太圣经中说,世界上难做的事情容易做成?……
3. 耗散结构—开放的系统
⽣命都是需要新陈代谢的,都是开放的系统,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结构。
热⼒学第⼆定律是封闭系统的规律,避免熵死的⽅法之⼀就是建⽴耗散结构。
喷雾干燥法
耗散结构是普利⾼津在研究不违背热⼒学第⼆定律情况下,如何阐明⽣命系统⾃⾝的进化过程时提出的新概念,他因此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三十二 纪录片
耗散结构就是⼀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负熵流,从原来的⽆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类社会和体既是⼀个远离平衡的结构,也具有⾮线性发展的特征,⽽且可以具有开放性,完全符合耗散结构的三个特征定义。
因此,耗散结构的动⼒学模型应该适合⼈类社会。这是普利⾼津在20世纪80年代进⼀步发展耗散结构时提出的重要观
因此,耗散结构的动⼒学模型应该适合⼈类社会。这是普利⾼津在20世纪80年代进⼀步发展耗散结构时提出的重要观点。
任正⾮在2011年的公司市场⼤会上说,“公司长期推⾏的管理结构就是⼀个耗散结构,我们有能量⼀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获得⼀个新⽣。
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锻炼⾝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了,就变成了坚强的⾎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
那我们为什么要耗散结构呢?⼤家说,我们⾮常忠诚这个公司,其实就是公司付的钱太多了,不⼀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奋⽃者,⽤流程优化来巩固。
奋⽃者是先付出后得到,与先得到再忠诚,有⼀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点。我们要通过把我们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形成新的势能。”
任正⾮⼀直批评华为⾃主创新,因为⾃主创新就把华为变成了⼀个封闭系统。(于是诞⽣了开放合作的华为理念)。
普利⾼津在《探索复杂性》⼀书中写道,“简单与复杂、⽆序和有序之间的距离远⽐⼈们通常想象的短
得多。”
⼆、光明之⽮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到2017年华为就30年了,任正⾮重提华为如何避免熵死。光明之⽮,正是要让华为避免⾛向熵死的⿊暗。
封闭系统终究是要熵死的,没有活⼒的封闭企业必将灭亡。任正⾮如何把华为打造成⼀台耗散结构的开放活⼒引擎?
企业要想长期保持活⼒,就要建⽴耗散结构,对内激发活⼒,对外开放,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的作战空间。
从1969年普利⾼津提出耗散结构理论⾄今,⼜过去了40多年,这个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复杂系统科学,仍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发展阶段,不过实践经常⾛在理论的前⾯。
⾃然科学属性⽆法和社会学严格的⼀⼀对应,这源于⼈类社会的复杂性。与天马⾏空的理论相⽐,任正⾮似乎更喜欢探索实践,不断进化。
下⾯的华为活⼒引擎模型(图1)只是作者对过去华为实践的不完整观察,供⼤家⼀起探讨。
图1:任正⾮以耗散结构为基础,打造华为活⼒引擎模型
图1:任正⾮以耗散结构为基础,打造华为活⼒引擎模型
开放性、远离平衡、⾮线性是耗散结构的三个特征。ICT产业本⾝的发展规律就充满了⾮线性发展的
不确定性和挑战,⽆需为企业刻意营造⾮线性环境。因此,本⽂重点探讨华为耗散结构中的开放性和远离平衡。
⼀⽅⾯,华为通过企业的厚积薄发、⼈⼒资源的⽔泵实现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特性,使企业逆向做功,让企业从⽆序混乱转向有序有发展。
另⼀⽅⾯,华为通过企业的开放合作、⼈⼒资源的开放实现耗散结构的开放性,从模型的⼊⼝和出⼝吐故纳新、吸收宇宙能量,为企业带来有序发展的外来动能。
下⾯为了⽅便叙述,作者把华为活⼒引擎分成企业宏观和个⼈微观两个层⾯分别来探讨。
企业宏观层⾯,把华为视为⼀个⽣命整体,要从企业整体运作的战略⾼度解决熵増。即利⽤企业的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组织惰怠、流程僵化、技术创新乏⼒、业务固化守成等问题。
个⼈微观层⾯,华为是⽆数个体的⼈,重在从⼈⼒资源管理⾓度,探索如何激发⽣命的活⼒,从⽽解决⼈的惰怠和熵増。
华为这台活⼒引擎的轴⼼是客户,是否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判断有序⽆序、熵増熵减的标准和⽅向。
1.华为的宏观活⼒引擎
生死跳伞图2:华为宏观活⼒引擎模型
如图2所⽰,华为的耗散结构,既要消耗掉企业多余的能量,打破平衡静⽌的企业超稳态,建⽴新的发展势能,也要保持开放性,为企业锻造出⼀个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技术和业务平台。
因此,任正⾮赋予华为了两个发展理念,也可以认为是华为的两个发展战略,即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
枣汁在华为宏观活⼒引擎模型上,开放合作与厚积薄发成为打造负熵流的主要⽅法,通过逆向做功,⼀⽅⾯消耗了多余的物质财富,打破平衡静⽌,避免物质财富过多导致的熵增,另⼀⽅⾯⼜建⽴起新的企业发展势能,为长远发展积聚能量。
在这⾥,势能可以理解为技术研发、组织管理能⼒、⼈才资源、思想战略、品牌声誉等的储备,形成进⼊⽆⼈区、构筑世界级竞争⼒的综合能⼒。
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的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各有侧重。
1.1厚积薄发
1.1厚积薄发
华为与很多西⽅企业发展理念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华为是⼀个理想主义者,以企业长期发展为⽬标。⽽多数西⽅企业,⼀般以股东利益或公司利润最⼤化为⽬标。
华为通过厚积薄发战略,把企业物质财富最⼤化转化为企业发展势能,强化了内⽣动⼒。厚积薄发本
⾝的理念更像⼀个能量守恒系统,偏重企业内⽣动⼒的循环往复。由于消耗掉了物质财富储备,也避免企业过度积累财富⽽失去危机感、造成惰怠⽽失去发展动⼒。
厚积薄发⾸先表现在把物质财富密集投⼊到科技研发领域。华为建⽴势能最突出的⽅式是研发⽅⾯⾯向战略聚焦领域,多路径、多梯队“范弗⾥特弹药量”的密集投资,过去10年累计投⼊2400亿⼈民币。
能量守恒系统本质是个封闭系统,⽽耗散系统必须开放。华为厚积薄发的另⼀个重要⽅⾯就是开放式的,即不断引进国际管理经验,推动管理变⾰,积累组织能⼒⽅⾯的势能。
研究性学习教案从1997年开始,华为近20年来持续引进外部管理经验,包括IBM、埃森哲、HayGroup、波⼠顿咨询等,为华为提供了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财经服务(IFS)等多⽅⾯的持续变⾰,使得华为的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流程变⾰不断进步,奠定了华为成为⼀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
华为通过厚积薄发积累了⾜够的势能,就有可能在核⼼领域进⼊⽆⼈区,构建世界级竞争⼒,同时也能积累能⼒进⼊更⼤的业务作战空间,获得更多物质财富,进⽽推动积累更⼤的势能。
如此循环,企业进⼊良性发展状态。
1.2开放与合作长途运输鱼苗时
塞萨尔伊达尔⼽在《增长的本质》⼀书中提到,热⼒学第⼆定律表明,封闭系统的熵值趋于增长,意味着⼀个系统会从有秩序演变⾄⽆秩序。
任正⾮深谙这⼀道理,明确提出,“我们要建⽴开放的架构,促使数万公司⼀同服务信息社会,以公正的秩序引领世界前进。”在与杨林的2015年花园谈话中,任正⾮进⼀步指出,“热⼒学讲不开放就要死亡,因为封闭系统内部的热量⼀定是从⾼温流到低温,⽔⼀定从⾼处流到低处,如果这个系统封闭起来,没有任何外在⼒量,就不可能再重新产⽣温差,也没有风。
第⼆,⽔流到低处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量,那么这个世界全部是超级沙漠,最后就会死亡,这就是热⼒学提到
的“熵死”。社会也是⼀样,需要开放,需要加强能量的交换,吸收外来的优秀要素,推动内部的改⾰开放,增强势能。外来能量是什么呢?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法、先进的思想意识冲击。”
⽂化是企业⽣⽣不息的⼟壤。⼀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成为华为开放⽂化的思维符号。
开放的⽂化会孕育开放的思想。⽆论是科学理论的重⼤突破,还是主航道的⽆⼈区,开放的思想会孕育出多样性和更多发展路径的分⽀,让华为在⾯临未来不确定性和⿊天鹅突变时拥有充分选择权。
分⽀的选择权,正是地球⽣命繁荣进化、避免熵死的根本,也是⼤⾃然最美妙的特性。企业的分⽀选
择权,只诞⽣在开放、⾮平衡的环境中,并由企业的理性做出最终选择。
在企业战略⽅⾯,任正⾮为⼤管道战略定义了开放的属性,“我们把主航道修得宽到你不可想象,主航道⾥⾯⾛的是各种各样的船。要开放合作,才可能实现这个⽬标。”
不做成吉思汗,不做⿊寡妇,通过深淘滩低做堰,华为积极开展与业界合作,构建⽇益⾼效的产业链和繁荣的⽣态系统,不断做⼤产业规模。
在科技研发的势能积累⽅⾯,任正⾮经常旗帜鲜明的反对⾃主创新。
在具有可选择性的领域,华为更愿意采⽤合作伙伴的解决⽅案,并对其持续优胜劣汰、吐故纳新,从⽽长期保持与业界最优秀的伙伴进⾏合作。如果战略结盟,甚⾄并购合作伙伴,就会失去选择权,失去选择权则意味着临近熵死。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7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发展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