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_1998年广东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

文章编号:1007-6190(2005)02-0014-02
1997~1998年广东赤潮发生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
吴迪生1 黎广媚1,2 赵 雪1
(1.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广州 510300;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管理系,山东青岛 266003)
  摘 要:根据1997年10月~1998年5月广东沿海大规模赤潮实况,分析了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对赤潮的诱发作用。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水温异常变化,导致中国东南沿海气温、相对湿度偏高,盐度偏低,风速偏弱,海水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多),对赤潮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外来妹关键词:广东沿海;赤潮;海洋水文气象
中图分类号:P732     文献标识码:B
1 赤潮实况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
1980~2003年,广东沿岸海域发生赤潮177次。赤潮发生的频率逐年升高,影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损失日益严重,这除了与广东沿岸海域污染日趋严重这一根本原因有关外,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也是一个不
容忽视的诱发因素。1997年11月13日~1998年5月18日,广东沿海及香港附近海域先后发生大规模的赤潮。此次赤潮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各个海域发生的赤潮种类不相同,分别波及广东饶平柘林湾、汕尾、大鹏湾、珠江口、阳江东平、香港等地附近海域,广东沿岸海域赤潮面积合计约2万hm2,历时6个月,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人民币[1~2]。
2 赤潮灾害发生的海洋环境条件
2.1 大尺度海洋环境条件
实测资料表明:1997年1月的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深(60~250m)的水温正异常达5℃以上,而且2℃正距平区向东扩张到160°W以东(图1a),随着暖池次表层水温正异常区的进一步东扩,赤道东太平洋次表层水温正距平逐渐为负距平所代替;1997年7月(图1b),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出现负距平现象,同时赤道东太平洋次表层水温正距平逐渐扩展到海洋表面,导致海表水温(SST)出现明显的正距平现象(1997年5月E L Nino事件爆发)。赤道东太平洋水温正距平继续加强,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负距平也进一步加强。1997年11月,赤道东太平洋次表层水温及SST异常暖水体面积达最大,说明E L Ni2 no事件达到鼎盛期。1998年1月(图1c),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次表层异常暖水体范围继续东缩,且强度明显继续减弱,暖池次表层异常冷水温负距平中心值达6℃左右,位于170°E水深100m层附近。1998年7月(图1d),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次表层水温负距平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强度明
显加大,次表层水温正距平消失,Nino3区的SST距平月平均值已为-0.12℃(图略),这说明从1997年5月开始的百年来最强的一次E L Nino事件于1998年6月正式结束。
对西沙海洋站水温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图略),从1997年10月~1998年12月,南海水温均异常偏暖,特别是1998年1~3月,水温正距平值基本>2℃。
2.2 赤潮发生海域的水文气象条件变化
分析广东省饶平县拓林镇附近的云澳海洋站和珠江口大万山海洋站1997年10月~1998年5月的水文气象诸要素距平时间序列(图略),发现云澳海洋站赤潮大爆发前一个月(1997年10月)及爆发当月(1997年11月),海面气温偏高0.5~1.5℃,相对湿度偏高7%~8%,降水量异常偏少23.1~90.4mm,仅占常年降水量的4.3%,海面风速异常偏小4.1~4.7m/s,海水温度比常年异常偏高0.9℃,海水的盐度偏低0.04%~0.09%。这种海洋环境场对赤潮大爆发是有利的。1997年12月
收稿时间:2004-06-01
作者简介:吴迪生(1954~),男;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41广东气象                 2005.2
开始,这一海域的降水比常年偏多,特别是1998年2月降水量(288.8mm ),是常年降水量的9倍。降水量增加以后,这一海域没有再次发生赤潮。降水偏多对赤潮的发生是不利的
图1 赤道太平洋1997年1月(a )、7月(b )及1998年1月(c )、7月(d )月平均水温异常的深度-经度剖面  通过对比发现大万山海洋站赤潮大爆发前一个月(1998年3月)及爆发当月(1998年4月),海面气温偏高0.6~2.3℃,相对湿度偏高1%~3%,1997年10月~1998年4月26日降水异常偏少,总降水量为236.1mm ,仅占常年降水量的45%,海面风速异常偏小2.4m/s ,海水温度比常年异常偏高1.6℃,海水的盐度偏低0.070%~0.226%。这种现象与饶平县拓林镇附近海域赤潮
爆发时的海洋环境条件非常相似,看来这种海洋环境条件是非常有利于赤潮的发生。1998年4月27~29日,大万山和深圳湾附近海域下了一场日降水量达189.0mm 的大暴雨,4月30日以后,珠江口附近的赤潮逐渐消失。
但要特别指出,1998年4月26日晚~27日凌晨,深圳湾降了大暴雨,日降水量为126mm ,暴雨
过后,深圳湾发生了面积逾200km 2的环节沟藻赤
潮[3],对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
逸珑8133赤潮现象是海洋灾害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
一,而1998年春季前后在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更
属于罕见的特大赤潮。虽然它的形成有海洋生
物、海洋化学、海洋水文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在南海海域污染日渐加剧的情况下,海洋水文气象条件正成为赤潮形成与消失的直接原因。1997年10月~1998年4月,赤潮发生期持续异常温暖天气、风速小、海水温度偏高、相对湿度偏高、
盐度偏低,是导致这次自粤东拓林湾海域至粤西
阳江附近海域先后出现赤潮的一个关键原因。赤
冰上婚礼潮期间极少的降水是形成与维持赤潮的另一个重
要因素。可见,1998年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是海洋污染与异常海洋水文气象条件综合的结果。因此,在目前急需对南海海域环境质量进行整治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有利于赤潮发生发展的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从而及时预报赤潮,减少赤潮灾害。参考文献
弧面凸轮1 黄长江,董巧香,郑 磊等.1997年底中国东南沿海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学特征[J ].海洋与湖沼,1999,30(6):581~590
2 黄长江,董巧香.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I[J ].海洋与湖沼,2000,31(2):197~2063 王朝晖,齐雨藻,尹伊伟等.1998年春深圳湾环节环沟藻赤潮及其发生原因的探讨[J ].海洋科学,2001,25(3):47~504 龚 强,张淑杰,韩 玺等.1998年渤海赤潮发生与气
845pe象条件关
系初探[J ].辽宁气象,1999(2):18~21512005.2            吴迪生等:1997~1998年广东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2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65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赤潮   海洋   海域   水温   发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