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S_1438背_书仪_残卷与吐蕃占领沙州的几个问题

敦煌写本S.1438背《书仪》残卷
吐蕃占领沙州的几个问题
陆  离
  内容提要:敦煌文书S.1438背《书仪》残卷的作者是吐蕃占领敦煌初期的沙州都
督索允,索氏为吐蕃和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大族。吐蕃在敦煌等地设置的都督源自突厥和
唐朝职官,吐蕃沙州都督在793年之后开始设置,由当地汉人(包括当地粟特后裔)担
任,为敦煌汉人担任的最高职务,主管民政,有正、副(大、小)二职,位居吐蕃人担
任的敦煌乞利本(节儿论)、节儿监军之下。而英藏敦煌吐蕃文F r.80号文书的作者则
是S.1438背《书仪》残卷中记载的,在795年或796年沙州玉关驿户起义被镇压后由
瓜州节度留后使派来的新节儿。
关键词:吐蕃 敦煌 S.1438背《书仪》残卷 索允
敦煌文书S.1438背《书仪》残卷是蕃占初期一位投降吐蕃后担任沙州守官的敦煌汉族官员的书状稿汇编,向达先生曾于1939年命名为《杂笺启》①;戴密微先生于1952年定此卷为《吐蕃统治敦煌时代一位汉族节度使的档案文书》②,对有关内容做了考证,并做了部分录文;藤枝晃先生则最先将其定名为《书仪》③;张泽咸先生曾摘录过文书中有关沙州氾国忠等驿户起义的记载,并将其年代定在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④;后来姜伯勤先生着重对文书中关于沙州玉关驿户起义的记载进行了探讨⑤;之后史苇湘先生又对此文书加以全面研究,做了全部录文⑥;赵和平先生则将
中世纪鸟嘴医生
87
①②
③④⑤
⑥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207页。
〔法〕戴密微(P a u l D e m iév i l l e)著,耿昇译:《吐蕃僧诤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7页。
〔日〕藤枝晃:《吐蕃支配期の敦煌》,《東方學報》(京都)第31册,1961年,第287页注(2)。
张泽咸:《唐五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22—224页。
姜伯勤:《唐敦煌“书仪”写本中所见的沙州玉关驿户起义》,《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57—170页。
史苇湘:《吐蕃王朝管辖沙州前后———敦煌遗书S.1438背〈书仪〉残卷的研究》,《敦煌研究》创刊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1—141页。
其定为《吐蕃占领敦煌初期汉族书仪》,重新进行了校录和题解①。此《书仪》残卷收录上吐蕃赞普的表文、上吐蕃宰相的状启、与吐蕃瓜州节度使·都督等官员的状启、与僧道的书疏、与四海(包括内地)朋友的信函、吊丧亲族的凶书、祭文约二十余件。卷中记载了吐蕃统治敦煌初期沙州玉关驿户起义、汉僧摩诃衍在敦煌的活动、佛教在吐蕃统治区的流行、蕃占时期汉族民众的生存状况、吐蕃统治下汉族官员的心境等有价值史料,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S. 1438背《书仪》的写作年代、作者及相关问题再做一些探讨。
一 S.1438背《书仪》残卷中各表、状、启的写作年代
从这件书仪残卷的第3行下端开始是一件上吐蕃赞普的表文,叙述沙州原有舍利骨一百卅七颗,用金银棺盛全,交给吐蕃朝廷派来的僧人狮子吼进与赞普,以表沙州对赞普的“感戴”,其原因是:
自敦煌归化,向历八年,歃血寻盟,前后三度,频遭猜忌,屡发兵戈,岂敢违天?终当致地。彷徨旅
资质审核拒,陷在重围,进退无由,甘从万死。伏赖宰相守信,使无涂炭之忧,大国好生,庶免累囚之苦。伏惟圣神赞普,雷泽远施,日月高悬,宽违命之诛,舍不庭之罪。②
关于敦煌陷蕃时间,学界有781、785、786、787年等多种说法,陈国灿先生主张786年,这一说法能够和有关文书记载相吻合,已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并且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提出证据,加以证明③。笔者也赞同此说,故此认为这件表文的写作年代在敦煌落蕃八年之后,当即794年,此时的吐蕃赞普是赤松德赞。《新唐书·吐蕃传》记载阎朝长期坚守敦煌,最后被迫率众降蕃,不久他就被吐蕃人毒死,表明敦煌当地汉族民众(包括粟特后裔)和吐蕃统治者矛盾尖锐。本件表文也记载在敦煌落蕃之后的八年之内,民众曾屡加反抗,引来吐蕃军队镇压,最后导致三次与吐蕃统治者歃血为盟。而在下文将要论及的《书仪》中另一件状启又记载了795年,沙州玉关驿户又举行起义,杀死节儿等吐蕃官员。吐蕃占领的最初十年,敦煌的局势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当地汉族民众在阎朝被害后仍然坚持斗争,吐蕃当局屡次派兵镇压,其统治尚不稳固。
88      中 国 史 研 究            2010年第1期 
①②
③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第443—479页。
《英藏敦煌文献》第3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8页;参见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0年,第314—315页;参见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第444—445页。
陈国灿:《唐朝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时间问题》,《敦煌学辑刊》1985年第1期;邓文宽:《三篇敦煌邈真赞研究———兼论吐蕃统治末期敦煌的僧官》,《出土文献研究》第4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85—86页。
在文书第35—42行的上赞普表文中这位沙州守官请求出家:
ㄙ年月日臣ㄙ奏。 沙州都上表。臣ㄙ言……自归皇化,向历十年,牧守
流沙,才经两稐(稔)……臣今五十有七,鹤发已垂,令丁(伶仃)一身,雁
序不继……伏望矜臣老朽,许臣披缁。
①“自归皇化,向历十年”,表明写这道表文时沙州被吐蕃占领已经十年,其时正是796年,而这名汉族官员担任敦煌守使已经有两年时间,时年五十七岁,此时他“令丁(伶仃)一身,雁序不继”,身边已无亲人。“牧守流沙,才经两稐(稔)”,所以他担任沙州守官的时间是在794年,也就是上面所论及的进献吐蕃赞普佛祖舍利表文的写作时间。
文书第20—34行为这位汉族官员再次向赞普请求出家的表状:
状请出家,右ㄙ年在襁褓,不食熏羶,及乎佩觽,每颂经论,持斋持戒,积
有岁年……近日相公不以庸鄙、令介沙州,将登耳顺之年,渐及悬车之时,老夫耄矣,诚无供于国用,佛法兴流,庶裨益于圣祚,ㄙ便事昙和尚廿年,经论之门,久承训习。缅推生死之事,迅若驰流,昨缘愚子,枉被某害,一身单独,举目无依,今请舍官出家,伏[惟]相公无障圣道,则小人与身报贺,万死酬恩,解脱之因,伏望哀察。ㄙ舍官出家,并施宅充寺资财,驼马、田园等充为常住……孤单一身,年过六十……回宅充寺,誓报国恩……伏乞圣慈,允臣
所请。
②此时这位沙州守使已经“年逾六十”,由于亲子被害,孑然一身,所以再次要求出家,并且要:“施宅充寺,资财驼马、田园等,充为常住。”由此可知在他五十七岁之年上表要求出家并未得到允许,之后又任职三年。其六十岁之年正是799年,此时的吐蕃赞普已由赤德松赞即位。因为《书仪》中再未见到有关于该名汉人官员在六十岁辞官请求出家后情况的记载,此人的这次辞官请求当是获得了吐蕃当局的准许,之后不久他就归依佛门,不理世事。
文书第70—80行为该名官员给吐蕃东道节度使的状文,详细报告了沙州玉关驿户起义事件的经过与处置:
ㄙ启:孟秋尚热,伏惟相公尊体动止万福。ㄙ蒙恩,惟此沙州,屡犯王化,
干戈才弭,人吏少宁,列职分官,务[存]抚养,未经两稔,咸荷再苏。氾忠国(国忠)等,去年兴心,拟逃瀚海,远申相府,罚配酒泉,岂期千里为谋,重城夜越,有同天落,戕煞番官,伪立驿户邢兴,扬言拓拔王子,迫胁人庶,张89
敦煌写本S .1438背《书仪》残卷与吐蕃占领沙州的几个问题①
②《英藏敦煌文献》第3卷,第19页;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第316页;参见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第448—449页。《英藏敦煌文献》第3卷,第18页;参见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第
315—316页;参见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第446—448页。
皇兵威,夜不分,深浅莫测。卒人芒(慌)怕,各自潜藏,为国德在城,恐被伤害,ㄙ走报回避,共同死生。及至天明,ㄙ出召集所由,分头下堡,收令不散,誓救诸官,比至衙门,已投烈火,遂即旋踵,设伏擒奸,其贼七人,不漏天网,并对大德摩诃衍推问,具申衙帐,并报瓜州,昨索贼钉枷,差官铜(锢)送讫,已蒙留后使差新节儿到沙州,百姓俱安,各就丰(农)务。其东道军州不报消息,伏惟昭察,卑守有限。①
这件状文的写作时间是在作者任职沙州守官,敦煌保持一段和平局面,“未经两稔”之时。任期未满两年,时间是秋季,所以年份当为795年或796年,此时当地生产秩序已得到恢复。沙州玉关七名驿户起义的时间在当年夏收之时(详见下文),作者在率领百姓捉拿驿户,迅速将起义镇压后,与大德摩诃衍共同进行了审问,随后将驿户押解至瓜州节度使处,在孟秋之季又向吐蕃东道节度使报告。据落蕃官王锡撰P. 4646《顿悟大乘正理决》记载,在敦煌陷蕃之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就征召汉僧摩诃衍入藏传法,摩诃衍于申年(792)赴拉萨,传播禅宗,与婆罗门僧人进行辩论,戌年(794)正月十五日结束顿渐之诤,赞普下诏“任道俗依法修习(禅法)”②。摩诃衍后来又回到敦煌,被授予“国(大)德”称号,并参与当地政务。
至于S.1438背《书仪》残卷中的其他各篇表、启、书信、凶书、祭文,它们的写作年代基本上也都是在作者担任沙州守官期间,即794—799年或稍后,有的时间与前面列举的三件表、启相同。
二 S.1438背《书仪》的作者
关于S.1438背《书仪》的作者,至今学界尚未有答案,如史苇湘先生称:“这卷《书仪》的主人是谁?姓名已不可考。”③笔者在检阅有关文书的过程中,对此产生了一些看法。
这位作者在敦煌陷落八年之后才出任吐蕃沙州守使,关于他的职务,《书仪》中有所透露,在文书第33—34行的上赞普表文中,这位沙州守官请求出家,开头称:“ㄙ年月日臣ㄙ奏。 沙州都上表。”戴密微
先生认为“沙州都”应为“沙州都督”,“都”即“都督”的简称④。笔者赞同这一看法,在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汉人担任的90      中 国 史 研 究            2010年第1期 
①②③④《英藏敦煌文献》第3卷,第19页;参见《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第318—319页;参见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第453—455页。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36页;杨富学、李吉和:《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1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史苇湘:《吐蕃王朝管辖沙州前后———敦煌遗书S.1438背〈书仪〉残卷的研究》,《敦煌研究》创刊号,第134页。
新河东狮吼下载
〔法〕戴密微(P a u l D e m iév i l l e)著,耿昇译:《吐蕃僧诤记》,第352页。
最高官员为都督,吐蕃文为t o d o g ,一般有正、副(大、小)两位,主管当地民政事务①,其地位仅次于吐蕃人担任的敦煌乞利本(节儿论)和节儿监军②。S .1438背《书仪》的作者系汉人官员,
“牧守流沙”,则为当地高级官员,与都督地位相当。《书仪》中的另一件给吐蕃瓜州节度使的状文详细报告了他率领百姓镇压玉关驿户起
义的经过:
沙州状。逆贼玉关驿户氾国忠等六人,衣甲器械全。右件贼,今月十一日四
更,蓦大城入子城,煞却监使判咄等数人。其夜有百性(姓)贺走报,为夜黑不知多少,复百姓收刈之时,尽在城外,城中纵有所由,忙(慌)怕藏避,ㄙ见事急,遂走投龙兴寺,觅蕃大德告报,相将逐便回避。于时天明,ㄙ遂出招集百姓得十余人,并无尺铁寸兵可拒其贼。ㄙ誓众前行,拟救节儿、蕃使,及至子城南门下,其节儿等已纵火烧舍,伏剑自裁,投身火中,化为灰烬。ㄙ渐合集得百姓,设诈擒获,则知神道助顺,皇天共诛,氾国忠等人,一无漏网。东道烽铺不告,烟尘莫恻(测),此贼有同天落,今蕃军将等,或在或亡,不知实数。其贼对大德,ㄙ略问欵,称驿将王令诠等苦剋,煞却西来,若公然投城(诚),恐
不容住止,遂谋煞蕃官是实,大德ㄙ已具牌子申上,谨具如前。③这件状文写于驿户起义被镇压的当月,起义爆发时间正是敦煌百姓在城外夏收之时,由其内容可知该名官员只可指挥当地普通百姓,并无调动组织军队的权利。在驿户杀死节儿等吐蕃官员后,由于蕃占初期敦煌民众屡次反抗,吐蕃当局对当地实行高压政策,没收民间兵器,连铁制农具也不放过,所以作为敦煌汉人最高长官,他只能率领“并无尺铁寸兵”的百姓十余人前去,利用与起义驿户同是汉人这一关系设计诱捕了驿户,迅速将起义镇压。这表明该官员是一主管民政的官员,与吐蕃敦煌汉人都督的职能相符,所以S .1438背《书仪》的作者当系蕃占初期的敦煌汉人都督无疑,他的任职年代如前所述,正是在794—799年之间。
吐蕃政权在敦煌曾设有正副两名都督,都由汉人担任。P ·2631《释门文范》称:
庄严二都督……宠位高班,毕千龄而靡绝……永为圣主之忠臣,匡辅
皇化。
④根据S .1438背《书仪》的有关记载来看,《书仪》作者在沙州吐蕃官员被杀后,实
91
敦煌写本S .1438背《书仪》残卷与吐蕃占领沙州的几个问题①②③
④参见金滢坤《吐蕃沙州都督考》,《敦煌研究》1999年3期;K a z u s h i I w a o(岩尾一史):O nT o -d o gi n
T i b e t a n -r u l e dD u n h u a n g(《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都督》),2006年10月台北中国历代边臣疆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参见陆离《吐蕃敦煌乞利本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4期。
《英藏敦煌文献》第3卷,第19—20页;参见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第320—321页;参见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第456—457页。《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7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页。
际成了敦煌的最高官员,组织镇压了起义驿户,所以他担任的都督当是正职。
那么这位敦煌汉人都督究竟是谁呢?在蕃占时期的汉人都督中,杜姓都督最为著名,敦煌蕃占时期的礼佛斋文中多次出现有杜都督,担任沙州汉人最高官员,还有一个安都督,担任杜氏的副职,如P·2770《愿文》云:
丙烯酸正丁酯
伏惟我牧杜公,帝乡雄望,书擗灵枝,智类冰霜……实谓邦家之宝,栋梁之才。伏惟我良牧安公,明鉴时政,清肃乡人,或识望弘深,聊扬今古,或穷推审察,妙尽丕藏。①
敦煌蕃占时期有两位杜都督,父子两代先后担任沙州都督。P·3674v《劝善文》云:故沙州都督杜公,于赞普中(忠)赤,子父相绍肆拾伍年……其心正直似弓,乘佛法亦然,聪明智慧,微同◆代,留名万◆,传传(衍文)名以后。
有愚[民?]不自寸(忖)量,便生姤(妒)疾,以药杀之,故疑侵食(?)。②可知此杜都督父子在蕃占时期前后相承,共担任四十五年沙州都督。据郑炳林先生考证,S·2447《亥年十月一日之后应诸家散施入经物目》记载在843年沙州尚有杜都督,张议潮于848年驱逐吐蕃建立归义军政权,如果843年是杜氏最后一年担任都督,则杜氏应在799年开始担任都督;如果848年杜氏尚在任,则其必于804年开始任职③。这在敦煌吐蕃文文书P·T·1089《吐蕃官吏申请状》中亦可得到印证,该文书记载鼠年之夏(820),大尚论在边境举行陇州(l o n g c u)会议时,任命杜大客(d o s t a g s k y e s)为沙州汉人都督及吐蕃节
男画报儿之辅佐,安本义(a n b u n y i g)为副都督,而到了狗年(830)安本义(a n b u n y i g)仍为副都督,没有升迁④,则担任正都督的仍然是杜氏父子。
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义驱逐吐蕃,据P.3551V《药师琉璃光如来赞并序》记载有一吐蕃敦煌郡大都督张氏,夫人为安氏,据考证此人系张议潮之父张谦逸⑤,吐蕃职官采取父死子继的制度,张谦逸死后,张议潮当继任敦煌大都督,故《册府元龟》卷九八〇《外臣部·通好》记载:“沙州陷蕃后,有张氏世为州将。”⑥张议潮率领的92      中 国 史 研 究            2010年第1期 
①②③
④⑤⑥《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8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2—143页。
中国河流警钟长鸣《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6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
《英藏敦煌文献》第4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页;参见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22页。
杨铭:《吐蕃统治敦煌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第118—123页;参见王尧、陈践《吐蕃职官考信录》(初刊《中国藏学》1989年第1期);载王尧《西藏文史探微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78、83、89、93页。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5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0页;参见昞麟《张谦逸在吐蕃时期的任职》,《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1期。
[北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第11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11354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4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敦煌   吐蕃   沙州   都督   驿户   官员   起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