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张掖郡治得考辨

西汉张掖郡治得考辨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击败匈奴,开通了西域通道——丝绸之路。为了确保丝路的畅通,汉武帝先后设置了河西四郡。其中,张掖郡置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治S得。西汉张掖郡领S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S、番和、居延、显美十具,辖区相当于今河西走廊中部永昌以西、高台以东地区。
汉代张掖郡治S得究竟在何处?众说纷云,多语焉不详。如唐杜佑《通典》云:“汉张掖郡故城亦在西北,”即在唐张掖县西北。新版《辞海》“S得”:“古县名,汉武帝以匈奴地置,治所在今甘肃张掖西北。晋改名永平。自汉至魏为张掖郡治所。”向达先生于1943年来河西走廊考察,后来在《西征小记》中说:“疑今所谓黑水国,或即汉张掖故城亦未可知。”
我们根据近年来的实地考察与所掌握的文物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初步考证,认为今张掖西北15公里的黑水国遗址就是汉代张掖郡治S得。下面谈三点看法。
首先,从文物考古资料来看。20世纪以来,这里出土过大量文物,其中大部分属于汉代。据向达《西征小记》记载,1942年“于右任过此,曾检得有‘大吉’二字铭文及草隶砖,卫聚贤并
得有图象砖,俱得汉代物”1944年春,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来河西考察,参加这次考察的著名学者阎文儒在《河西考古杂记》中记述,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汉代子母砖、五铢钱、小铜扁针、绳文陶片、青瓷片、黑釉瓷片、王莽圆形“泉货”一枚及唐“开元通宝”半枚、五株钱五枚等。认为:“此城之筑,最晚应起于汉。”在他们系统发掘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高座陶壶、陶灯柱、陶盘、敞口陶碗、陶羽觞杯、陶碟、大陶壶、灶、陶屋、尖底陶盘、圆形小灰陶壶、尖底陶碗、带扣铜器、铜刀、铅扣形小铜器等共27件,还有五珠钱数十枚,红漆块数片。根据出土物,断定此墓属于汉墓。此外,在今张掖市博物馆内还陈列了大量黑水国出土的汉代文物。总之,这些汉代文物与考古资料,为我们考证汉代张掖郡治S得即今黑水国遗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再从文献资料来看。据《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治S得。”又应劭《风俗通》:“S得,匈奴王号也。”按汉武帝置张掖邵以前,张扒一带是大月氏活动的重要地区,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大月氏,张掖一带又成为匈奴浑邪王活动之地。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攻祁连山,“扬武乎S得”,击败了匈奴。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统辖,先后设立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既然S得之名来源于匈奴,那么S
得很可能就是匈奴所筑的一座城堡,汉朝设张掖郡自然是沿用匈奴旧城S得为郡治,不可能迅速另建新城。再从前引《通典》“汉张掖郡故城亦在西北”来看汉之ph值范围S得在载明里程。又《太平环宇记》:“S得故城在今城西北40里。”从这条材料记载的方位和里程来看,正好与现在黑水国遗址所处的位置基本相符。
通过上述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可以断定:黑水国遗址就是汉代张掖郡治S得。此外,在今张掖西北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古城遗址还有高台县的骆驼城,据考证,那是前凉建康郡的故址。円族除此之外,尚未发现黑水国遗址这样大规模的古城遗址,也可作为我们推论的一个例证。其实,早在40年代,陈寄生先生也曾提出过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黑水国放城“必汉代张掖故城无疑”,可惜未能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再次,还需要辨证的一个问题。从以上可以看出,汉、唐的张掖并非一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汉之张掖(S得)何时向东南迁移?它毁弃的原因何在?
据史载,S得自西汉至西魏、北周时都一直是张掖郡(其间曾一度改为甘州)治所。我们认为,汉之张掖向东南迁移,或者说今张掖城的兴起,应在北周至隋开皇二年之际。据清
乾隆44年(公元1779年)版《甘州府志》“重修万寿寺石碑”记载,万寿寺北周时已有之,“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重建,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尉迟敬德监修。”按万寿寺又名木塔寺,塔高九层,为砖木结构,今存张掖中学院内。可见在北周时今张掖已开始为规模宏大的繁华城市,隋、唐时早已成为张掖郡的郡治了,否则,不会在这里建起如此雄壮的木塔。杨建新、芦苇也持此说,他们认为:“隋代将S许延网络公关得县治向东南迁移,并改名为张掖,就是现在的张掖县。”也就是说现在的张掖城就是隋唐张掖城。
那么,S得故城(或黑水国)毁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不过,可以肯定,它的毁弃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是逐渐衰落花流水而最后毁弃的。从出土的唐“开元通宝”、五珠钱来看,唐时仍未完全毁弃。阎文儒也认为“直至唐时仍未废。”再从向达所见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题识的陶器中医美容论文⑾来看,北宋时也未完全毁弃,毁弃应在宋未或更晚一些时间。根据河西走廊古代历史地理条件,一些古城扯毁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过度的屯田开发和放牧,城址周围生态平衡遭到严惩破坏;二是水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气候干燥,沙漠南侵,从而造成土地的沙漠化。根据推算,沙漠南侵速度年平均在5|—10米之间;三是战争的破坏。S得城的毁弃与这三个方面都有关系,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
沙漠的侵袭。据民间传说,隋朝时,镇守黑水国一带戌边将领叫韩世龙,有几天,刮起了罕见的大风,吹得天昏地暗,韩世龙以前也曾听过风沙理城的故事。由于风越刮越猛,为了防止意外,他不得不把城中的将士和百姓迁出城外十余里。当他们迁出的第二天黄昏,狂风大作,沙尘滚滚,一夜之间,一座巍峨的黑水国城堡消失了。从此,黑水国城堡便永远沉睡在无边的沙漠中了。
传说故事作为历史材料不可据信,但如果从民俗学角度来分析,它至少透露了两点信息,第一,黑水国城堡消失的时间是在隋朝。如上所述,这一点显然是不可信的。第二,黑水国消失的原因是沙漠的侵吞。这与我们上面分析的一些古城址毁弃的原因之一沙漠化是基本相符的。因此,我们推测黑水图毁弃的主要原因是沙漠的侵袭,是有一定根据的。从现在黑水国遗址周围的沙漠分布和沙丘推移形势来看,“风沙埋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底解决,还有待于新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的发现来最后确定。
参考文献:
[1]杜佑:《通典》卷774、“州郡”四.
[2][3][11]向达:《西征小记》,见《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343页,三联书店,1979琼脂糖凝胶年版.
[4][10]hadam阎文儒:《河西考古杂记》,《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
[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63,“张掖废县条”引.
[6]转引自陈良《丝路史话》第138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齐陈骏:《关于高台县骆驼城遗址的一些问题》,兰州大学历史系油印本.
[8]陈寄生:《张掖黑水国故城探访记》,《政治》;1940年第310.
[9]杨建新、芦苇;《丝绸之路》第71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朱震达、刘恕:《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第75页,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年版.
[13]唐光玉:《黑水国城堡》,见《丝路的传说》,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2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4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张掖   黑水   遗址   匈奴   毁弃   考古   河西   沙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