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山族的 原始宗教

论高山族的原始宗教*
何大勇
高山族与大陆各民族有血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高山族原始宗教渊源于古代越人的原始崇拜。祖灵崇拜是高山族原始宗教崇拜之主轴。在高山族宗教信仰多元化的现代变迁中,原始宗教独占鳌头。
关键词:高山族 原始宗教 发展特点
作者何大勇,1968年生,日本综合大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商路
高山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份,是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文化光辉灿烂的一员。由于语言、经济、文化上存在差异,高山族内部又有泰雅、赛夏、布农、邹、阿美、卑南、鲁凯、排湾、雅美(达悟)以及平埔族之分,泰雅、赛夏等9族居于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地区,人口390,244人(见表1),平埔族居于西部沿海平原,人口约10万余人。
高山族的原始宗教是高山族先民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总汇。它的社会本质集中体现为加强氏族制度、维护氏族社会的传统,是原始氏族、部落集团自发信仰的全民宗教。这种宗教所包含的各种基本要素,如宗教观念、崇拜对象、崇拜行为、崇拜礼仪、崇拜体制等等,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体现出原始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人与精神、人与人的关系,并与氏族制社会结构融为一体。原始氯化钠晶体
宗教即萌发时期
表1  1997台湾原住民人口数(不包括平埔族)
族别共计
总计 390,244
雅美(达悟) 4,051
泰雅 91,360
布农 41,150
赛夏 7,025
邹 7,541
阿美 146,796
卑南 10,571
鲁凯 12,304
排湾 69,446 资料来源:“台湾原住民事务委员会”
*本课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原始宗教资料调查研究》(04AZ1001)的子项目。
论高山族的原始宗教
的宗教。“原始”一词的涵意,在此是“原初存在”的意思,不应与“落后”、“野蛮”、“粗俗”等贬义词相混。由于原始宗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在本质上与其他宗教相同,所以它可以长期存活或片断地遗留在各种社会中。研究原始宗教,特别是研究遗留在当今社会中的原始宗教,将永远是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高山族历史概述
台湾自古有人类居住,据碳14测定,台湾的先陶文化遗物距今万年以上。①在台湾大岔坑、园山、凤鼻头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有肩石斧和有段石奔,形制与制作特点与大陆浙、闽地区出土的很相似。②1980年,台东县阜南乡出土新石器时代遗物,其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的文化特点,可说明这批遗物的主人是来自大陆的古越人。高山族先民——夷州人,在族源上和闽越具有密切关系。③台湾和东南亚的古文化,皆发祥于华南一带,可能为两湖地区。④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者得出的结论,
与地理学研究者的结论相同:“台湾位于东亚大陆块的边缘部位,大陆与海洋地壳交接的地块之上。距今一万年到三百万年前,几次冰河期曾引起世界性的海面下降,台湾海峡某些大陆棚地段因此露出,使台湾与大陆华南的陆地连成一体。正由于更新世期的台湾与华南数次与陆地互相连结,使华南的哺乳类动物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化,有可能过渡到台湾来。……近年来,在台湾海峡所发现的遗物说明,远在距今五、六千年前,与现存原住民族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氏族,先后陆续的由华南或东南亚移居到台湾。”⑤在中国早期历史文献中,高山族先民被称为“岛夷”⑥;三国时期称为“夷洲人”;隋、唐、宋时期称“流求人”;明朝时称“东番”⑦;清人将番人中之“内附输饷者”称“熟番”、“平埔番”。其余称为“生番”。
传说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于亶洲。《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说:黄龙二年(230),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
① 宋文薰:《长滨文化——台湾首次发现的先陶文化》(简报),台湾《中国民族学通讯》第9期,
1969年1月。
②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和福建闽侯县昙石山、庄边山、福清县东张等文化遗址中,都有磨制精细的以
有段石奔为代表的石器出土。见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考古工作30年》,第252页。
③ 林惠祥:《林惠祥人类学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0页。
④ 凌纯声:《东南亚古文化发凡》,《主义与国》第44期,1955年,第1-5页。
⑤ 王嵩山:《台湾原住民的社会与文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7月,第6-7页。
⑥《尚书·禹贡》。“岛夷”,林惠祥《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附录(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
刊第3号1930年版)认为是指台湾;周维衍《台湾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1978年第10期)赞成此说。童书业《“鸟夷”说》(《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张崇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研究》,民族出版社,皆认为“岛夷”是“鸟夷”之说。
⑦ 陈第:《东番记》。此书为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客赴台抗倭的亲闻目睹实录,是研究高山族的珍贵
资料。沈有容获抄本后将其辑入《闽海赠言〉卷二,为今所见唯一完本。
139
世界宗教研究                2005年第3期
亦有遭风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亶洲为今琉球,夷洲为今台湾。
华大影院
这是我国首次派兵至台湾的记载。孙权此举,并非偶然,而是以夷洲自古以来与大陆一体发展的历史作为根据的。孙皓元兴元年—天纪四年(264-280)间,吴丹阳太守沈莹著《临海水土志》,记述夷洲的社会经济概况:“夷洲在临海(今浙南、闽北沿海一带)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华木不死,四角是山,众山,夷所居……此夷各号为王,分画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居室,种荆为蕃障。土地肥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妇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作斑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其地亦出铜铁,唯用鹿骼矛以战斗耳。磨砺青石,以作矢镞、刀斧、环贯珠当。饮食不洁。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进食时,“皆踞相对”,婚姻“从妇居”,即是“甲家有女,乙家有男,仍委文母,往就之居,与作夫妻,同牢而食。女以嫁,皆缺去前上一齿。”有猎头习俗,“得人头,斫去脑,驳其面肉,留置骨,取犬毛,染之以作鬓、眉、发编,贝齿以作口,出战临斗时用之,如假面状;此是夷王所服。战得头,着首还,中庭建一大材高十余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首领召集民众,用大杵击大木鼓,远近驰往赴会”。“父母死亡,杀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尸。饮酒歌舞毕,仍悬着高山岩石之间,不埋土中作冢椁也。”①沈莹之上述记录,说明当时的台湾高山族还处在使用鹿骼矛、石镞、石刀、石斧的新石器时代。与《吕氏春秋·恃君览》所述的中华民族先民“聚生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廓险阻之备”的原始社会一样。当时的穿耳、猎头等习俗,一直遗存在以往的高山族社会之中。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派羽骑都尉朱宽入海求异俗,抵达流求(隋、唐时代的流求指今台湾),次年朱宽又前往,“宽取其布甲而还”。②朱宽之两次抵流球,为隋朝拓展了与高山族的贸易关系。继而炀帝又第三次遣陈棱、张镇周率船队将兵万余人前往流求,流求人“以为商旅,往诣军中贸易”③,商贸关系的不断加强,为大陆人民移居台湾创造了条件。唐朝时,自施肩吾率族人赴台谋生后,大陆移居台湾者的人不少。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派杨祥为宣慰使、吴光斗为礼部员外郎、阮鉴为兵部员外郎,率军6000人使台湾招抚,至正二十年(1360),元朝在澎湖建立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之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正式使台、澎湖之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台、澎从此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王朝设台湾府,台湾从此成为全岛之名称。乾隆二十三年(1767),设台湾理番同知,专管高山族事务,分南北二路,北路理番同知管辖淡水厅、彰化县、诸罗县诸“番社”;
① 记述夷洲社会经济概况一段,出自沈莹《临海水土志》。张崇根《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有著录,
农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文引自《太平御览》卷780;有关卤食、婚姻、猎头、聚会等记述,根据翁独健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209页所引。
②《隋书》卷八十一,《流求国传》。
③《隋书》卷六十四,《陈棱传》。
140
论高山族的原始宗教
南路理番同知管辖台湾县、凤山县诸“番社”。凡有民、番交涉事件,悉归该同知受理。光绪十二年(1886),清王朝设台湾抚垦总局,由台湾巡抚刘铭传兼任总局大臣,进一步加强对高山族的抚慰。各地的抚垦分局设“教读”以教“番人”读书;设“教耕”,教“番人”耕田;设“番市司事”,管理高山族与汉族的民间贸易。
台湾与祖国大陆自远古以来血肉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使高山族成为祖国56个多元民族之一元,成为中华民族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份。高山族原始宗教与大陆各民族原始宗教的共同性及不同的特点,就是在一体多元的发展格局中形成的。
二、高山族原始宗教渊源于古越人的原始崇拜
如上文所述,华南是高山族先民的摇篮。高山族原始宗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祖国大陆百越民族的原始信仰。
(一)高山族的“刺青”,渊源于越人的“文身”。“刺青”与“文身”之共同点,就是以针刺皮肤,刺成龙文或网文或几何图形文图案,再涂以紫植物液体或烟灰或火药,使之永不褪。泰雅族昔日有“黥面番
”之称,即因在颜面“刺青”。其男子在前额及下颚施刺,前额是在额头中央刺平行宽约三分的横线三道,全长约二寸;下颚为一道,宽约三分,全长约一寸。一部份番社的有势力者,也在胸部施刺。妇女十二、三岁时施刺于前额,十七、八岁时刺于脸颊,由左右两耳边向嘴侧画三组四条横线,并于其间施以网状之刺文,宽为一寸至一寸三分。有些番社的妇女,还在大腿部或小腿上也刺上园形、椭园形、方形或长方形的图案,其大小不定,约在直径一寸至二寸之间,族人具有施刺者必终生幸福的观念。①泰雅族刺青之工具是把黄铜制的针或缝针排好绑住,刺男女额头用六根针组成,刺妇女脸颊则由十根并排捆扎而成。高山族之“文身”与古代百越民族之“文身”如出一辙。如《墨子·云孟篇》说:“越王勾践,剪发文身。”《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淮南子·原道训》记岭南越人:“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高诱注说:“文身,刻画其体内,黥其中,为蛟龙之状。”唐樊绰称今云南的百越民族为“绣脚蛮”、“绣面蛮”:“绣脚蛮则于踝上腓下,周匝刻其肤为文彩。……绣面蛮初生后出月,以针刺面上,以青黛涂之,如绣状。”②明钱古训、李思聪记今滇西傣族:“官民皆髡首黥脚。不黥脚者,则众皆嗤之曰:‘妇人也,非百夷种类也’,”③“文身”、“刺青”是一种巫术,源于越人的龙图腾崇拜。越人近水而居,以渔捞为农业的补充,相信龙图腾的徽记可以护身。“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④《说宛·奉使篇》说:“彼越……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
① 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一卷泰雅族,第77-79页。
② 向达:《蛮书校注》卷四,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03页。
③ 钱古训、李思聪:《百夷传》,江应梁校注本,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0页。
④ 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语。《史记·吴太伯世家》及《汉书·地理志》均引应劭此说。
141
世界宗教研究                2005年第3期
142(二)高山族对蛇、鸟、竹的敬畏渊源于古越人的蛇、鸟、竹图腾崇拜。“图腾”
在原始社会是氏族之徽号或标志,同氏族的人相信自己的体是由图腾物演生而来的,因而对之进行崇拜。蛇是高山族崇拜的图腾之一。金山百宛人传说,远古时有两条大蛇,生下两颗蛋,化生成百宛始祖。另一种说法是盘踞于比纳包嘎占竹林的灵蛇,生下沙玛巴和沙沙玻兹耀两位百宛始祖。百宛人不仅有丰富的以蛇为图腾的传说,而且产生了“蛇生”始祖神话内容的图腾艺术灵蛇图案和文饰。①排湾族人相信剧毒的百步蛇是头目的祖先,因而虔敬百步蛇,并守多种关于百步蛇的禁忌,而青蛇为一般村民之祖先。②鲁凯族在其传统服饰上,住屋的门梁上,刺绣、雕刻上百步蛇文。③这种对蛇的崇拜,与越人一脉相承。《说文·虫部》释“闽”字云:“南蛮,蛇种”,“闽,东南越,蛇种也。”以蛇为越的图腾标志,在文献中屡见不鲜。《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使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
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十二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便楠,巧工施效,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治磨砻,分为丹青,错画文章,罂以白璧,镂以黄金,状类龙蛇,文彩生光,乃使大夫种献以吴。”又同书《阖闾内传》: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造筑大城……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
鸟是高山族与古越人共同崇拜的又一种图腾。泰雅族传说,人类的祖先是基比基比鸟。此种鸟涉水过河,上岸变成两个俊俏的男女,自相夫妻,繁衍后代。④由于相信与鸟有血缘关系,鸟被神圣为高山族的图腾崇拜物。泰雅、卑南等族盛行的鸟占,即是由对鸟的图腾崇拜演化而来的。泰雅人以一种叫ssilia的小鸟来判定吉凶,这种小鸟在行路的左右任何一边鸣第一声,走数十步后,在相反的一边又鸣第二声,这是吉兆;再走数十步后,在另一边又鸣第三声,是大吉之兆;又走数十步之后在相反的一边鸣第四声,则为吉兆之极。若一只小鸟横越行路,不论从左从右,向前路或后路,都为大凶。
⑤卑南族在氏族团体将行狩猎、猎首、征战时行鸟占,以鸟声判定吉凶,吉则出行,凶则不可,必待次日再占遇吉才出行。⑥鸟亦是古越人的图腾物。《淮南子》卷一说:“朝羽民,徙裸”,高诱注云:“羽民,南方羽国之民。”《华阳国志·南中志》云“羽民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神异记》卷二云:“南方有人,人面鸟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鱼。有翼不足以飞,一名驩兜”。“羽民”、“驩兜”,皆为越人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名称。《吴越春秋》卷六及《越绝书》卷九皆有上天派百鸟为越民耕田,越人“有鸟田之利”的传说,有学者认为,“大越先民的‘鸟田之利’,是越人最初拜鸟
① 曾思奇:《高山族人类始祖神话初探》,载施联朱、许国良编:《台湾民族历史与文化》,第459
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② 陈奇禄:《台湾土著文化研究》第8页;第86页,(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10月。
③《林惠祥人类学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8-169页;施联朱:《台湾史略》,福建人
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④ 曾思奇:《高山族人类始祖神话初探》,载施联朱、许国良编:《台湾民族历史与文化》,第460
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⑤ 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一卷泰雅族,第56页。
⑥ 宋龙生:《南王村卑南族的宗教信仰》、《民族研究所资料汇编》,1995年10月,台北南港。
论高山族的原始宗教
图腾产生的社会根源”①。
竹图腾也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个案,卑南族传说,他们的始祖原是海外巴那巴那杨的竹子所生,后来下海遭遇台风,才飘到台湾定居,因而他们逢年过节有面向大海遥祭祖先的习俗。②另一个卑南族的竹生传说云:古时在拍拿拍拿杨有一女神,名叫奴奴拉敖,她右手持一石,左手持一竹,她将竹投于一地,上节裂开生出女神孔赛尔,下节裂开生出男神柏考马拉伊。这两神就是卑南人的祖先。雅美族传说:“兰屿柏布特山上有块巨大的岩石,一天忽然出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炸开了的石头里有一个男神,不久又发生大海啸,波涛打到鲁塞克海岸的竹丛中,一根大竹裂开,又走出一个男神,后来这两个男神并枕而卧,两膝相擦生出男女二人,即是人类祖先。③另一说法是,天神看见兰屿岛浮现,便差遣两个孩子藏在天上的石头和竹子里,投到岛上,成为石、竹两系的始祖。④古越人系统的民族也多有竹生的图腾神话,最为典型的是关于夜郎竹王的传说。《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養有才武,遂雄夷钬……。武帝转拜唐蒙为都尉,开牂柯,以重币喻告诸种侯王,侯王服化,因斩竹王置牂柯郡……夷濮阻城,咸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
上述传说说明高山族崇拜竹图腾与夜郎等百越民族无异。
三、祖灵崇拜是高山族原始宗教崇拜的主轴
相信万物有灵是高山族原始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思想基础。各个不同的族除相信宇宙由天神、太阳神
、月亮神、风神、雷神、雨神、地神、水神、火神、山神、海神、河神等诸自然神灵主宰之外,还相信人体或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灵魂在控制,人的睡眠、做梦、疾病、出生、死亡、吉、凶、祸、福等都是灵魂作用的结果。人灵被分为活灵与死灵;善灵与恶灵。人死后灵魂不灭。赛夏族认为:人有八条魂,分别位于两手动脉、两胸、头顶、两肩及中央背脊之上,他们称活人的灵为azem(心),死者的灵为habon (灵)。八条魂有缺者为白痴。认为善灵居于右肩,故族人不喜左撇子的人,从孩提时代就要加以匡正,因恶灵居于左肩,左撇子会使恶灵占优势。⑤他们认为:死于家中,有人送终的死者会变成善灵,但被砍去头的死者、难产死者、横死者,则变成恶灵,善灵住于家屋之内,恶灵居于坟墓,但会回到家中来作祟。兰屿岛的雅美族认为:人活着靠灵,包括头灵、双肩灵等,人死,灵便成为死灵。头部灵是中性的,人死后远走南方白岛,与活人无涉。肩部灵长居坟地,被认为是各种坏事的作祟者。已故祖先之灵与人
青海藏语网① 陈龙:《鸟田考》,《百越民族史论丛》,第271页。又见《福建文博》,1982年第1期。
② 陈国钧:《台湾东部山地民族》第120页。
长春李大夫③ 陈国强、林嘉煌:《高山族文化》,第231页,学林出版社,1988年4月。
④ 关华山:《雅美族的生活实质环境与宗教理念》,《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67期,第150页,1989
原则性与灵活性年,台北·南港。
⑤ 古野清人著、叶婉奇译:《台湾原住民的祭仪生活》第25页,台北:原民文化,2000年。
143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4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台湾   宗教   原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