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高考干谒言志诗、应和诗、和诗和专练

                    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干谒言志诗、应和诗、和诗和专练
考点:
1.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2.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3. 杜甫《寄杜位》
4. 杜甫《赠田九判官》
5. 韩愈《答张十一》
6. 张籍《寄和州刘使君》
【考点研究】
一、干谒言志诗
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常见
标题
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
常见
意象
诗风不同,意象不定。如朱庆馀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常见
情感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常用
技法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
②对比。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③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语言
特点
含蓄隐喻
二、和诗
读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三、应和诗
应和诗是收到别人的赠诗后回的答诗。题目中能体现的词应该是酬,也就是报酬,答谢。而见赠是说别人送我的意思。
【考题对接】
一、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奉酬李都督表丈①早春作
杜甫
力疾②坐清晓,来诗悲早春。医学新知杂志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注释】①表丈:即表伯叔。②力疾:扶病强起。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是在叙事,说自己清晓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都督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悲伤之感。
B.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仍是叙事,说自己转瞬间又接待客人,愁绪也因此更增,觉得自己就像来客一样老去。
C.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堪娱。“入”“归”二字传神地写出了早春的意蕴,体现了生命的复苏与萌动。
D.整首诗歌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可概括为“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的初春之景,也触动着诗人的悲情。
2.全诗的情感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悲”的具体内容。(6分)
                                                           
                                                           
                                                           
                                                           
                                                           
                                                           
一、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答案】
1.B【解析】 愁伴客:犹言愁苦永摆脱不开。客,是杜甫自谓。老随人:衰老亦挥之不去。此联主要表达作者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和日益衰老的迟暮伤感之情。
2.(1)首联写诗人体弱多病,生机盎然的早春反衬了个人衰老,抒发了自伤病苦之悲。
(2)“愁伴客”,流落他乡,客居在外,愁苦永摆脱不开,表达了羁旅愁苦之情。
(3)“更觉老随人”,觉得日益衰老,表达了迟暮伤感之情。(或:颈联红的桃花娇嫩吐艳,青的杨柳新抽枝叶,生机勃发的早春美景与自己的衰老形成强烈对比,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自己的迟暮伤感之情。)
(4)“望乡应未已”,从未中断的遥念故乡的思乡之情。
(5)“四海尚风尘”,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基础教育资源网
原诗
译诗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旱来而悲哀。
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
在大好的春天里,红的桃花娇嫩吐艳,青的杨柳新抽枝叶。
面对良辰美景我遥念故乡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啊!
注释
奉酬:即遵奉酬答。
李都督:诗人亲友,具体不详。都督:官名,唐置都督府,分上中下三等,其边防重地之都督,则加节度使,以后节度使增多,都督之名遂废。
表丈:即表伯叔。
力疾:扶病强起。
风尘:指战乱。
赏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下截申明上截,通首一气,抒写中有无限曲折。首联“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叙事,说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表丈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伤春之感。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转添春愁,又因愁伤老。见得伴客萧条,随人俯仰则更可悲,已透下望乡未已意。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堪娱。“入”“归”二字,炼字极活,为句中之眼,字字皆响,与他人随意点缀者不同,是化腐为新之法。“入”“归”二字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意蕴,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 两句实写春景,用笔舒缓,为下文铺垫。尾联“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回应上截,翻出已愁。说世乱未靖,归期无日,尤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
  全首只一“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俱作“悲”字用,不作“早春”佳字用。“转添”、“更觉”,切上“早春”,透下“红入”、“青归”字。当此桃花柳叶之时,而四海风尘,望乡复切,则客之愁而人之老可知,所以见起处“悲早春”“悲”字之妙也。曰“犹未已”、“尚风尘”,说明“转添”、“更觉”之故。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
二、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东北大学校长活捉东南大学校长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①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②。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③。
【注释】①严公:指严武,曾写《寄题杜二锦江野亭》,邀请杜甫出仕做官,其尾联为“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杜甫时居使君滩附近。②钓锦江鱼:化用东汉严光隐居富春江垂钓的典故。③语出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首联作者先说自己任拾遗之职时曾上书朝廷,接着自称本性疏懒只适合水竹之居。
B.诗人回忆在朝廷担任职务,驾乘皇家之马,现在则追慕古人江边垂钓,有幽居之意。
C.颈联下句以阮籍自比,表明自己不懂礼法,照应前两联,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
D.此诗通过对比、用典,体现心气平和的情绪,与“官应老病休”的愤激并不相同。
2.作为一首酬答诗,本诗尾联针对严诗尾联,运用双关巧妙回复。请简要分折。
                                                           
                                                           
                                                           
二、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答案】
1.C【解析】“表明自己不懂礼法”,“解释为官不长久的原因”错误。
2.①本诗尾联表面说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②实则运用典故,表达锄草力耕的选择,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出仕做官的邀请。(6分,每点3分)
象征主义
【赏析】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此当是宝应元年作。本
诗是杜甫谪居四川成都时期所作,当时他的好朋友严武写了一首诗,名叫《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诗中表示规劝杜甫出仕为官、担任自己的幕僚,杜甫因此写了本诗以及《严中丞枉驾见过》等诗作来表示谢绝。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上四,答严诗前四句。下四,答严诗后四句。严曰“何须不着?冠”,盖劝之仕也。公答曰“拾遗奏书,奉引骑马”,见斥官之后,无复此兴矣。严曰“漫把钓竿,懒眠沙草”,谓不当隐也。公答曰“懒性从来,幽栖真钓”,见托迹此堂,习而安之矣。严曰“兴发”,公答曰“登临不倦。”严曰“驰马”,公答曰“枉沐旌麾”,皆喜之也。礼法疏,先致谦词。径欲锄,急待其至矣。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孔毅父《续世说》:武过草堂,公有时不冠,故严诗云:“何须不着?冠。”而公答曰:“阮籍焉知礼法疏。”以解嘲也。《杜臆》:此因后人误读杜句,遂有不冠之诬,而欲杀之诬,亦从此起矣。
诗当作唐朝宝应元年(762)春,杜甫当时5岁,严武在长安时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
被贬出长安。前一年十二月,严武开始任成都尹。在成都期间,严武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与很大的照顾。后来杜甫还曾到严武幕府任职。杜甫所担任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才称他为杜工部),也是严武向朝廷保举的。
严武一生曾多次驻守四川,本诗创作于第一次镇蜀期间,严武对杜甫的劝仕之意大约曾表达过多次,一直到他奉召入朝、杜甫送他到绵州时,还在动员杜甫:“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酬别杜二》)可以说,在严武第一次镇蜀期间,杜甫确实是绝意于仕进的,下了老死江湖的决心。但是送走严武之后,历经了徐知道之乱,在梓州、阆州避乱流寓的一年半时间里,杜甫的心情和想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新登基的代宗翻了一些肃宗时所立的旧案,一些遭贬斥的旧臣又得以起用,杜甫的许多故人也相继应召入京,反映出当时形势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因此他的心情不再平和,变得激烈,对自己卜居成都近两年的想法进行了否定。所以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杜甫旋即回到成都,不待严武招邀,已经于归家兴奋之际说出了“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是见疣赘,骨髓幸未枯”(《草堂》)的心里话,大有主动请缨之意。这一回杜甫的入幕,实在不见有推辞之迹。
严武在《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诗中邀请杜甫到成都城游玩,深意是劝他为官,但杜甫在
本诗说,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客气话,也是对严武的邀请。同时也谢绝了严武劝仕的好意。
三、杜甫《寄杜位》
寄杜位①
杜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②,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③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④游。
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
【注释】①杜位,杜甫族弟,曾被贬新州。②新州,属唐代岭南道。③玉垒,山名,位于成都附近。④曲江,唐代长安名胜。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事,在杜位调离之时写下此诗。次句抒情,归期难料,难以相见。
日本雅乐B.颔联以“已是十年流”强调杜位被贬时间长,族弟的遭际令人悲伤。
C.尾联中“心绪乱”与首联中“尚百忧”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繁多。
D.尾句想象两人过去同游曲江的快乐,表现了诗人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
2.颈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杜甫《寄杜位》【答案】
1. D 【解析】D.“表现了诗人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错误,尾联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点明作者身在成都,感到心绪烦乱,因为不知何时才能够和族弟一起共游曲江,并非“对杜位即将归家的喜悦”,而是对回到长安得到重用,过上安宁、兄弟重游的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又因国家动乱,这次离别后未必能再次相见,更遑论一起重游,而感到愿望难以实现的烦乱、惆怅。
2.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运用虚写,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3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4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成都   表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