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朝鲜汉籍的回传及其作用

明清时期朝鲜汉籍的回传及其作用
屏幕录像专家6.0季南
【摘 要】明清时期大量朝鲜汉籍通过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回流中国,这些朝鲜汉籍是朝鲜王朝与明清友好交流的实物见证。明清文人对传入诗文集的编选、著录、撰写序跋,不仅能体现出其对朝鲜汉文著述的关心,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时中朝文人间文学交流的盛况。传入中国的朝鲜汉籍,不仅被明清藏书家所保藏,更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Many Chinese classic works in Korea spread back to its motherlan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ue to the culture exchange among the literati.They demonstrate the friend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Joseon dynasty an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compiling,re-cording and writing of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show not only the Chinese scholars’focus on Chi-nese classics in Korea,but also spectacular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of that period.Those Chinese classic works spread back from Korea was collected by book-collecto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further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6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
【总页数】7页(P118-124)
洪华美【关键词】明清时期;朝鲜汉籍;回传;中朝诗文交流
【作 者】季南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6.2
从地域角度考量朝鲜汉籍包含三大类型:一是由中国传入的、由朝鲜各藏书机构保藏的中国本;二是由中国传入的经朝鲜翻抄、翻印、翻刻的朝鲜本;三是由朝鲜人用汉字创作的有关政治、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著作。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界开始对中国所藏的朝
鲜古籍进行整理,主要成果有“国立中央图书馆”编制的《台湾公藏高丽本联合目录》、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代朝鲜文献解题》以及杭州大学韩国学研究所黄建国、金初昇等编制的《中国所藏高丽古籍综录》。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的黄建国等人曾对国内51个藏书机构所藏朝鲜古籍(包括高丽古籍)进行统计,中国所藏1910年以前的朝鲜古籍计2754部,90%以上是朝鲜印本,其中朝鲜翻印的中国书籍为677部,占总数的36.7%,而传入的朝鲜人著作1245部,占总数的61.4%,其中朝鲜文集占相当比重[1]235。但在以往的对两国书籍交流研究中,侧重中国汉籍的流入及其对朝鲜单方面的影响①。事实上,在明清时期,虽然中国方面以朝廷名义的索书行为有且仅有一次,但仍然有大量朝鲜汉籍通过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回流中国,促进汉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应该予以重点考察。
一 明清时期朝鲜汉籍回流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明清时期,使臣成为中朝之间书籍交流的重要桥梁,大量朝鲜汉籍通过中朝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流入中国。
1.求赠与赠予的方式
终明一朝,和平友好是中朝两国关系的主流,明朝使臣在朝鲜逗留期间,除了完成册封、赏赐等政治使命外,还会和朝鲜文人诗赋唱和,其中不乏书籍交流。比如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朝鲜宣祖三十九年)翰林修撰朱之藩等赴朝诏谕皇太子诞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九《别集类存目·奉使稿》也记录了朱之蕃此次出使朝鲜过程中的作诗唱和情况:“历乙巳冬被命使朝鲜,丙午春仲出都,夏杪入关,与馆伴周旋,有倡必和,录为二大册。第一册为《奉使朝鲜稿》,前诗后杂著,之蕃作也。第二册为《东方和音》,朝鲜国议政府左赞成柳根等诗也。”[2]1619朝鲜的远接使为议政府左赞成柳根,全程陪同朱之蕃游观、切磋诗文的远接使从事官为聪明、博识的许筠。朱之蕃逗留朝鲜期间,对朝鲜诗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宣庙朝丙午,天使朱之蕃,号杏村,求见海东名家,及得玉峰与孤竹诗稿,击节叹曰:‘当归梓江南,以夸贵邦文物之盛’”[3]158,对朝鲜诗人白光勋(玉峰)、崔庆昌(孤竹)的汉诗创作给予赞誉。许筠在《惺所覆瓿稿》中也记录了此次与朱之蕃、梁有年互赠书籍的情形,“初五日,……夕书本国人诗,自孤云以下二十四人,诗八百三十篇,为四卷,装广作两件,呈于两使”[4]239,上使朱之蕃将绿花缎一匹及息香千枝作为回礼,副使梁有年则回赠蓝花纱一端以及《太平广记》一部。许筠不仅向朱之蕃、梁有年推荐本国崔孤竹、李达(荪谷)等多人的诗作,还将乃姊《兰雪轩集》以及自己的
《惺所覆瓿稿》赠送给朱、梁二人。梁有年亲自为《兰雪轩集》作序,使得《兰雪轩集》一时轰动朝野。其实,早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吴明济以幕僚身份随使赴朝鲜时,许筠就曾向其推荐许兰雪轩的诗作二百余篇,许兰雪轩的《游仙曲》诸篇已受到明朝士人注目,加之朱之蕃回国将其出版,更扩大了《兰雪轩集》在明的流传,甚至有人请托赴朝使臣寻求《兰雪轩集》。比如,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朝鲜光海君元年),册封使刘用一行赴朝,“初十日朝,刘使(刘用)致礼于使物及余二人,丝丝香扇书册等物甚优。夕抵肃宁,徐明来言:‘在北京见陶庶子望龄,言曾见朱官谕之蕃,道东国有许某者,其姊氏诗冠绝天下,你之彼,须求其集以来。都监乃斯人也,有集在否?’”[4]294许筠就将《兰雪轩集》一部赠送。事实上,许筠几乎每次赴京都会携带其姊的《兰雪轩集》作为馈赠明朝文士的礼物,一方面是向明朝文坛大力推介其姊诗作,一方面也是迎合明人喜读兰雪轩诗的嗜好。
笔者梳爬《朝鲜王朝实录》发现,大量朝鲜诗作以及朝鲜刊行的汉籍通过求赠或赠予的方式流入中国。比如,世宗七年(1425年,明洪熙元年),中官尹凤求《翰林别曲》,世宗命承文院书写与之[5]第2册,659。仁宗元年(1545年,明嘉靖二十四年),太监王焘、行人张承宪赴朝赐祭赐谥,朝鲜循例赠送礼物,副使(张承宪)却而不受,以恐辱帝
命为由拒绝收受礼物,而是求请朝鲜所刊书册:“尔国纸品极好,必有书册可以珍玩者,而如此等物,虽受之,固无伤于廉也,幸可惠示否。”仁宗国王命将朝鲜所刊《四书》、《五经》及《东 国 地 志 》“速 备 给 之”[5]第19册,237。 景 泰 六 年(1455年,朝鲜端宗三年),明朝内史高黼、郑通出使朝鲜,赐诰命、冠服,高黼请赠《金刚山图》,端宗应其请[5]第7册,42。嘉靖十六年(1537年,朝鲜中宗三十二年),龚用卿、吴希孟赴朝颁皇子诞生诏,龚用卿不仅要求将此次出使与朝鲜文臣相互唱和的《皇华集》速印送往中国,还要求《皇华集》要作序言附之,同时又求请朝鲜的《地志》,朝鲜三公将《舆地志》抄录一卷赠送。所赠《舆地志》一卷虽将外方楼台题咏可观览者一一抄录,但没有注明各道列邑名称,所以不像《地志》,于是龚用卿又寄柬其出使时的朝鲜远接使郑士龙,切求《地志》刻本,同时还请求乡试及国都的《登科录》,但由于地志中“列书各道各邑,而其土地所产,亦皆并录,此图籍之最重者,不可轻易许之,况乃私请,则尤不可许也”[5]第18册,321,加之《登科录》中“多有僭懝之言”,如果删除则文不完整,但若保存恐怕有损两国关系,出于种种考虑,朝鲜还是托辞婉言拒绝了龚用卿的请求。
除此之外,中朝诗赋外交的结晶《皇华集》中使臣之间次韵相酬的作品可以作为后来出使者的参考,历次使臣出使前通过观览前此的《皇华集》为即将在朝鲜展开的诗文交流活动
作准备,所以多有明使求请朝鲜政府赠予《皇华集》的记录。自景泰元年倪谦、司马恂到崇祯六年程龙出使朝鲜几近200年间,明使与朝鲜文臣诗文唱和,朝鲜政府将辑录的诗文一并刻印,名为《皇华集》,共涉及25次出使,所辑《皇华集》24部[6]18-19。《皇华集》流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朝鲜赴京使臣携带《皇华集》寄送相应明使,第二种是出使朝鲜的明使求赠,第三种是明朝朝臣通过赴京使臣向朝鲜求赠。通常情况下,每一部《皇华集》刊印颁行后,赴京使臣会携带《皇华集》寄送相应使臣,参与唱和的明使自然都是《皇华集》寄送、赠予的对象,但即便没有参与唱和活动,如果求请,朝鲜政府也都能满足其愿望。比如天顺八年(1464年,朝鲜世祖十年),明使金湜、张珹出使朝鲜颁登极诏,求请陈鉴、高闰的《丁丑皇华集》和陈嘉猷的《己卯皇华集》,世祖国王下令各赠五件[5]第7册,629。嘉靖十六年(1537年,朝鲜中宗三十二年),龚用卿、吴希孟赴朝颁皇子诞生诏,即将归国时对朝鲜饯慰使郑百朋说:“俺等出来时,朝中达官求见《皇华集》者甚众,请多印以送”[5]第18册,61。但在严格的门禁政策以及“人臣无外交”的政治环境下,冬至使柳世麟等给龚用卿、吴希孟寄送《皇华集》却并非畅通无阻:“《皇华集》臣欲使通事私授于龚用卿、吴希孟之家,而出入之际,必持标契,故不得已告于主司。主司传报礼部。礼部以为,外国之人持书册往来士大夫之家不可擅行。谓臣哈族电影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等曰‘欲奏闻而传授’云。然而久不奏闻。臣等于上马之宴上书更请,则使之呈状以请。臣即呈状。礼部以为,书辞有违格,使之改书,因而入奏,褒奖我国曰:‘尊敬朝廷使命,其慕华之意至矣。书册非如金帛,请使传授。’皇帝可其奏,礼部使人传授。”[5]第18册:167也正是由于明朝对朝鲜严格的控制,使得《皇华集》在中国的传播范围仅限于朝中大臣而鲜见于民间。
核糖核酸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3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朝鲜   中国   汉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