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业的国际地位及对外贸易发展态势评析

中国船舶业的国际地位及对外贸易发展态势评析
山世英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国船舶业的国际地位,评析了船舶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作为船舶生产大国,中国船舶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今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基础上,我国船舶企业应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从本质上提高我国船舶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名称】《江苏商论》
【年(卷),期】悲哀的玩具阅读答案>翟家华2013(000)009
【总页数】4页(P27-30)
约翰 纳什【关键词】船舶产品;国际地位;对外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作 者】山世英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740
一、中国船舶产业的国际地位
船舶业是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一体的出口导向型综合产业,与众多产业都有较高的关联度,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都将其列为国家支柱产业优先发展。2004-2012年世界船舶完工量以年均6.0%的速度较快增长。国际船舶市场受全球经济兴衰的影响较大,2007年世界经济繁荣时期,世界造船三大指标中新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呈现大幅度上升。2008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造船新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大幅度下降。
表1 近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占世界的比重 单位:万吨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整理。2004 2007 2008 2009 2011 2012世界完工量 6021 7820 9771 12203 15891 15215中国完工量 855 1893 2881 4243 6555 6021完工量比重(%)14.2 23 29.5 34.8 41.2 39.6世界新订单量 10253 24090 15438 4219 6264 4548中国新订单量 1579 9845 58
18 2600 2967 2041新订单比重(%)15.4 42 37.7 61.6 46.9 44.9世界手持订单量 21954 50149 57710 48884 35610 26059中国手持订单量 3359 15889 20460 18817 15991 10695手持订单比重(%)15.3 33 35.5 38.5 44.9 41.0
中国是船舶生产大国,2004年来中国船舶完工量持续高速增长,2004-2012年间年均增长13.0%。自中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以来,国际船舶行业便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2008年,中国船舶行业三大造船指标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2009年中国造船厂新船订单量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2010年中国三大造船指标首次同时跃居世界首位,2012年船舶完工量、新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别达到39.6%、44.9%、41.0%(见表1)。从图1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中日韩三国船舶完工量的变化状况,2010至2012这三年,中国始终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国,意味着最近几年中国船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
中国船舶产业是出口型产业,每年在国内建造的船舶中有70%以上用于出口。1995年,中国以6亿多美元的船舶出口额一跃成为继韩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船舶出口大国,并且一直保持这个位置,而2012年中国以392亿美元的船舶出口额,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出口国。最强磁铁
图1 2005-2012年中日韩船舶完工量对比图(单位:万载重吨)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司,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表2 中国船舶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数据整理2002 2005 2007 2008 2009 2011 2012中国船舶出口额 19.5 46.6 122.2 159.7 283.6 436.7 392.2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出口额从2002年19.5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392.2亿美元(2011年高峰时期曾达到436.67亿美元),仅10年时间增长将近20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这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船舶出口贸易发展态势
1、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与全球相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值,反映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地位。比值越大,则说明该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强。中国船舶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5年之前都很低,这表明当时中国船舶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很弱。但是从整体来看指数呈上升走势,说明中国船
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逐渐提升,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而韩国、日本两国的IMS指数都处于波动的形势,并且在最近三年的下降幅度大于中国,说明其船舶出口贸易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减弱(见图2)。
图2 2000-2012年中日韩市场占有率情况(%)数据来源: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数据计算整理。
2.船舶产品的比较优势强。由表3可知中国船舶贸易RCA指数大多年份大于1,且近几年该指数有上升趋势,说明中国船舶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即使是全球船舶市场低迷的2012年,中国的RCA指数也达到了2.21,这也足以表明中国船舶产品比较优势逐渐增强。
3、贸易竞争力逐渐增强。贸易竞争指数 (TC=(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是用来衡量造船工业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指数。表4显示的是近年来中国船舶出口贸易TC指数,从表4中看到中国船舶出口贸易TC指数一直是大于零的,这意味着中国船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都具有竞争力。2005一直保持在0.8以上,这说明中国出口船舶的贸易竞争力增强且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也说明中国的船舶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即中国船舶产业属于出口型产业。
表3 2000-2012年中国船舶出口贸易RCA指数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RCA指数 1.03 0.81 0.77 0.91 1.29 1.50 1.99 2.17 2.36 2.21
表4 2000-2012年中国船舶出口贸易TC指数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TC指数 0.52 0.58 0.51 0.81 0.88 0.85 0.88 0.84 0.92 0.89 0.83
4、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从中国海关对于中国船舶出口的相关数据得知,近十几年来中国船舶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以一般贸易和租赁贸易为辅。2010—2012年,中国船舶产品出口加工贸易比重分 别 为 95.94%、95.02%、92.6%,一般贸易比重分别为2.48%、2.34%、3.8%。加工贸易比重都在92%以上,意味着中国船舶的生产依旧处于低层次的水平,中国船企利润主要是船舶成品再出口过程中的附加值,但是这不仅需要消耗众多资源,同时也不利于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
5、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分析2011年和2012年船舶产品出口结构可以看出,中国船舶产品出口以散货船、成品油船和集装箱船为主,占出口比
重70%以上;浮在水面或潜入水中钻探及生产平台、军用舰艇占出口比重小(见表5)。表明中国大型船舶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能力弱,出口船舶主要属于价格比较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方面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很小。
表5 2011与2012年中国船舶产品出口结构对比表 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和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计算整理。商品出口额及比重集装箱船比重%2011 239.96 55 59.08 13.7 22.39 5.1 2012 212.38 54.7 32.43 8.4 30.36 7.8散货船出口额散货船比重%油船出口额油船比重%集装箱船出口额
6、中国船舶出口市场过去主要以香港和欧盟为主,近年来虽然对东盟、韩国等亚洲新兴国家以及主要的非洲国家的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出口市场分布仍然集中。2012年对香港和东盟、欧盟(27国)的出口额合计占比为62.7%,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市场合计占比为91.1%。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7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利比里亚、韩国、马绍尔岛和德国(见表6)。
表6 2006-2011中国船舶产品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布对比表 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根据船舶工业协会网站数据整理。年份 排名 l 2 3 2006 国别或地区 德国 新加坡 香港出口金额 12.一叶荻
加权平均值
43 12.25 6.79 2008 国别或地区 新加坡 香港 德国出口金额 39.4 29.29 28.0l 2010 国别或地区 香港 新加坡 利比里亚出口金额 82.38 50.51 37.57 2011 国别或地区 香港 新加坡 利比里亚出口金额 104.3 57.2 37.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2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船舶   中国   出口   产品   国际   数据   贸易   市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