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系统思想史案例

中国古代思想史案例
我国先秦时期(即秦帝国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是各种思想探索,最为活跃的时期。其间,许多管理方面的思想火花伴随着哲学思想和治国理念一起迸发出来。先秦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有四家——儒、墨、道、法,他们均各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思想。而法家最先登上历史舞台,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帝国。
一、秦王国的法家——独步于历史的天空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之后,秦国一度衰落,到了秦孝公掌权时期,想要通过自己努力让国家强盛起来。这时,卫鞅(即商鞅,下称商鞅)来到了秦国,以变法富国强兵之道打动秦孝公,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商鞅通过变法,持续打击旧贵族的势力,使得国君的权威得到空前的提升,全国通过紧密的组织结构统一由中央指挥。同时商鞅奖励耕战,耕作产出多的家庭免除劳役,作战勇敢的士兵可获得爵位。
案例一:《战国策》记载,秦国的士兵在作战过程中,不带盔甲,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
挂着人头,赤身裸体的追杀逃跑的对手。六国的军队和这样的秦军作战,就如同鸡蛋碰石头一样。秦军为什么这样的勇敢?
从秦代官吏墓葬中发现的法律文献可知,商鞅对于军功有如下规定:
棱镜常数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所以,两千年前的秦国,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
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也就是说是商鞅的军功制度造就了秦军的勇悍。
瓦房店社区案例二:秦王国在统一战争期间的总人口不过500多万,但是却长期负担着一支超过60万人常规军的存在(史书上称秦“带甲百万”),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秦军后勤供应的压力之巨大是不难想象的,然而秦国还是完成了这一任务。
墓葬中记载法律的竹简上说:
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各县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
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农户归还官府的铁农具,因为使用时间太长而破旧不堪的,可以不用赔偿,但原物得收下。
由此可见,秦国是采用国家权威来对耕作进行到如此细致的管理。秦法已经深入到秦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正是通过这样细致的管理和严格的责任制,秦军带来的看似不可完成的后勤负担才得以完成。
这种严格的责任制在秦军的兵器生产中也有体现。
案例三:为一支“带甲百万”的军队提供装备,秦国的兵工业面临的压力并不弱于后勤粮草供应的压力。考古发现,所有秦军使用的剑、弩、戈等兵器,不论在何地、何时、由何人制造,其规格都是一致的,即秦军的兵器使用的是“标准化”制度。
在兵马俑出土的秦兵器上,发现了很多人名,经过分析总结,发现这是一种四级的分层责任制度。相邦(即丞相)是全国所有兵器工厂的总监,工师(即厂长)负责一个工厂的兵器生产,丞(相当于车间主任)负责工厂中某一类兵器的生产,最基层的工匠直接制造一件件兵器。
吕不韦(秦国相邦)在《吕氏春秋》中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这是一种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与对失职有严厉惩罚的秦法结合起来,每个责任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工师要兢兢业业的检查每件兵器,工匠则在加工的时候严格的依据标准来进行制造,这样,在前线上每个士兵,使用的都是经过多年筛选的最优的兵器,而且具有同样良好的质量。
请同学搜集关于法家管理思想的资料后回答以下问题(15分)
1)列举秦法家的主要政策和背景资料。(7分)
2)在本案例中,你认为三个案例各反映了法家的什么管理思想?(3分)
3)你认为法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哪种管理思想比较接近,请举例说明。(5分)
二、秦帝国的法家——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通过秦国连续六代君主的努力,秦帝国在公愿前221年走上了历史的巅峰,秦始皇横扫六
合、混一宇内,成就了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随后,秦军又把疆域拓展到南海边和大漠深处,并在北方修筑了长城,奠定了传承至今的中国版图的基础。
同时,根据法家思想的要求,秦始皇以极快的速度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法家在中国国家管理制度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然而,法家与秦帝国的却共同面临着隐藏在其深处的危机。
首先便是文化的认同性问题。秦帝国与秦王国不同,秦国王室统治秦王国所在的关中地区已经二百余年,商鞅变法也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关中地区的人民对于秦王室施行法家统治较为认同。而秦帝国其余的领土则是通过秦军十年统一战争所攻取的,当地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侵略者带有很深的抵触情绪。加之秦国的文化建设一直落后于东方六国,原六国人民并不能接受曾被他们视为“野蛮人”的秦王室统治。因此秦帝国统治的向心力远不如秦王国时期。
其次是外界的压力不足。秦王国时期,敌国很多,因此国家的压力很大,秦国上下的危机意识很强,愿意统一团结在秦王的指挥之下做出必要的牺牲。而在秦帝国时期,这种外部
的压力明显减小,秦帝国苛重的赋税和徭役令人民难以忍受。同时长年累月的战争已经耗尽了秦国和六国的粮仓,阿房宫、骊山陵墓和长城的建造彻底压垮了帝国。
再次是信息传递问题。秦王国时期,国土面积中等,且由于经营多年,对于各地的信息掌握较为丰富,全国境内道路系统完备,信息传递较快。而秦帝国时期,国土面积巨大,对新攻取地区的信息掌握不充分,由于路途遥远,中央获取信息再制定下达决策的效率大幅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多次采用巡游各地的做法来对有问题的地区进行直接的管理。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国君作为法家治理思想的核心,需要承担相当繁重的工作量,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需要批阅60公斤的竹简,以维持他对帝国的统治和治理结构的正常运作。秦始皇本人精力十分旺盛,然而他的继任者,秦二世却荒废政务,终日沉湎于酒,使得法家的治理系统无从发挥其高效率的优势。
最终,随着秦始皇的去世,秦国实行了一百多年的法家治理系统随之崩塌,无法正常运作,秦帝国本身也迅速灭亡。
附:秦帝国法家治理系统的实例
实例一:秦法严苛,极大的限制人民的自由和权益。
秦法规定:“诽谤者诛,偶语者弃市。”即对于国君或者时政表达反对意见的普通百姓会被族诛,在公共场合说悄悄话的人则判死刑。最终造成了社会恐慌,使得人们“道路以目”。
秦法规定:戍边的士兵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到达边塞,全部判罚死刑。而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其实是因为受到大雨延误了路程,最终不得不反。
也就是说,本应该负责保护秩序、正当权益和作为判断是非准绳的法律由于过份的严苛,导致了社会的恐慌和纠纷的无法调解。
实例二:秦始皇在统一之后,急于推行法家的标准制度,以国家手段消灭了六国的文字和货币。这种举措虽然给文化沟通和商品流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却没有顾及文字与货币上附加这某地人民的认同感和感情依托。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给原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感情上海。
怀柔一中实例三: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化,防止人民以古非今,采用“焚书坑儒”的愚民暴力政策,最终带来了社会的恐慌。
实例四: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的在位时间内,修建灵渠、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大型工程,极大的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实例五:秦二世耽于酒,不理朝政,致使中央无法对复辟的东方六国的军事攻势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同时他的穷奢极欲也加剧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请同学搜集法家管理思想的有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5分)
1)你认为法家管理的制度有何优缺点?(6分)
火山灰反应2)法家的管理制度倾向于集权还是分权,给出你的理由。(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3分)
3)结合本案例,谈谈法家管理适用于什么样的管理环境?(6分)

三、汉初的道家——无为而治创造奇迹
秦帝国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楚汉争霸的阶段,在公元前202年,汉击败楚,建立了汉帝国。汉帝国新生伊始,就面临着内忧外患。
首先,在灭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期间形成了很多的地方利益集团,这些地方利益集团在灭秦灭楚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内部矛盾。秦楚未灭的时候,他们之间尚能齐心协力,在秦楚相继灭亡之后,这些矛盾便凸显出来。
其次,经过了战国时期以及秦灭亡之后总计200增长极余年的战乱以及秦帝国苛政所带来的沉重负担,人民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对于和平的渴望也极强。(春秋时期,中国人口2000万~3000万,到汉帝国建立,仅余600多万)
最后,游牧民族匈奴在秦帝国灭亡之后重新在北方崛起,持续骚扰汉帝国的北部边疆。汉初之时,刘邦曾亲征匈奴,结果遭到匈奴包围,匈奴的实力远远超过汉帝国。
这时的汉帝国,已经是社会上满目疮痍,经济上摇摇欲坠,军事上羸弱不堪。然而,仅仅经过半个多世纪,四代皇帝(高祖邦、惠帝盈、文帝恒、景帝启)的经营,汉帝国的积累已经十分丰足,国力达到西汉帝国的巅峰,其中,到了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执政初期,人口已经达到3500万,人民富庶。多年的积累,终于在汉武帝手中,转变成了对匈奴的巨大胜利,汉帝国的势力一直扩张到中亚。
是什么治国之术,造就了这点石成金的奇迹呢?答案便是黄老之学。
所谓黄老,是指黄帝与老子。黄老之学是一种以道家为主,吸收了阴阳、儒、墨、法各家观点的治国之术。
汉代践行黄老之术,具体的实例如下:
实例一:刘邦入咸阳,便废除了繁苛的秦法,而以“约法三章”代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简化了法律,恢复了人民言论和行动自由,从而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
实例二:汉初的税率为什五税一(即6.67%左右),景帝时期甚至到三十税一。不仅比秦国的税率远低(秦税率约三分之二),比后来的汉武帝时期的税收也远低。这种富民政策,使得汉代的商业和农业生产获得了极大发展,人口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8: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2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帝国   法家   秦国   人民   管理   思想   士兵   兵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