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文献质量的尺度及其应用解读

中国继续教育联合学院   
影响因子:文献质量的尺度及其应用
摘 要  影响因子在文献评估中具有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功能。然而当前的不同层次期刊之间权重差距过小和重外轻内(特别是重视SCI)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以影响因子为依据的三种计绩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绩效评估,并从知识生产周期的角度提出了加快出版频率、期刊合并、强调“被引用权”和提高参考文献数量的建议。
关键词  影响因子 文献质量 绩效评估 政策建议
网络家庭1 影响因子在评价期刊中的作用
  影响因子(IF, Impact factor),是指在某一年的引文统计数据中,某种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在同一时期内发表论文的数量之比。可以看出,影响因子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某一个期刊的被引次数,具有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评价功能,愈来愈多的被科学界所接受。1963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是一种比较科学
的检索系统,已成为该所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工具。如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期刊和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的数量多少,普遍被认为是评价该国家或地区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1991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开始研制。1996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应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的要求,为48种期刊提供了影响因子指标。分析表明,在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的评选结果中,获一等奖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2193,获二等奖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1852,获三等奖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1257。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影响因子的大小与期刊质量的高低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研制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和被引量等指标,但其结果与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编制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2]相比较,结果大体相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引文数据库的评价体系,期刊载文量、期刊论文被引量、期刊被引频次、期刊自引率、期刊自被引率、平均参文率、平均引文率、即年指标,均是建立在引文的统计分析之上。这些不同的指标形成了一个严谨的系统,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其中,期刊的影响因子直接地反映了一个期刊的内在质量。那么,按照期刊的质量来衡量期刊所载文献的质量,就有了密切的相关性。应当看到,期刊所载的文献质量是不尽一致的,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一
部分是拉车的,产生的引证高于平均数,可称之为“拉车文献”;也有一部分属于搭车的,可称之为“搭车文献”。因此,期刊的影响因子只能是所载文献质量的平均数(或称中位数)。如今,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总数已达数十万篇,如果能够将每一篇的引文都计量出来,当然最好。但是,引文的周期性严重延缓了论文的及时评价,特别是在晋职评先等方式上的应用。因此,用期刊影响因子即期刊所载文献的平均数来评估所载论文的质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可解燃眉之急,实在是一种急需。
2 当前我国期刊文献质量计量中的不足
2.1 期刊之间权重指标差距小,使科学创新得不到应有的激励
肠道微生物菌
  SCI先后采用过我国科技期刊17种,1982年最多为13种,之后采用的数据逐年下降,1996年仅有6种,1998年已跃升11种。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还说过“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中国教育报》1998年8月11日)。科学创新的成果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如果要做到激励创新的效果,就应当拉开期刊评价的层次,激励首创。1996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制的《期刊引用报告》表明,当年最高的期刊影响因子为51,最低的期刊影响因子为0.
004,二者之间相差12750倍。其中有的年份在SCI不同的刊物上的影响因子可以相差50000倍以上[3]。然而,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都将文献质量计量的指标权重确定在1∶2.5,1∶11,1∶60之间,结果使科学论文的创新得不到应有的激励,并直接鼓励了科技工作者在论文的发表上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甚至形成“庸绩驱逐良绩”的现象。那么,是不是要将权重指标的差距拉大至1∶50000,或1∶100000呢?一般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只是所载文献的一个平均数,而且各个学科间的影响因子分布也不均衡,只要将权重加大到一定的幅度,能起到推动科学创新的目的即可。至于一些“拉车的”的文献,还可以有诺贝尔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励来弥补。笔者认为,只要将权重差距扩大到几百倍即可达到目的,使10年写一篇重要创造性的论文的绩效超过100篇平庸的论文。另外,这对于鼓励科研人员在国内优秀科技期刊发表论文,使我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重外轻内,特别是过于重视SCI
  科技人员在国际知名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确实反映了自身的研究水平。但是将相差上万倍影响因子的刊物都视作同一水平来进行计绩和奖励,则差之甚远。事实上,被国内著名期刊因学术质量差而退掉的稿件,作者投到国外的期刊上,仍得到了发表。当前,被SCI系统选用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小于0.01,一年之内总引用次数不足10次的期刊有85种,不足2次的电子发声挂图
期刊有19种之多[4]。SCI之外的国外科技期刊还有更多。相反,我国核心学术期刊500强的影响因子和总引用数等指标远比低于影响因子为0.01的期刊要好的多。另外,SCI的选刊还有一些非学术质量因素,如准期率、文种限制、编辑内容和国际化程度等。 
  当前,轻视中国科技期刊和重外轻内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过于重视国际名牌期刊。如在权重指标的确定上,在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位数为30.3分,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位数仅有29.5分。据统计,1991~1995年我国在《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有几篇为我国科技状况的报道,另有几篇是国家科技领导人的指导性文章。那么我国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概念是什么呢?1991~1997年的四次评选中,一等奖仅授出2项,其中1991年和1995年两次为空缺。自然科学一等奖要求对学科有重大推动作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而以往一等奖的获得者也仅有李四光、陈景润、唐敖庆、王淦昌、梁思成等几个大师级人物。将两大名刊的权重高于自然科学一等奖,明显不妥。
其次,在政策的制定上奖励不均。如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就作出规定,被SCI、ISTP和EI等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每篇奖励1000元。而对于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所列和国内外公认的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200元。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2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1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期刊   影响   因子   质量   文献   科学   科技   发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