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马克思对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未来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将未来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也就是说,马恩在合规律地得出共产主义一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后,进一步得出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要有一个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阶段。“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都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这个社会,在经济上,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新的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建立虽然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发展生产力是个长期过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生产力水平及其提供的社会产品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精神上和道德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也将长期存在。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工农、城乡、脑体差别的影响,人们还不能自愿自觉地参加劳动,劳动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和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而是仍然被视为谋生手段。并且,“这些弊端,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2页)马克思的这些设想,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过渡时期基本社会现实的描述。这样的社会,是继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成就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后”的发达社会主义。
歌迷大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竟没有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所以,他们从来没有并且坚决反对为未来社会设计具体的模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是为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原则性说明。继承了资本主义一切成就基础上的发达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代替物和对立物,作为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应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二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了高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首先应该表现在它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是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制度,集中地表现为它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资本主义一切弊端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一切私有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实现了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内或集体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平等关系,铲除了劳动者遭受剥削的经济根源,消灭了剥削制度。
第三,在消费品的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主义生产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的结晶,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这个差额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劳动成为分配的唯一尺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有劳动能力
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其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辣妹掌门人下载
第四,阶级消灭。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0页)阶级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和剥削制度,消除了阶级产生的社会基础。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第五,国家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只具有管理社会的职能。按照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实质上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职能也就不存在了,只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国家的对内职能就只是对政治的、经济的和公共利益领域内的事务进行管理;对外职能是组织国防,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第六,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资本主义社会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最完备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应有计划地进行,从而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显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不是我们今天马上就能达到的,要具备这些规定性,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列宁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它带来的繁荣和灾难日益明显。迫使人们对其进行趋利避害的思考和历史抉择。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如何选择其历史发展道路问题,成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焦点。马克思在晚年曾有过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构想,提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观点。但对于这种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建立、如何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没有做出详尽的论述。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资本主义相对薄弱的地区建立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前”或“封建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学术界称之为现实社会主义。
列宁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马克思的书本里寻现成的答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917年经过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苏联建立起了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东欧的解体,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出现的局部失败和暂时挫折。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着无比的前景,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成功实践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从一定意义上说,二十世纪是社会主义的世纪。在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和辉煌之中,有数十个国家打
过社会主义的旗号。但是,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公认是,曾经有过十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它
们是:(按旧国名)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朝鲜、蒙古、中国、越南、老挝、古巴。其中,欧洲有九个,亚洲五个,拉丁美洲一个。这些国家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领土的四分之一。这十五个国家都曾经先后建立起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尽管各个国家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在两个方面是共同的:第一,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原先大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发达,经济文化普遍落后,并带有浓重封建传统和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庸国地位的农业国。这些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矛盾冲突和本国社会激烈的矛盾运动中,通过马列主义的指引,得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纷纷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政府信任危机
王德彬第二,都是以第一个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体制建立起来的。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开始形成于二十年代,并在三十年代最终确立。这一体制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权,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教等社会事业的所有决策权都集中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手中。这一特征体现在经济上,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以行政手段为主运作经济生活;体现在政治上,是高度集权的共产党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体现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是盛行对党的领袖的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用行政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计划经济体制下,都经历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但这种管理体制时间一长却不能真正调动起人民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得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在旧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到了并且实现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和苏联一样,都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这种现实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发达社会主义,但苏联和中国却都以马克思所设想的发达社会主义的特征来发展现实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的苏联和中国,都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列宁起初想缩短进入共产主义的时间,但实践证明行不通,于是得出结论说至少需要一、二十年。斯大林亦如此,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以苏联老大哥为榜样,原计划十八至二十年建成共产主义,后来走的更远,仅用七年就向共产主义迈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两大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挫折和坎坷。苏联的后几位领导人在斯大林的目标面前不得不步步退却,最后戈尔把乔夫一直退到苏联解体,葬送社会主义。我国1958年后不是跨进了共产主义,而是跨进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门槛。此后,长时间内国家工作的中心又转向了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整整推迟了二十年。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之时,资本主义世界正是全面混乱的时期: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年,
发生了1873年至1895年的大萧条;本世纪初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至1932年又爆发了全球性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安云霁
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世界资本主义却利用技术进步和经济调整进入相对稳定与发展的时期,形成了对处在不同程度困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暴露了原来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发展情况的新模式。本来,这种改革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的,是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并使其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必由之路。但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改革转向,适应了西方敌视社会主义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需要,加之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悲剧的发生。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却在由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取得了成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3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902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