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
2、《相隔一层纸》是刘半农。
3、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4、周作人的艺术散文被称为“美文”。
5、三十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了《人间世》、《宇宙风》等提倡幽默。
6、郭沫若40年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历史剧的创作。
7、《名优之死》是田汉的作品。
8、新月派前期的代表诗人和新格律诗的倡导者是闻一多。
9、完成于1946年的《寒夜》是巴金的作品。
10、老舍在英国完成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1、钱钟书的代表作品是《围城》,主人公是方鸿渐。
12、小说集《传奇》及散文集《留言》的出版使张爱玲成为上海。
13、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是顾城、舒婷、北岛。
14、汪曾祺发表于80年代初的小说以及内容上的风俗画特点引人入目。
冬眠合剂15、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是他写于寻根小说时期的一组小说。
16、王安忆在90年代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是《长恨歌》。
17、反思小说的代表作家是王蒙、茹志娟、陆文夫。
18、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发表一篇《人的文学》明确提出人道主义的文学主张。
19、从晚清开始的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诛于梁启超。
20、五四文学的根本是对“人”的发现。
21、五四时期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文章,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22、五四时期文学改良的“八事”是由胡适提出。
23、胡适曾说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美所构成的单纯信仰的历史。
24、沈从文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写城市与知识阶级,一类写乡村与抹布阶级。
25、现代文学史上提倡幽默小品而闻名的作家是林语堂。
26、矛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27、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1957年的反右有内在联系。
28、时期的一些优秀作品以地下文学的方式存在,多以手抄本方式留传。
29、伤痕小说的开篇是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
30、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被称为“反思文学”起步性标志。
爱情急诊室
31、寻根小说的代表作是阿城的《棋王》和韩少功的《爸爸爸》。
32、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写作是新写实小说流派的主张。
33、80年代最具先锋意义的戏剧探索者是高行健。
新课程理论34、马原小说常常运用元叙事的手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真实观。
二、需注意的部分判断题。
1、《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
2、周作人初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号星灼,后改名为作人,号起孟,后又改号启明。
3、黑幽默文学是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
4、《微雨》是李金发的第一本诗集。
5、余华是先锋小说中最具冷漠叙述的作家。
6、期间手抄本《第二次握手》
7、穆旦是七月诗派的代表。
8、林语堂精通英文、行文流畅、俏皮且著作在美国大受欢迎。
9、残雪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
三、名词解释
1.语丝社:于1924年在北京创刊,以《语丝》周刊为依托,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主要
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章衣萍、林语堂、钱玄同等。《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成就最高的是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随笔、小品散文等,承续了“五四”“随想录”的思想精髓,更为洒脱——“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要竭力加以排击”。形成了“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
2.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初期(20世纪30、40年代),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
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以文艺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诗创作》等杂志为阵地,成员有田间、艾青、绿原、冀汸、牛汉等。七月诗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强烈的革命激情,鲜明的政治倾向,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是“七月派”创作的基本特征。
3.现代通俗小说:又称“民国旧派小说”,是有别于新文学创作的文学样式,是20世纪40年
代小说的重要一支。代表作家张恨水,作品《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现代通俗小说包括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等类型,商业目的性较强,趣味上倾向于消遣、娱乐,创作方法上具有中国传统小说特征,模式化、程式化倾向突出。
4.新写实小说: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代表作家刘震云、池莉、方方、刘恒等,代表作品
刘震云《一地鸡毛》《故乡面和花朵》,池莉《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等。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
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田寿昌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彩,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讲究文学的全与美;同时,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作家个性。
6.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
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代表作《再别康桥》《死水》。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7. 新感觉派:30年代海派文学的重要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
说流派。主要阵地为《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代表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叶灵凤等。“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8.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
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洪峰、北村等人。作品《活着》《许三观记》《妻妾成》《敌人》等,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9.《新青年》:1915年在上海创刊,1926年终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新青
石墨烯薄膜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化,是旧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我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鲁迅发表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0. 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许地山等
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
的文学社团之一,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其宗旨是“研究介绍
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重要刊物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11.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
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称为"寻根文学"。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代表作品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棋王》。
12.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崛起于70年代末期,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诗歌既有主题
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变诗的单一形
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彩,即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作品如北岛《回答》、舒婷《船》《神女峰》等。
13.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民国初年的《礼拜六》
周刊是鸳鸯蝴蝶派的主要杂志。主要面对多数普通市民读者,使用白话文,题材多样,以爱情为主。取材大多偏重于都市社会中的某些病态现象,大多采用章回体的结构方式,书中人物过多地趋向类型化,思想主题的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浅显易懂。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14.湖畔诗派:
四、简答题
1、简述鲁迅的《野草》。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作于1924年1926年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北京。是鲁
迅先生在彷徨时期的作品,每篇作品都不同程度的抒发了他的苦闷,矛盾和彷徨,并且着重表现了黑
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
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并且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
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众的冷漠麻木。
《野草》显著的特点是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把现实景象和梦境交错的描写,把一
些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意识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的表现出来,在婉转曲折的抒情中,展现诗人深邃幽微的心理。在艺术上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的“小感触”的形式,具有哲理性象征性,艺术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以创造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艺术境界奇幻、神秘,
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使抒情特点及诗的意韵被发挥到极致。
2、简介鲁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以深情、平易、清晰、舒畅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抒发了亲朋和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相貌,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展示了洋务运动和
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书中所写的事和人,往往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和谐的结合起来。其艺术特主要表现在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他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人物性格鲜明,长妈妈的朴质、愚昧,范爱农耿直古怪,藤野先生严谨认真。
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五四文学革命有着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中国文学自此而背弃传统。自立典范。,其一,五四让晚晴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五四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此后的文学始终贯穿,体现着“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及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主题: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其二五四文学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其三,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为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其四、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
这一传统的延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革命总是激进的,五四新文学的部分倡导者存在着偏激的情绪,激进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缺少具体分析,一直简单乃至全盘的否定。井冈山师范学院
4、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有哪些?
闻一多是一位具有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倾向的知识分子,他出生在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之家。他前期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和新格律的倡导者,闻一多诗性的呈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沉、激越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他的新格律诗理论是建立在中外诗歌艺术广泛借鉴的基础上,他的诗歌大都体现他的新格律诗主张,具有描绘美、建筑美与音乐美,描绘形象,创造意境,是诗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闻一多理解的生命具有“自由”和“节制”的双重性,从注重幻象到追求生活的真实意义,从反对社会问题等对艺术的干涉到强调诗是社会的产物,从追求纯诗到标榜大众化,他的诗学思想的变化和发展,其内在矛盾只是其生命哲学中的自由本性和节制意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的呈现。闻一多的诗学体现着文化与审美双重现代性的诗性交融。闻一多诗学中的“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闻一多的诗学体现着20世纪初期西方形式美学、艺术人学、历史诗学三大转向的特征,因而他在中国诗学现代化过程中居于先驱地位。在闻一多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内核。他的倡导新诗的“三美”,是传统诗歌理论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
5、什么是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小说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直到90年代中期仍有影响,它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是二三十年代写实主义的继续,承担着过渡性角。它的创作是
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显示了现实主义的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显示了现实主义在当代文坛的开放性。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其创作的主要的特点表现在他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别注意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的一种原生态的感觉,在主题上更多的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事态度。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同时对传统现实主义而言,他们不再追求“本质的真实”,而追求一种本的“体验真实”,他们的动机不是改造生活和超越生活,而是认同现实和接受现实。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主要的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官场》,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6、什么是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
根小说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的题材和文化烦死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正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主要的作家哟汪曾祺、邓友梅、吴若、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莫言增等主要的作品有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陆文夫《美食家》、阿城《棋王》、《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寻根文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无疑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多寻根文学作家也在创作时吸收了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在促进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上功不可没。但是,寻根文学也带有“复古”倾向,在思想倾向和价值估断上,显然表现得复杂而暖昧。大多数作家往往抓住某种民俗、习惯便刻意进行渲染,却忽略了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潜入僻远、原始、蛮荒,缺乏对当代生活的指导意义。忽略对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矛盾的揭示,从而导致了作品与当代现实的疏离,造成了几年后“寻根文学”的衰微。
7、90年代文学转型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1)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文学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它无需去被动、急迫地追赶、迎合时代,具有独立的话语权。(2)90年代文学的边缘化和泛商品化使得文学的非意识形态化特征也得到强化。文学开始摆脱“国家意识形态工程”的局限,对各种题材内容、风格样式、艺术手法兼收并蓄,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使作家的心态真正放松,使自身的潜力得到施展,文学由此真正获得了从集体话语或集体性写作过渡到个人化写作的机会,文学观念进一步开放了。随着多元化文学格局的逐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步形成,文学的丰富性、可能性以及文学表达的自由度都得到了强化。(3)随着市场经济中心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发生了转变,随着大众世俗文化的娱乐性、消闲性、现代性因素渗入精英文学和主流文学,纯文学正在雅俗的沟通中消淡。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知识分子精英文学和大众通俗文学相对独立而又彼此渗透。(4)在边缘化的过程中,作家的身份、作品的生产与传播、作家和作品的评价发生着变化,文学体质进行着自身的调适、裂变和异化。90年代文学在从泛政治化向商品化的转型过程中,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暧昧。
8、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八事”主张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集中指责旧文学的流弊,初步接触到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社会功能、真实性与时代性等一系列“文学上根本问题”。文章正面主张书面语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98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文化   小说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