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中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视域下中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 信息科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担。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利用微课,采取三段七环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培养科学精神,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研发支出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表现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主动对其进行建构与转化,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最终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因此,深度学习的发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梳理深度学习相关文献,基于深度学习内涵和主要特征,综合分析初中生深度学习行为,参考 NESS-China深度学习子量表和信息科技学科特点,将深度学习划分为“学习动机、知识建构、批判性思维、知识迁移、元认知策略、合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七个维度,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上七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
基于此,本人将信息科技课堂划分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总结反思三个阶段。自学质疑阶段包括:温故知新、微课助力、自查自纠、答疑解惑四个环节;合作探究阶段包括:层进提升和讨论评价两个环节;总结反思阶段: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加以补充。本文以广东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用分支结构控制计算》为例,谈谈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利用微课,采用三段七环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自学质疑。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知识、技能获取的过程,深度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构建自身的学习,因此,学习的发生要从自我认知的冲突开始。
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是同既有知识与经验链接起来进行思考。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储备是深层学习的基础,知识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的回顾,可以唤醒旧知识,合理衔接新旧知识,从而为知识的链接提供可能。
课前教师已经将本节课用到的素材发到学生机,学生先做教师下发的《自学质疑学案》,学案主要内容包括:input( )函数、赋值表达式、print( )函数这三个知识点,以填空或问答形
式展示出来。
杨木单板学案中考察的内容,是学习过的、本节课将要用到的知识,通过《自学质疑学案》,帮助他们回忆旧知识,为后期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自我知识建构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微课助力。微课是集文图声为一体的表达方式,短小精悍,指向集中。微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把自学质疑学案中问题的答案,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做出相应的解释,供学生核对并理解;第二部分是引出当堂课的概念性的知识。
学生观看《用分支结构控制计算》微课,微课第一部分将《自学质疑学案》中input( )函数、赋值表达式、print( )函数三个格式,通过直接讲解的方式展示出来。第二部分通过一段动画,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分支结构,讲解单分支if语句的格式及用法,利用单分支if语句的执行过程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语句的执行思路。
“情境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的优势在于它的直观、形象,可以将知识情景化,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深度学习发生的一个关键所在。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微课分为两个部分,在链接旧知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发新知,让知识的获取蕴藏
在情境中,以旧有知识为脚手架,在情境中获取新知,让学生能动的学习,符合深度学习的方式。
第三个环节:自查自纠。
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衡量和评价,查漏补缺,巩固已有知识。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同化、顺应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学生在做《自学质疑学案》时会发现自己的短板,想去到答案,通过微课可以帮他们解决一大部分的问题,这种“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生自身发现、生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动性会更强,积极性也会更高。也是深度学习所必须的将知识链接,形成系统的过程。
第四个环节:答疑解惑。
教师在教室进行巡查,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个别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发现问题、“提问”的能力是实现“深度学习”不可缺少的,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的。教师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当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支援,帮助他们展开自主学习,让学生的知识的获取更加准确、便捷、高效。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依据思维层次、知识的获得过程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其中,记忆、理解为浅层学习,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为深层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自学质疑,学生基本上达到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目标,下个阶段要对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应用,逐步进入深层学习。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设置同组异质的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能力的差异,为小组成员的沟通、协作提供“脚手架”,促进发展,达到“最近发展区域”。
第一个环节:层进提升。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批判性思考,对旧知识整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陆丰市东海中学
非理性信念本环节是观看综合训练微课并完成《训练展示学案》,学生观看《买笔记本》微课并完成《训练展示学案》,学案主要包括:实际问题情境描述,提出问题、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绘制流程图、程序代码、程序调试几个部分。
泽巴足
这个环节的综合训练微课与自学质疑阶段的微课不同,它是基础部分的提高,创设实际情境,提出综合性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也可设置讨论性问题,让小组成员协作完成。综合性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关联密切,通过与现实生活相接轨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会解决综合性的现实问题,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将课本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探究性问题,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大家密切配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沟通协调能力。《训练展示学案》是微课内容的文字展示,便于学生勾画重点和标注疑点。
灵活的运用已有知识,在未知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达到了“深度学习”的培养目标。小组成员的积极的协作、沟通,这种非认知能力是高质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体现。
第二个环节:讨论评价。
学生分组对《训练展示学案》存在的疑点进行讨论。可以适当延长交流讨论时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算法的设计能不能有其他的方法?帮助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画流程图、写代码、调试程序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对话、讨论、评价是深度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经过多角度思考后见解的表达,也是引发思维碰撞的契机,它可以让学生跨越既有的框架,引发认知冲突。对成员的见解进行评价性的自我决策,进而进行推理、检验,最后形成自我知识的构建,这个是深度学习必须经历的,学生无形之中锻炼了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体会学习中的成长。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
在课程结束前,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讲收获,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元认知能力。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对于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说明。这样,学生可以理顺知识,思路更加清晰,对于所要掌握的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体系得以完善。
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并且对自己进行评价,发现不足,确认自己的理解状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理解程度的元认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从而让学生掌握并监控自己问题解决过程,引领深度学习。
学习动机、知识建构、批判性思维、知识迁移、元认知策略、合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七个维度,在三段七环策略中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得以发生,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在不同的阶段加入不同类型的微课,让学生学的更轻松,程序学习不再枯燥,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于无形中。dm500s
课堂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要深入,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水平,要从研究学生的“学”开始,整合教师的“教”,实现“以生为本,因学论教”,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这个主体才有展示的舞台,他们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把能力发挥到极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1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9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知识   学习   深度   问题   进行   能力   微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