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大《地域文化》网考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工业是( D )。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2、 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3、黔中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D  )。.
A、苎麻      B、芭蕉      C、荞麦      D、油菜
4、黔西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B  )。
A、甘薯    B、荞麦      C、油菜      D、柑橘
打鱼还是打渔5、贵州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族、水族、瑶族民族文化为主的黔南旅游线是( C )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6、2007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 A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7、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 B )传入贵州。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8、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
地之一的地方是: B
A、百花湖      B、威宁草海      C、荔波樟江    D、万峰湖
9、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黄壤      B、石灰土    C、紫土      D、水稻土
10、贵州下列被称为凉都的是( B )。
A、 遵义      B、 水城        C、 贵阳        D、 都匀
11、1938年,贵州成立的第一个科学技术部门是:C
A、国医研究所 B、贵州省科学院  C、贵州省立科学馆  D、省农业改进所
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 B )为重点。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服务业
13、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 A )。
A、湄潭文庙      B、阳明书院      C、甲秀楼      D、天台山
14、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 高等代数试题D )个
A、10        B、12      C、16      D、18服装信息系统
15、( B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16、黔东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D )。
A、苎麻      B、芭蕉      C、核桃      雏鹰争章网 D、西瓜
17、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 D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开远市教育局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18、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下列哪个城市“中国毛尖茶都”称号。B
A、遵义      B、都匀      C、凯里    D、安顺
19、2010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C )亿元。
A、500      B、1000        C、1200         D、1500
20、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C )。
A、苎麻      B、芭蕉      C、烤烟      D、西瓜
21、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 D )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22、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 B ),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23、黔西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D )。
A、甘薯      B、油菜      C、核桃      D、柑橘 
24、黔东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A )。
A、花生      B、芭蕉      C、核桃      D、柑橘
25、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D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26、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27、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B
A、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10年的一、三、二。
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10年的三、二、一。
C、由1949年的二、一、三变化为2010年的二、三、一。
D、由1949年的三、一、二变化为2010年的二、一、三。
28、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 A )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
29、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B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0、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1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31、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 C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2、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 B )。
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  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
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  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
33、下列( A )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34、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B )一线。
A、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以及荔波—罗甸的北界   
B、大方—织金—普安    C、苗岭    D、牛栏江—横江
35、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C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36、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B )
A、安顺市      B、铜仁市    C、六盘水市    D、黔东南州
37、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38、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 B )。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39、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wiley)。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40、贵州以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黔西旅游线是( B )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4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
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42、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C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43、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 B )
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44、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5、贵州2005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是下列( B )。
A、贵阳市    B、遵义市      C、安顺市    D、都匀市
46、茅台酒是中国( A )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A、酱香      B、浓香      C、米香    D、清香
47、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一线。
A、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以及荔波—罗甸的北界   
B、大方—织金—普安      C、苗岭      D、牛栏江—横江
48、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 D)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8        B、10        C、12        D、 15
49、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3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7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贵州   文化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