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用铝锂合金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航空航天用铝锂合金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杜康,王军强,曹海龙,刘成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2209)
摘要:航空航天用Al-Li合金因具有突出的低密度、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逐步成为与2×××、7×××系合金并列的新一代高性能铝合金。概述了近百年来国内外铝锂合金的研发历史和工业应用情况,分析了第一代至第三代铝锂合金的研发和性能改进思路,同时也总结了我国铝锂合金产业化大规模应用需要进一步克服的技术难点。最后针对未来我国铝锂合金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航空航天用铝;铝锂合金;微合金化
中图分类号:TG1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98(2022)02-0003-07 doi:10.3969/j.issn.1005-4898.2022.02.01
1航空航天用铝锂合金发展历程
在航空航天领域,铝合金的首次应用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Flyer”号飞行器,当时的铝材属于发动机的构件之一[1]。随着铝合金性能的不断升级以及其固有的轻量化优势,
铝材逐步替代木材、钢材成为飞机上的主力材料。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高机动性轰炸机、战斗机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铝材的应用。以2024、7075等合金为代表的高强韧2×××和7×××系铝合金成为航空航天用铝主流。
按照成分归类Al-Li合金应当属于2×××(Al-Cu)、5×××(Al-Mg)或8×××系合金中的一支,但是由于其突出的综合性能、特殊的熔铸工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步成为与2×××、7×××系并列的新一代高性能铝合金。Al-Li合金有望成为下一代最具应用前景的航空航天用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密度比传统铝合金更低。锂是最轻的金属,铝中每添加1%的锂可使材料整体密度降低3%(见图1);(2)综合性能比传统铝合金更优异。Li元素可以形成Al3Li、Al x CuLi、Al x MgLi等强化相,显著提高材料弹性模量和强度(见图2)以及耐蚀性、损伤容限等[2]。
图1常见金属元素添加量对铝合金密度的影响图2铝锂合金与7×××系合金性能对比
合金元素含量(质量分数/%)
g
·
c
m
-
3
初始引入年份
中药提取
M
P
a
/
g
·
c
m
-
3
G
P
a
/
g
·
c
m
-
3
比强度
居民收入十年翻一番比模量
第一个含锂铝合金是1924年由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配置的,其在Al-Zn-Cu-Mn系合金中尝试添加了0.1%Li,并命名Scleron合金。第一代可应用的铝锂合金是美国2020合金和苏联的BAЛ23合金,大致成分为4.5Cu1.2Li0.8MnFeSi,材料密度在2.7g/cm3以下;但由于当时的电解铝冶炼技术较差导致合金的综合性能欠佳,未实现大规模推广。第二代铝锂合金的研制明显受到19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影响,中东战争后原油价格由3美元每桶提升到10美元每桶,材料轻量化潮流推动了航空航天用铝锂合金的快速发展。第二代铝锂合金中Li添加量在2%以上,同期还研发了AlMgLi系合金,使材料密度进一步降低,最低可达2.5g/cm3;尽管第二代铝锂合金具有诸多缺点,如各向异性明显、焊接性差等,但是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到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随着铝加工领域微合金化(Zn、Mn、Ag、Zr、Sc)技术、电解铝高纯化技术、形变热处理技术的发展,第三代铝锂合金逐步走上历史舞台。此时研究人员不再单纯追求低密度,而是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制度等,研发出了强韧性、损伤容限、焊接性能均十分优异的第三代铝锂合金。表1列出了三代铝锂合金的典型牌号
及其密度和成分[2-3]。
2国内铝锂合金产业发展
我国铝锂合金的研究始于1986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由西南铝业公司、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仿2091中强型铝锂合金的研究。北京航空工程制造研究所利用2091铝锂合金成功制造出某歼击机用零件,较之前减重15%,成本降低20%[3]。后期又开发试制了1420、2090合金,生产出了较小规格的型材和板材,“八五”期间西南铝业公司建立了1t级Al-Li合金半连铸机组,为我国铝锂合金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九五”期
表1典型铝锂合金密度及成分
第一个含锂铝合金第一代铝锂合金
第二代铝锂合金
第三代铝锂合金
合金
牌号
Scleron
2020
ВАД23
1420
1421
1430
1440
1441
1450
2090
2091
8090
1460
2050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95
2196
2197
2198
2199
2297
2060
2055
2076
密度
/(g⋅cm-3)
2.71
2.70
2.47
2.47
2.57
2.55
2.59
2.60
2.59
2.58
2.54
2.60
2.70
2.66
2.65
2.58
2.60
2.70
2.63
2.71
2.63
2.60
2.69
2.64
2.65
2.72
2.70
2.64
元素含量(质量分数/%)
Cu
3
4.5
4.5~
5.8
-
-
1.4~1.8
1.5
2
2.9
2.7
2
1.2
2.6~
3.3
2.9~
3.2
4.8
网路管理4.3
2.3~
3.0
2.5~
3.1
3.2~3.8
2.4~
3.0
3.7~
4.3
2.5~
3.3
2.5~
3.1
2.9~
3.5
2.3~2.9
2.5~
昂达vx5303.1
3.4~
4.5
3.2~
4.2
2.0~2.7
Li
0.1
1.2
0.9~1.4
2.1
2.1
1.5~1.9
2.4
1.9
2.1
2.1
2
2.4
2.0~2.4
0.7~1.3
1.3
1.3
1.3~1.9
1.2~1.8
0.8~1.3
1.6~
2.0
0.8~1.2
1.4~
2.1
1.3~1.7
0.8~1.1
1.4~1.8
1.1~1.7
0.6~0.9
1.0~1.3
1.2~1.8
Mg
-
-
-
5.2
5.2
2.3~
3.0
0.8
0.9
-
-
1.3
0.8
0.05
0.2~0.6
0.4
0.4
0.25~0.8
0.35m
0.25~0.8
0.1~0.5
0.25~0.8
0.25~0.8
0.25
0.25~0.8
0.05~0.4
0.25
0.6~1.1
0.2~0.6
0.2~0.8
Zn
12
-
-
-
-
-
-
-
-
-
-
-
-
0.25
-
-
-
0.35m
0.35m
0.4~1.0
0.25m
0.35
0.05
0.1
0.2~0.9
0.05
0.3~0.5
0.3~0.7
0.3
Mn
0.6
0.8
0.5
-
google 学术-
-
-
-
-
-
-
-
-
0.2~0.5
-
-
-
0.35
0.35
0.1~0.5
0.25
0.35
0.1~0.5
0.5
0.1~0.5
0.1~0.5
0.1~0.5
0.1~0.5
0.15~0.5
Zr
-
-
0.11
0.11
-
0.11
0.11
0.09
0.11
0.11
0.11
0.12
0.11
0.06~0.14
0.11
0.11
0.14
0.08~0.16
0.04~0.18
0.009
0.08~0.16
0.04~0.18
0.08~0.15
0.04~0.18
0.05~0.12
0.08~0.15
0.05~0.15
0.05~0.15
0.05~0.16
Fe
-
0.3
0.15
0.2
0.15
0.15
0.15
0.11
0.15
0.12
0.3
0.1
0.15
0.1
0.15
0.15
0.15
0.15
0.15
0.07
0.15
0.15
0.1
0.1
0.07
0.1
0.07
0.1
0.1
Si
-
0.2
0.1
0.15
0.1
0.1
0.1
0.05
0.1
0.1
0.2
0.1
0.1
0.1
0.12
0.12
0.12
0.12
0.12
0.05
0.12
0.12
0.1
0.08
0.05
0.1
0.07
0.07
0.1
Ag
-
-
-
印知网-
-
-
-
-
-
-
-
-
-
0.2~0.7
0.4
0.4
0.25~0.6
-
-
-
0.25~0.6
0.25~0.6
-
0.1~0.5
-
-
其余
-
0.6Cd
-
-
0.1~0.2Sc
-
-
-
-
-
-
-
0.05~0.14Sc,0.06Ti
0.05Ni,0.05Cr,
0.05Ga,0.05V
-
-
-
0.15Ti
0.1Ti
0.1Ti,0.0001Be
0.1Ti
-
-
0.05Cr
0.0001Be
-
间,根据国家航天发展规划要求,中南大学和西南铝业公司针对液氢/液氧贮箱材料用2195合金开展系统研制,成功制备了大规格薄壁挤压管材和板材,性能和美国Alcoa 公司的2195合金相当[3]。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一系列发射任务及国产大飞机的迫切需求,铝锂合金走上推广应用的快车道。航天一院成功研制出直径3.35m 的铝锂合金燃料贮箱和一体式箱底;中航工业洪都公司生产出C919用机身等直段筒体,全长7.45m、宽4.2m、高4.2m;江苏豪然公司在全球首次使用喷射沉积法制成Al-Li 合金锭。
尽管国内对于铝锂合金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原材料生产环节仍然与欧美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国产C919大飞机用2060(见表2)、2099等铝锂合金均进口自美国Alcoa 公司[4-5]。
表2国产大飞机使用的2060铝锂合金成分(质量分数/%)
Li 0.68
Cu 3.64
Mg 0.71
Mn 0.29
Ag 0.32
Zn 0.36
Fe 0.028
Zr 0.12
Ti 0.026
Si 0.014
3铝锂合金在航空航天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金属Li 自身密度小(0.534g/cm 3),同时
Li 元素可以与Cu、Mg 元素结合形成强化相(Al 3Li、Al 2CuLi 等),因此铝锂合金体系在实现材料密度降低的同时(2.7g/cm 3),可以显著提高材料比强度和比刚度,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铝锂合金主要应用部件包括:(1)耐损伤的蒙皮薄板,涉及的主要合金牌号有2060-T8E30、2198-T8、2199-T8E74等;(2)高强韧化机翼壁板或内部承力件,涉及的主要合金牌号有2050-T84、2055-T8X、2199-T86、2060-T8X 等;(3)低密度导轨或承力件,涉及的合金牌号有2196-T8X、2099-T81、1420、2055等。Wanhill [2]
等人对
于飞机用铝锂合金给出了详细选材建议,见图
3。
图3飞机用铝锂合金选材建议
在航天领域,基于对高强度、可焊性的要求,铝锂合金主要应用于火箭推进剂贮箱上,包括液氢液氧贮箱筒体和旋压成型的端盖;高强度是航天器选材时的首要考量指标,同时由于上世纪航天飞机失事
的原因,对于材料的耐应力腐蚀考核也是铝锂合金的重点关注指标。应用较多的合金牌号有2195-T8X、2055-T84、2098-T8X、2099等,此类合金密度普遍介于2.6~2.7g/cm 3之间,材料强度达到600MPa 甚至更高、抗压模量75~79GPa,比刚度介于26~30GPa ⋅cm 3/g 之间。
4铝锂合金产业化核心技术
4.1微合金化提升铝锂合金综合性能
微合金化是第三代铝锂合金区别于第二代铝锂
合金的显著特点,通过优化铝锂合金中的Zn、Ag、Zr、Mn 元素及配套优化的成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强韧性、各向异性、疲劳性能等综合性能。
(1)微合金化可改善铝锂合金的强韧性匹配。第一代和第二代铝锂合金强韧性较低的原因是:(a )材料中存在的δ(Al 3Li )相本征特性不利于材料的强韧性,δ相的点阵常数为0.405nm,与铝基体完全共格,塑性变形过程中容易被位错切过产生共面滑移,导致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材料延伸率;(b )Li 元素在熔炼过程容易析氢而产生气孔缺陷,从而损害合金的强韧性。
第三代铝锂合金提高材料强韧性的方式主要有:(a )降低Li 元素添加量,从而减少δ相析出;(b )促进T 1(Al 2Culi )相析出消耗掉Li 元素,从而减少δ相析出,此方法在实践中多通过添加Ag/Mg 元
素或预变形的手段进一步促进T1相形核;(c )通过Zr、Sc 等微合金化提高材料强韧性,可部分抵消δ相的不良影响;(d )提高熔体纯净度,减少氧化夹渣和析氢。
(2)微合金化可降低铝锂合金各向异性。铝材各向异性问题并不是仅存在于铝锂合金中,在传统2×××、7×××系合金中同样存在,如美标2050-T84铝锂厚板的三向延伸率分别为8%、6%和2%,7050-T7651三向延伸率分别7%、6%、1.5%。各向异性现象的产生首先与铸锭的大塑性变
形量有关,变形越大则织构取向越明显导致各向性能差异越明显;其次,与析出相大量沿晶界析出有关,在热轧态材料缓冷过程中或后续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沿着纤维状晶粒的晶界析出,形成宏观有序的组织形貌,导致沿变形方向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宽向和厚向。
降低各向异性的方法有:①提高再结晶分数,将纤维晶粒转换为等轴晶,但是该方法会导致材料主变形方向性能的下降;②异向轧制或异向拉伸,即在板材宽度方向上施加塑性变形;③减小加工变形量,通过熔铸较小厚度铸锭来提高铸锭质量,同时配合小的变形量,降低各向异性;④优化弥散相的类型。有研究表明使用0.65Mn+0.16%Cr混合代替0.12%Zr会显著降低板材各向异性,主要机理在于Al6Mn、Al20Cu2Mn3、Al3Zr等弥散相分散了共面滑移,使滑移更加均匀,从而降低了合金的各向异性[6]。
(3)微合金化可改善铝锂合金的疲劳性能。根据已有研究结论,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铝合金的疲
劳强度[7-9]。从实测数据来看,铝锂合金的疲劳强度明显高于传统2024合金和7075合金,提升幅度20~70MPa(见表3)[10]。当考虑密度时,铝锂合金的疲劳强度进一步增大。第三代铝锂合金2198和第二代铝锂合金8090相比,前者的疲劳抗力提高21%,主要改变是降Li、增Cu、加Ag,调整Mn、Mg、Zn,同时降低Fe、Si含量。通过将F16战机的后机身舱壁由原来使用的2124铝合金换成2197铝锂合金,解决了疲劳寿命不足、服役时间达不到8000h的问题[11]。
表3典型合金疲劳极限和比疲劳强度对比
传统合金
第一代铝锂合金第二代铝锂合金第三代铝锂合金合金牌号
2024
7075
2020
8090
2198
疲劳极限σ
/MPa
148
141
208
170
220
比疲劳强度(σ/ρ)
/(MPa·cm3·g-1)
53
50
78
67
81
4.2铝锂合金熔体纯净化技术
Al-Li合金的熔铸难度要高于传统2×××和7×××系合金,主要难点在于:(1)锂元素活泼,与氧气、水蒸气、甚至坩埚材料都能发生反应,产渣量要远远高于普通合金;(2)析氢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气孔缺陷,其化学反应式为Li+H2O= Li2O3+2H,研究指出铝锂合金熔体析氢量是普通铝熔体的50倍[12];(3)Li的密度为0.534g/cm3,为铝的1/5,容易上浮,这对熔体处理的均匀性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提高铝锂合金熔体纯净度,工业化生产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采用真空熔炼或者高纯惰性气体保护的方法生产大铸锭,通过先抽真空再通入惰性气体保护是目前的主流生产方式;(2)熔炼用坩埚或炉底材料多采用石墨而避免使用普通泥土材料,因为传统泥土材料中含有Al2O3、SiO2等,容易与Li反应产生氧化物[13],同时应尽量减少坩埚与熔体的接触面积;(3)近年来以喷射沉积为代表的快速凝固方法、粉末冶金方法逐步在铝锂合金熔铸领域实现应用,通过缩短凝固时间、降低反应温度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含Li氧化物的产生。
4.3铝锂合金形变热处理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形变热处理已经成为制备高强高韧铝材的通用技术。通过对固溶态坯料施加预变形所产生的大量位错作为后续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形核质点,可以显著提高时效析出相的分布密度。在铝锂合金中,当T1相在位错形核时,其形核长大需要抵抗的表面能降低,从而提高了其析出密度[14]。T1相密度的增加会减少铝锂合金的共面滑移倾向和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倾向,进而改善合金强韧性。
此外,通过调整时效热处理也可以对材料强韧性进行调整,欠时效状态下材料强度低而韧性较高,峰时效时强度高而断裂韧性显著下降。根据Ashby统计关系[15](见图4),在铝合金体系中,铝材的韧性K c和屈服强度σy的关系符合指数关系ψ=lg K c lgσy,ψ≈-0.2。因此可以通过形变热处理参数的调整来改善合金中析出相的密度和尺寸,进而达到匹配材料强度和韧性的目的。
图4常见材料强度与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
4.4铝锂合金超塑性成形技术
超塑性(SuperPlastic Forming,SPF )是指金属材料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优异的延伸性。即在低的应变速率(ε=10-2~10-4s -1)、一定的变形温度(约为金属熔化温度的50%)和材料
本身细小的晶粒尺寸(0.5~5μm )的条件下,某些金属呈现低强度和大伸长率的一种特性,如钢的伸长率超过500%,纯钛超过300%,铝锌合金超过1000%。SPF 成形技术同样适用于铝锂合金精密成形。该技术首先通过强塑性变形(强应变轧制、等通道角挤压等)获得超细晶组织,再进行慢速率热加工从而实现超塑成形[16]。采用SPF 技术制备的铝锂合金构件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较多应用,例如英国麦道公司采用8090铝锂合金制造出了F-15B 鹰战斗机的整流罩(3660mm×406mm×305mm );马丁和雷诺两家公司采用Weldalite049铝锂合金制备了运载火箭贮箱半球圆顶盖;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利用2091铝锂合金制造出了某型号歼击机前机身酒精箱口盖内蒙皮零件;中南大学与西南铝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了尺寸2000mm×1200mm×2mm 的超塑性铝锂合金薄板[17]。利用铝锂合金的超塑性特点开发的新型成形技术也备受关注,如真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模压成形法等。SPF 技术可以对一些加工难度大、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进行精密成形,制作成本低、几乎无加工余量[18]。此外,近年来超塑性成形-扩散焊在铝锂合金结构的制造中也得到重视和发展,英国航宇公司利用这项焊接技术生产出了飞机用铝锂合金零
部件[19]。
4.5铝锂合金蠕变时效成形技术
蠕变时效成形(Creep Aging Forming,CAF )技术是针对一体化的大型整体壁板构件高性能与精确
成形协同制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钣金成形方法[20]。美国Textron 公司采用CFA 技术制备了B-1远程轰炸机的上机翼壁板和空客A330/340/A380的机翼壁板。国内研究人员借助热压罐和弯曲模具成功制备出ARJ21改型飞机的整体带筋壁板结构保护
门[21]。此外,CAF 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土星5、阿里安5等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贮箱壁板以及瓜瓣等构件的制备[22]。近年来,诸多科研工作者针对CFA 技术有限元模拟、基础数据库建立、样件工业化试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3-26],积累了大量的铝锂合金CFA 工艺基础数据,提出并完善了铝锂合金变形机制,实现了对材料宏观外形尺寸、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预测与控制。随着国内大飞机产业现实需求,大尺寸带筋壁板工程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装模具结构设计、蠕变成形回弹及精度控制、组织与性能的匹配等成为CAF 工业化推广进程中最核心的技术问题。4.6铝锂合金焊接技术
在航空航天器材的制造中,焊接技术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连接技术。苏联采用1460铝锂合金材料,运用钨极氩弧焊(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 )和真空电子束焊(Vacuum Electron Beam Welding )工艺成功制造出“能源号”运载火箭贮箱;美国采用Weldalite049铝锂合金材料,通过变极性等离子弧焊(Plasma Arc Welding )制造出航天飞机外贮箱。近年来,铝锂合金的激光焊接(Laser Weld-ing )和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 )受到极大关注。空客公司率先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空客A 系列产品下机身部分铝合金壁板的制造[27];美国SpaceX 轨道公司利用FSW 技术制备2198铝锂合金火箭贮箱,直径达3.6m。2002年中国搅拌摩擦焊中心正式成立,在FSW 技术理论基础研究、专用装备
开发以及工程化产品开发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国内企业,如赛福斯特等已经初步掌握了航空航天用高强铝合金、飞机复杂型面地板
断裂韧性/M P a ·m 1/2
屈服强度/MPa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5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合金   材料   技术   应用   成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