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预警系统

2019年2月
人体生命预警系统
卫昱含,伍卫罗,侯杰,何显山,史成萌(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长春130111)
【摘要】以人体内的电阻抗条件为基础,可以通过向人体内输送恒定安全电流的方式,根据脂肪条件差异所产生的数值变化,在体内形成电势差,从而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完成人体生命预警系统的构建。由此,本文从生物电阻抗的检测原理入手,对设计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在阐述系统构成的同时,介绍人体生命预警系统,为相关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内容。
【关键词】生物电;疾病监测;身体状态
【中图分类号】R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9)02-0193-02
电子光学
1基于生物电阻抗监测原理
人体内的电阻抗条件,受到脂肪条件的影响,在数值表现上,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化内容。通过对人体内施加小功率条件的恒定交流电流,可以在不同的人体结构中,产生一定的电势差参数,从而在进行检测时,模拟出被检测人的身体部位状态数值,进而在电压模值的指导下,完成与能定电流条件的对比。
在得到检测电流数据后,就可根据被检测人的基本身体条件信息,确定健康状态,进而完成人体生命预警系统的核心功能。
赤道银行
2整体预警系统的设计分析
为了保证健康监测的精确度与准确性,在测量与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应将手、脚作为终端,分别在左手与右手上,建立与其它终端之间的电阻抗网络。同时,在每一个网点终端上,设置两个电极条件,并由此分别将两个电极视作激励电极与测量电极,以此完成整体网络的构建。
完成整体监测网络的通电后,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必须将激励源的电源控制在50kHz的恒流输出频率上,使0.1mA的恒定交流点维持单片机系统的待测状态。然后,在数据系统中,录入被检测人的身体信息参数条件,然后从左手与左侧连接中端的网络开始,完成自左至右的系统检测,然后,再进行以右手为起始点的检测,并按从右至左的顺序完成[1]。3预警系统构成的功能组成
3.1单片机控制下的生物电监测
单片机的控制系统中,应在被检测者的基础健康状态上进行确定,并在年龄、性别、体型等参数上,设定明确的级别,以便更加系统的对数据参数资料进行管理,从而使检测数据对比的科学性得到保证[2]。然后,在系统的应用中,需在不同被检测终端的线路条件上进行完善,以此保证电阻抗标准数值与实测数值比对的合理性,并将被检测者的真实健康状态呈现出来。
3.2硬件配套生物监测设施构成
3.2.1激励源
应用电流激励的方式进行电流测量,应当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方法,在系统发生器的设置中,可以使用单片函数发生器MAX038作为基础设备,创设50kHz的正弦恒压波后,使用电压转换器,得到具体的0.1mA的恒流激励源条件。
3.2.2激励电极
根据终端设定的条件,采用4电极的方式对人体电阻抗进行测量,可以将恒定幅值参数的交流电导入被测者体内,并在完成电压差的测量后,在激励电极与测量电极的分离条件下,使电压电极保持在目的均等的中间段位[3]。由此,在高阻抗电压放大器的影响下,可以忽略被测组织之间的接触电阻条件,以此完成测量内容。3.2.3系统开关
对人体某区段的电阻抗进行测量时,需在单片机的程序控制中,增加相应的晶体电压控制开关,以此保证检测控制的有效性条件。例如,当单片机的对应输出口I/O表现出低电平条件时,在导通三极管的设置中,应将开关控制在闭合状态,如果电平条件超出标准,应当直接断开开关,并截止三极管,以此保证系统的完整性水平。
3.2.4检测处理线路
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电压条件过于微弱,因此极易受到噪声条件的影响,使检测结果产生较为明显的误差条件。因此,在对线路进行优化时,需将相敏检波原理作为基础,采用PGA870构成设备对可编程项目进行电路的增益方法,以此完成检测信号电路的预处理。
3.3基于Android的智能客户端
Android系统是当前移动终端的主要系统模式,在应用范围上,有很强的适用性条件。在进行系统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UI、SQLite数据库、Soeket通信等内容[4]。整体系统流程的设定中,利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对任务进行处理可以在保证个系统独立性的基础上,完成每个功能内容的独立激活,从而提高系统的应用水平。
为了实现与人体电阻抗系统的有效对接,必须在自身的功能与流程上进行完善,通过身份认证系统,可以在SQLite数据库中形成相关的记录信息。如果系统是首次使用,并没有记录内容,就会在系统构建中直接打出信息录入界面,然后由使用者完成基本信息参数的输入,由系统生成标准对照内容。同时,在功能化的操作界面中,还可以根据数据资料的查项目,对以往数据的输出记录进行查询,在不断更新数据参数的过程中,保证检测活动的实时性水平。
印刷厂管理系统Android系统的功能板块中,考虑到被检测人数据信息的多样性,为了是检测功能更加完善,在进行信息录入时,以每一自然日作为基本单位,将其设置为独立的系统ID,进而保证数据使用与查询的便捷性条件。为了方便使用设进行数据资料的查询,可以在大数据系统的支撑下,通过网络中断的数据库,构成整体性的健康指导指南,从而针对检查测量得出的身体条件信息,在远程服务器的指导下,将录入信息与调整方法推送给被检测者。在系统中,如果没有产生网络连接,就会在界面条件中,显示出数据更新失败的界面,以此对使用者进行提醒。另外,在联网状态下,系统中的SQLite数据库,可以自主的对人体检测预警机制的数据进行完善[5]。在系统的连续性检测过程中,需保证检测系统在Android系统中的后台运行条件,以此在检测电阻抗参数时,可以定期的完成对被检测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监督。
3.4服务器终端与系统计算设定
论述193
2019年2月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以与服务器进行对接的终端技术是在SSH2框架下完成构建的,因此,在对电流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中的血脂、血糖、血压、体重等参数相对接。当服务器端口收到GET 请求后,就可将相关的数据资料通过XML 进行编辑,并最终反馈到Android 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数据内容。
例如,在实践项目中,可以将“华为P20”作为主机型号,在测试的过程中,使用Web Service 的服务器端口,进行公共网络的建设,并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条件下,尝试启动系统程序,然后在录入基本数据信息后,进行初步的人工电流测试。在完成各个终端线路测量后,将监测数据内容与标准的健康参数进行比对,就可在程序的界面显示中,形成相应的比对信息表。然后,再通过网络连接,对系统目录进行更新,从而获取网络中断中的推送内容。以此,在整体生物点监测的过程中,完成人体生命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完善。
4总结
将激励源电流控制在安全区间范围内,可以在保证人体健康监测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交流电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并通过相应的数据传导装置,将数据分析资料与手机
Android 系统的客户端口进行连接,直观的表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完成该技术功能下,对人体健康状态的监控,使其成为辅助现代健康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方法。基金项目:吉林省“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小灿,张弦,王远,等.用于人体成分测定的多频复阻抗同步获取系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37(04):364~370.
[2]谢萨其拉古拉.蒙医基础理论与生物电学的相关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9):257~258.
[3]刘理云.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设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4):49~52.
[4]许欢,张平.基于生物电阻抗技术的睡眠姿势识别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06):39~44.
[5]张永雄.基于Android 的人体健康智能预警系统的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6(03):304.
收稿日期:2019-1-19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杜珂瑀(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全息技术是可以记录和再现物体三维信息的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全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科学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阐述了全息技术的原理,并举例介绍了该项技术在生活、医学以及军事领域的应用,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全息技术;光学;三维信息;
发展;应用【中图分类号】TB8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9)02-0194-02
引言
全息技术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丹尼斯·加博提出[1],该项技术既可以记录光波的振幅信息,又可以避免相位信息的丢失。激光器的诞生为全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种全新的光学成像技术,全息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并且成为了光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1全息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全息技术一般是利用相干性较好的激光完成的[2]。利用相干光干涉,记录光波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
因此可以得到物体包含形状、大小等的全部信息。不同于普通的照相技术,全息技术可以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技术分为两步,原理图如图1所示。第一步是拍摄过程,通过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如图1(a )所示,被拍摄的物体在激光照射下形成物光束,另一部分是通过分束镜产13年卷布机事件
生的参考光,物光和参考光叠加产生干涉条纹,物体的全部信息就通过干涉条纹记录了下来。将底片进行显影、定影处理,就得到了一张全息图。第二步是成像过程,通过衍射再现物体信息。如图1(b )所示,全息图就像一个光栅,一张全息图一般可给出两个像,一个是原始像(实像),另一个是共轭像(虚像),人眼可以观察到的是共轭像。全息技术的原理可总结为:干涉记录,衍射再现。
2全息技术的特点
全息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划分有:共轴全息和离轴全息[3];振幅型全息和相位型全息[4];菲涅尔全息与夫琅禾费全息[5]等。但是无论是哪种分类,全息技术都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三维立体性。全息技术的立体性与3D 电影的立体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眼所能看到3D 电影的立体画面是由于两个偏振片的作用。两个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不同,左右眼就看到了不同的画面,如此频繁切换使得双眼获得了有细微差别的图像,大脑中就会生成一幅3D 立体图像。而全息技术准确得记录
了物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再现时就可以看到和实物一模一样的三维图像,并且通过肉眼就可以直接观察到。
(2)可分割性。全息图记录着物光与参考光的干涉条纹,任何一点都记录着空间每个点的振幅和相位信息,所以具有可分割性。任何一个碎片都可以完整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这
李跃程
图1全息技术原理
(a )
(b )
论述
19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1:1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56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进行   系统   条件   技术   信息   检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