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耻感文化心理看中日关系

日本耻感文化心理看中日关系
日本,是一个樱花遍地、国土狭长的蕞尔岛国,有着追求唯美与崇尚武力的民族个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它的重要性更在于地缘上的关系——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当代,都发生了许多的联系,有友好交往,也有暴力战争。远程压力表
物质的量而中日关系,应该说,是一个历来都被赋予高度重视的问题,我试着从日本的民族文化心理——耻感文化心理的角度出发来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一、 “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一词是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作品《菊与刀》首先提出的。本尼·迪克特指出:不同于西方人的“罪感文化”,依靠内省和反思,靠内心的信仰原则自我约束,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属于“耻感文化”,必须靠外部的约束力来监督,他们的行为是根据别人的态度决定的。
对于传统的日本人来说,名誉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永恒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终极目标,他们可以不顾事实,不辨善恶,不承认错误、缺点,甚至包括过失。信仰基督教的民族的原罪
感不为日本人所接受,日本人的耻感文化让他们做事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羞耻之别。中国有句古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日本人不同,他们做了坏事,甚至犯了罪,只要事情没败露,没让他们感觉到羞辱,他们就绝不会认错。而一旦感觉到羞耻,他们会选择极端的方法——复仇或自杀来洗刷耻辱,保全名誉,毫无疑问,这一做法在拥有“惜生崇死”独特生死观的日本来说是可以而且应该得到宽恕和原谅的。
这样一种行为模式一方面可化为一种动力,促使人奋发向上,不甘落于人后;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消极影响:为保持所谓的名誉不肯正视历史、不肯承认错误、不肯忏悔罪行。日本对二战罪行的掩盖无疑与这种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二、 “耻感文化”影响下的对中态度
中日关系的萌芽,追根溯源应该是在中国的汉魏时期,最初中国称日本为“倭”,《汉书》及《后汉书》中都有关于中日交往的明确记载。
而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接触则应该是在中国的隋唐时期。经历了大化革新之后的日本已由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社会的不稳定让它没有犹豫地把目光投向了一衣带水的邻国—
—刚经历了“贞观之治”太平盛世的唐王朝,向中国学习成为日本人上至天皇下至朝臣僧侣最向往的事情,于是,规模庞大、次数繁多的遣唐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沐浴唐风、学习唐制、移风易服、规划城市、拓展中日贸易,极尽所能效忠国家。而晁衡在中国终其一生以及鉴真年迈时依然东渡的事迹则成为8世纪日本人民如饥似渴学习唐朝文化的缩影和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友谊象征。这一时期的日本并非没受“耻感文化”心理影响,而是在其早期发展阶段表现为其积极的一面:不甘落于人后,积极进取、见贤思齐。
正当耻感文化进一步发展,历史的车轮又向前滚了十几个世纪之后,接受荷兰学术思想洗礼、进行明治维新、逐步实现近代化的日本急于验收自己的实践成果,而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自己昔日的“老师”举起了屠刀。可以说他们忘恩负义,也可以怪清朝盲目自大,但是,甲午一役并非偶然,日本自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大陆政策”“田中奏折”。侵华,只不过是他们的耻感文化进一步深化,渴望实现自我中心的一种手段或者过程而已。
日本这样一种称霸全球的理想可以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打败了曾经让自己无比羡慕的中国更是让它肌体里的毒瘤——军国主义无限疯长。因此,在经过了大约半个世纪之后,它的魔爪再次伸出,而它的视野所及也再不仅仅只是中国。如果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还仅是
中日民族矛盾的全面激化,那么,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则昭示着太平洋战争,即二战正式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内。正因它的“胃口”过大,也因“邪不胜正”,所以到中国八年抗战结束的时候,一败涂地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黎曼几何但是,这样一个结局说明不了什么。日本战败了,当中国人在细数他们曾经的罪行时,纵观全日本,试问有几个年轻一代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其中不乏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高层领导人为营造一个平和的外交环境放弃向日本索赔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浸透在日本人骨子里的那种“耻感文化”心理在作祟,为了保全所谓的荣誉感,他们极尽所能掩盖自己的罪行:二战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人被作为战死的保家卫国的英雄亡灵供奉在里,而日本的多位首相也不顾国际舆论屡次参拜;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当中国为他们不肯承认史实而据理力争时,当中国学生在无比认真地背诵甲午海战的时间、原因、结果、影响时,日本人处心积虑研究的却是下一次中日战争是什么时候,会是怎样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又将如何;尽人皆知的侵略在他们看来是为了拯救亚洲人民于水火之中,实现“大东亚共荣圈”;……
三、 中日关系展望国际民航组织
噶是噶非
中国何其幸运,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眼中最重要的参照物、假想敌;又何其不幸地无辜受戮。网纹辊
当然,如今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中日关系也在曲折中逐渐前进。但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比如:中国的慰安妇,或是在中日交往中无法调和的矛盾,诸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势必会让中日关系在发展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将来会怎样,现在没有办法完全预期,可以确定的是:倘若日本不肯承认侵略罪行,不愿正视历史,任由“耻感文化”心理蔓延无度的话,对于中国,乃至全亚洲人民的感情都是极大的伤害;日本的国际地位、中日关系也势必受到严重打击!
参考文献:
【1】高宏存.樱花的国度——日本文化的面貌与精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南海出版公司,200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0:3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5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日本   文化   中国   耻感   不肯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