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以萨满音乐为例

文化艺术  |
基于新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以萨满音乐为例
□哈那嘎尔/文
常见的dna提取方法及优缺点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在音乐因其特各异的音乐文化,向其他民族展耀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及内涵,展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绚烂多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出现,各种音乐文化在此背景下获得了更快更广的发展,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它推动了民间音乐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创新。
民间音乐是在民间产生、在民间传播、表现民间生活、制作歌曲或音乐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是世界上一种非常有特的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内涵深厚、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体系。仍占有重要地位。民族音乐主要包括民歌、民族歌舞音乐、民族器乐、民族说唱音乐和民族戏曲音乐等。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我意识,提高和培养人民的爱国情怀,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1]。本文立足于新媒体发展背景,对于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以萨满音乐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的传播策略,指出新时代萨满音乐可行的未来发展路径,为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提供经验指导及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法1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新媒体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新媒体具有数据性、互动性、超文本、虚拟性、网络化以及模拟性六个特征[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受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受到冲击,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在各种音乐媒体平台的播放量中,民族音乐占比较小,而流行音乐和外国音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民乐发展面临被切断的危险。随着人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更替,人们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减少。民间音乐不应该无声地消失。民乐作为民族发展的后备力量,如果不能被青年人重视和创新,不能培养对民乐的热爱和发扬光大,那么民乐就会失去存在感。尽管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民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仍有无数人为民乐的传播和发展而努力。
卢卡斯数列
2 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播遇到的实际问题
首先,新媒体时代民族音乐的传播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虽然我国在《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关工作意见及暂行方法》中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及保护提到了部分意见,但是我国并没有出台明确充分地相关法律法规对民族音乐的传播进行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到来,信息传播现代化的脚步明显加快,我国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各种分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冲击,
加上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分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健全已迫在眉睫[3]。以萨满音乐为例,萨满音乐在传播过程中,全国各地均没有设置针对萨满音乐研究的相关法律法规,更没有关于传
54
|  文化艺术
播及保护萨满音乐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民族音乐受网络关注较少。我国的民族音乐多为少数民族音乐,大多数少数民族音乐位于我国环境较为闭塞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缓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网上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度较低,民族音乐在网络平台的传播意识较为薄弱,起步较晚,虽然网络新媒体平台上存在着海量的信息,却极难到与民族音乐相关的音乐信息,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陷入窘迫境地[4]。以萨满音乐为例,在网络音乐平台传播萨满教音乐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专业的官方宣传网站,虽然部分网络平台中设置有例如“萨满文化网”等相关网站,但其中多以萨满文化的来源及相关新闻为主,且其访问量较低,对于萨满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最后,民族音乐的传播内容较为单一。我国非物质文化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音乐传播形式的
多样化上。目前,新媒体时代我国各民族文化传播主要以相关声乐的改编和创作为主,将各种特有的旋律融入民族音乐的创作中,例如《鲸歌》及《雾里》均是由萨满音乐改编创作而成的音乐。但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民族戏剧、民族传统艺术等相比,其传播形式及传播内容较少,传播范围也较小,虽然在我国各地会不定期举办与民族音乐相关的竞赛活动,但其受众仅限于县市,可参与直播活动的人范围有限,传播内容单一,导致民族音乐的受众较少,导致民族音乐缺乏交流机会,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
3 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的传播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民族音乐云数据
首先,完善民族音乐数据库。许多民族音乐属于纯音乐或方言音乐,其内容多为口传心授,缺乏文字记载,以此,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往往无迹可寻,通过整合民族音乐的相关音乐资料,并通过云数据的方式对于其进行收录,使其能够流传下去,能够为后人研究民族音乐提供经验指导,使相关人员在传播民族音乐时有迹可寻。同时,民族音乐数据库的完善也有利于编写相关民族音乐教材,为专业学者的再创作提供相关素材[5]。以萨满音乐为例,黔东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文化云平台数据库是黔东南州综合性文化数据库。点击对应的条目会显示每个村庄和村庄的背景文化知识。相应的文献中也提到了音乐文化。因此,萨满音乐的传播可以参考黔东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文化云平台
数据库,建立萨满民族音乐云数据库。可以考虑在首页设置“萨满文化介绍”“萨满音乐列表”“萨满音乐视频资源”“萨满音乐学术资源”等板块。在“萨满文化介绍”中设置肃神、无极、漠河、女真等项目,在“萨满音乐榜”中设置满族音乐、蒙古音乐、赫哲音乐等条目,在“萨满”中设置展览“图片音乐视频资源”收录专辑、音乐视频、作品乐谱等,“萨满音乐学术资源”有论坛、风格调查、采访等条目。为目前不到传承人的民族音乐创作的音乐作品,方便为各界研究民族音乐提供音像资料,也方便大众了解民族音乐的音乐形式。
其次,建立民族音乐网站,丰富新媒体传播方式。社交媒体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动力。民乐可以与专业媒体公司合作,建立突出民乐特的网站,通过建设优质、新内容的民乐网站,吸引更多人关注民乐。同时,发展微博、、QQ等官方账号,开展线上现场演出,激发民乐与众互动,提升民乐影响力。以萨满音乐为例,相关人员可以在微博、、QQ等官方账号中定期更新和推送与萨满音乐活动相关的视频、文字和图片,也可以增加对萨满音乐人的推送。采访视频、各种相关纪录片或缩微胶卷。网站和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机构的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相关网站工作,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加强民族音乐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共同推广民族音乐。
3.2 增强民族音乐的文化认同感
民族认同,顾名思义就是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民族归属感的自觉认知。只有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国家
55
植物人小妖uu文化艺术  |
繁荣和社会稳定,相关文化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保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正逐渐走向互联互通、民族融合的时代。在此背景下,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维护民族文化认同,使民族音乐的传承由被动变为被动。首先,民族音乐的传播者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播工作。作为民族音乐传播的中坚力量,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民族音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等馆藏保存和展示民族音乐文化;其次,把民族音乐融入教育,让民族音乐深入人心[6]。目前,在大学校园开设民族传承班的做法已经确立。以萨满音乐为例,可以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凯里学院,为萨满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专门开设了“萨满音乐传承班”,培养萨满音乐人才,改变一代又一代萨满音乐的观念,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将使人们更有动力去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足迹,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3 丰富民族音乐的内容及传播方式
首先是丰富民族音乐本身的内容,带来新的理念,为民族音乐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民族音乐家在创作或改编民族音乐作品时,可以根据民族音乐的特点,选择性地融入民族音乐元素。通过新型网络媒体扩大民族音乐影响力,丰富观众接受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方式;其次,除了通过网站传播民
族音乐外,还可以创作与民族音乐相关的影视剧等,配乐也应该融入更多民族音乐的相关元素[7]。比如民间故事《萨满文化》,这部电影深入到萨满文化领域,收集并录制了许多萨满歌曲,最终呈现出故事中最具代表性和国际化的传播。强大的萨满歌曲连接剧情,歌曲全部由萨满歌手演唱,结合相关服饰和道具,体现了萨满音乐的多元化。目前制作精美的作品还比较少,未来都将走上发展和传播的道路,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方式提供经验借鉴。
4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民族音乐云数据、增强民间音乐的文化认同感,丰富民间音乐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对于民族音乐进行创新及重构,发挥新媒体传播媒介的优势,以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民族音乐凝聚民族认同感的作用,促进新媒体时代民族音乐更好更快地发展。■
小辰引用
[1] 姚紫兰.新媒体时代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J].大观
(论坛),2022(4):41-43.
[2] 袁玥,蒋丹妮.新媒体视角下的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少数
民族音乐传播探析——以侗族、苗族为例[J].音乐探索,2021(3):93-103.
[3] 王德聪.新媒体时代民族音乐传播路径探析——评《中
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J].新闻爱好者,2021(8):107-108.
[4] 王昆普.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评
《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学术文集(2015年卷)》[J].新闻爱好者,2021(5):101-102.
美国洛杉矶大地震[5] 李冰.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文化传播研究[J].文化产业,
2022(1):19-21.
[6] 张龙.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J].今古文
创,2021(39):93-94.
[7] 孟奇玉.“新世纪音乐”语境下满族萨满音乐的去从[J].沈
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494-498.
作者简介:哈那嘎尔(2000—),男,蒙古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5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3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4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音乐   音乐   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