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名著”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从“四大名著”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弘扬中华文化的声音渐增,这既是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也是综合国力继续提升的自然选择。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域外传播之类的语词在学术界已有细流成河之势,著作、论文、科研项目渐成体系。实业界,在西方文化产品丰厚回报的效应之下,在主流媒体对文化市场前景的描绘之中,正期待着盛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够带来巨额的利润。一定程度上说,无论理论界还是实业界,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中华文化的弘扬显然不仅指向国内,还同时指向东西方的海外空间。
中华文化悠久深厚,从海外影响来看,无论汉唐还是明清,其传播内容都十分丰富。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复兴之势初起,即便如此,若要进行全面考察,一时也难以尽述。这里姑且选择中华文化之一点,即文学作品的“四大名著”,来管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若干现状与特点,并从这一角度,提几点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看法。四大名著在国内的爱好者、研究者众多,影响之大无需讨论。不仅如此,从一些学者的研究来看,其海外传播时间早,译本多,影响大。近年来,“四大名著”的海外传播又有了一些变化与新特点,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有一定代表性,就此进行分析,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或有一些可借鉴之处。
近年来“四大名著”海外传播的情况及特点
广告投资近年来,“四大名著”在海外的传播呈现“立体”图景。总体上来看,其数量有所增加、方式更趋现代,这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步调有一定一致性。但四大名著在海外的传播各自又有显著的差异性,综合来看,其影响以《西游记》为最,《三国演义》次之,《红楼梦》再次,《水浒传》最小,这些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四大名著”海外传播的特点,可以得到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些许线索。
1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传播区域的近与远。
“四大名著”在海外东西方文化圈的传播有明显的不同。东方文化圈内,日本、韩国、东南亚多国,对“四大名著”的爱好者多,接受程度高,理解深,表现形式多样。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国演义》,日本的“三国热”不仅是热,而且形成了热潮。电影、电视、戏剧方面,上演有关“三国”的节目异彩纷呈;不少学者对《三国志》研究从纯学术转人应用研究,于是《三国志兵法与中国人》、《三国志的英雄与日本最高领导人》、《三国志一次函数的应用商业学的宝库》等书籍纷纷出版……在韩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也几乎是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和武侯祠。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圈内对“四
大名著”了解较深的通常是海外汉学学者,普通民众或大众媒体大多停留在表面或者只对其某一侧面有所了解。2006年,刘心武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演《红楼梦》文化,谈及演讲《红楼梦》对中美的文化交流能起到什么作用时,刘心武形象地回答说,“仿佛一滴雨水,落入浩瀚的大海。”可见,西方普通民众对《红楼梦》还是较难理解。近年来,在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当数《西游记》。但大多侧重在《西游记》中的英雄主义、对终极价值的不懈追求等因素上,其东方背景的神魔彩,也迎合了现代人对神魔小说的审美需求与期待。因此,才出现了美国版甚至德国版的《猴王》,也因此,我们在《功夫之王》等影片中才能够看到孙悟空的形象。
2.传播内容的变与不变。
从传播内容上看,东方文化圈大多尊重或尽可能尊重“四大名著”的原貌,有的国产连续剧不经太多改编即能吸引众多观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电视剧一直是中国电视剧海外销售的主要力量。其销售市场主要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在西方,对《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较早时期与原著有不小差异的译本上。近年来,其影响不见明显扩大,甚至更加沉寂。《西游记》在
西方虽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改编也大都有离奇之处。以美国版《猴王》为例。此剧中依然还有唐僧师徒四人以及众多的中国元素,但情节内容完全是一个美国式的拯救故事。主人翁“唐僧”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而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美国救世主。这里的观音也大大颠覆了中国人心目中“观音”的圣洁形象,而是沿袭了希腊神话中人与神同形同性的传统,塑造了一个跟人类一样有着七情六神形象,甚至剧中还出现了唐僧与观音恋爱的情节。包括德国于2009年元旦在Super RTL电视台播出与美国合作的《美猴王》,以及20世纪福克斯公司于20093月刚刚在全球推出的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的影片《龙珠:进化》,其作品内容都与原著有较大差异。
3.传播媒介的传统与现代。
对于“四大名著”,书籍的传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均有多种不同语言的译本。很难想象,没有书籍,四大名著何以流传至今。近年来,跟随科技的快速进步,“四大名著”传播媒介变得丰富多样,一些新的传播媒介超越了文本传播的局限,得到东西方现代社会尤其是年青人的认可。如影视剧、网络游戏、舞蹈剧、动漫,甚至漫画在“四大名著”传播中均有体现,并
且已然超过文本传播的效应。《三国演义》是传播媒介运用成功、形式丰富的典型案例。其网络游戏开发与市场均一片红火,影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输出东亚、东南亚市场的主要产品。根据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5年提供的数字,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海外已经卖了将近600万美元。中日两国合拍的52集动画系列片《三国演义》也于2008年面世。《西游记》、《水浒传》近年来也均有漫画作品推向海外。中国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于2008建行网点转型年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和世界最大的艺术会场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演,观众颇多,说明《红楼梦》这样作品作为通俗小说暂难为西方接受,抽象成另外的高雅艺术形式则效果不同。
4.传播价值的感观与精神
bind9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岳川教授在一篇题为《从文化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指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交流,可分为三个层面:思想文化、艺术文化、实用文化。实用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仅仅是一般层次的交流。只有思想哲学层面的交流才能深入到文明的内部神经。实用文化更多地体现感观价值,思想文化更多地体现精神价值。“四大名著”近年传播的过程中,实用文化的感观价值与思想文化的精神价值之争越发激烈。如西方对《西游记》的改
编保留了更多的感观层面。依托“四大名著”的某些现代作品,仅仅打着名著的旗号,利用名著的影响力,几乎已看不到真正的名著内容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大多数意见倾向于保护“四大名著”中的精神价值,否则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异化、破坏。也有人主张应更多地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主动求变,不用过多地附带民族感情彩。
   
从“四大名著”海外传播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与方法
近年来文化学术界与文化政策领域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有着不同的建议或看法。追寻理论的统一总是艰难的过程,而具体的个案研究,循序渐进地推进恰恰是可以量化的积累。从“四大名著”在海外传播的特点,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得失,大致可以理出一些策略性的要点。蚀刻液再生
1.重视调查,熟悉国际文化市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用自赞。较之自我陶醉,认真深入地研究海外市场显然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更有帮助。目前国内文化经营方面的人才稀缺,懂影视文化产业制作、懂营销、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并且与国际发行渠道有着密切
联系的国际文化贸易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市场经济中的经验用于文化市场会有同样的作用,希望从海外文化市场获得回报的文化企业不妨增加一些对海外市场调查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尤其是具体文化产品的个案调研,使自己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定式化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方面,而是有更具体的、更感性的认识。政府部门也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案项目,协助或资助进行海外市场调查,聚沙成塔,或即小见大;还可以培养一些海外文化市场调查的中介机构和人才,或者吸引国外文化经纪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以拉动现有国内跨文化演出经纪机构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没有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的文化企业提供帮助,也许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发展产业,加强文化产品输出。文化传播大体可以分为非产业性传播和产业性传播两种途径。与非产业性传播相比,产业性传播接受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更大。所以在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文化产业所发挥的作用。《三国演义》与《西游记》中英雄形象对海外的影响较大,并非因为我们刻意强调了其中的价值理念或哲学内涵,而是它本身固有着这样一种因素,能够反映人类共同的情感倾向和文化需求。我们可以用一种放松的、大度的心态对待海外对中华文化一些内容的改编。我们固然需要从民族利益的高度看待文化,但却应从对方可以接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的角度输出文化,巧
妙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也可以称为一种方法,一种艺术,这一点,西方做的比我们好,近邻韩国也比我们做的好。主张从对方可以接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的角度输出文化,自然要使产品适应消费者的口味,这不是主张为了适应市场作低三下四的迎合,而是寻和设计具有共同点的文化产品,如《三国演义》与《西游记》中的英雄形象、传奇彩,作为文化产品便更应有意识地突出刻画。古典文学中表现的对国家的忠诚、对压迫的反抗,如《水浒传》,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其他民族的精神,若用对方熟悉的方式来表现类似有共同点的内容,既能增大易接受程度,也能减轻文化传播的压力。即便一定要在一些文化产品中传递复杂的、细致的、东方式的哲学理念,如能搭配大量的西方元素,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比机械灌输的方式要好的多。
3.循序渐进,处理好东西文化圈的关系。从“四大名著”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区域内的传播特点来看,由于相似的宗教或文化背景,或者说由于中华文化的长期影响,海外东方文化圈存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基础。有了文化认同,便更易于接受,反之,仅能刺激感观,便难深入心灵。中国目前仍是区域性的强国,理应首先在周边的东方文化圈增强影响力,更加有主动意识地重点研究东方文化圈的特点,挖掘中华文化的潜力,集中力量巩固、扩大在东方文化圈的份量。在我国颇受欢迎的古装韩剧《大长今》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节
奏缓慢、剧情冗长的韩国现代剧不仅在中国大陆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吸引了港台人的眼球,更加值得我们深思。在主导东方文化圈的基础上,随着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加强,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能够逐步向西方文化区域渗透。在目前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占领西方文化圈上是不现实的,平均分配对海外东西方文化圈的投入也是不合理的,舍近而求远,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只可能带来事倍功半的结果。
4.走向大众,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生命力所在。一种文化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一部作品是否传播成功,也要看能否唤起大众的记忆和热情。《红楼梦》居“四大名著”之首,在西方的影响不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原因之一便是《红楼梦》的文本语言、隐性哲理难以转化为西方大众的能够迅速接受的信息符号。中华文化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家庭与社会的言传身教,“和”、“仁”、“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以及“忠诚”、“奉献”、“家庭”“包容”等等道德伦理观念,内化为平民生活的一部分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前者中华文化特有的哲学思想,后者是东西方共有的观点理念。后者在海外的再现相对容易。前者则难得多,我们说“和”是“和平”,是“和谐”,是“和而不同”,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这些自然对。但它仍然是文本的阐释,是中文对中文的解释,在非中文国家里,类似的阐释缺少了让普通人接受的过渡。这种过渡,从形式上看,
可以是更灵活的载体,如网络游戏,电视电影;从内容上看,是符合非中文思维方式的信息转换。推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仅有市场化的运作是不够的,通过多样的形式,高水平的文化“解码”、“编码”,寻一整套使中华文化易于为海外大众接受的方法,是难点,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利器。近期,国内筹拍又一版《红楼梦》的连续剧,是否请日、韩演员加盟的问题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泱泱大国难道选不出几个能演中国文学精典的演员?其实有何不可?如果有一天,全部由美国人编导、演出一部《红楼梦》,便如中国人排演《天鹅湖》一般,中华文化不是已经成功走向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46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传播   市场   中国   产品   接受   国际   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