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的故事|巧治恶钦差,智斗洋神父

绍兴师爷的故事|巧治恶钦差,智⽃洋神⽗
师爷,是对旧时官署幕友的尊称。师爷在幕府中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告,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批复。这是个充满智慧性的体,尤以绍兴师爷最为出名。这⾥带来⼀组绍兴师爷的智慧故事。
巧治恶钦差
清康熙年间,皇帝派某钦差来到浙江巡视,考察⾏政官吏。该钦差因未受到绍兴府下会稽知县的宴请送礼,回京后即以会稽知县在祭禹⼤典上东张西望、⼤有犯上之⼼为由,向康熙帝告了御状。康熙帝当即下旨,令绍兴府台查核此案。
绍兴府台接旨后,回想当时祭禹情景,始终未见会稽知县有什么越轨⾏为。钦差告此恶状,其中必有蹊跷。
⾯对此桩冤案,本来只要写⼀纸呈⽂,即可了结此事,但府台越想越感此案难办:若如实向皇上申报,那钦差知晓后必然怀恨在⼼,此⼈阴险奸诈,岂肯善罢⽢休,弄得不好反⽽祸及⾃⾝;若顺势谎报,那属下会稽知县就得遭天⼤不⽩之冤,即便不被处死,也得罢官,于⼼不忍。在左右为难之际,就去求教幕下⼀位绍兴师爷。
师爷问明情况之后,对府台说:“此事不难,鄙⼈⼼中已有⼀计,这叫做‘以其⼈之道,还治其⼈之⾝’。”
府台详问其意,师爷说:“你只需对皇上实说,钦差来到绍兴祭祀禹陵,下官也曾参加,按例站在会稽知县的前⾯,祭典开始后,⼜虔诚叩头跪拜,未能顾及⾝后之⼈是否遵守仪礼。”
府台⼀听,顿觉这⼀计策妙极:既不说钦差诬告,也不说会稽知县失仪,还表现了⾃⼰敬禹之真诚,正是⼀⽯三鸟,由康熙帝⾃去明辨是⾮。于是,他按计⾏事。
皇上见过绍兴府台奏章,案情即了然于⼼,随即传讯钦差问罪,说:“你告会稽知县祭禹⼤典中不守仪礼,可是实情?”
钦差⼀⼝咬定说:“若有谎报,愿受重罪。”
皇上接着⼜问:“祭禹之时,照⼤清律例,你位于府台之前,会稽知县更位于府台之后,若专⼼诚意参拜,怎能看到在你⾝后的第⼆个⼈有⼤不敬的⾏为呢?”
钦差⽆⾔以对,只好从实招认,他害⼈不成反害⼰,终于被⾰职查办。
智⽃洋神⽗
清末,⼀些洋教徒倚仗帝国主义势⼒,在中国领⼟上胡作⾮为。当时,云南发⽣了⼀起当地民众联名控告洋教徒的教案,道员耿公达在盛怒之下,把那名助纣为虐、横⾏霸道的洋教徒给抓了起来。
耿公达想:抓了洋教徒,那洋神⽗肯定会出来交涉。果然不出所料,耿公达的侍从送来洋神⽗的信,要求保释刚刚被逮捕的洋教徒,措词傲慢⽽强硬,并以上告领事馆相威胁。
当时在幕府中的⼀位绍兴师爷⼗分钦佩耿公达的正义⽓概,看过洋神⽗这封信后,便如此这般地献了计策。第⼆天,耿公达开庭,以严词训斥那洋教徒,并当着洋教徒的⾯,把洋神⽗的信撕得粉碎扔在地上,⼜将那洋教徒打了四⼗⼤板,下了⼤狱。
洋神⽗得悉后,⽓得浑⾝发抖,亲⾃赶⾄衙门质问耿公达,要拉耿公达去领事馆对质。此时,耿公达泰然⾃若,坦然⼀
洋神⽗得悉后,⽓得浑⾝发抖,亲⾃赶⾄衙门质问耿公达,要拉耿公达去领事馆对质。此时,耿公达泰然⾃若,坦然⼀笑,取出了神⽗的信,让神⽗当众出丑,并说:“昨天我所撕的是这个⽆赖的⼀张供状,他在公堂之上不但未招认罪⾏,反⽽诬陷好⼈,所以我把它撕碎了。”
当洋神⽗看到⾃⼰那封信完好⽆损时,⾃知理亏,只好求情放⼈。耿公达却理正辞严,以洋教徒欺辱华⼈、作恶多端、惹是⽣⾮、挑拨离间为由,表⽰绝不放⼈。洋神⽗到此已⽆话可说,只好悻悻地拿着信回去。
原来在公堂上撕碎的信是绍兴师爷假造的。绍兴师爷这⼀计谋,使洋神⽗和洋教徒中了圈套,落了个搬弄是⾮的罪名。
寻『三⼗六』
office小
平流层飞艇清末民初,在上海租界的巡捕房⾥,有不少绍兴师爷协助办案。
有⼀个叫周⼩⽉的绍兴⼈,长得⾝⾼⼒⼤,且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他是去上海租界探望姑妈的。在⼀次闲逛中,适逢外国⽔兵在光天化⽇之下侮辱中国妇⼥。周⼩⽉见义勇为,出⼿相助,打伤了外国⽔兵,被洋警察捉住,送进捕房。
恰巧,值班理事的是⼀位姓袁的绍兴师爷。袁师爷按惯例先询问了周⼩⽉的姓名和住址,见他是绍兴
昌安门外⼈,就暗⾃思忖:⼀个初到上海的乡下⼈,绝不会平⽩⽆故地殴打洋⼈,定是那个外国⽔兵酗酒⾏凶激起他的义愤。于是问他为何打伤洋⼈,周⼩⽉如实说了经过情况。
袁师爷⼀听,果然不出所料,好在此时堂上没有中国警察,周围全是洋警察。袁师爷决⼼救他,便问他:“你既是绍兴⼈,可晓得三⼗六?”
周⼩⽉很聪明,这“三⼗六”就是绍兴⼈常⽤的歇后语,即所谓“三⼗六策⾛为上策”,这分明是绍兴师爷叫他逃⾛的意思,他⼆话没说,连忙表⽰知道。袁师爷就让他去“三⼗六”,在旁的洋警察以为这是师爷叫他去同案⼈,就没有拦阻,稀⾥糊涂地让周⼩⽉⾛了。过了个把时⾠,袁师爷还⼀本正经地责问洋警察,要他们去把周⼩⽉和“三⼗六”⼀起抓来受审,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密特朗总统按规矩坐楼梯
晚清时期,绍兴有位退职的陶成龙师爷,因久居家中闲着⽆事,便去⼤上海游玩。
⼀天,他在马路上东⾛西逛,不觉到了中午,就⾛进了⼀家装潢时新的⾯馆。陶师爷进了⾯馆,为图个清静,就在楼上挑了个雅座,坐了下来。当堂倌问他要吃点什么时,他说:“我要吃碗阳春⾯。”
那堂倌见他⼟⾥⼟⽓的模样,⼼中早已有三分轻视,再听说吃的是阳春⾯,就更不把他放在眼⾥,态度极不和善,并且要拖着陶师爷下楼。
陶师爷在衙门做过事,吃过⼏年官饭,颇有些傲⽓,见堂倌如此⽆礼,也忍不住⽣⽓了。他责问堂倌这是为何,堂倌要陶师爷去看墙上的布告。
原来,布告上写着:吃⼤⾁⾯者楼上雅座就餐,吃阳春⾯者楼下便室就座。陶师爷对此极不服⽓,决定从中点岔⼦进⾏报复,于是⼜仔细看了布告,果然发现问题:吃⼤⾁⾯者楼上,吃阳春⾯者楼下,⽽吃⼩⾁⾯者⽆规定坐处,遂搬来⼀条凳⼦,坐在楼梯中间,堵住了上楼下楼的交通,将顾客全堵在楼梯两端。
当⽼板和堂倌赶来训斥时,陶师爷以吃⼤⾁⾯者楼上雅室就餐,吃阳春⾯者楼下便室就座为借⼝,说⾃⼰要吃⼩⾁⾯,这不上不下,就是该坐在楼梯中间。⽼板急了,动⼿来拉,于是两⼈拉拉扯扯地到了衙门。
在公堂上,陶师爷装成⼗分委屈的样⼦,说⾃⼰是个绍兴乡下⼈,粗识⼏个⽂字,按⾯馆规定去推算,吃⼩⾁⾯坐在楼梯中间没有错,如今⾯馆⽼板仗着⼈多势众,欺负乡下佬,要求青天⼤⽼爷秉公断案。审判官听了这番话,觉得⾮常在理,于是就惩罚了⾯馆⽼板。
设计救兰⾹
会稽县⼤盐商鲍⽼爷年过半百,膝下⽆⼦,娶了个⼆⼗来岁的姑娘做⼆房。这天,丫环兰⾹端了⼀碗
西湖藕粉给⼆房,谁知⼆房吃后居然死了。鲍家⼤奶奶⼀⼝咬定兰⾹出于醋⼼,害死了⼆房,兰⾹遂被当地衙门打⼊死牢。
兰⾹之⽗深知鲍家⼆房之死绝⾮兰⾹所为,为洗不⽩之冤,向杭州府衙⾸席刑名师爷周省三求救。
此时离兰⾹秋后处决已没有⼏天了,刑部发往会稽县衙处决兰⾹的公⽂已到。情急之际,周师爷突然想到⾃⼰两年前刚刚进⼊杭州府衙时,曾收到刑部发给杭州府衙的公⽂,竟是⼀个空信封,在愤慨之余,以“查⽆此案,原件退转”将其打回刑部。如今,这件笑料竟给周师爷带来了⼀条绝妙巧计:让公⽂进⾏长途旅⾏。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
于是,周师爷从公⽂堆中出了另⼀封同时从刑部发往边远地区衙门的公⽂,调换了⾥⾯的案卷和批⽂,照原样封合。这样,会稽县衙收到的就会是⽜头不对马嘴的公⽂,⾃然要“原件退转”,⽽兰⾹的案卷不知何时才能到达路远迢迢的边区衙门,等退转京城需数⽉,周师爷以此赢得了延缓处决兰⾹的时间,争取复审案件的机会。
在复审时,周师爷明查暗访,出了⼝供中的漏洞和决案时的伪证,原来那些作伪证的⼈纷纷退避三舍,⽣怕牵连⾃⼰。最后,案件真相⽔落⽯出,原凶正是那个⼤奶奶。她“⾹⽕”要传,“眼中钉”要拔,于是嫁祸于兰⾹,满以为来个“移花接⽊”就可以瞒天过海,谁知害⼈反害⼰。
巧治奸商
绍兴有位姓鲁的师爷。这天,鲁师爷看见⼀位⾐衫褴褛的农妇坐在街边啼哭,⾝边放着⼀只⼩⽵篮。
鲁师爷上前询问,得知此妇家道贫困,因为丈夫⽣病了,所以她把家⾥存的五⽄鸡蛋卖给王记蛋⾏的⽼板,以便凑钱给丈夫抓药治病。哪知蛋⾏⽼板把农妇鸡蛋过秤后,故意少算两⽄,说只有三⽄,强⾏买下农妇的鸡蛋。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鲁师爷动了怜悯之⼼,并决⼼惩治⼀下这个刁店主。他摸出⼀两银⼦,叫农妇去为丈夫抓药,当农妇不收时,鲁师爷笑着说:“你尽管收下,我这⼀两银⼦只是本钱,会赚回⼀百两银⼦来的。”
接着,鲁师爷回衙换了旧长衫,并在⾐袖中放了⼀只熟鸡蛋,故意去王兴记蛋⾏买蛋。鲁师爷挑了好⼀阵⼦,⼜不想买了。当鲁师爷离开店堂时,王⽼板发现他⾐袖中露出的⼀个鸡蛋,就断⾔他偷鸡蛋。鲁师爷当然不承认,说鸡蛋是从家⾥带来当点⼼的。
两⼈争吵到了县衙,鲁师爷据理⼒争,将王⽼板引⼊事先设下的圈套。王⽼板不知是计,还说若鲁师爷的鸡蛋是当点⼼的,那必定是熟的,⽽⾃⼰店中出卖的鸡蛋都是⽣的。王⽼板要求敲破鸡蛋,当堂验证,如果鸡蛋确实是熟的,就赔⼀百两银⼦给鲁师爷。待鸡蛋敲破,确为熟蛋,王⽼板才知上当,但也只好按⾃⼰承诺的赔偿⼀百两银⼦。
改词惩恶棍
绍兴有个容⼭村,村⼦⾥有⼀恶棍,吃喝嫖赌⽆所不为。他仗着⾃⼰懂些拳术,经常拦路抢劫,奸淫妇⼥。由于他能⾔善道,刁猾诡诈,即使告到官府也难以将其治罪,弄不好还会受到他恶性报复,所以左邻右舍见到他,都像见到活阎王。wikipedia
⼀次,这恶棍闯进⼀户⼈家,看到⼀个病妇卧在床上,他就翻箱倒柜,⼤肆抢劫,还揭开棉被将病妇⼿腕上⼀只⽟镯也捋去,吓得病妇⼤呼救命。刚好有位勇⼠从此家路过,遂将恶棍扭送⾄县衙,县⽼爷把恶棍当堂收押,要病妇丈夫补写状纸。
病妇丈夫系当地秀才,请了⼏位同窗,拟定恶棍罪名为“揭被夺镯”。写好以后,秀才忧⼼忡忡,⽣怕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于是进城请教⼀位姓李的刑名师爷。
李师爷问了案情,看了状纸,略加思索就提笔把“揭被夺镯”四个字改为“夺镯揭被”。状⼦送到县衙,县⽼爷⽴即提审恶棍:“夺镯可属事实?”恶棍回答说:“属实。”县⽼爷⼜问:“你将病妇被⼦揭掉,想要⼲什么?”恶棍回说:“夺镯。”县⽼爷怒喝:“⼤胆刁民,揭被分明为了,你还敢狡辩!”拍案⽽起,让其画押。
秀才这才明⽩李师爷调整词语顺序的意义。县⽼爷怒斥恶棍不但抢劫,还企图奸淫病妇,情节恶劣,因⽽处以重刑。
当地⽼百姓莫不拍⼿称快,盛赞李师爷为民除害。
改字判良⽥
清时,绍兴西郭门外有个财主,虽有良⽥千亩,仍为富不仁,贪得⽆厌,凡与他阡陌相连的⽥地,总是千⽅百计霸占过
清时,绍兴西郭门外有个财主,虽有良⽥千亩,仍为富不仁,贪得⽆厌,凡与他阡陌相连的⽥地,总是千⽅百计霸占过来。乡民们咒骂他是“狗头财主”。
某年,狗头财主看中了陈阿⼆的两亩良⽥,便趁阿⼆嫂⽣病急需⽤钱之机,借五两银⼦给阿⼆,要他⽤两亩良⽥作押。押契上写明“⼀能回赎,⼆可绝”的字样。但当陈阿⼆赎⽥时,财主却将押契改了,在“⼀”字上加了三笔,改成“不”字;⼜将“⼆”字添了四笔,变成“只”字,于是原押契的⼋个字成为“不能回赎,只可绝”,企图霸占这两亩良⽥。
此时,刚回绍兴探亲的浙江抚台衙门折奏师爷骆照闻悉此事,⾮常⽓愤,当即写了个条⼦,让陈阿⼆去⼭阴县刑名师爷张⼴才。张师爷打开纸条⼀看,只见上⾯写道:⼀加三笔“不”字篡,⼆添四点“只”字变。“不能回赎”天⽇暗,“只可绝”是杜撰。千古奇冤事⼀件,骆⼤执笔代鸣冤。
张师爷见是骆⼤师爷的亲笔,哪敢怠慢,⽴即亲⾃审理此案。
张师爷摊开押契⽤灯光⼀照,果见墨⾊有异,于是⼀不做,⼆不休,就在“不”字上⼜加了⼀点⼀撇,
变成“亦”字,并
在“只”字旁添了⼀个“⼽”字,把“⼝”下两点连成⼀横,这样就把写绝的押契改活过来,并判道:“亦能回赎,或可约。还本付息,原主管业。财主刁恶,⽰众三⽇。”
狗头财主不服,张师爷把押契丢下去,叫他睁眼细看,狗头财主⽬瞪⼝呆,瘫软在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3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绍兴   教徒   恶棍   钦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