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绍兴的人才文化

目录
摘要    2
一、前言    2
二、越文化熏陶下的绍兴人才文化    3
(一)绍兴人才文化高度发达的表现    3
(二)绍兴人才文化的鲜明特    4
三、绍兴人才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浅析绍兴人才文化
摘要
关键词:
一、前言
越文化影响下的绍兴地区
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核心来看,越文化可理解为发生于先秦越国首都及近畿地区的古今文化,它包含了唐越州、宋元明淸绍兴府、路。
今余姚和萧山与今绍兴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文化,即越文化。 这块地方乃是於越民族和越国的核心发祥地,也是勾践结束三年俘虏生活,自吴归来后,吴王赐予他的封土。根据文献记载,炭渎去会稍县东60,在今余姚;周宗在今绍兴县凉帽尖;“南造于山之山即今诸暨、嵊州、新昌等地的会稽山地区。吴王选择在业巳臣服的越国的广大范围内,划定这么一块地方作为允许勾践最低限度地复国自存的地盘,显然和他意识到这里是业已存在一千多年的越国的畿甸地区,必须将勾践的复国野心局限在其老巢之区相关。或许在吴王夫差看来,此地臣民忠诚故主的观念必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消除,姑且让他们君臣在一起惺惺相惜、
苟延残喘好了,即使有什么不安分想法也只会在这个老巢内自生自灭,而不会波及其他地方引发事端。应该和这一带作为古越国畿甸地区,积淀了深厚的共同文化, 从行政区划来看,今绍兴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各区县和萧山、余姚一起,自秦汉设会稽郡以来直到20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世纪中叶的两千多年以来都属于同一行政区域,且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调整越州属县以来一直至民国时期,一千多年间均为同一行政区划的共同成员。在唐宋以来的许多学者眼里“越” 基本等同于今天的二级行政区划绍兴市;绍兴市在唐宋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一直是浙东的数一数二的大行政区域。
二、越文化熏陶下的绍兴人才文化
人才是文化包括区域文化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古越文化的继承衍展和浙东精神文化孕育的发展,一个最基本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大量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越地人才涌现的长盛不衰又尤以绍兴为典型,正是绍兴人才文化的髙度发达才带来了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长期繁荣。
1.绍兴人才文化高度发达的表现
绍兴人才文化的发达向为史家所称绝,亦为大量统计数字所证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国灭吴之时,所依靠的力量除了范蠡、文种两大领袖外,还有习流2000人、教士 40000人、诸御1000人之外,尚有君子6000人。由此可见,早在越王勾践时代一绍兴文化的初始时期,绍兴一带就团结会聚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东南人才崛起的一大标志性区域,为越国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迨至绍兴文化大发展的明淸时期,绍兴人才之盛更令人侧目,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摇篮。
  以明淸时代国家选拔精英人才的科举考试来说,自明洪武四年(1374) 首科到淸光绪三十年(1904)末科,这期间一共进行了常规文科进士考试201科,其中明代93,淸代114科,共录取进士 51514人,其中明代24846,清代26668 人。在这期间,据《绍兴市志》卷四十四《人物历代进士名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统计,在现绍兴市即历史上的山阴、会稽、诸暨、上虞、嵊州、新昌六县范围,明代录取文科进士 560人,清代录取文科进士 744,总共1304人。而据彭延庆等纂修《民国萧山县志稿》统计,萧山明清两代录取文科进士分别为65145人;其中尚有明显遗漏,根据《萧山史志》2005年第1期《〈萧山历朝进士名录〉补遗》一文补录, 萧山明清两代录取文科进士分别为72150人。再据余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余姚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十二编《人物历代
进士名录》统计,余姚明清两代录取文科进士分别为389101人。三组数字合计,则含萧山、余姚在内的传统绍兴区域范围,明代录取文科进士 1021 ,清代录取文科进士 995,总共录取文科进士 2016人,髙达明清全国录取文科进士总数的4% ;而且,2016人中又有状元12人,榜眼10人,探花 12,总计三鼎甲人物达到34人,这就意味着,在明淸201科殿试中,绍兴人才进入全国前三名的几率高达17%。这两组数字和比例都堪称全国之冠。范金民先生盛赞“明淸时期,江南进士在全国数量最多”,“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在全国独为翘楚,而且其科试名次在全国最为显赫”,然而,试将其统计出的这八府进士人数和绍兴进士人数列为下表:
宜万
地区
人民教育出版社
明代
淸代
明淸合计
苏州
1025
657
1682
松江
424
acm
249
673
常州
636
645
1281
镇江
抽象函数
187
211
398
应天(江宁)
357
311
668
杭州
477
892
1369
嘉兴
471
491
962
湖州
287
378
665
绍兴
1021
995
2016
由表可见,明淸两代,绍兴录取文科进士人数比江南八府进士最多的苏州还多334人,多出20% ;何况苏州的文科进士统计还包含了淸代的博学鸿词科录取人数在内。
而且,不仅文科进士录取人数、“品级”堪称全国之首,明淸绍兴武科进士也人才济济。据《绍兴市志》和《余姚市志》统计,仅在现绍兴市即历史上的山阴、会稽、诸暨、上虞、嵊;新昌六县范围和余姚,明淸两代就录取武进士323(1841年定海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文武双全的葛云飞就是绍兴山阴人,道光三年武进士),其中包括武状元15人。此外,明代王守仁和淸初分别累官福建总督和两广总督的姚启圣、吴兴祚,堪称明清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向以文风炽盛驰名于世的绍兴武进士、武状元和军事人才竟也如此之多,足见明清绍兴人才文化之全面发达。
当然,绍兴人才文化的长期发达绝不能仅仅以科举功名来衡量,还有将科举制度外遗世独立,却又足以留名青史的绍兴人才,其队伍同样庞大。如唐代政治家王叔文、书法家徐浩、诗人秦系,宋代词人贺铸、髙观国、王沂孙,元代画家王冕、诗人杨维祯、戴良、经 学家韩性,明代戏曲家、诗人、书画家徐渭,史学家张岱,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黄宗栽, 清代史学家邵廷采、骈文家胡天游、古文家吴楚材、吴调侯、诗学家陶元藻、小说家俞万春、目录学家姚振宗、画家赵之谦、任伯年等等,他们都与科举进士考试无缘。
进入近现代,绍兴人才文化又谱写出新的灿烂篇章。仅以现绍兴市范围而言,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周恩来、尉建行、曾培炎等革命家、政治家,鲁迅、周作人、朱自淸、夏丐尊、朱生豪等文学家、翻译家,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何东昌、 斯霞等思想家、教育家,罗振玉、范文澜、汤纲、陈桥释、搂宇烈、章培恒等国学家、史学家、学问家,谢晋、六小龄童等画家、电影家,竺可桢、陈建功、钱三强等五十多位两院院士和吴觉农等科学家,每一个都是20世纪中华民族奋斗史和精神文化创造史上不可或缺、熠熠生辉的人物。
2.绍兴人才文化的鲜明特
第一,人才文化长期发达,代有人才,绵延时间长,数量庞大,且自明清开始人才的涌现有不断加速之势。史载春秋越国有“六千君子”,或有虚指; 但延至当今,功德、业绩与思想载诸青史的绍兴人才队伍,其数确早已超过 6000人。研究出版社、杭州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越中名人谱》,收录现绍兴市范围古今名人3600多人;杭州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越中名人谱续编》,增录古今名人口1700多人;2009年杭州出版社出版的《越中名人谱第三 卷》,再次增录1350多人。三书合计,斑斑可考的现绍兴市范围古今人才已多达6650唐晓鹰人以上。可以说,绍兴人才之多,在全国范围很难再到类似大小区域与之相比。
第二,人才诞生的城乡背景比较均衡,不仅府城、县城等中心城镇有大批人才诞生,甚至一些乡域村镇也成为人才的摇篮,形成星罗棋布的文化名镇。如绍兴府城以西大约10里的东浦镇,南宋仅是东浦里,乾隆间仅是东浦草市,一直到20世纪才形成东浦镇建制,但就是这么一小片河埠水乡,根据陈桥驿先生的研究,宋代仅陆氏一门即诞生陆游髙祖陆轸以及文科进士 12人和多位政治家和数十位文学家;根据新编《东浦镇志》的记载,明淸东浦又诞生文武进士 13人,举人20人(合并中进士者则为33人)和清末民初以来一大批民族民主革命家和文学家如徐锡麟、陈仪、许钦文等。再如绍兴府城以东约30里的陶堰镇,一直是浙东运河边上的一个乡村聚落,1988年才建立陶堰镇建制,这个小小乡镇,明清竟诞生文武进士42人,举人69(合并中进士者则为111人),其中颇有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国子监祭酒的朝廷要员,以及称雄文坛和学界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再如绍兴府城以南约40里的枫桥镇,自北宋末设立枫桥释,后转设为枫桥镇以来,根据许炳荣先生的不完全统计 宋代共诞生进士 9(还有宋代类同进士的上舍生2人),元代诞生进士2人、举人1人,明代诞生进士12人、举人24,清代诞生进士 15人、举人38 ,总计宋以降诞生进士38人、举人63人(合并中进士者101人);此外还诞生著名文学家姚宽、骆复旦以及大画家王冕、陈洪缓等其他文化名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38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人才   绍兴   进士   范围   全国   越国   诞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