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手段分析法

所谓目标手段分析法,指的是这样一种方法,解题者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思维中首先围绕问题的目标,搜索实现目标的手段,然后又以如何实施这些手段为目标,再进一步寻实现它们的手段,……,直到问题的解决。因此,目标手段分析法实际上是对问题进行分解的方法。因为人们的解决问题活动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表现为由一系列的措施、环节、步骤组成的过程。目标手段分析法就是帮助我们在思维中对这个过程分解,从而使之成为可以在现实中加以实施的东西。因此,这种方法总是表现为把一个大问题,分析为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对这些小问题进行分解,直到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手段、措施来。正因为如此,目标手段分析法是求解思维的基本方法。例如,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有哪些?经过分析我们知道,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搞好这几个方面的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基本途径。但是,我们的思维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还不行,还没有办法去具体地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进程,解决问题的实践要求我们还必须把这几个方面的手段作为目标,进一步去分析、寻推进这几个方面建设的手段、路径分别有哪些?比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等等。就这样,一步一步使解决问题的手段、措施具体化、可操作化。这就是运用的目标手段分析法。它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先围绕问题的目标,去分析、搜索实现目标的手段,然后再把这些手段作为新的目标,再进一步去搜索实现这些新目标的手段,直到获得实现目标的最具体的手段为止。
目标手段分析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首先,根据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目标手段分析法分为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所谓横向分析法就是把总目标分为互相并列的若干子目标,各个子目标都代表总目标的一个侧面。如上面所说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例子就是这样的。所谓纵向分析法,就是把总目标分为互相衔接的各个子目标,每个子目标都代表着总目标实现过程的一个阶段或步骤。例如,我们在南京大学校
园,需要到中山陵去。这时就要考虑南京大学与中山陵之间有什么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距离上的差异,大约10公里。要消除这个差异,就是问题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考虑用什么手段来缩短这个距离。我们可以乘公共汽车,也可以打出租车,也可以步行去。如果时间紧迫,就坐出租车去。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又产生了一个距离,怎么叫出租车?即怎么消除这个新的差异?根据现有的条件,可以决定是打电话叫出租车,或是走到大街上去招出租车。如果打电话,还要考虑到哪去打?还要进一步消除自己和电话机之间的差异。[3]这里,解题者实际上就是通过目标手段分析,把总目标——从南京大学去中山陵,分为“电话机——打电话叫出租车——乘坐出租车”等互相衔接的手段(或子目标)。这就是在运用纵向分析法。
其次,目标手段分析法根据其主要是在解题之前进行,还是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又可以分为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所谓静态分析法,指的是人们在解题之前就在思维中进行目标手段分析,制定出解决问
题的计划、方案,以对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规范、指导。运用静态分析法,在解题者思维中出现的是一个不断的“目标A1——手段(目标)A2——手段(目标)A3——手段(目标)An”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案。有了这样的计划、方案,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就可以从实施最具体的手段开始,以实现最低层次的目标,实现了具体目标以后,人们便可以按照计划、方案所揭示的手段与相应的目标之间的联系,继续实施上一层次的手段,实现上一层次的目标,……,直到总目标的实现。这样,在解题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手段A3实施(目标实现)——手段A2实施(目标实现)——目标A1实现”的不断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解题之前解题者在思维中通过静态分析所形成的“目标——手段(目标)——手段(目标)——手段”等计划、方案在现实中的再现。可见,静态分析法可以帮助人们在解题之前进行周密的分析,以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计划、方案,增强整个解题过程的计划性、系统性。
但是,人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都可以在解决问题之前就进行静态的目标手段分析的。有些问题,是在不断的实际探索过程中才得以解决的。因此,这时的目标手段分析只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即每探索前进一步,都根据当前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来确定下一步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来分析寻实现目标
的手段。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分析法。学生在进行数学题证明时,经常是这样,在摸索解题路径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目标手段分析,直到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运用目标手段分析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始终考虑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异。任何问题都是因为当前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产生的。没有差异就无所谓问题,也无所谓问题的目标。因此,在进行目标手段分析时,要时时考虑到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异,并围绕这个差异去寻消除差异的手段、路径。否则,手段的选择、确定就失去了方向。只有时时考虑到差异,才能保证解决问题的思路始终紧紧围绕着目标而展开。
其次,要根据实现目标的要求和现有的条件制定出相应的价值标准,并注意不断运用这个标准去进行手段的取舍和选择。针对同一目标搜寻到的手段,对于实现目标并不是具有同样的价值。其中有的是恰当的,有的则因为无助于目标的实现或实施的条件不具备或所需代价太大等因而是不恰当的。因此,在运用目标手段分析法时,每进行一次手段选择,都必须根据目标要求和现实条件的可能,进行恰当性分析。区分哪些手段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在可行的手段中,哪些是最优的,哪些是次优的等等。恰当性是求解思维逻辑的逻辑值,是解决问题过程中选择手段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在运用目标手段分析时,必须时时注意自觉地遵循这个原则。
再次,运用目标手段分析法,要注意解题过程的计划性和动态调节性。前面在对目标手段分析法进行分类时,曾提到静态分析法有助于增强解题过程的计划性,而动态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在动态过程中获得解
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这两个方面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即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既要注意整个解题过程的计划性,又要注意解题过程的动态调节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由问题起点状态通往目标状态的路径往往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迂回曲折的,由起点状态到达目标状态往往不是只需要一种操作,而是多种操作的综合运用。第二,问题的起点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往往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差异的综合。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考虑某一个方面,而要统筹兼顾。因为弄得不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人们解决第二个方面的差异时,第一个方面的差异又出现了。第三,每一层次的目标往往都
可以通过若干种途径而实现,但其中有的途径对于本层次的目标是可行的,但往前就走不通了。例如我们在解决魔方问题时就是这样。玩魔方时,我们可以先把其一面变成单,比如先把第一面变成红,然后再把其他几面变成黄、白等。但这里的问题是,在变第二面时往往又破坏了第一面,在变第三面时又破坏了第一面、第二面。[4]因此,解决问题过程的这种复杂性就要求我们在运用目标手段分析法时,要注意整个解题过程的计划性和动态调节性。在解决生产建设和社会领域的问题时,尤其如此。不但在工程的开始前要围绕总的目标拟定实现整个工程的计划、方案,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根据反馈信息修正、调整原定计划、方案,以保证整个解题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动态调节过程中进行,直到总目标的最后实现。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8:2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24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目标   手段   分析法   过程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