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两会热点及解读

2014年两会热点及解读(来自中公教育)
2014两会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
“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将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实现,必须敢于突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将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会“啃”哪些“硬骨头”,人们对两会充满期待。
2014两会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改革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就将迈进现代国家行列。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这些工作如何布局,两会上都有望拿出新举措。
2014两会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反腐,历年两会都是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送礼等众“身边的腐败”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
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2014两会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
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新华网网友“天大地大”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众翘首以盼。
2014两会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
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怎么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让人们能在城镇安居乐业,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说,城镇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延续特、传承文化、留住乡韵。
2014两会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还能不能提高,养老床位能不能更
加充足,养老双轨制何时消除,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
不仅仅是养老,社保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完善社会救助……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为百姓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
2014两会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
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设计。网友“大智若愚”说,期待今年两会涌现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2014两会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
在人民网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40万的网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本届政府组建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终结此前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
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何落实“四严”的要求,人们期待代表委员贡献良策。
2014两会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
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落实同工同酬,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
2014两会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人们期待,两会能传递出更多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积极信号,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而鼓励创业,需要政府拿出更多举措,需要社会创造更好环境。
201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
2014年,纷纷扰扰的“房市”中,每个人的“安居梦”如何圆?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调控思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也强调“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力促房地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的调控思路非常清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告诉记者,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抑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加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
“推进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
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总体来看,政府是要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将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同时加大保障房供应,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众基本住房问题。
针对保障房的分配和资金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煺出机制”。
“每个人、每个体的…安居梦‟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窦晓玉说。
“房地产仍然面临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等问题。”蔡继明指出,政府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圆“安居”梦。
改革主基调贯穿始终
报告中共77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作为当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叁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改革作为报告的主基调贯穿始终,第一次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3年,我国经济在“困难比预料的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比预想好的成绩?汪同叁分析说,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復杂,上半年中央财政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我们既没有增加财政赤字,也没有增发货币,而是抓住改革这条主线,最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中国经济硬着陆”论断。“改革是重要塬因,同样也是我们夺取2014年更大成绩的动力。”改革,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匯,共出现了77次。汪同叁表示,报告把改革放在了最突出的统领地位,在讲到2014年各项工作的重要塬则时,
第一条明确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讲到今年的10项重要工作时,无一处不言改革
敢于啃“硬骨头”
措施给力,正在往深处改
改革千头万绪,下一步从何处着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是报告中字裡行间彰显出的决心。”汪同叁表示。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每一项都是重要领域的重点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首要一条就是从政府自身做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汪同叁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问题就是政府要放权、限权。“截至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400多项审批权限,报告提出今年还将再取消200多项,还有对于…叁公‟消费的严格约束,都让我们看到行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往深处改。”
“财税改革部分的亮点不少,可以说直面热点难点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报告提到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不仅强调“叁公”经费都要公开,而且强调众看明白、能监督。“从企业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关注度也很高,报告明确今年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还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进行了布置。”
民生亮点暖人心
施政所向,从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浓浓的民生情怀。“要从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报告始终强调把改善民生当做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再到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每一项都是百姓的殷殷牵挂。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红利。报告提出了很多具体目标,更是对广大人民众的庄严承诺。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贾康表示,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民生的“铁叁角”,构成民生保障与改善的重要支撑。
文风朴实看作风
语言生动有力,彰显改革信心和决心
从文风看作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语言生动有力,谈成绩简明扼要,重点着墨在今后的改革方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这样贴近生活、特鲜明的语句在报告中比比皆是。
专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平和朴实,娓娓道来,一些关键问题的表述简洁有力,彰显了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是心中有底气,思路很清晰,决策有定力。
贾康表示,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强调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叁公”经费隻减不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都体现了本届政府求真务实、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气魄。
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显示出本届政府下定决心“自我革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高培勇认为,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这项改革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体现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体现了改革发展取向,符合时代要求。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基层政府无法统筹使用,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办大事,影响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专项转移在转移支付总量中的比重过大,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目标,但要防止在执行中出现走样,就是表面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但实际上是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得以减少的,用表面的变化掩盖了实质的固化。“比如某部门管着五项专项转移支付,现在要减少,他们合并一下,就把塬来的都保留下来了。因此,减项目和减规模一定要齐抓共管。”
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研究员张小济:
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
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张小济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目前已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至于哪些行业列在负面清单中,可以后续逐步减少。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本身来讲,全国人大授权地方突破现有法律法规,试行市场准入开放,对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意义重大。但现在来看,市场准入开放又遭遇“边境后壁垒”,涉及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扩大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法律法规授权,提出市场准入障碍所涉及法律法规条款清单,由相关部门及时加以修订。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张小济说,发展服务贸易业,引进
更多优势服务资源,可以促进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和整合,带动国内产业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虽然不少属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但相对传统货物贸易,环境压力小很多,也应鼓励发展。
张小济表示,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非常必要。塬来,一般性投资项目要核准,说白了也是审批。企业对外投资先要做可行性研究。其实,可行不可行,企业自己非常清楚,再审批会浪费效率。实行备案制度后,企业“走出去”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高。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增强内需的主引擎作用
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稳定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拉动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将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576亿元,并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有利于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改善投资结构,补齐基本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
与此同时,报告提出促进信息消费。赵弘认为,这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与时俱进。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信息消费不仅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热点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将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成为调结构的新亮点。
“信息消费将对居民工作、生活产生变革式影响。”赵弘说,目前个人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快速发展。
赵弘指出,个人信息安全、金融支付安全、网络等信息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建立信息消费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和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2013年我国减贫1650万人,今年减贫目标定为1000万人以上,是否有点保守?“这个目标符合扶贫开发工作规律。” 陆汉文指出,扶贫有个规律:扶贫标准确定之后,每年减贫规模会递减。2011年中央将扶贫标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上调到2300元,当年减贫规模高达4329万人,但2012年递减到2339万人,2013年降到1650万人。
“新目标既考虑到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目标任务的需要,也考虑到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等问题。”陆汉文认为,新目标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一方面,扶贫开发将进一步加力;同时,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宏观层面加快推
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微观层面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将强力推动减贫工作更高效率地深入推进。”
报告明确,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方式。”陆汉文认为,下一步还要花更大的力气转移培训劳动力等,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加快增收脱贫。
“叁个1亿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人的城镇化”最关键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叁个1亿人”的目标: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李铁认为,这一提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0:3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234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府   改革   报告   工作   发展   经济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