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的广播变革

媒体环境中的广播变革
作者:吴潇芳
来源:《声屏世界》2012年第12
        2012伦敦奥运会的报道周期里,世界各国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固然强劲依旧,但推特、微博、社交网站和其他各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媒体形式大显神通。除了通过互联网观看奥运直播,在社交媒体上与分众体分享讨论奥运信息,场内外的观众还通过推特、微博或脸谱(Facebook)关注参赛运动员全天候更新的个人信息和比赛实况,进一步实现了观众与运动员直接的媒体互动。
        媒介环境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传播媒介的结构界定信息的性质,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传播环境。在新媒体界定的全新社会传播环境和生态下,传统媒体被迫或已经自觉地做出调整变革。其中,广播这种出现时间最早的电子大众媒体首当其冲,其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主体均出现复杂的、有时是革命性的嬗变,本文结合具体形式一一解析之。
        传播渠道的拓展延伸——
        广播网站和卫星广播
        对广播媒体来说,互联网的兴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首先为它自身拓宽延伸了传统的传播渠道,广播网站和卫星广播就是这方面显著的证明。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广播电台(网)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而这个网站可以成为新的播出平台,为传统广播渠道而制作的广播节目成品转成数字文件后面向全部网民放送。例如中国广播网,目前整合集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套节目的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不过,不同于广播节目在时间流里延续播出,网络听众进入广播电台网站的节目列表时面对的常常是经年积累下来的节目,这就需要听众主动在节目序列里做出自己的选择,否则就容易在海量的信息流中迷失进而影响收听。因此,这种拓展出来的传播渠道对节目之间的组合编排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上网上星也是广播媒体渠道拓展重要的一条途径。一般来说,卫星广播网由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上行站和测控站等几部分组成,具有覆盖面积大、传播音质好、不受接收终端移动速度影响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作为广播渠道拓展的一个未来大方向,卫星广播在美国发展迅猛,按照计划,20082012年间美国卫星广播用户由2050万人增加到3900万人。在我国,因为广播的分众化发展、体制等原因,卫星广播系统还远没有卫星电视系统那样普及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传播形式的前沿探索——
        可视广播
        在对广播进行改革的所有探索中,可视广播是一种试图从媒介本质上改变广播传播形式,打破广播和电视媒体边界的前沿性探索,其最终成果一般是一些介于广播和电视之间的媒介产品。必须指出的是,可视广播本身仍然是一个不清晰的概念,它的外延至少包括下面提到的两种广播形态。
        一种是指利用新技术在FM电波传输中的空隙部分传送文字与图形等数据信息,日本TFM等公司从1995年开始进行此种广播的试验。这种可视广播的主要应用是通过FM多重文字广播接收机的屏幕,显示节目名、天气预报、交通信息和新闻等文字信息和简单图形,并辅以简单的储存功能。这种媒介产品能大致弥补传统广播媒介在放送时间流里不可逆,观众对信息存储困难的不足。
        另外一种是将广播节目录制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基于三网合一的技术基准和内容共享预期,这种革新形态在网络平台播出时更具有意义。目前有一些国内外的广播电台
已经做了尝试,例如,北京交通台曾把广播的过程以视频形式录制下来放到网上。不过总体来说,这种可视广播还只是一个雏形,很容易给受众以不专业的收听(视)体验。如何调动网络的多媒体手段,将网络传输图文、音频、视频的各种优势手段充分发挥起来,实现广播媒体的立体化服务,仍然有待传播平台的整合规范与技术手段的创新。
        传播内容的调整变化——
        网络广播和手机广播
        必须强调的一点的是,上文提到的广播节目上网与专门为互联网制作的网络广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节目实体内容仍然是为传统广播渠道编排,上网不过将其原有渠道扩展而已,而后者已经开始专门针对网络这种传播渠道安排自己的传播内容。相对于传统广播,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的手机广播,其信息内容的取舍与表现方式为了适合移动终端的传播特征而出现更显著的改变,如同目前许多纸媒的电子版与和纸版内容的差异。同类广播节目的网络传播与传统渠道版本也应该有所不同,表现在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采取特别的方式和方法,例如,豆瓣音乐广播内容组合采取垂直搜索聚类标准就是这个特点的表征。
        从渠道说来,手机传播的内容在未来会与较大屏幕、移动性较低的计算机终端上互联网的应用形成明确的分工。计算机终端适合大量、系统、全面的信息获取,而移动手机终端适合的是快餐式传播、短小精干的信息资讯内容,因此在手机广播上,节目内容的对象性、可检索性、信息的开放性就是题中应有之义。由于手机媒体具有三网合一便捷终端的特征,手机广播增强多媒体性势必然有助于它以低成本、高效率实现跨媒体交流。
        传播主体的根本性变革——
        播客(Podcast
        播客(Podcast)这一词的源头是“iPod”广播broadcast)混拼的合成。一般来说,20049月苹果公司发布iPodder音频播放软件这一事件被看作是播客出现的标志。播客初期即是基于这款软件的新型广播形式,后来它在技术层面开始多样化,不再拘泥于某一种软件。
        这种新型的广播形式具有两项革命性的意义:首先,它第一次赋予个人以广播媒介传播主体的身份;其次,广播节目获得了可订约、可选择的属性。
        第一项变革得益于网络平台带来的技术便利,对网络时代的年轻受众来说,iPodder技术几乎没有使用难度,只需一台电脑及简单的音响设备,每个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广播节目,再上传到网络与潜在听众共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播客就是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电台(虽然也具有视频功能,但目前播客还是以音频为主)。以豆瓣网的Podcast电台为例,其中电音中国”“柔软时光”“三角龙电台等数十个Podcast电台,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具有鲜明的个人电台特征。
        第二项变革优势是传统广播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难以具备的。播客的收听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跟踪、订阅自己的广播节目,这种形式直接促成了在业界影响巨大的无限广播公司(Infinity Broadcasting)的诞生。截至目前,播客主要在网络青年亚文化社区中传播和消费,因此它对媒介和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尚未全面显现出来。
        按照学者熊澄宇的看法: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⑤基于这种媒介相对论,在所有的电子媒体中,广播遭遇新媒体的挑战最早。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诞生之
时,它已经必须积极应对改变前进的步伐,而广播界的名言车轮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证明,通过充分发掘移动传播的优势使广播不仅得以生存下来,而且另辟蹊径。也就是说,和电视等媒介相比,广播媒体对新媒介生态环境具有更长的适应历史和更强的耐受性,这是它自身独特的优势。
        总之,在新媒体的迅猛攻势和强大压力下,广播媒体将在不断的调整、嬗变和适应过程中继续前行,老兵不死,必将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单位: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①林文刚:《媒介环境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②朱 晖译:《美国卫星广播听众2012年将达到3900万人》,《广播电视参考》,20083)。
        ③李 雪,陈 睿:《新媒体时代的日本广播》,《今日传媒》,20094)。
        ④陈 虹:《新媒体环境下美国广播发展新趋势》,《新闻学与传播学》,20094)。
        ⑤石 磊:《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08:4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23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广播   传播   媒体   内容   渠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