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发展策略研究

66
March  2021 / 广东经济
学术
ACADEMIC 粤港澳大湾产业协同集聚的
发展策略研究
陈丽娴1  眭文娟
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国际商贸中
心研究基地 广东广州 510000)
【内容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分工布局和产业关联水平进行分析,以及探究大湾区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但各城市的细分行业特鲜明,资源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城市在优势行业的数
量和分布上具有明显差距。进而提出从创建一体化大市场、建立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利用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等策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产业;产业协同集聚
[作者简介] 陈丽娴,女,广东湛江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服务经济与贸易。眭文娟,女,湖南永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产业和社会制度研究 [基金项目]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2020GZQN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720030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制造业服务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对策研究”(20YJC79001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一新指示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据理论和实践,产业协同集聚能显著促进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同集聚是指港澳地区与粤9市从追求各自独立的产业
发展系统逐步演化为追求各经济主体间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互惠的过程。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产业分工合作等,形成相互联动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进而带动大湾区内知识、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
成开放、活跃、有序的统一市场,实现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产
业分工布局、产业关联水平、比较优势产业分布状况,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三点策略。
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2019年GDP 总量约为11.59万亿元,占全国GDP 总量的11.61%。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部分城市已经经历了工业化过程或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主导产业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靠拢。以2019年为例,香港和澳门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广州和深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也达到了60%以上;江门、中山和珠海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相差不大,在50%左右;佛山、惠州和东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三产业,在50%以上;肇庆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均在40%左右,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了10%(见图1)。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特鲜明,资源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梯次性,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
从具体行业来看,一方面,制造业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它们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加工中心,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其中以机电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加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在全球享誉盛名。另外,电子信息产业逐渐雄起,并且孕育出华为、腾讯等大型科技领军企业。且相对香港和澳门地区,粤9市的空间容量、
环境容量相对宽松,地产价格、服务价格等营商成本相对较低。但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水平偏低,目前还难以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有效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港澳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国际领先,长期以来,以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物流、融资租赁、娱乐服务、居民服务和专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其先进性可以带动和服务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港澳地区的空间容量、环境容量、市场容量和营商成本处于紧约束状态。综上,粤9市以先进制造业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与港澳现代服务业形成良好的对接,实现高质量的产业融合。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关联水平
(一)测算步骤与公式
在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整体关联水平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总体水平。灰度关联分析法是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其随着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可以用于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行业间发展
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测算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
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本文设定
粤港澳大湾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三次
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最优值为参考数列,记
为,其中j=1,2,...,19,表示19个行
业;比较数列记
为,
其中i=1,2,...,11,表示粤港澳大湾区11个
城市。第二,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
无量钢化处理。本文采用初值化法进行处
理,公式
为。第三,求
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关联系数。
首先测算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绝对差值,
测算公式
为,形成绝
对差值矩
阵,并有最大
数和最小
数;其次测算关联系数,
公式为,
ρ为分辨系数。第四,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各
城市分行业的产业协同关联度。测算公式为
。测算数据来自各城市统计
年报和统计年鉴。
(二)测算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2019年粤港澳大湾
区11个城市产业协同的灰关联度,结果显
示:粤港澳大湾区11
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与湾
图1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
数据来源:202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香港政府统计处、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  March  202167
广东经济
学术
ACADEMIC
区内整体产业结构的关联度较高,均在0.9以
上(见图2)。其中,广州和深圳与粤港澳大
湾区的整体产业结构的灰关联度最高,分别
达到0.981、0.980;其次是珠海(0.978)、
佛山(0.977)、江门(0.965)、东莞(0.962)、
惠州(0.957)、中山(0.952)、肇庆(0.948)、
香港(0.937);澳门的产业关联度最低,为
0.901。这一分析结果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内
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行业特征状况基本相
似,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可能会
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同质竞争和产业重叠的现
象。已有研究经验和案例事实均表明,产业重复或同质竞争的现象会导致部分城市的传统产业优势消失。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如何紧抓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契机,实现大湾区的产业共同谋划、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分布状况
(一)测算公式
在粤港澳大湾区可能存在产业同质的情形下,如何实现产业协同集聚发展,关键在于大湾区各城市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形成产业协同。为此进一步借鉴国际贸易学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其可以反映一个城市某产业在全国的相对竞争地位,进而得出粤港澳大湾区
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测算公式为:
其中,i表示城市,j表示行业,l ij表示第i个城市第j类行业的就业人数。一般认为,如果指数K ij ≥ 1,说明该城市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且该指数越大,表明竞争优势越明显;如果指数K ij <1,则表示该城市该行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欠缺比较优势。数据来源为2020年各城市的统计年报和统计年鉴。
(二)测算结果分析
测算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行业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差异,即产业发展不平衡,具有形成互
补性发展的潜力(见表1)。具体来看,香港、广州、澳门、深圳和珠海具有较强的产业比较优势,其中香港在批发和零售业的优势最为突出,澳门在旅游、餐饮和住宿业以及娱乐等行业的竞争力最突出,广州在大湾区内最强的优势体现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广州与深圳同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具有较强的优势,珠海比较优势体现在住宿和餐饮业。另外,东莞、佛山、中山和惠州的各行业比较优势情况非常类似,它们的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第三,江门和肇庆也是以制造业为主,但相对较弱。因此,虽然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在优势行业的数量和分布上具有明显差距,但正是城市间产业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大湾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策略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产业关联水
平和比较优势产业,打破过去由行政区划对
图2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
各城市行业灰关联度
68March  2021 / 广东经济
/  March  2021
69
广东经济
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明晰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密切联系和协同集聚,使得大湾区的整体功能远大于单一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
(一)创建一体化大市场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规划设计要从整体考虑,摆脱传统发展对某一市场、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新规划要以构造完整产业链为基础,以保障企业价值链上游、中游、下游供应和需求顺畅为目标,进而培育
一体化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中间品和最终品市场,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创造条件。二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三大国家级新区、珠三角示范区、深圳自创区高端要素集聚的平台作用,瞄准全球和国家科技创新趋势,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壮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集。
(二)建立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为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可借鉴东京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成功经验,由东京首都圈向外逐渐扩散,形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在核心城市和工业在次核心城市集聚的发展
模式。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周边城市,核心区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在建立完善产业体系的同时又确保与周边城市形成了合理的产业链条。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合作,扩大与制造业的联动效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的基础上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挥集的整体效应,与先进制造业形成良好的产业互动,形成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三)利用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价值在于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是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以技术研发机构为载体,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扶持下,站在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带,积极吸引人才,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业企业方面的教育和科研投入力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从而带动大湾区产业的协同集聚。
(编辑/王婷)
城市比较优势产业
城市比较优势产业
香港
(1)住宿和餐饮业;(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批发和零售业;(4)金融业;(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广州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住宿和餐饮业;(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房地产业;(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居民服务、
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澳门(1)住宿和餐饮业;(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文化、体育
和娱乐业深圳(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
制造业;(4)房地产业
珠海(1)制造业;(2)住宿和餐饮业
东莞制造业佛山制造业中山制造业惠州制造业江门
制造业
肇庆
制造业
表1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3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22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业   大湾   粤港澳   发展   城市   制造业   服务业   协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