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近年来,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讨论的重点,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影响。国内外大量学者对中国气温特征进行
了广泛的研究。高操等[1]
研究表明,1961—2014年我国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在年和季尺度上均表现为显著上升的趋势。任国玉等[2]研究结果显示,1951—2004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变化倾向率达0.25℃/10a ,增温主要是从1980年开始的,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
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
我国学者对北京的气温变化同样做了大量研究。胡保昆等[3]
指出1975—2012年北京气温增温显著,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增温率分别为0.445、0.330、0.500℃/10a ,北京近年来的增温以20世纪90年代和
21世纪初最为显著。季贺成[4]
对北京市气温变化进行
了分析,结果表明,1982—2012年北京市温度年际和各个季节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36℃/10a 。郑祚芳等[5]
分析表明,北京1960—2008年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约为0.39℃/10a 。
以往大多针对北京市等较大区域的气温变化进
行研究[6],对海淀区气温和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较少。海淀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
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因此,本文以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1975—2019年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以期为海淀区应
对气候变暖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1数据和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75—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标准自动气象站海淀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季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1.2研究方法
利用线性拟合分析年、季和极端气温的变化,确定气候变化倾向率,即y =a +bx ,a 为回归常数,b 为回归系数,b ×10为气候倾向率,表示气候要素10年变化速率。依据北京市气候特点,划分四季为: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2结果与分析
2.1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2.1.1
年平均气温。对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海淀区近44年平均气温为12.7℃;年平均气温最低值为11.1℃,出现在1976年;年平均气温最高值为13.9℃,出现在2007年;年平均
气温最高与最低温度相差2.8℃。海淀区近44年年平均气温波动幅度较小,在(±1.6)℃范围内。从图1(a )可
摘要利用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季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对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淀区近44年的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16℃/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1993年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快,近44年气温增加主要表现为白天最高气温的升高;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更大;与年际变化类似,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也呈增加趋势,但各季节的增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春季气温上升最快,秋季最慢,春季的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显著,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最大,其次夏季,再次冬季,秋季最小。
关键词气温;变化特征;北京市;海淀区;1975—2019年中图分类号P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1-0199-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1.07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1975—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李春玲1王冠2
(1北京市海淀区气象局,北京100080;
2
北京市海淀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
基于RMAPS-ST 产品的区级预报预警服务检验
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李春玲(1974—),女,北京人,工程师,从事气象
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以及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收稿日期2020-08-14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期资源与环境科学
199
. All Rights Reserved.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期
资源与环境科学
以看出,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16℃/10a 。从图1(b )可以看出,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1975—1993年,年平均气温在11.1~12.9℃之间波动,气温距平值除1989年外全部小于0,该阶段为偏
冷期;1993—2019年,年平均气温在12.2~13.9℃之间波动,气温距平值除1996年、2010年、2012年、2013年之外全部大于0,该阶段为偏暖期;增温主要是从1993年开始的,在1993年之前,气温在低位上下波
动;在1993年之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
14.5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0.0
年份
1.5-0.50
0.51.0-1.0-2.0
-1.5年份
注:a 为气温;b 为气温距平。
图1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和年平均气温距
21.0
17.017.518.018.519.019.520.020.516.516.0
9.56.5
7.07.58.08.59.06.0年份
年份
注:a 为年平均最高气温;b 为年平均最低气温。
图2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
2.1.2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从海淀区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图2)可以看出: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8.5℃,变化倾向率为
0.49℃/10a ;年平均最低气温为7.7℃,变化倾向率为0.38℃/10a 。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速率最快,其数值明
显高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表明海淀区近
44年气温增加主要表现为白天最高气温的升高。2.2年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
从海淀区近44年年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图3)可以看出:海淀区近44年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最高值为41.7℃,出现在1999年,最低值为34.1℃,出现在1985年,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最高值为-10.4℃,出现在1992年;最低值为-20.2℃,出现在2010年。由线性回归方程可知,海淀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956、0.393℃/10a ,表明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更大。
2.3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
1975—2019年海淀区季平均气温:春季为14.0℃、
夏季为25.5℃、秋季为12.7℃、冬季为-1.6℃。各季节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中冬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最高年冬季平均气温为1.1℃,最低年冬季平均气温为-4.1℃,二者相差5.2℃;春、夏、秋三季最高年平均气温与最低年平均气温的差值分别为4.4、4.3、3.4℃。
利用逐月平均气温得出海淀区近44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4),可以看出,1975—2019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季节的增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春季气温上升最快,增温速率为0.618℃/10a ;
200
年份
-21
年份
注:a 为年极端最高气温;b 为年极端最低气温。
图31975—2019年海淀区年极端最高气温趋势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
趋势
28.024.024.525.025.526.026.527.027.523.523.014.5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0.0
15.01-4-3-2-10
-52年份
年份
年份
年份
注:a 为春季;b 为夏季;c 为秋季;d 为冬季。
图41975—2019年海淀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夏季的增温速度次之,增温速率为0.459℃/10a ;冬季的增温速率为0.372℃/10a ;秋季的增温速度最慢,为0.243℃/10a 。这表明春季的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显著,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最大,其次夏季、
冬季,秋季最小。
从最暖年份来看,春季出现在2017年,夏季出现在2000年,秋季出现在2006年,冬季出现在2001年,四季中最暖年份都出现在20世纪之后;从最冷年份来看,春季出现在1976年和1980年,夏、冬两季也都出现在1976年,秋季出现在1981年,四季中最冷年份都出现在1981年之前;最暖年份和最冷年份出现的时间与平均气温偏暖期和偏冷期相对应。
3结论与讨论
(1)1975—2019年海淀区近44年年平均气温呈
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16℃/10a 。年平均气温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1993年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增温主要是从1993年开始的,1993年之前,气温在低位上下波动,1993年之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
(下转第204页)
李春玲等:1975—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1
. All Rights Reserved.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期资源与环境科学
(上接第201页)
(2)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快,其数值明显高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
温,表明海淀区近44年气温增加主要表现为白天最高气温的升高。
(3)1975—2019年海淀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956、0.393℃/10a,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更大。
(4)海淀区近44年季平均气温中,冬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1975—2019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季节的增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春季气温上升最快,为0.618℃/10a,秋季的增温速率最慢,表明春季的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显著,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最大,其次夏季,再次冬季,秋季最小。四季中最暖年份均出现在20世纪之后,最冷年份均出现在1981年之前,其时间分布与平均气温偏暖期和偏冷期相对应。
4参考文献
[1]高操,邢丽珠,赵晓涵,等.1961—2014年我国地表温度时
空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61-67. [2]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等.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
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01-716. [3]胡保昆,窦以文,储伟.北京城区气温变化特征[J].气象科
技,2014,42(5):852-855.
[4]季贺成.1982—2012年北京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
农业科技,2015(7):259-261.
[5]郑祚芳,丁海燕,范水勇.北京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
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7(3): 189-196.
[6]杨浩.1951—2006年北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北京水务, 2013(3):36-40.
共作养殖模式的相关研究和实验中,虽然对蛙类投放数量有较为详细的叙述,但是养殖户在稻田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许多具体的因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稻田中土地和水面所占的面积比例、水体状况、地理条件等,所以不同养殖户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同的蛙类养殖密度。在初期阶段,养殖户可以在多块稻田中进行黑斑蛙投放密度梯度实验,以确定当前环境下养殖黑斑蛙的最适密度,虽然会影响到早期的经济收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4结语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经济动物养殖业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人工养殖的黑斑蛙也一度被禁止入市,黑斑蛙养殖从业者一度陷入了困难局面,这种状况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充分论证,
国家逐渐明确了对养殖蛙类的管控,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20〕15号)》,人工养殖的黑斑蛙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黄山市市场上人工养殖的黑斑蛙销售情况趋好,产业发展空间重新打开。从现有的成果上来看,养殖黑斑蛙成本不高、技术难度较低且具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对于农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均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稻蛙共作养殖模式有着诸多优点,能够集中解决当下单独种植水稻和饲养黑斑蛙所面临的环境和经济问题。除此之外,稻蛙共作养殖模式还可以继续发展,形成稻—蛙—鳅、菜—蛙—鳅等混合养殖模式,或者引入无土栽培和气雾栽培技术,种植更多的农产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因此,稻蛙共作养殖模式的推广对于黄山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5参考文献
[1]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518-622.
[2]费粱.中国两栖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叶昌媛,费梁,胡淑琴.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M].成
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19-220.
[4]隆斌庆,陈灿,黄璜,等.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分析[J].作物研究,2017,31(6):607-612.
[5]王强盛,王晓莹,杭玉浩,等.稻田综合种养结合模式及生
态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8):46-51. [6]李金龙,徐永福,王冬武,等.黑斑蛙养殖模式对稻田土壤
肥力、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J].作物研究, 2019,33(5):428-431.
[7]陈俞,陶赛峰,朱梁.蛙稻生态种养模式的实践和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2016(3):139-140.
[8]鲁艳红,廖育林,聂军,等.稻—蛙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研究
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17(3):74-76.
[9]陈璐,陈灿,黄璜,等.稻田生态种养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
响[J].作物研究,2019,33(5):346-351.
[10]邱木清.“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素的
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32(1): 48-51.
[11]林海雁,黄倩霞,邵紫依,等.养殖虎纹蛙稻田土壤酶活
性及主要养分含量特征[J].核农学报,2018,32(4):802-808.
[12]王庆,彭文广.稻田菜蛙鱼综合种养模式技术[J].中国水
产,2019(9):72-74.
[13]杨萍,李亮,李尚书,等.稻田轻简化高效生态立体种养:
稻蛙鳅模式[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82-183.
204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3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21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温   变化   平均气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