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

吴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
如果你是练吴氏太极拳的人,读此文,可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至少能够节约你5到10年以上的练习时间。
但是,你的老师是否能够允许你如此飞速的进步?你的老师是否能接受你超过了他们所有人?这种进步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笔者无法对此负责。
而且,本文不得已,必须指名道姓的批评和肯定。得罪人之处,我也没办法。
首先要确定一下,吴氏太极拳的老架,是方架。
方架最早的图谱,是来自于一系列照片,是吴鉴泉当时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可以说是存留下来吴氏太极拳最早的影像资料。
不懂太极拳的人,看到吴氏太极拳方架,第一反应:
什么玩意?
是说太极拳是中正安舒吗?是圆的轨迹吗?金庸在《雪山飞狐》一书中,胡斐的把兄弟赵半山的拳法《乱环决》,就是太极拳啊,怎么说都是划圈圈,而吴氏太极拳的方架,这是什么鬼?
且不说不练太极拳的人,看到吴氏太极拳,觉得生硬奇怪,就连普通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吴氏太极拳,更没见过吴氏太极拳方架。
我在网上到的视频,经过仔细观看,点名批判如下:
北派李秉慈的方架,一塌糊涂,什么用法讲解,一塌糊涂。个人认为,纯属误人子弟。
吴阿敏的方架,纯属太极操,表演用。跟吴氏太极拳老架方架也不是一回事。
香港丁德山老先生的路边拍摄视频,是真的吴氏太极拳方架的东西。
吴鉴泉的孙女,吴雁霞录制的视频,在优酷上可以到。是目前位置,可以查到的仅存的,和吴鉴泉照片一模一样的吴氏太极拳方架的影视资料。
就是这段视频,现在qq视频上也有了。是目前仅存的,吴鉴泉的老架,还原度最高的老架。
还有一个人是1937年的视频,褚民谊。因为背景历史问题,此人一直被封杀。但是此人的拳法是真东西。现在视频已经解禁。是吴鉴泉的亲传:
但是,此时已经出现了吴氏太极拳圆架,所以尽管褚民谊的拳没问题,也是吴鉴泉亲传,但是不是最老的方架。
马岳梁,吴英华二老,位于上海鉴泉社大本营,架子不浮夸,是真东西,但是,由于吴氏太极拳“藏的太深”的特点,什么都藏着,导致初学者看了也看不明白。
马岳梁后来大部分的视频,是圆架,是快拳,而几乎不到方架。
另外,吴鉴泉这个名字,在老一代人中,这个鉴,不这么写,是另一个字。
三大改造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强调方架老架?或者换而言之,吴鉴泉的父亲,吴全佑先生,为什么要创造一套奇怪的,和杨氏太极完全不同的拳法?
而且,他是处于怎样的目的创造的?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
对此,笔者将从背景入手,切入分析,最后依然是依靠数学和物理的基本原理,揭示其中的本质规律。
吴家太极拳的创立
吴家,是为满人,最后改为汉族姓氏,只是由于发音为wu,为什么改掉满族姓氏,很简单:
大清亡了。
杨露禅活跃的年代,大约在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三帝年间。杨露禅的生年和卒年是1799-1872.注意:乾隆年号结束于1796年。而同治皇帝结束于1874年。
也就是说,杨露禅的生平,经历的恰巧是封建的清王朝国门被打开,太平天国起义,捻军作乱,西北回乱,战争,火烧圆明园,咸丰逃亡热河,辛酉等等这一系列清王朝盛极而衰,内忧外患越演越烈的时候。
而吴全佑的年份,我们看到,1834-1902. 1840年是战争,1895年是甲午战争,这期间对外战争清朝几乎都在失败,吴全佑的生平,可以说几乎目睹了清王朝的一路下坡。
正如曾国藩的哀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在我们今天的资料里,只能看到,中华民国之后,改姓氏为wu。通“吴”。从吴鉴泉开始。
作为满人,生活在一个多事变换的年代,加之封建王朝的等级专制。等级森严。
由于杨露禅名声太大,王公贝勒争相拜师,那么作为吴全佑,却没有资格拜师,因为,吴全佑虽然是满洲人,但是却属于满洲人的下级军官,身份低下。
士兵没有资格和将军称兄道弟,成师兄弟。
bss虽然由于杨露禅赏识,给于曲线政策,让自己的儿子杨班候作为吴全佑的师傅,自己做了师公,但是拳法确实是杨露禅亲自传授,名为徒孙,实为徒弟。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在等级森严的情况下,吴全佑就算有能耐,也得藏着。
藏得很深,这是吴氏太极拳的特点。也是由于渊源于此:你不能过招的时候,把作为师叔等级的亲王贝勒摔个跟头吧?反了你了!但是又不能老输,于是吴全佑在柔化上大下功夫,就算我因为身份不能打倒你,却也要让你对我无可奈何。
吴氏太极拳注重的柔化,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而衍化出来的。
另外,吴氏太极拳在推手上,抹掉了方向的痕迹,这个日后再说,今日主要要解密方架的
秘密
根据这个背景,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吴氏太极拳的方架,是一种强化了柔化的拳法
这种又方又硬的拳法,反而善于柔化——听起来有悖于常理。
注意这段背景的关键词:
民间慈善1、吴全佑在学习太极拳之前,首先是军队行伍出身,所以他一定是懂兵器的。尤其是军队和侍卫的常用冷兵器,比如长矛,盾牌,马刀,盔甲操练等等。
2、玩兵器的侍卫和士兵,操练在于实用,绝对不同于江湖卖艺耍把式。所以吴全佑的价值观,必须是实用主义者,绝不是浪漫主义者。能打最重要。
3、吴全佑先学会使用了兵器,之后才学习了太极拳。
    那么,我们先从兵器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吴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方架的创造思路,底子是兵器。
我甚至可以说,没有打过兵器对战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到吴全佑和吴鉴泉当时的体会。
那么,我们来看证据。进行相应的论证。
剑道的刺劈
民国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武术家提出,日本剑道打面,更确切的叫做刺劈,而非劈砍。
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厨房切萝卜,切西瓜,请问你是垂直砍下去,还是在刀刃垂直的情况下,微微提高手腕或者下压手腕,然后上下推拉进刀,请问,是垂直砍容易?还是推拉进刀容易?
自己弄一根萝卜,切两刀试试看。
用普通锋利或者不太锋利的刀,很容易测试出,推拉进刀切容易。原理如下:
如上图两种劈砍轨迹,当我们推拉进刀的时候,图标孙荣章,除了砍,还有一个“割切”的垂直力量,等于是两种力量共同作用,而劈砍,图标,却只有一个力量。
然而,在运动轨迹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在三维世界的公理。
正如上图,如果要劈砍,我要用刀尖端的刃劈中敌人,沿着弧线轨迹,速度不如轨迹快,因为,轨迹是直线。
所以,劈刺,或者刺劈,比起普通的劈砍更加具有杀伤力,但是需要训练的难度也就更高。
因为,如果我要打出轨迹的劈砍,只需要固定好胳膊,轮下去就行了,固定的胳膊就是圆的半径,肩膀就是圆心支点,劈下去,很容易打出轨迹弧线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①
但是如果我要打出更快,更有杀伤力的轨迹,就必须依靠胳膊的弯曲,才能让刀尖划出直线,然后在后半个运动惯性上,在适当伸直胳膊,这样才会出现一个完整的直线轨迹
这就令胳膊的屈伸要求提高了难度,但是却能够更快的劈中对手。
也就是上图中,运动中心O要下沉到P,才能弥补不足的距离。
那么给出一个更直白的分析图:
左图,AO要到OB,也就是普通一砍。
右图,AO到OB,需要走一个蓝的抛物线。但是A点到B点速度更快。
如果你懂得了刺劈的技术性意义,那么,吴式太极拳的秘密,就几乎摆在了你的面前。
方架的秘密
四正四隅
四个正方向和四个斜方向,用中国人的传统话说就是四正步,八方,八卦,用西方人的话说,叫做梅耶方块,是45°。
内弧线的加速
本文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这个主题。如果你会一些吴式太极拳的方架,请体会:如封似闭接十字手,斜飞式,搂膝拗步,搬拦捶,扑面掌,转身披身捶这几个常见动作,这几个动作最好入手,你会发现,如果你保持出手的轨迹作为方架直线,那么你必然存在一个类似刺劈那样的加速内弧线。
比如笔者给出扑面掌的图,如下:
这种内弧线加速,不但运用了弧线加速原理,令运动轨迹更快,而且你会发现,你如果要良好的加速,你的后脚就会不自觉的发力,最好正好形成吴式太极拳中斜中寓正的那个“身子和腿成一条斜线”经典身法。
引落造成的轻灵错觉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用来描述吴式太极拳的轻灵之法,这句话一样是被错读的。这句话的完整版,应该是“对手觉得我一羽不能加,对手觉得我蝇虫不能落”。
而我,只是藏起来了自己的攻击意图,并非我没有攻击意图。吴氏太极,藏的深是其特点。
这个引落,依然要用一幅图来看:
假设我们是从上向下垂直鸟瞰,一个人位于O点,胳膊就在A,AO是胳膊长度,我们要从AB运动到OB。敌人从AB的弧线外侧向我方O攻击。
左图的方法,弧线旋转,必然纯在离心力:正如左图蓝箭头,这个半径上必然存在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而每一次运动轨迹的方向是垂直的位于圆的切线上的蓝虚线。
荷花淀赏析也就是说,只要你做了这个圆周运动,左图一定会产生力。一个从O点发出的向外的力。为了克服这个离心力,我们就得提供一个向心力作为平衡: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方和我方是向向用力,自然怎么都有点力的感觉。
但是吴式太极拳的轨迹是右图。如果要引对方的力量,A到B作为直线,P点位于五角星位置,是弧线的最高顶点,等于说,我们要完成AB是直线这个轨迹,就必须提供一个白箭头的力量,这个力,是自己通过抛物线式的重心移动而早就的。
左右两图对比,我们会发现,就这么改变,把AB从弧线变为直线,这个内在的弧形加速却彻底改变了力的方向。如果对手来体会,自然是“空空有如无物”。这个力的方向和敌人的力量方向相同,同方向运动,自然觉得我方无力。
所以,如果养生太极你说不用力也没错,但是如果你要说玩的是能打的吴氏太极拳,就必须存在这个内弧线加速用力。这个加速改变了弧线产生离心力的方向,自然令人觉得“引进落空”。
表面无力,然而这个加速是依靠躯干尤其是重心完成的,这也就是“丹田”。
因为依靠丹田的力量,所以,躯干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得到强化,吴氏太极拳的练家子,几乎都是大胖子。
而这个“引进落空”,现在却被玩歪了,闫芳就是著名的代表人物,还有筷子发人,就算闫芳的老师李经悟已经作古,而且老人也并没有什么恶名,美名也挺多,但是他的推手视频我看了,存在“搭手就跳脚”,以及“筷子发人”的类似效果。这是徒弟们为了拍师傅的马屁,而做作过分了。但是这却也带了很不好的头。
王培生的很多打法上,存在过多的个人想象。这种想象导致如果按照他的打法去打架,只能挨打。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单鞭的用法,诸位可以试试,如果那样打,疼的是自己的手,不是对手。所以王培生“讲手”,是可以的;不能打手。只能讲,不能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20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太极拳   方架   弧线   轨迹   加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