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I模型论述企业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利用知识创造和应用的SECI模型,论述企业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SECI模型的概念
SECI知识转化模型是日本的野中郁次郎在其1995年发表的《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用于论述企业管理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企业管理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显性知识主要是指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的可文本化的知识。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确定的各种文件内容。确定的企业的规章制度都可以看作是显性知识。
在企业管理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主要是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诀窍”等或与之相类似的,如一句中国古话概括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的知识。例如在创业阶段的企业与形成稳定业务规章制度的企业的文化氛围是明显不同的。又如长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默契,这种默契甚至可以达到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意会到对方意思的效果。
SECI知识转化模型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结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其中,社会化是指,通过共同活动或实际接触实现隐性知识在个人之间的共享;外化是指,隐性知识转化为公开的、易于理解的显性知识;结合是指,显性知识向更加复杂的显性
知识体系的转化,即显性知识通过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而进行交流、传递、系统化;内化是指,已经外化的显性知识在个人及组织范围内向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根植于行动、实践、流程及战略创新等活动。
在以上四种不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体与个人的传递方向上,社会化和外化是一个个人与个人的隐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以及再将个体聚集的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因此,他们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过程。
而结合与内化则是将集体的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人的陷性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个人如何学习集体确定为文本等形式的知识,并将之融会贯通到个人的知识体系当中。因此他们强调的是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企业知识资料的概念
企业知识同样包含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知识伴随着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信息流而产生和形成,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按企业知识资源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
信誉资源(包括商标、公司品牌和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技术资源(包括产品的研制、工艺、专利等)、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关系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指的是企业中所有那些体现在企业员工身上的才能,包括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包括企业员工的心理能力,因为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才能的发挥。)、基础结构资源(企业的基础结构主要指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基本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同外界力量所形成的各种协议安排和制度安排。)等。根据知识资源的特点划分,还可以将知识资源划分为科学知识资源、技术知识资源和信息知识资源。
将SECI模型应用于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
与以上所讲述的SECI模型相对应的,企业可从以下四方面对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创新与管理:
1.编列知识目录(Inventorising):描绘出组织以及组织中个人的知识地图;例如,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当中,要做好将每个的员工目前的知识体系作好记录整理工作。对于企业总体当中以获得的知识产权也要做好记录。
2.知识审计(Auditing):评估那些计划内未知知识的性质及范围,然后通过学习去努力获取;例如,确定企业短期或长期的发展目前的同时,企业员工也要有自己个人的长期或短期的发展规划。同时,也要确定与之些目前的实现相适应的知识的规划。
3.知识社会化(Socializing):促使人们共享隐性知识的活动;企业内部可以经常进行一些学习交流活动。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要把学习交流所得的经验进行备录。
4.知识体验(Experiencing):通过学习他人经验或切身实践或处理非常规情景获取计划外未知知识。在企业当中,老员工对入门的新人的指导就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
将SECI模型应用于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当中,可以营造出一种知识导向型为主的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将知识的分享、学习与创造等活动融入每个组织成员的价值观体系中,使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学习成为员工日常组织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组织中塑造以人为本的知识导向型文化,是企业隐性知识网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所谓知识导向型文化是指将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的人视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能够营造信赖合作的环
境以支持有效共享、学习、创造知识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讲,应该进行如下内容的的企业管理和建设: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激励机制
隐性知识源于个人的头脑,且与个人地位、权势和收益挂钩,在信任机制尚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现状下,如果不采取激励措施促使组织成员共享知识,则很难实现预期的知识网络目标。
除了物质激励措施为,为了实现全面的知识激励效果,企业还应建立起一套非金钱激励机制,即精神激
励。具体而言包括成就激励、荣誉激励、竞争激励、兴趣激励、沟通激励、关怀激励、感情激励、期望激励等多种方式。如被公司采纳的并为公司带来实际效益的合理化建议,除给相关员工予以物质奖励之外,可将建议中提到的新技术、新工艺等以相关员工的名字命名。精神激励的目的是使员工通过知识共享给自身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并能够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大的收益。除增加精神激励外,公司所面临的更重要的任务是将各种知识激励措施与公司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规范进行协调并以制度化的形式予以明文规定,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共享知识的意愿。
二、建立虚拟知识网络,并挖掘虚拟知识网络的潜力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建立起来的虚拟网络既是企业隐性知识网络的重要表现形态,又是关键的硬件保障措施。尽管信息技术在有效管理企业内外隐性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否认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对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所起到的支撑促进作用。除了、即时通讯等多种虚拟知识交流手段等局限于显性知识(如制度、规章等各类文件)的传递的知识网络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挖掘虚拟网络:
1.建立并完善公司的内网系统。建立公司内部的Intranet 系统,一方面给各部门提供一种以低成本、高效率且安全可靠的方式共享与交换知识(特别是企业核心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动态知识交互工具(如SNS、Wiki、网络论坛等)的使用提供平台。
2.利用W eb2.0 等技术促进知识的动态交互。公司应在建立内网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动态、实时的知识交互手段,如设立企业内部论坛、虚拟兴趣小组和交流圈子;或是利用Web2.0 技术组建企业级SNS、Wiki 等更高级的虚拟知识网络形态。
三、鼓励企业内外各种非正式的知识交流
非正式网络成员以彼此之间的相互需要以及激情、承诺、兴趣、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网络关联维系的关键,在促进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方面具有很多正式网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公司应着力加强对各种非正式知识交流的推动,从而更进一步优化隐性知识的传递效果:
1.除正式的、有组织的知识交流小组外,公司应鼓励和倡导具有共同工作背景、知识专长和目标愿景的员工自发组建各种兴趣团体和交流体。对这类非正式组织,公司的任务是不断将其引导到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知识充分交流和共享的方向上,对组织成员、议程安排等不加干涉,以期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知识分享的热情,促进个人和组织知识的不断升级和创新。
2.在不违反公司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公司应适当鼓励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开展同外部相
关机构、专家个人、客户、供应商等的非正式知识交流。从而加快知识更新和流动速度,提升公司产品的创新含量和市场吻合度。
3.除现实交流外,公司也应鼓励员工之间各种虚拟的非正式交流。如前文所述的网络论坛、SNS,以及目前在互联网上十分风行的博客圈子等就是典型的虚拟知识交互方式。
四、加强企业同外部的知识联系
组建外部知识网络即意味着积极跨越组织边界,与其他机构或个人建立稳定联系,以更宽广的视角寻求知识来源。外部知识网络的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识增加自身知识存量并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公司在巩固内部知识交流的基础上,应注重加强同外界的知识联系,使企业知识处于一个既有输入(外部知识交流)、又有输出(创新产品)的开放平衡动态系统中。
1.巩固同客户、供应商的联系
公司可借鉴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SCM)的相关理念,以系统化和协同化思想为指导,将面向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交流机制集成起来,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客户整个链条上知识和信息的无缝流动,使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流等形成一体化的协同关系。
2.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
很多具有重要商业利用价值的新技术的源泉都萌芽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中,因此,公司有必要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所等建立持久、稳定的战略联系,如研发外包、开展合作研究、为企业外的相关研究提供资金
支持、鼓励人员相互来往等,以充分发掘隐藏在这些机构中的有价值的创见和发现,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3.加强同外部专家的联系
完善的专家网络被认为是企业的“外脑”,尽管ISRIHT 公司在技术方面有来自德国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支持,但不应忽视国内相关专业人员队伍的知识潜能。公司应密切关注并积极搜寻笼络与本企业发展相关的、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家(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建立完善的专家联系和追踪机制,充分挖掘利用专家的个人隐性知识并不断将其内化到公司自身的知识存量中。在加强外部知识交流的同时,公司也应注重知识网络风险控制的问题,即协调好“知识共享”和“知识保护”之间的关系。公司的保密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了知识保密的范围,如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会议纪要、重要技术信息(图纸、配方、工艺流程、样品和操作手册)、财务报表、客户和供应商的档案等。显而易见,公司将核心知识基本定位于显性知识领域,对隐性知识保护没有做出过多规定性说明。鉴于此,有必要在保密管理制度中增加“竞业限制”、“加强员工保密意识教育”等与隐性知识保密相关的条款。
五、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促进知识网络的持续改善
企业隐性知识网络评估工作有助于及时识别现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确认知识网络的影响和成果以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等,是促进企业隐性知识网络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的必要条件。企业在积极构建本
企业隐性知识网络体系的同时,也要对网络评估工作予以充分重视,从规划、结构、活动、影响等方面予以综合评价,为知识网络不断改进和完善提供充足依据。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2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18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知识   企业   隐性   公司   网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