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辞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第42卷第4期
临沂大学学报2020年8月Vol.42No.4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 Aug.2020
清华研究院1925年成立,1929年结束。在近四年的办学时间内,吴宓是第一任研究院主任,也是唯一一个正式的主任。1925年2月至9月,吴宓为研究院筹备主任。1925年9月至1926年3月为研究院主任。任职期内,吴宓为研究院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清华校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也在个人履历上留下了光鲜的印记。
一、到职研究院的经过
1909年7月,清华游美学务处成立,下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改称清华学堂。1912年10月改为清华学校,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4月,中等科结束,设立大学部和研究院,留美预备部同时予以保留。192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受教育部管辖。1922年4月,外交官曹云祥为第五任清华学校校长。受先期成立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影响,同时有胡适的建言和代为推荐教员的承诺[1]282,更为全力争取美国第二批600余万的庚款退款,曹云祥在1924年暑假撰写《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一文,宣布“拟设研究院”[2]30-39,并开始物研究院主任人选。是年12月,曹云祥函聘王国维为研究院院长,
王国维以时变方亟,婉辞[1]283。最终,吴宓被聘为清华研究院院长,但其中曲折颇值得考述。应东北大
学文法科学长汪兆璠的邀请,1924年7月27日,吴宓离开东南大学,8月6日抵东北大学,任外文系教授。嫌弃东北大学“规模狭小,设备简陋,发展不易”,同时认为“此间气候寒冷,风土薄劣”(8月8日-14日。凡予引用《吴宓日记》,随文标明年月日,以备查核。为免繁琐,不另注),抵达后不久,吴宓遂致函哈佛挚友顾泰来,“述此间实况,及欲往
清华之意”。顾泰来任职外交部秘书,曹云祥曾任外交部参事,两人本为同事关系。时清华学吴宓辞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肖太云
(长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重庆当代作家研究中心,重庆涪陵408100)摘要:吴宓任职清华研究院主任一年余,1926年3月正式辞职。吴宓的辞职,直接原因是他
的“研究院各提案”被张彭春和清华校务会否决,间接原因跟王国维、梁启超等同事对他支持不够相关。吴宓请辞研究院牵涉面广泛,关乎研究院的性质和未来走向,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清华内部斗争,成为一个事件。
关键词:吴宓;张彭春;辞职;清华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I109.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051(2020)04-0055-08DOI:10.13950/jki.jlu.2020.04.007
收稿日期:2020-06-25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吴宓年谱长编”(18BZW167);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后期吴宓’研究(1949-1978)”(17YJA75102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太云(1976—),男,湖南邵阳人,长江师范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吴宓、沈从文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吴宓辞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校隶属民国外交部管理。顾泰来接信之后,“即赴外交部,与清华校长曹云祥君言之”“曹君谓暑假前即欲聘予,因知予已就东北事,故止。今若往清华,颇欢迎。”(8月29日)9月3日,吴宓收到曹云祥快函,“聘予前往,月薪二百四十元。并谓拟命予助理中文部事,至英文功课则不多”。
吴宓于1925年2月5日抵达北京,在姑母处借宿。次日赴清华见校长曹云祥与教务长张彭春。2月8日,晨访杨宗翰,在其家午饭,“谈甚久(拟总务主任名)”。2月9日,见校长曹云祥,提出“名义为清华研究院筹备主任”“须有全权办本部分之事,并负专责”两个条件,“否则,仍回奉”。曹云祥“允之”。下午见教务长张彭
春,“谓极妥”。
由此可见,吴宓来清华是毛遂自荐,通过知交顾泰来的牵线。因吴宓是清华校友,留学哈佛,曾与陈寅恪、汤用彤并誉为“哈佛三杰”,名声在外,曹云祥也有此意,双方正好一拍而合。曹云祥最先只是聘吴宓“助理中文部事”,同时任教英文课程。因王国维的拒绝,曹云祥才改计让吴宓筹备研究院之事,而且是吴宓主动提出名义上须为筹备主任,否则仍回奉天的条件,曹云祥才予以答应。据《王国维年谱》,1925年4月王国维迁居清华园后,曹云祥仍在恳请其主持院务,王国维坚辞[3]290。吴宓4月23日的日记:“午前见校长,决任研究院事。”似乎也可印证此说非虚。
张彭春在清华日记中记载,“听说……吴力谋研究院主任”,并言吴宓“来时争研究院筹备主任,由筹备想转入总务主任,因人看穿中止”[1]283-284。“力谋”“争”虽不中听,作为当事人和知情者,张彭春所述却基本也是事实。张彭春的日记也构成2月8日吴宓日记中不作任何说明的诡异括弧文字“拟总务主任名”的注解。此时的吴宓确实有些名利心。6月15日,清华送来“研究院国学部主任”聘书,吴宓非得弄明白“所处地位为院主任,抑一系之主任”的名分,直至三日后重新送来聘书,“改为研究院主任”,月薪300元,吴宓才接下聘书。1925年2月9日,吴宓与张彭春商定担任一门“翻译”课程,专办研究院筹备之事。2月10日,吴宓搬进清华,住西工字厅,同时“被派为大学筹备会委员”。2月12日,清华研究院筹备处成立,吴宓以筹备处主任名义,开始在西工字厅办公。
吴宓任职后,先后赴北京东城织染局胡同王国维宅、天津意租界西马路梁启超宅恭送聘书,完成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的聘请,负责编订研究院《缘起》和《章程》,主持研究院第一届学员的招录工作。
1925年9月9日,研究院第一届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吴宓负责研究院的日常工作和行政事务,不任研究院导师,也不在院内上课,但吃、住、行都在清华,为研究院的有序运行殚精竭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尧请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1925年2月12日就任筹备处主任,6月15日聘定为研究院主任,9月9日研究院第一届新生开学,1926年3月15日正式辞职,随后转入西洋文学系,吴宓主事研究院一年余,管理、服务研究院师生只有6个月时间,不可谓不短。吴宓的辞职,直接原因是其“研究院各
吴宓辞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提案”被清华校务会否决,间接原因跟王国维等同事对他的研究院发展方向不予支持相关。
(一)吴宓研究院提案的失败
1.准备《研究院发展计划》各提案,被“一力推翻”。
清华是用庚款退款成立的一所学校,办学经费由民国外交部和清华董事会管理。1917年8月27日成立清华基金委员会,下设董事会,负责保存基金,审核学校经费支出,同时拥有兼管清华校务的权利。
1925年12月初吴宓开始撰编研究院明年发展计划、招考办法和研究院1926-1929年度预算,备清华校务会提交清华董事会用于拨款。吴宓终日“赶作”,终于在24日将《研究院发展计划》及其他各件完成。吴宓作中、英文各一份,“备送呈中美文化基金会”。
对《研究院发展计划》,吴宓很慎重。12月12日访教务长张彭春,12月14日往谒校长曹云祥,12月17日咨询清华学生贺麟,12月23日请教专门科主任庄则宣,讨论的都是研究院的计划。《研究院发展计划》主要内容有三点:增设古物史料陈列室,增聘教授,扩招学生和增加预算。[4]215-219
《研究院发展计划》完成之后,吴宓对研究院的发展方向还有他的考虑。他主张“研究院以高深专门研究为目的”,同时“兼办普通国学,至专门科国学系成立之日为止”,并将此加入“研究院各提案”。1926年1月5日上午,吴宓拟召集研究院教务会议予以讨论,“而诸教授未到齐,遂止”。但吴宓前几日与赵元任谈过研究院之事,赵元任也已将“日前之言”转告张彭春。吴宓想取得张彭春的支持,遂利用下午即将召开校务会的间隙,访张彭春。张彭春“绝不容纳普通国学”,两人“议不合”。
1月5日下午4-6时,清华召开该年第六次校务会议,“议研究院各提案”。张彭春“一力推翻”,校务委员多数附议,获得通过,“此后研究院只作高深专门研究,教授概不增聘,普通国学亦不兼授。”吴宓慨叹“于是宓
所提出之计划尽遭摈弃。而研究院之设,仅成二三教授潜修供养之地矣”。
2.撰写《研究院发展计划意见书》,又遭完全失败。
吴宓认为研究院主任“不过侍应教授,编写文牍,虽非傀儡,俨同机械”,自念“学业日荒,著述中辍,殊觉无以对己,亟应改辙”。1925年12月27日,在与杨宗翰的晚谈中,就有“自辞研究院主任职”的想法,被杨宗翰“而以和平渐进之方法,汲引同志,厚植势力,以图有益之建设”谏阻。“研究院各提案”被否决之后,吴宓悲愤莫名,当即写上校长函,请求辞职,提出让赵元任兼任研究院主任。只不过因曹云祥召往,言“嘱与本院各教授商议,或请校务会议另议此案,兼办国学教师训练之事,亦无不可”,故“作成而未发”。
吴宓立即付诸实行。1月5日下午即访梁启超,“颇赞成普通国学之议”。1月7日,研究院召开教授会议,赵元任、李济“力赞校务会议之决案”,王国维“默不发言”,唯独梁启超“侃侃而谈”,然“寡不敌众”。
于是,吴宓改行“请校务会议另议此案”。1月8日,决心“采取积极之态度,无所恇怯,无所谦逊”,“否则人将不解,以宓为毫无宗旨办法者”“且伈伈俔俔,寄人篱下”。当晚,又访
吴宓辞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梁启超,“极赞成国学研究院之议”“且谓如校务会议所定办法,下年彼将脱离研究院”。张彭春的支持者陆
懋德由此“诋梁任公”(1月12日)。
梁启超的支持让吴宓信心大增,当即着手准备撰写《研究院发展计划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以便重新提交清华临时校务会议审核。期间,虽然王文显、钱端升劝吴宓就此引退,但叶企孙、庄泽宣、孟宪承赞成吴宓撰发《意见书》。吴宓1月9日晚开始撰写,1月10日上午完成,凡四千余言。1月12日,删改定稿,1月13日,交付研究院事务员卫士生、助理员周光午抄写备油印。
吴宓还想取得王国维对《意见书》的支持。1月12日,与王国维交谈。王国维却明确表态“彼亦主张专题研究”。吴宓有“研究院内外如此,事不可为矣”的灰心之感。1月13日,以《意见书》示梁启超。梁启超以长函回复,“极表赞成”,而且重申“校务会议如坚持原议,则彼下年即辞去研究院之教职”。
吴宓尝试再次说服王国维等人支持他。1月14日上午,“求”王国维及李济,各以其意见写出若干条。“二人大率主张研究院应作专题研究,不授普通国学,但对于校务会议通过之裁撤普通演讲及以津贴招致学生,则不赞成云。”是日,庄泽宣“力劝”吴宓勿言辞职,“互结同盟,以抗张氏,而免遭吞并”。1月18日,又与赵元任谈《意见书》事,“赵君主张以研究院为大学院,先办国学,久后乃设科学。”
事情又生变化。张彭春得知梁启超的态度之后,主动登门拜访,解释“前校务会议并无反对研究院现今办法之议。意者各方均有误会”。1月14日晚,梁启超写第二函,招吴宓至其宅,要求“昨之长函亦请勿发表”。吴宓顿有“势孤力微”之叹。是晚,又访陆懋德。陆懋德“力诋王、梁二教授之为人”。
吴宓不甘落败。1月14日和15日连续“谒校长”,得到曹云祥“竭力调和”及《意见书》“可以发表”的承诺。16日将油印《意见书》及梁启超第一函第二函一同分送校务会议诸人。1月19日,校务会临时会议召开,复议研究院发展计划。虽有曹云祥的支持及庄泽宣的“力抗”,但张彭春有梅贻琦和赵元任的“同盟军”,吴宓“完全失败”,“复议结果,无异从前”,且通过“研究院之趋势,在变为大学院。俟大学院成立之日,研究院即归并其中”的决议。吴宓叹惜“研究院之性质及发展之方向,已与宓所持之国学研究院之说完全反背”。会毕,张彭春挽留吴宓,谓“清华终是中国惟一乐土,愿勿有他志”。然吴宓决定“和平辞职”。
叶企孙改变态度,劝吴宓辞职。1月21日,在召开研究院第七次教务会议,诸教授“皆赞成”昨日之决议之后,吴宓正式提交“长此尸位,恐至溺职”的辞函,“送达校长”。至此,吴宓“兼办普通国学”的研究院发展设想彻底失败,此为吴宓辞职事件的第一个阶段。3.希冀研究院学员助力,倒成反制力量。
在研究院的发展方向上,研究院学员也曾是吴宓寄予希望的力量,但学员的表现不仅令他失望,而且成为反制他的力量。在吴宓遭学生逼迫的时候,王国维帮助他化解过危机。1926年1月7日,在第六次校务会议否决研究院提案之后,吴宓将会议结果告知研究院学员刘盼遂、王庸。《意见书》付诸表决的1月19日上午,吴宓想听取学员之意见,取得支
吴宓辞职清华研究院始末
持。刘盼遂、程憬等学员惟要求“勿改名为国学研究院”“聘请教授须得学生同意”二事。吴宓遂有“上厄于强有力者,中不合于教授,下沮于学生”之叹。1月20日,吴宓将两次校务会议和历次教授会议的详细情况报告给全体学员,“彼学生之所志非高,又多赞成专题研究”。吴宓去职之心愈发坚定。
1月22日,吴宓收到校长处“照例挽留”的复函,得继续主持研究院日常工作。上午,吴宓又一次与全体学员谈话。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欲以现今之研究院作为正式之大学院,取得毕业文凭;(二)欲于他年应考游美或出洋游学,而以研究院证书即作为毕业文凭,而证明其有大学毕业资格,可以一体与考或径许升学;(三)欲得学士学位,或更高之硕士学位。吴宓评价“学生对于研究院发展趋向等,概不注意”“惟靳靳于学位及资格之取得”。
1月25日,吴宓在办公室“修改研究院章程及招考各件”。刘盼遂、王庸持研究院学员公函至,要求明确“普通演讲,下学期即改为选修”“确定研究院毕业资格,可入大学院,并可考留美”二事,并告知全体学员之口头公议,即毕业文凭上须写“清华学校大学研究院”。1月26日,吴宓路遇曹云祥,“略述学生方面之要求”“谓不可允从”。1月27日,研究院学员交来徐中舒所撰一千二三百字公函,责怪吴宓“处事过严,不容纳学生要求,不为学生向校中力争各项”,坚持将前日第二项学员提案让“校务会议明白规定”。吴宓评为“骄倨不通”。
对学员的诉求活动,吴宓名之为“学生风潮”。先有研究院事务员卫士生的解释沟通,后有王国维的的疏
解。1月28日,王国维“复招一二学生来,为宓疏解,于是涣然冰释”。吴宓评学员“人性之不务高尚而喜无事自扰也”。1月29日,研究院第五次茶话会在工字厅举行,针对学员“唱歌,奏乐,说笑话,述故事”的表现,吴宓有“征之近事,研究院诸生殊幼稚”之评价。
(二)吴宓的“控诉”与张彭春的被迫辞职
1.张彭春的辞职。
吴宓辞职事件的第二个阶段跟张彭春被迫辞职相关。1923年7月,曹云祥从南开大学延聘张彭春至清华任教务长,负责清华课程的的整体谋划。张彭春到职后,以建设现代化大学为目标,力求清华体制和课程的改革,但因改革方案强调一般知识和就业,致清华学生原本不足的专门训练更弱,降低学生出洋机会,被起而攻之。[1]177其中尤其以专门科主任、课程委员庄泽宣反对最力。1925年10月14日,曹云祥突然提出11月将随外交总长颜惠庆任职驻英公使馆,需要有人代理校务,由此引起一场校长继承风波。
张彭春矢志改革,也有意接任代理校长。但他毕业于南开,最先任职于南开,又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弟弟,代表的是南开系,与庄泽宣等为代表的清华系相冲突。继承风波自1925年10月开始,吴宓的辞职事件其实仅是继承风波中的一环。
1926年1月27日,曹云祥请宴于工字厅,众人咸集,吴宓和张彭春在列。“校长命座中各人,各述办事之困难情形,及对于校事之意见,而校长自执笔记之。”一连串的事情让吴宓郁结在心,“因微醉不能自持”,起立发言。指责张彭春“时来越俎干涉之事”,斥责陆懋德“则以欲为研究院教授而不得,乃怨宓”,赵元任“则不谅宓待彼之诚心厚意,而横生疑忌,而专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181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院   学员   校务   发展   会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