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郭沫若三篇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郭沫若三篇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陈招全
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7年第01
        郭沫若于文学上首先是一个诗人,接着当了一名作家,然后成为了一位较为出的剧作家。这句话指的不是郭沫若创作体裁的改变,《女神》之后有《星空》、《恢复》等,《屈原》以前也很早就有了《三个叛逆的女性》,可以说郭沫若的创作题材是极其广泛的。在《女神》和《屈原》等历史剧之间,郭沫若创作了相当多的小说,其中就有一个历史小说集——史题空托之意的《豕蹄》。
        郭沫若的《豕蹄》这一文集本是193610月上海不二书店出版的历史小说和自序传的合集,其中选入的历史小说是郭沫若在亡命日本期间,治史之余,秉着批判精神写下的七篇:《孟夫子出妻》、《孔夫子吃饭》、《秦始皇将死》、《楚霸王自刎》、《齐勇士比武》、《司马迁发愤》和《贾长沙痛哭》。后来1985年整理出版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0卷中,将郭沫若1923年学竟归国后写下的《漆园吏游梁》、《柱下史入关》及《马克思进文庙》三篇纳了进去,总计十篇。这十篇大都属于郁达夫《历史小说论》里提到的第二种把我们现
代人的生活内容,都灌注到古代人身上去的历史小说,郭沫若不便将心声直接吐露,只好拟古言今。准确的历史剧是赋的体裁,用古代的历史来反映今天的事实是比的体裁,并不完全根据事实,而是我们在对某一历史的事迹或某一个历史人物,感到可爱而加以同情,便随兴致所至而写成的戏剧,就是兴,按郭沫若在《谈历史剧》一文中划分历史剧的标准,其历史小说或可大致归为两类,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类属于的《漆园吏游梁》、《司马迁发愤》和《贾长沙痛哭》。郭沫若创作从《漆园吏游梁》到《司马迁发愤》《贾长沙痛哭》,在三篇历史小说中创造了各自扁平而又生动的人物形象。郭沫若在《豕蹄》中的人物形象是基于历史典型的典型刻画,但并不着重于细节上的描写,加上短小的篇幅致使致使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并不丰满,显得有些扁平,但在郭沫若有心的揭发任意的调皮下却并不死板,反而十分生动。
        同样是淡泊的庄子,《漆园吏游梁》中的庄子却到处碰壁。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里指出:在庄周的穷困和不向权贵折腰的品格中,可以多少看到《漂流三部曲》中爱牟的某些影子。这就清晰地提到了作品中的庄子在郭沫若的主观移入中既是穷困的又是保持着高贵的人格的。《漆园吏游梁》中的庄子不再给读者展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而透露出一种可怜的孤独,这首先是穷困导致的。庄子的穷困首先是生活上的穷困,打草鞋的日子
本就不易,他还时常分心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工作上的消极与随性不可避免的导致他饿得不能忍耐。这一团饥火借米不成,可怜的开始吃麻屑,直至饥渴着鲜味饥渴到去亲吻骷髅。其次是精神上的穷困。小说开篇就提到庄子夫人死后辞职以及弟子们的风消云散,庄子这便丧失了家庭和徒弟。接着描述了他在饥饿的驱动不再享受孤独时,借米遭到了旧友的冷漠对待,走在路上再没人认识他,所有人都当他是骗子,于是庄子对社会的脱离展现了出来。穷困潦倒的庄子受尽炎凉的世态,于是他高贵的品格显得格外矛盾和尴尬。《司马迁发愤》里通过对白的展开主角司马迁将自己深受屈辱而发愤著书的内心独白抒发的那叫一个痛快,这正像是郭沫若所感同身受的。学者罗炯光在《豕蹄断想》一文中比较总结了司马迁与郭沫若在境遇上的联系:
        司马迁 郭沫若
        史学家兼文学家 史学家兼文学家
        《史记》即将竣工 多部史学著作问世
        正在写《自叙传》 正写《初出夔门》、《北伐途次》
        赞美游侠、朱家郭解 作《侠情与友谊的纪念》
        遭腐刑,受奇辱 被通缉,受日本警方监视
        与自己多处相通的司马迁正是郭沫若想要表现出来的司马迁,不但是一个发愤的司马迁,也是一個发牢骚的司马迁,更是一个要借《史记》以鸣我、借《史记》与万恶的权势比一比的司马迁。另外,小说中还有一段更有意思的话,是任少卿说给司马迁听的:你真是永远不朽的,你真是我们当今的孔子。现今正流行着一种游戏叫着秋千,我相信这一定是你和孔子并称的先兆:因为不就是孔丘的不就是司马迁的吗?要与权势抗争的司马迁也被说的破颜一笑,这毕竟还是人间的司马迁。至于《贾长沙痛哭》里的贾谊,小说没有写一个文学家的贾谊,而描绘了一个失意政治家的贾谊。这里的贾谊有着进步的政治思想,有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只是遗憾在于处在腐朽的官僚阶级中的他自带一副病躯。同样在扭曲社会里的司马迁和贾谊都是个异类,但司马迁以政治上的升迁为耻,而天才的贾谊却是要以政治失意为憾的。小说引贾谊的《陈政事疏》里的一段文字为国防文学: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
之令。这一天马行空的想法从大局观上来讲着实是切实可行的(汉武帝时期的大将霍去病就近乎实现过),异想天开的贾谊正是关注着抗日救亡的郭沫若。所以说,这些人物形象大体上都主观移入了郭沫若自身在创作当时的内心体验,他们不是完美的理想的郭沫若,他们是困惑着的、苦难中的郭沫若,要将心里压抑着的激情发泄出来。
        此外,在这三篇历史小说中,除了庄子、司马迁、贾谊这三个有寄托的主要人物形象之外,还勾勒了惠施、任少卿、张苍三个作陪衬的次要人物,与历史上的这三人或同或异,小说就简单比划了三个无能的、世俗的官僚阶级的影子。
        (通信地址:410205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2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117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小说   创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