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

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
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右图是汉代画像砖上的耕犁图。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不够灵活,
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唐代初期出现了长曲辕犁,后期又出现了富
有机动性,便于深耕、轻巧柔便的江东犁。汉唐以来铁犁的改进
A.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C.表明铁犁牛耕开始普及
D.反映北方经济逐渐衰落
2.立春是春天之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加以庆祝。如隋朝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这说明统治者
A.鼓励商业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农业生产
D.强化思想控制
3.孟子在《梁惠王篇》中提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汉书》认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明清时,“耕稼纺织,比屋皆然”。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具有耕织结合的特征
B.家庭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C.政府注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4.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像范蠡、吕不韦这样资产累巨万的大商人,而且农民和城市平民也参与工商业活动。这反映当时
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B.商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
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
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清朝前期广东佛山石湾制瓷业分工精细,已有坊主和雇工组成的东家行和西家行,通过双方的协议制定工价和劳工待遇等问题。这说明广东地区
A.制瓷技术全国领先
B.传统经济结构已渐趋瓦解
C.官营制瓷业占主导
D.手工业出现新型生产关系
6.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坊市制度已被逐渐打破
C.边疆匪患问题基本解决
D.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7.下表是宋朝赋税结构变化情况表,这反映了宋朝
A.农业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的政策被废除
C.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
D.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8.明中叶以后,夙以丝织业发达著称的苏州和福州,所用蚕丝主要仰仗湖州;松江棉织业的原料虽然也用本地种植的棉花,但大多数都由山东、河南运来。这反映出当时
A.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B.农作物种植结构多样化
C.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D.工商业市镇的发展迅速
9.清前期,东北、华北地区售出粮食、枣、瓜子等农产品,换取江浙一带的布、茶、纸和闽广
地区的糖、陶瓷器皿等手工业品;江浙地区售出的棉花、丝等换取闽广地区的木材、燃料、铁
等物品。这反映了当时
A.地域性商人体活跃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长途贩运贸易获得较快发展
10.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
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A.商贸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管
B.政府较重视海外贸易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地方掌握财政管理权
11.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该学者意在说明“重农抑商”政
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
B.无法满足封建政府统治需要
C.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2.针对土地买卖盛行的情况,宋代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
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
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
13.1755-1757年间,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北上,要求到浙江宁波等地贸易。此事发生后,清政
府下令,欧美国家的商船“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准入浙江海口”。这一措施
A.不利于清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B.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C.断绝了中外的一切经济交往
D.有效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14.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个新发
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人文主义的鼓励
B.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C.航海技术的进步
D.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15.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迪亚士、麦哲伦
B.迪亚士、达·伽马
C.哥伦布、麦哲伦
D.哥伦布、达·伽马
16.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17
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A.生产萎缩产品供应不足
B.封建地主购买奢侈商品
C.商业革命导致物价上涨
D.殖民掠夺引发价格革命
17.有史学家认为,有一个历史时期,“过去被看不起的工匠成了技术发明的主角,他们得到了
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许多工匠出身的人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这一时期是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地理大发现的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8.下表是近代以来英国棉纱售价的变化表。这反映出
A.经济危机发生导致产品滞销
B.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
C.工业革命促使生产成本降低
D.政府加强调控降低商品价格
19.据有关数据统计,1838-1856年英国纺织业中女工的比例远远高过男工。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工业生产对女工的需求量大
B.机器生产对体力的要求偏低
C.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增强
D.工业化降低男性的社会地位
20.19世纪后期,大规模冶炼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燃料中毒、煤焦油致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等新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B.生物病毒的传染
C.资本家的肆意剥削
D.石油工业的发展
21.工业革命后,西欧各国利用自己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优势,经过尼罗河、印度河和长江等主要水路向内陆扩张。1800年时,欧洲占领或控制了世界陆地面积的35%,1914年达到84%以上。这主要反映了
A.世界各地间交通方式的变革
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野蛮性
C.西欧各国对外侵略方式改变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2.苏州在清朝中叶已有不少制针作坊,所制针质坚不脆,以“苏针”著称。在洋针倾销下,制针作坊陆续歇闭,1910年只剩下一二家,1915年时已绝迹。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有限
B.手工产品质量差无竞争力
C.传统手工业遭到巨大冲击
D.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23.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政府投资或派拨各省,产品由各地官府备款具领,或按交海军使用而抵扣军费”,此后造船所用材料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些变化反映
A.企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清政府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该企业管理制度趋向规范
24.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上海发昌机器厂主要为外商船舶提供修造业务;还有一些民营工业直接将厂址设在租界,以获得优惠政策。这些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
A.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
B.缺乏基本民族气节
C.受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
D.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25.1914年2月,民国政府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些举措
A.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
B.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C.迫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6.1936年,国民政府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麦粉进口下降至15%.同年钢铁、机器的进口量各约增加20%.这说明当时
A.国民政府摆脱了列强控制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D.重工业发展缓慢
27.“一五”期间的建设项目大多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中西部地区35个。由此可见,该布局
A.旨在突出东北工业中心地位
B.兼顾了资源分布与国防要求
C.受到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
D.强调了国防设的核心作用
28.到1952年底,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占0.7%,私人资本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这种现状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
B.多种经济成分阻碍经济恢复
C.经济恢复取得卓越成效
D.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改造
29.1962年,中共中央发文强调,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要将基本核算单位下降
到生产小队并长期执行。这反映了中共中央
A.准备全面纠正农村“左”倾错误
B.开始认识到农业的重要作用
C.已对人民公社的弊端有所认识
D.注重改变城乡经济不协调性
30.右图是我国1978-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变
化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1.1984年11月,会见外宾说:“农村改革见效
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使我们对进行
全面改革增加了信心,也给我们进行全面改革创造了
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
B.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C.奠定了城市改革的基础
D.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32.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政府允许外资投资基础设施、第三产业等诸多方面。此后金融、商业、保险等也在积极有步骤地进行开放。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多层次
B.全方位
C.宽领域
D.多样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大题,33题16分,34题18分,35题18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
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趋势是内向保守,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时还出现重大发展。······据统计,在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
材料二据统计,1864年中国的洋货进口额为4621万海关两(近代中国海关曾经长期使用的一
种计算银两的单位),1880年为7929.4万海关两,1894年为16210.2万海关两。进口货物以
、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其中棉纺织品和棉纱自1884年后逐渐在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其销售市场由华南沿海口岸逐渐推广到华北、东北和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棉花、蚕桑、茶、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10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
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或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
民地所有,船员也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只。《航海条例》使英荷之战不可避免,最终英国在战争中捕获了1700条荷
兰商船,大大扩充了英国的船队。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25年,英国宣布取消机器出口禁令。此后,政府又宣布撤销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
的垄断权,并先后取消了500多种关税。1846年废除《谷物条例》,该条例旨
在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免受来自生产成本较低的外国进口谷物竞争。1849年又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摘编自宋华《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制定《航海条例》的背景及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的对外贸易政策并分析推行这种政策的原因。(8分)
3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数次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通过,到1952年底,在
大陆基本完成,既带来了巨大经济意义,也有重大政治意义。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1958年,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举步维艰。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实行的原因,并简述1952年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10分)
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A
2.C
3.A
4.D
5.D
6.A
7.D
8.A
9.D  10.B  ll.D  12.C
13.A 14.B 15.D 16.D 17.B 18.C 19.B 20.D 21.D 22.C  23.B  24.A
25.D 26.C 27.B 28.D 29.C 30.D 31.C 32.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大题,33题16分,34题18分,35题18分,共52分)
33.(16分)
(1)特征:对外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和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
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6分,任意3点即可)
(2)变化: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农副产品为主;进口以机器工业产品为主;对外贸易
由出超变为人超;贸易合法化。(6分,任答3点即可)
原因: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围传
统经济落后。(4分,任意2点即可)
34.(18分)
(l)背景: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经济和海军实力壮大;资产阶级
追逐远洋商业利益,要求对外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成为“海卜^马车
夫”;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影响:爆发英荷战争,逐步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促进了英国海外贸易
的的发展,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4分)
(2)政策:自由贸易政策。(2分)
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更广阔的的市场;生产技术的革
新,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强;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6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5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11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英国   经济   政府   生产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