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详解

2000
艾伦-J-黑格 (1936-)
会员信息系统  艾伦-J-黑格,美国公民,64岁,1936年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固体聚合物和有机物研究所所长,是一名物理学教授。
  获奖理由:他是半导体聚合物和金属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先锋,目前主攻能够用作发光材料的半导体聚合物,包括光致发光、发光二极管、发光电气化学电池以及激光等等。这些产品一旦研制成功,将可以广泛应用在高亮度彩液晶显示器等许多领域。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1929-)
  艾伦-G-牙周袋马克迪尔米德,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71岁,他出生于新西兰,曾就读于新西兰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及英国的剑桥大学。1955邵晓萌年,他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他是最早从事研究和开发导体塑料的科学家之一。
  获奖理由:他从1973年就开始研究能够使聚合材料能够象金属一样导电的技术,并最终研
究出了有机聚合导体技术。这种技术的发明对于使物理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他曾发表过六百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二十项专利技术。
白川英树 (1936-)
  白川英树今年64岁,已经退休,现在是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白川196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化学专业,曾在该校资源化学研究所任助教,1976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1979年回国后到筑波大学任副教授,1982年升为教授。1983年他的研究论文《关于聚乙炔的研究》获得日本高分子学会奖,他还著有《功能性材料入门》、《物质工学的前沿领域》等书。
  获奖理由:白川英树在发现并开发导电聚合物方面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这种聚合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去。他因此与其他两位美国同行分享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1
威廉·诺尔斯(W.S.Knowles) (1917-)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三位化学奖获得者的发现则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像抗生素、消炎药和心脏病药物等,都是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许多化合物的结构都是对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样,这被称作手性。而药物中也存在这种特性,在有些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作用,而另一部分没有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这些药是消旋体,它的左旋与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结构中。在欧洲发生过妊娠妇女服用没有经过拆分的消旋体药物作为镇痛药或止咳药,而导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应停"惨剧,使人们认识到将消旋体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学奖得主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使用一种对映体试剂或催化剂,把分子中没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开人的左右手一样,分开左旋和右旋体,再把有效的对映体作为新的药物,这称作不对称合成。
  诺尔斯的贡献是在1968年发现可以使用过渡金属来对手性分子进行氢化反应,以获得具
有所需特定镜像形态的手性分子。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转化成工业产品,如帕金森氏症的药L扬州大学职前教育DOPA就是根据诺尔斯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
  1968年,诺尔斯发现了用过渡金属进行对映性催化氢化的新方法,并最终获得了有效的对映体。他的研究被迅速应用于一种帕金森症药物的生产。后来,野依良治进一步发展了对映性氢化催化剂。夏普雷斯则因发现了另一种催化方法——氧化催化而获奖。他们的发现开拓了分子合成的新领域,对学术研究和新药研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成果已被应用到心血管药、抗生素、激素、抗癌药及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的研制上。现在,手物的疗效是原来药物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合成中引入生物转化已成为制药工业中的关键技术。
  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夏普雷斯现为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学院化学教授,将获得另一半奖金。
野依良治(R.Noyori) (1938-)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许多化合物的结构都是对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样,这被称作手性。而药物中也存在这种特性,在有些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作用,而另一部分没有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这些药是消旋体,它的左旋与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结构中。在欧洲发生过妊娠妇女服用没有经过拆分的消旋体药物作为镇痛药或止咳药,而导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应停"惨剧,使人们认识到将消旋体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学奖得主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使用一种对映体试剂或催化剂,把分子中没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开人的左右手一样,分开左旋和右旋体,再把有效的对映体作为新的药物,这称作不对称合成。
  1968年,诺尔斯发现了用过渡金属进行对映性催化氢化的新方法,并最终获得了有效的对映体。他的研究被迅速应用于一种帕金森症药物的生产。后来,野依良至进一步发展了对映性氢
2002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2109日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
域的贡献。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约翰·芬恩与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另一半的奖金。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芬恩和田中的贡献在于开发出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的“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法”,维特里希的贡献是开发出了用来确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核磁共振技术。他们三人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大分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使人类可以通过对蛋白质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加深对生命进程的了解,使新药的开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食品控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等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闻公报说,质谱分析是全世界各个化学实验室都在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以前,它只是用于小分子的分析研究。现在,由于芬恩和田中的发明,质谱分析也可以用
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研究。利用芬恩1988年所公布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电荷蛋白质液滴,并最终获得自由盘旋的蛋白质离子,通过使它们运动可以确定其质量,测出飞过指定距离所用的时间。同时,田中还发明了另一种可以造成蛋白质自由盘旋的技术——软激光解吸附作用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用这种技术把取样击成许多小块,迫使分子释放出来。
    新闻公报在介绍维特里希的研究成果时说,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把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对蛋白质的分析研究,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可以系统地分配蛋白分子中某些固定点的方法,还发现了可以确定这些固定点距离的原理。使用这些距离,他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2003信宜话
  阿格雷得奖是由于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而麦金农的贡献主要是在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机理研究方面。他们的发现阐明了盐分和水如何进出组成活体的细胞。比如,肾脏怎么从原尿中重新吸收水分,以及电信号怎么在细胞中产生并传递等等,这对人类探索肾脏、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诸多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诺贝尔科学奖通常颁发给
年龄较大的科学家,获奖成果都经过几十年的检验。但阿格雷只有54岁,而麦金农才47岁。他们的成果也比较新:麦金农的发现产生于5年前;阿格雷的工作于1988年完成。瑞典媒体评论说,这在诺贝尔科学奖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及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结果都显示出了当代科学跨领域研究的趋势。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猜测细胞中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但直到1988年,阿格雷才成功分离出了一种膜蛋白质,之后他意识到它就是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水通道。评选委员会说,这是个重大发现,开启了细菌、植物和哺乳动物水通道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之门。
离子通道是另一种类型的细胞膜通道,神经系统和肌肉等方面的疾病与之有关,它还能产生电信号,在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但由于科学家一直不能弄清楚它的结构,进一步的研究无法展开。而麦金农在1998年测出了钾通道的立体结构,“震惊了所有的研究团体”。评选委员会说,由于他的发现,人们可以“看见”离子如何通过由不同细胞信号控制开关的通道。
  2004
  贝尔评奖委员会说:得益于三位获奖者的工作,我们如今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如何通过分解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许多重要过程。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 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作为身体免疫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有些蛋白质需要被消灭,这一过程称作降解。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了很多 进展,却很少有人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评奖委员会说,今年获得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却独辟蹊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被调节的蛋白质降 解。人的很多疾病就是由于这一降解过程不正常导致的。评奖委员会在解释这一理论时,特意用碎纸机将两张完整的彩纸瞬间绞碎,以次比喻细胞就像一个高效的“ 控制站”,制造蛋白质但又能在瞬间把某些特定蛋白质“降解”为碎片。
白质是包括人类在内各种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如同砖头,而蛋白质则如结构复 杂的建筑。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切哈诺沃、赫什科和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场所精神 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蛋白质降解酶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这如同拆除大楼一样,如果大楼自然倒塌, 并不需要能量,但如果要定时、定点、定
向地拆除大楼,则需要进行爆破。
哈诺沃于1947年出生在以列。1981年,在以列工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该学院的医学科学研究所教授。赫什科是1937年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 后裔,1969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与切哈诺沃在以列工学院共事。美国科学家罗斯今年已78岁。他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 学位,曾经主持位于美国费城的福克斯·蔡斯癌症研究中心的工作,目前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任教。三位科学家在197912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学 报》上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被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称为“突破性成果”,并奠定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06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蛋白质   科学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