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第15卷第6期2022年12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5No.6
Dec.2022
收稿日期:2022-04-26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21D159);安徽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ACKYC20026)。作者简介:宋俊秀(1985-),女,黑龙江林口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2.06.0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宋俊秀a,钱 力b,倪修凤b
(安徽财经大学a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b 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采用2011—2019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15个县域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评估与分析,进一步检验其异质性与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政策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就业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数都会显著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政策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本不存在民族异质性,可通过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发挥其经济增长效应。
关 键 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衔接;三重差分
中图分类号:F061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2)06-0497-16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深入推进脱贫工作,积极转变扶贫模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救济扶贫”,改革开放后的“改革扶贫”,工业化、城镇化推动的“开发扶贫”,再
到实施“精准扶贫”[1],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
利。虽然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也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今后乡村发展的关键。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注重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引导更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社会资源向乡村投入,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志愿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持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及其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有效衔接与平稳转型有机结合起
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重大战略任务。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着眼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异质性与中介效应。在传统定量研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经典理论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基于现实情况与统计数据,采取科学且合理的实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经验证据,最终基于合理的理论解释与充分的经验证据,给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逻辑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政策有效实施和推进的重要基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前提与基础,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实
现进程[
2]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保障[3]
,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高层次的目标追求[4],有利于精准扶贫的提质和成果的巩固,实现可持续脱贫[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与乡村振兴在主体共通性、内容一致性、功能互构
性以及价值一元性上具有高度的内在耦合性[6],是解决新时代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
7]
。从时间逻辑上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
策的实施是连续的、递进的,在战略思想、战略安排和支持政策方面需保持一致性、连续性[8],体现在政策互补、时间交互、内容递进和组织重合等方面[9]。从任务逻辑上看,精准扶贫是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深化和保障[1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向前,是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必要政策选择[11];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通过建立相对贫困体识别机制、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发力[13],涉及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教育保障等多方面的有机衔接[14],有益于综合改善乡村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补齐乡村发展的人、地、业、财等要素短板[15]。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的协同推进关系,关键在于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规避发展目标理想化、支持重点错乱化倾向[16],实现二者在重点目标、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成效认定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有机衔接[17]。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政策交汇期和转换期中,政策契合度、路径匹配度等条件决定了能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18]。衔接路径方面不仅要确保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工作,还要提前谋划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成果,以推广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19]。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首先需要明确贫困问题的阶段性和长期性[20],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着
眼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21]。通过特产业发展与利益联结机制[2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推进三产融合发展[24]、强化科技支撑[25]等措施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协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6],切实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7],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相关成果,但仍存在可以拓展的研究空间。首先,现有文献以定性研究为主,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其次,现有文献以理论分析为主,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协同路径,具体到有效衔接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如何评估经济效应方面的文献相对不足;最后,现有文献中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大多以全国地区为研究对象,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的区域异质性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从县域层面出发,基于2011—2019年样本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研究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15个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而分析其异质性与中介效应,有利于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
  1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除了突出强调技术进步内生性、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也明确提出边干边学以及知识外溢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阿罗的干中学理论指出,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经验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并且能够通过知识外溢进一步提高他人效率,共同促进经济增长。将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运用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中可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实践能够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提供经验,逐步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更侧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乡村振兴战略在借鉴参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措施及效果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全面的振兴乡村、繁荣乡村的战略举措,突出强调乡村地区整体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更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一步进行推导检验,借鉴李春根等[28]、王翠琴等[29]学者的相关研究,设定适用于本文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本形式为
GDP
=AKa
Lb
Jc
Xd
 (1)
式中:GDP
表示第t年的地区生产总值;A表示常数。为更好地开展研究,将两项工作投入纳入生产函数中,将广
义概念上的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分别划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所有投入单独提
取出来,J
表示第t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
4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所有投入;Xt表示第t年乡村振兴政策的所有投入。另一方面,涵盖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素投入外的所有投入:Kt表示第t年除两项工作实施的资本投入外的所有资本投入量;Lt表示第t年除两项工作实施的劳动力投入外的所有劳动力投入量。
由于政府每年都会进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等一系列财政支出,会对资本、
劳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因此Kt,Lt,Jt,Xt均为正值;a,b,c,d分别表示资本增长、劳动增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因此a,b,c,d均为正值。
为便于下一步计算与分析,将式(1)左右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可得:
lnGDPt=lnA+alnKt+blnLt+
 clnJt+dlnXt
(2)
对式(2)左右两边分别进行全微分,同时假
设不存在技术进步,可得:
1GDPtdGDPt=aKtdKt+bLt
dLt+ c
JtdJt+dXt
dXt
(3)式中:dGDPtGDPt表示经济增长率;dKt
Kt表示资本投入增
长率;dLtLt表示劳动投入增长率;dJt
Jt表示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投入增长率;dXt
Xt表示乡村振兴
投入增长率。为简化运算,令
1GDPt=dGDPtGDPt,1Kt=dKtKt,1Lt=dLtLt,1Jt=dJtJt,1Xt=dXt
Xt,可得:1GDPt=aKt+bLt+cJt+d
Xt
=aLtJtXt+bKtJtXt+cKtLtXt+dKtLtJt
KtLtJtXt(4)
为求得地区生产总值GDPt
,分别对式(4)左右两端取倒数,可得:
GDPt=KtLtJtXt
aLtJtXt+bKtJtXt+cKtLtXt+dKtLtJt
(5)为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经济增长效应,即Jt对GDPt的影响机制,将式(5)化简为
GDPt
=DJt
BJt+
C (6)
式中:B=aLtXt+bKtXt+dKtLt,C=cKtLtXt,D=KtLtXt
,且C,D均为正数。对式(6)左右两边分别求一阶偏导,可得:
GDPt Jt=D(BJt+C)-BDJt
(BJt
+C)2
= CD
(BJt
+C)2>0(7)
由式(7)可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能够促进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同理,为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的经济增长效应,即Xt对GDPt的影响机制,
将式(4)化简为GDPt
=GXt
EXt+
F(8)
式中:E=aLtJt+bKtJt+cKtLt,F=dKtLtJt
,G=KtLtJt
,且F,G均为正数。对式(8)左右两边分别求一阶偏导,可得:
GDPt Xt=G(EXt+F)-EGXt
(EXt+
F)2
= FG
(EXt+
F)2>0(9)由式(9)可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即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实施时,其经济增长效应则为
GDPt Jt+ GDPt
Xt=CD(BJt
+C)2+  FG
(EXt
+F)2>0(10)
CD(BJt+C)2与FG
(EXt+F)2
均为正值,因此二者之和
GDPt Jt+ GDPt Xt>CD(BJt+
C)2
, GDPt
Jt+ GDPt Xt>FG(EXt+F)2
,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  2 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强调不平衡增长的目的是实现更高层次的平衡增长,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突出重点产业与重点地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赫希曼提出,由于地区间的
94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缪尔达尔提出的“回流效应”与“扩散效应”同样说明此观点。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样适用。地区间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等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地区市场化与现代化水平具有差异性,进而导致其行为逻辑与发展方式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相同的政策输入在不同地区可能输出相异的政策效果。同区域内的村庄分化与农民分层日益突出,使得村庄间获取资源和使用资源的能力差异明显,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基础等多方面差异,相同政策输入可能得到不同的政策效果,使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根据上述梳理推导结果,结合各区域资本、劳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力度的差异性,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完善表示为
GDPjt Jjt+ GDPjt Xjt=CjDj
(BjJjt+Cj
)2+  FjGj
(EjXjt+Fj
)2>0(11)
式中,j表示各省域。由于各省域资本、劳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力度具有差异性,Kjt,Ljt,Jjt,Xjt各值同样具有差异性,因此各省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体表示为
GDP1t J1t+ GDP1t X1t≠ GDP2t J2t+ GDP2t
X2t
≠…≠  GDPjt Jjt+ GDPjt
Xjt
>0(12)
根据式(11)可知,各区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且具有异质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  3 中介效应理论
中介效应起源于英果尔德提出的中介论,最初用来说明经典结构式不能圆满描述某些分子的化学行为,
后来逐渐运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中,以分析中介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中的重要性。维果斯基与费厄斯坦提出的中介作用理论,同样强调中介变量的重要性。研究中介效应的目的是
在已知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产生这种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产业结构变迁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而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倡通过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通过产业振兴扩大居民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项工作共同的发展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致力于提高脱贫人口的生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受惠范围扩大,更多关注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进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均衡水平。
根据上述梳理推导结果,结合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二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机制,将式(1)完善表示为
GDPt=AKatLbtJctXdtSe
 (13)
式中,S表示产业结构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中介变量,由于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因此S与Jt,Xt有关。通过对式(2)~(9)的相似处理,得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表达式为
GDPt Jt+ GDPt Xt
=(c+d)K2tL2tJ2tS2tH2+eK2tL2tJ2tX2
H2
·
S J+ S ()
X(14)
式中,H=aLJXS+bKJXS+cKLXS+dKLJS+eKLJX。
根据式(14)可知, GDPt Jt+ GDPt Xt
S J和
S X有关,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关。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中介效应。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背景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干中学理论,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较于两项工作各自单独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的研究假设,结合
005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中介效应理论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异质性及中介效应。为验证分析上述理论解释及研究假设,结合现实情况与统计数据,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的存在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异质性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等
多方面提供较为充足的经验证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更全面、更充分地论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
  1 模型设定
自Ashenfelter等关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开创性工作以来[30],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被广泛应用于政策效果评估。有学者用其评估河长制在地方实践过程中的政策效应[31],研究国家税制改革的政策效果[32],评析重点产业政策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33],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进行全方位评析[34]等。为比较两种不同政策及两种政策同时实施时的效果评价[35],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平行趋势假设的要求[36],三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DD)在政策效果评估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被用于检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是否诱发了企业绿创新[37]、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38],分析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39],验证地区异质性所导致的政策效应差异[40]等诸多方面。
具体到本文来看,为评估、比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及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以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各县域为例,三省中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县且是贫困摘帽县的县域被列为
处理组,其余情形的县域则列为对照组。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时间,将选定年份划分为实施前与实施后两个时期,通过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前后的变化量差值,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选择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云南省的15个贫困摘帽县、贵州省的10个贫困摘帽县及四川省的13个贫困摘帽县曾经同属于完整的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研究区域具有整体性;另一方面是因为除西藏外,云南省、贵州省及四川省贫困摘帽县
数量分别为85个、65个、60个,位列全国前三,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中被列入需要摘帽的贫困县名单,同时结合三省省情,确定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名单,最终结合研究目的,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315个县域中(不含市辖区)选取17个样本县①组成处理组,其余298个样本县组成对照组。依据相关文件可知,精准扶贫方略提出于2013年,开始实施于2014年,乡村振兴战略则开始实施于2018年。因此,2018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初始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又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对这一阶段政策叠加效应的研究,能为实现二者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提供经验证据。为分析政策叠加的经济增长效应,将2018年以前定义为工作实施前,2018年及以后则定义为工作实施后。据此,设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增长效应评估的DDD模型为
it
=α
+α
treat1
+α
treat2
+α
+α
· 
treat1
+α
treat2
+α
treat1
·
treat2
+βcontrol
it
+ε
it
(15)
式中:i和t分别表示县域和年份;Y
it
表示因变量;
treat1
表示是否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虚拟变量,如果样本县为贫困摘帽县,则赋值为1,
否则为0;D
treat2
表示是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虚拟变量,如果样本县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县,则赋
值为1,否则为0;D
treat1
treat2
(以下称为DDD)是核心解释变量,代表是否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虚拟变量,如果样本县既为贫困摘帽县,又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县,
则赋值为1,否则为0;control
it
表示随县域i和年
份t变动的控制变量;ε
it
表示随机扰动项。核心
解释变量DDD的估计系数α
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济增长效应,即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工作实施前后相比样本县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变化,若二者有效衔接能够
有效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则α
显著为正,反之
第6期   宋俊秀,钱力,倪修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①满足条件的17个样本县分别为云南省的宣威市、鲁甸县、维西县、石屏县、勐海县、鹤庆县、盈江
县、马关县,贵州省的普定县、安
龙县、三穗县、长顺县、凤冈县、湄潭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四川省的汶川县、丹巴县。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0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058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乡村   振兴   脱贫   攻坚   成果   巩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