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海外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及应对策略

中国汽车行业海外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及应
对策略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销售额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将面临海外市场带来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和纠纷。本文不在于提供一个法律的简介和知识的普及,而是着重于讨论中国企业不熟悉的一些法律要点和法律风险,以及较少关注的一些法律策略。
一中国汽车行业在海外市场上的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任何中国汽车行业内的企业,无论其营销是否包括海外市场,也无论其产品是自主创新还是借鉴他人技术,都多多少少面临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换句话说,①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不可避免;②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也无法完全规避。
(一)海外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不可避免
鉴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以国家为界,在美国的知识产权风险和纠纷,就要牵涉到美国的法律环境。比如,销往美国市场的产品,就可能牵涉到对未经授权的美国专利、商标、版权、商业机密的侵权。同时,知识产权纠纷也可能源于技术授权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商标、版权和商业机密上的侵权是有意为之。毕竟,在完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碰巧创造出几乎雷同的商标和作品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但专利侵权的情况完全不同。主要因为专利保护的是解决某个技术难点的技术方案,而一个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有限。因此,就算是闭门造车,也无法保证自主研发出的技术和产品不碰巧侵犯到别人的专利权利。因此,专利侵权有其非恶意性和不可避免性。而专利预警或者专利规避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这种无意侵权的概率。
除非中国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所牵涉的都是专利过期的现有技术,那么,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保证它的产品没有无意间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中国的公司,还是美国的高科技龙头
企业),即便其知识产权储备(如已经申请或者获取的专利数量)再多再强,也应该意识到这种专利侵权的风险。而社会给“专利侵权”这个词赋予了太多的负面因素,导致普通人一听到这词,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侵权者是个不诚实的小偷或者骗子。因此,笔者更愿意用“专利纠纷”来代替“专利侵权”。
另外,两个企业在签署授权合同后的合作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地对合同条款和相关权利义
务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没有企业能够保证其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能够随时与合同对方保持一致。所以,中国企业不能因为自身的创新能力强,也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故意抄袭模仿他人的产品设计,而以为不用承担知识产权风险。
(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无法完全规避
能够给中国企业带来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包括企业在中国和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也包括试图利用知识产权来盈利的非实施专利运营者(NPE)。即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储备能够帮助抵挡竞争对手的进攻,对于像专利流氓那样的NPE,再多的专利也无法规避他们的骚扰。当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取得些许成绩时,就很容易吸引这些竞争对手和NPE上门,要求分享中国企业的获利。另外,中国企业的生产销售合作伙伴,包括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都可能在商业合作的过程中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并将这些知识产权纠纷转嫁到中国企业的身上。
然而,保持低调,不主动出击,或者违心妥协,都无法规避这些知识产权纠纷,也无法保证这些竞争对手和NPE不会持续地来骚扰。因此,中国企业只有正视知识产权风险不可避免,意识到知识产权纠纷不可规避,才能摆正姿态,积极应对这些早晚要来的挑战。
二海外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纠纷形式
海外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纠纷形式,可以是①侵权通知;也可以是②在海外法庭提起的诉讼。对于一些包含了仲裁条款的合同协议,法律纠纷还可以是③在中国或海外的仲裁庭提起的仲裁诉求。本文着重讨论如何有效利用中国和美国的法律来最大限度地避免陷入旷日持久、费用昂贵的诉讼或者仲裁中。对于不得已时,如何在海外的法律系统下对簿公堂,以及如何应对近期曝光量非常大的美国海关337调查,笔者会另文介绍。
(一)如何应对侵权通知
中国企业最有可能收到的侵权通知,包括纠纷对手发出的律师函、通知信或者。这些侵权通知一般会指控中国企业的产品(或者研发、生产、销售的具体流程)侵犯了纠纷对手的某些知识产权。侵权通知会要求中国企业马上停止侵权行为,并立即筹备与纠纷对手的授权谈判。如果不按照其要求来执行,侵权通知还会威胁采取进一步的维权行动,包括提起诉讼。纠纷对手发出这种侵权通知,多半希望能够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终止中国企业所谓的侵权,或者与中国企业签订技术授权协议。对于美国专
利纠纷,侵权通知还可以作为被告已知侵权的证据。这样,收到侵权通知后的任何侵权,都可被纠纷对手视为故意行为,而要求美国法庭判处三倍惩罚性赔偿。
从对侵权通知的处理过程中,可以看出一家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而应对能力差的企业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和骚扰。因此,中国企业不能轻视或忽略任何一封收到的侵权通知。在谨慎采取应对措施前,中国企业必须先详细解读侵权通知,并通过侵权通知来评估纠纷对手和应对策略。如果能够有效解除侵权通知的骚扰,对中国企业培养自己的应对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最忌讳的是在未作准备的前提下草率行动,让纠纷对手发现中国企业的纠纷处理能力不足。
1.评估侵权通知
第一,中国企业要先评估发出侵权通知的纠纷对手及其目的,用于判断侵权通知的杀伤力。一般来说,当一个中国企业开始面临海外知识产权法律纠纷时,大多是因为其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的成绩吸引了纠纷对手的注意。而纠纷对手的目的,不外乎是打击中国企业,或者从中国企业的获利中分得一杯羹。
以打击中国企业为目的的纠纷对手,主要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其最大诉求是试图利用法律削弱中国企业,以便维护或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对于这些纠纷对手来说,任何妥协和共赢的解决方案都是退而求其次而为之。因此,碰到这样的纠纷对手,中国企业必须全力以赴,如同面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一样,准备全面抗争的策略。如果竞争对手有自身的产品,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储备就可以用来作有效
的抗衡。
而以获利为目的的纠纷对手,尤其是专利流氓,其最大利益是收取源源不断的授权转让费。将中国企业灭掉而无法持续收费,对这些纠纷对手来说并不划算。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储备无法发挥抗衡的作用。因此,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其盈利的目的,探测对方的和解底线,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第二,中国企业需要判断在发出侵权通知时,纠纷对手做了多少准备工作。比如说,许多小型NPE或者独立发明人没有太多资源,不太可能对每个潜在目标进行详细的侵权分析。因此,这些NPE或发明人经常采用撒网钓鱼的方式来发出侵权通知。就像垃圾邮件或者电信,这些纠纷对手常常采用同一版本的侵权通知,在稍作修改后发给大量的潜在目标。其目的是希望能够在回复侵权通知的目标中,到一个最佳骚扰对象。由于缺少准备工作,这种侵权通知常常会充斥着大量的威胁性语言。而对企业产品的描述,或者对产品侵权的分析,这些侵权通知会显得似是而非,轻描淡写。
而有备而来的纠纷对手,则极有可能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证据收集,评估了维权成功率,并制定了具体的进攻策略。这种纠纷对手的侵权通知通常会用客气和友好的口气,但其内容则包括对企业产品的具体分析和侵权指控。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054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中国   纠纷   侵权   知识产权   通知   对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