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螃蟹养殖塘及螃蟹养殖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43618.7
(22)申请日 2014.12.08
A01K 63/00(2006.01)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泰州市蒲公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
地址225732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荻垛镇西
毛村(蒲公英生态园内)
(72)发明人郭兆芹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
普通合伙) 32245
代理人
石敏
(54)发明名称
一种螃蟹养殖塘及螃蟹养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大圩堤
内的大田,大圩堤内大田四周挖有环沟,所述大圩
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
环沟内侧,形成小圩堤,小圩堤距离环沟距离为
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
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
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
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
门。本螃蟹养殖塘结构巧妙,在环沟与大田之间堆
有小圩堤,这样就将大田与环沟进行了隔离,有利
于蟹苗和虾苗的养殖;到一定时候再提水使水位
没过小圩堤,实现大田和环沟内的虾蟹混养,已达
到增产的目的。(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CN 104396852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3.11
C N 104396852
A
1.一种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大圩堤内的大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圩堤内大田四周挖有环沟,所述大圩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内侧,形成小圩堤,小圩堤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装置包括固定在大圩堤的管路、与该管路连接的水泵,所述管路上装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深0.8-1.2米,底宽2.5-3.5米,顶宽7-9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圩堤高1.3-1.7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圩堤内的大田种植轮叶黑藻,环沟内种植有伊乐藻。
6.一种螃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蟹塘改造——将原有蟹塘环沟中的淤泥推到大田周围并夯实,形成高0.4-0.6米的小圩堤;
提水——利用提水装置将河流中的水引入环沟,并打开引水管阀门,使水进入大田,直到大田水位达到0.3米左右,并关闭引水管阀门;
种草——清明前一个月在环沟内种植伊乐藻,在大田内种植轮叶黑藻;
投放蟹苗——10-15天后,在环沟内投放蟹苗,投放密度为每亩800-900只;
投放龙虾苗——当蟹苗经过第一次脱壳后,向大田和环沟分别投放龙虾苗,投放密度为每亩2500-3000尾;
虾蟹混养——20-40天后,通过提水装置补水,使环沟水位与大田水位没过小大圩堤0.02-0.1米,大田与环沟的虾蟹混在一起养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螃蟹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田内还投放有桂花鱼每亩20尾,白鲢每亩8尾,花鲢每亩5尾,草鱼每亩1尾,甲鱼每亩1只,抱卵虾每亩0.2斤,螺蛳每亩150斤。
一种螃蟹养殖塘及螃蟹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螃蟹养殖塘及螃蟹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养殖螃蟹对养殖场的要求很高,目前养殖螃蟹的池塘,要求面积一般在1—5亩为宜,蟹池条件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进出水方便, 水深一般以1—1.5 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 通气性能好, 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 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 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 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 以防河蟹外逃。
[0003] 现有技术中,人工养殖螃蟹的池塘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太高,不容易到适合的养殖场。根据螃蟹的生活习性,螃蟹喜欢在池塘围埂边缘,而且螃蟹好斗、食物竞争性强,普通池塘内可养殖螃蟹的密度较小。
[0004] 传统方法养殖螃蟹的密度高,在清明时节播种苦草,苦草需要在12℃以上才萌发生长,在高温季节苦草被螃蟹大量钳掉,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需要用大量人工从蟹塘捞取排放到河流中的苦草,耗费大量的人力,蟹塘内水草的缺失导致蟹塘水质下降,含氧量下降,影像螃蟹的生长。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螃蟹养殖塘及螃蟹养殖方法。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大圩堤内的大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圩堤内大田四周挖有环沟,所述大圩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内侧,形成小圩堤,小圩堤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0007] 本发明螃蟹养殖塘,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1、所述提水装置包括固定在大圩堤的管路、与该管路连接的水泵,所述管路上装有阀门。
[0008] 2、所述环沟深0.8-1.2米,底宽2.5-3.5米,顶宽7-9米。
[0009] 3、所述大圩堤高1.3-1.7米。
[0010] 4、所述小圩堤内的大田种植轮叶黑藻,环沟内种植有伊乐藻。
[0011]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螃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蟹塘改造——将原有蟹塘环沟中的淤泥推到大田周围并夯实,形成高0.4-0.6米的小圩堤;
提水——利用提水装置将河流中的水引入环沟,并打开引水管阀门,使水进入大田,直到大田水位达到0.3米左右,并关闭引水管阀门;
种草——清明前一个月在环沟内种植伊乐藻,在大田内种植轮叶黑藻;
投放蟹苗——10-15天后,在环沟内投放蟹苗,投放密度为每亩800-900只;
投放龙虾苗——当蟹苗经过第一次脱壳后,向大田和环沟分别投放龙虾苗,投放密度为每亩2500-3000尾;
虾蟹混养——20-40天后,通过提水装置补水,使环沟水位与大田水位没过小大圩堤0.02-0.1米,大田与环沟的虾蟹混在一起养殖。
[0012] 本发明螃蟹养殖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大田内还投放有桂花鱼每亩20尾,白鲢每亩8尾,花鲢每亩5尾,草鱼每亩1尾,甲鱼每亩1只,抱卵虾每亩0.2斤,螺蛳每亩150斤。
[0013] 本螃蟹养殖塘结构巧妙,在环沟与大田之间堆有小圩堤,这样就将大田与环沟进行了隔离,有利于蟹苗和虾苗的养殖;到一定时候再提水使水位没过小圩堤,实现大田和环沟内的虾蟹混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0014] 伊乐藻和轮叶黑藻芽苞在早春水温5℃以上就开始萌发生长,而苦草在水温11℃以上才开始生长,也就是在清明以后十五天左右才开始萌发生长。这样,轮叶黑藻芽苞比苦草早一个多月的生长。轮叶黑藻在水中被螃蟹或龙虾钳断,在水底的部分可继续生长,断了草漂浮水面继续生长会长出长长白须,不会恶化水质,也无需排放。
[0015] 轮叶黑藻的粗蛋白含量是11.7%,高于枯草的2.7%,可降低三分之一养殖饲料的投入。同时水体环境的改善和蟹料荤素搭配,避免螃蟹多种疾病,药品使用量大大降低,提高螃蟹和龙虾的生态品质。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螃蟹养殖塘俯视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螃蟹养殖塘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1、大圩堤1内的大田4,大圩堤高1.3-1.7米,大圩堤1内大田4四周挖有环沟2,环沟深0.8-1.2米,底宽2.5-3.5米,顶宽7-9米,大圩1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2内侧,形成小圩堤3,小圩堤3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提水装置包括固定在大圩堤的管路、与该管路连接的水泵,管路上装有阀门。小圩堤内的大田4种植轮叶黑藻,环沟内种植有伊乐藻。
[0021] 本实施例螃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蟹塘改造——将原有蟹塘环沟中的淤泥推到大田周围并夯实,形成高0.4-0.6米的小圩堤;
提水——利用提水装置将河流中的水引入环沟,并打开引水管阀门,使水进入大田,直
到大田水位达到0.3米左右,并关闭引水管阀门;
种草——清明前一个月在环沟内种植伊乐藻,在大田内种植轮叶黑藻;
投放蟹苗——10-15天后,在环沟内投放蟹苗,投放密度为每亩800-900只;
投放龙虾苗——当蟹苗经过第一次脱壳后,向大田和环沟分别投放龙虾苗,投放密度为每亩2500-3000尾;大田内还投放有桂花鱼每亩20尾,白鲢每亩8尾,花鲢每亩5尾,草鱼每亩1尾,甲鱼每亩1只,抱卵虾每亩0.2斤,螺蛳每亩150斤;
虾蟹混养——20-40天后,通过提水装置补水,使环沟水位与大田水位没过小大圩堤0.02-0.1米,大田与环沟的虾蟹混在一起养殖。
[0022] 虾苗投放60天后可捕捞龙虾上市销售,取大留小,开始减轻塘口压力,前后共捕获龙虾5800斤,销售额139万元,均价24元,亩均739元。
[0023] 螃蟹共捕获29900斤,亩均159斤,销售金额164.45万元,亩均8729元。[0024] 杂货、青虾、鱼类计15.5万元。
[0025] 以上三项水产收益:318.95万元,亩均1.693万元。
[0026]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01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螃蟹   养殖   环沟   圩堤   生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