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相关题型及其答案

【伦理学相关题型及其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4性善论  15性恶论
19.道德自律
22.功利主义 
32.伦理关系
35.元伦理学
39.善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什么是“自然主义谬误”和元伦理学?
2、  什么是规范伦理学和德性伦理学?
3、  理论伦理学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  当代伦理学为什么要向规范伦理学复归?
5、  规范伦理学的特征是什么?
27、简述柏拉图的“善的理念”。
28、简述柏拉图的灵魂的三要素和等级说。
29、简述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城邦伦理。
30、简述亚里士多德对至善和幸福的看法。
31、简述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分类。
32、简评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分类。
33、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34、简评怀疑主义的伦理思想。
39、简述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
40、简述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41、简述康德的“善良意志”及其“绝对命令”。
42、简述黑格尔对道德和伦理的区分。
第三部分  论述题
诸病源候论1、论述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5、论述道德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15、试论伦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意义。
答案部分:
一、 解释:
14性善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15性恶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19.道德自律,简称自律,与他律相对。是康德最先比较系统地提出来的伦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意志自律,即自己为自己立法,也就是将被动的“我应当如此行为”变为自觉我“我愿意如此行为”,把服从变为主动。换句话说,人的自律的意志是指不受外在环境的约束,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所支配,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行动的伦理原则。康德认为,只有自律意志的行动,才是道德的行为。
22.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或“功用主义”。通常是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西方: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边沁(快乐主义)、穆勒。中方:战国墨子、宋代
叶适、陈亮。(唯利无义{利己}、利人为义{兼相爱、交相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重义轻利{正统道德观:克己-节欲-去利灭欲-存天理,灭人欲-从而导入了极端。}近代康有为、严复、梁启超{求乐免苦}。)马认为,功利主义应该有明确的、具体的历史内容和阶级内容主张以最广大人民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道德标准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不能一概批判和反对功利主义(简单地反对“利”或简单地反对“义”)。
32.伦理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表示可进行道德评价的社会关系类型.与"道德关系"等同.在这个意义上与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一样,都是社会关系的一个具体方面.但其特殊性在于,存在着相应于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却不存在相应于伦理关系的伦理活动;伦理关系渗透并存在于诸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一切正在"活动"着的具体社会关系之中,并使之拥有价值属性,成为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关系.。
35.元伦理学 Metaethics,以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研究伦理词、句子的功能和用法的理论。与“规范伦理学”相对。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是元伦理学兴起的标志。
39.善 Good ,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在中文里,
反硝化细菌
善具有吉、美、良、好的含义。在希腊语和拉丁文中,“善”从“勇敢”一词变化而来。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善的含义与“义”、“利”有密切联系,孔子孟子等认为符合“义”的标准则为善。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从理性思维和灵魂中引申出道德,把知识和哩念作为善。亚里士多德从人们的经验中探索善恶起源,并以合乎最好的和最完全的德的活动最为善。中世纪的宗教伦理学通常把善理解为上帝意志的表现。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往往把快乐或幸福看作是善。在通常意义上,善与道德同义。
二、简答:
1、1903年英国伦理学家摩尔发表《伦理学原理》,认为以往的伦理学“把非自然的善的属性等同于某个自然属性”如快乐是善、尽义务是善等等,而“善就是善本身,它是不可定义的”,这样,以往的伦理学犯了“自然主义谬误”。元伦理学并不试图发现或提出任何道德原则,它仅仅用概念分析、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的方法对规范伦理学已经提出的伦理概念和判断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西学背景中,元伦理学就是利用分析哲学的工具而对于道德语言的澄清。
2、规范伦理学是以道德、规范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侧重于研究道德的规范体系,
它以“我应该做什么”为中心,认为“按什么原则规范做什么事”决定着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德性伦理学,又称美德伦理学,是以品德、美德与行为者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它以“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认为“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做什么样的事”。
3、理论伦理学的主要类型有: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德性伦理学、信念伦理学等。
4、这是因为主流的元伦理学存在以下缺陷:在研究对象上,局限于道德的语言和逻辑方面,排斥道德的社会历史内涵;在研究方法上,局限于形式逻辑和价值中立的方法,排斥辩证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在理论内容上,片面强调直觉、情感的作用,轻视理性和对利益关系的分析,结果是直觉主义走向了神秘主义,情感主义陷入了主观、相对主义,规约主义在理论上不彻底,偷运了规范伦理。总之,它本想做科学的伦理学,但结果是与实际脱节,患了“精神分裂症”。
5、规范伦理学的主要特征是:以价值分析方法为研究道德的基本方法;以“应然”统摄“实然”的规范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等离子体所
27、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源,在理念世界中,最低级的是具体事物的理念,上一级是数学或科学方面的理念,再上一级是艺术和道德方面的理念,最高级的理念是 “善”。善是创造世界一切的力量和源泉,它是“超乎存在之上,比存在更尊严更有威力的东西”,它好比是太阳,在太阳的照射下,我们才能洞见一切,它当然也是道德的起源和基础。它代表了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
汉语翻译
28、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理性最高,意志次之、情欲最低,这三个部分的德性分别是智慧、勇敢和节制,一个人的灵魂的这三个部分都服从理性的指导,各自发挥自己的德性优势,使灵魂整体和谐一致,就拥有了正义的德性。
29、柏拉图认为城邦的制度和个人的灵魂存在同构关系。他把理想国的人分为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对应于人的灵魂的三个要素,认为他们分别神用金子、银子和废铜烂铁做成的,他们各自的美德分别是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自恪守自身的美德,和谐一致,整个城邦就获得了“正义”的美德。“正义”是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品德。
30、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伦理思想中的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成分,认为普遍的善不能
离开个别的、具体的善而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具体的行动和职业活动,都是在追求某种目的,在追求某种具体的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至善,但至善不是抽象的、神秘的“善的理念”,而是现实的幸福。认为快乐属于幸福,快乐是人的德性活动的自然结果;但幸福不能仅仅归结为快乐,尤其反对那种把快乐仅仅归结为感性快乐的纵欲主义。认为幸福是合乎理性的活动,“是善德的实现,也是善德的极致”。即合其性,尽其才,按照理性和城邦法律的要求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亚里士多德强调,“自我实现”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要在更高的动机和目的推动下,为促进他人和城邦的公共福利牺牲个人利益。社会的目的应是使个人能过有道德和幸福的生活,而个人却应该服从整体,在城邦法律和公共职责中实现自我。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为友谊和正义事业采取行动,追求不朽,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直至达到对真理的沉思,实现神性的生活,成为“人中之神”,这才是最高的幸福。认为人生的幸福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特别强调德行条件。
31、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即德性,指德性中的善行、善德,美德是人的各种才能发挥所达到的完美境地。他把美德分为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理智的德性就是理性将其发现真理的功能发挥出来即明智,它是教育的结果;道德的德性就是通过理性控制感情和欲望而表现出来的德性,是在行为中依“中道”行事的德性,它是习惯的结果。他强调二者的结合,
强调社会实践和行为习惯,反对先天道德论。
加勒比海盗2亡灵宝藏32、他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正义做过划分。主要有: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普遍的正义是从公民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必须合乎法度;特殊的正义是从社会成员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在人与人之间实现公平,特殊的正义亦可分为分配的正义与纠正的正义。分配的正义与纠正的正义。分配的正义涉及社会财富、名誉、权力等可分之物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它强调这种分配必须因人而异,平等的人应受平等的待遇,不平等的人应受不平等的待遇;纠正的正义则旨在于维护人们经济交往中的公平原则,以及根据法律纠正人们之间的相互伤害,纠正的正义强调人人平等。政治的正义与家庭的正义。政治的正义适用于生活于法律之下的公民之间,家庭的正义只适用于家庭成员之间。政治的正义又区分为法定的正义与自然的正义,法定的正义以法律为根据,它是相对的,自然的正义以自然为根据,它是永恒的、普遍的。亚里士多德正义学说的内在矛盾。他对正义的不同分类不是根据其内在的逻辑需要严格地从一个单一的根据,或从一个单一的原则演绎而来的,而是一种连续性的描述。
33、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得到快乐,快乐就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
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达到快乐有三条原则:第一,要相信神灵是有的,但它并不干预人间的事;第二,要解除对死亡的恐惧;第三,要掌握快乐的量的极限,排除由快乐带来的痛苦,为此就要节制欲望,做到知足和审慎,不相信命运而正大光明地生活。
34、怀疑主义的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是“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认为要获得心灵的宁静,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各种相互对立的看法之间保持中立,对任何看法都要持存疑的态度,都要“研究研究”。它对人的理性和认识能力的否定为宗教信仰留下了地盘。
39、霍布斯认为人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这是一个人对人象狼一样、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人性就是各种各样的如饥似渴的情欲,主要是权力欲、财富欲、知识欲、荣誉欲,其中权力欲最为根本,人性就是对权力的贪欲,是自私的。人运用理性来保存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就是自然权利,理性的人们发现了大家和平相处的自然法:寻求集体和平以保全自己;放弃超过他人权利的自然权利;必须履行已经订立的契约;接受他人恩惠时要使施惠者对自己的善意不感到后悔;建立利维坦即国家以保证自然法的实施。
翻译家张培基逝世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3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00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正义   认为   理性   德性   关系   伦理   社会   灵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