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学整理word版

公共伦理
第一章公共伦理学概述
          1、伦理学及其体系
伦理学:关于“道德”和“伦理”的学问,是研究道德现象和伦理现象的科学,是道德和伦理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
理论体系:
理论伦理学:1.描述伦理学2.元伦理学3.规范伦理学
毕志强
应用伦理学
描述性伦理学,是通常所说的伦理学史,其任务是对某一特定的文化共同体历史上存在着的道德定律与价值系统进行纯经验意义上的描述。
规范性伦理学,其任务在于探索为了实现好的生活所应遵循的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准则。
元伦理学,其任务在于分析道德对话的语言与逻辑,研究伦理论证的方法。
应用伦理学,其任务是对现实社会中不同领域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伦理分析,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一种对话的平台,从而形成
      2、公共伦理学
东风金龙公共伦理就是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共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价值准则体系。
公共伦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道德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
3、公共伦理的功能
第一、凝聚功能。共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情感使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协调一致,形成向心力。
第二、导向功能。道德规范做为一种“应当”,要求人们放弃偏执,按照“应当”的生活方式、行为去行动。
第三、评判功能。道德能够依据社会的普遍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活动进行判断和评价。
第四、操作功能。伦理规范规定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求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遵守这一规程。
第五、整合功能。表现在合作关系的整合以及利益关系的整合。
供养人
第六、激励功能。这是因为道德的评价功能,使伦理规范成为人们衡量自身和他人行为的标准。
4、管理与伦理的相关性
1)管理与伦理具有同质性
第一,管理与伦理有其发生、发展的共同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管理和伦理得以存和发展的共同基础和必要条件。
第二,管理与伦理的本质作用相同。共同发挥着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
的作用,决定了二者在具体内容上的一致性。
孙女雇人为爷爷扫墓
第三,管理与伦理具有一致的高效性.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系统发挥最大功能,伦理同样具有高效性。
第四,管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目的性。都是一个不断从“实有”向“应有”的过程。
2)管理与伦理具有相容性. 管理与伦理相互体现、相互渗透。
首先,管理具有伦理性质,人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运用一定手段实施管理,目的也是服务于人。作为管理客体的人、财、物是一个统一体,其核心还是人。
其次,伦理具有管理本质。伦理中渗透着管理制度的强制性。伦理制度的强制性是指伦理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之中并通行于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
(3)管理与伦理具有异质性
第一,管理与伦理分别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不同关系。管理直接以客体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伦理表现的是从主体需要的角度判断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第二,管理与伦理的评价基础不同。 管理主要是一种事实判断;伦理是一种价值判断,更关注人的内心和价值观念。
第三,二者的行为所遵循的原则不同。管理行为体现较多的是遵循自觉原则,伦理行为体现更多的是遵循自愿原则。自觉是一种理性品格,自愿是一种意志品格。
第三章  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1、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
概念:指在贯穿于公共管理活动的各个场合、环节并起指导与规范意义的价值。
内容: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效率原则;民主原则
2、公共伦理主体的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调节利益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准则,是对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
    最为基本的管理道德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种:
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尊重人才。
3、公共管理人格
公共管理人格也就是公共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规范在公共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作为公共管理者,应该具有以下管理人格:
强烈的责任意识
真诚的服务意识
勤政为公的追求
追求真理,维护正义
诚实守信
第四章  公共伦理主体
1、非政府组织的职能优势
1、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众的桥梁和纽带。
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4、为政府分忧解愁,具有承受风险的优势。
5、是扩大国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6、促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
2、非政府组织伦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1、资金来源不足导致公益活动受牵制
2、志愿者的业余性导致无法提供专业的服务
3、非政府组织独立性不足,过分依赖政府、存在官方化倾向
4、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缺乏有效监管、存在无序化发展状况
3、加强非政府组织伦理建设的途径
1马旭初、正确定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合理分工
2、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
3、发扬民主作风、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4、增强非政府组织自主筹款的能力,提高非政府组织人员的德性
第五章 公共伦理客体
公共伦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基本关系: 二者是组织中的两种重要角,两种角共生于一个系统中,相辅相成。
公共伦理主体一般处于的高层,具有自己的管理覆盖面,主要功能是根据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和上级的指示、指挥、决策来协调自己所管辖范围的工作事务,制定有关的工作实施
商战三十六计
计划。
公共伦理客体一般处于组织的中层,具有比主体较窄的管理覆盖面,主要功能偏重于微观调控、公共服务和自我服务,辅助主体的各项工作,或者完成自己独特的工作。
第六讲:公共管理中的德治
1、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法制与德制
(1)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关于法治与德治的问题,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总体来说,统治型社会治理建立在权力关系基础上,无论统治者有什么样的主观愿望,都不可能确立起真正的德治,也不可能建立起健全的法治,只能属于权力治理。
(2)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德治亦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管理型社会治理是建立在权力关系与法律关系互动的基础上,法律在限制权力同时,也从根本上排斥道德,在法律治理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追求中,道德被看作无关紧要的东西。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3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80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伦理   管理   组织   关系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