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001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2
(21)申请号 CN201310513958.6
(22)申请日 2013.10.28
(71)申请人 复旦大学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72)发明人 刘勇 武培怡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磊
(51)Int.CI
      C01B31/04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磷的聚离子液体微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软球模板和磷元素掺杂的前驱体,以及采用氨水作为氮源和另一种制孔剂,共同构筑了一种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所制备的多孔石墨烯材料,孔壁较薄,比表面积和孔径大,性质均一,稳定,在超级电容器,安全检测及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方法中原料来源广泛,且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易于批量化、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将8.4~84 g的4-乙烯基苄氯, 14.9~149 g的三苯基膦和50~500 mL的丙酮加入到装有磁力搅拌装置的干燥烧瓶中, 在45 ℃的水浴锅中氮气气氛下反应5~50小时,然后过滤, 丙酮洗涤后置于真空烘箱干燥12 h, 产物命名为PIL;       
(2) 将步骤(1)得到的2.074~20.74 g的PIL单体和3~30 g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0.04~0.4 g的偶氮二异共同加入到130~1300 mL的甲醇溶液中, 70 ℃下反应3~10 h后加入到大量的乙醚溶液中;沉淀产物过滤, 用四氢呋喃和去离子水洗三次后真空干燥12 h, 产物命名为PPIL;       
(3) 将步骤(2)得到的16~512 mg的PPIL和32~320 mg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80~100 mL水中, 超声分散均匀, 加入3~15 mL的氨水溶液后在180~210 ℃下反应12 h;冷却至室温, 洗涤产物, 在50 ℃条件下真空干燥12 h;然后置于管式炉中, 在氩气条件下5 ℃/min加热到700~800 ℃, 保温1 h后降至室温,即得所需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PIL为尺寸为50 nm的微凝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PIL具有水热后体积收缩至16 nm的结构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主要为尺寸为十几纳米的介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多孔石墨烯为磷原子受限分布于孔内的结构。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 通过一步法分散聚合制备出含磷离子液体微凝胶,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和氧化石墨烯均匀复合后, 在氩气气氛下煅烧得到一个相互交联的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碳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材料, 具有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 孔道结构可控, 孔径可调等优异性能;从而在纳米医学, 催化, 分离, 能量转换和存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石墨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平面单层碳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维蜂窝晶格材料, 被认为是构建所有其他维数石墨材料(包括包裹成富勒烯, 卷制成碳纳米管和堆集成石墨)的基本单元, 石墨烯的厚度仅为0.35 nm, 是世界上最薄的二维的材料, 其稳定的正六边形晶格结构赋予石墨烯许多独特的性能, 如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高的热导率, 载流子迁移率和拉伸强度以及独特的生物相容性, 从而成为下一代多孔碳材料的研究之星。   
目前多孔石墨烯制备主要通过无机纳米粒子(二氧化硅, 纳米碳酸钙等), 聚合物硬球(聚苯乙烯
(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球)为模板或无机盐为刻蚀剂来制备多孔石墨烯, 但是由于采用无机纳米粒子需要比较毒性的刻蚀剂, 所以难以工业化生产, 而采用的聚合物硬球都在大孔尺寸范围内(几百纳米至微米级), 其对于比表面积的贡献非常有效, 因此在电容器, 电池, 气体吸附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最近, Zhang等制备了一种氮硫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 尽管采用PS为模板使得比表面积很低, 但由于杂原子掺杂使得其锂电池材料具有超快充电性和高稳定性(ACS Nano, 2013, 7, 2422-2430)。杂原子掺杂(如N、B、P和S等)由于掺杂的杂原子电负性比碳原子C(χ=2.55)高(N: χ=3.04, S: χ=2.58)或低(B: χ=2.04, P: χ =2.19), 从而使得N, S原子可以提供电子给相邻的C原子, 而B或P原子会诱发产生空穴电荷载体, 进而增加电荷密度和能态密度。两种原子共掺杂, 其中一个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高(例如N), 另一个比碳原子低(例如B), 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电子结构(例如, B-C-N), 由于N原子的给电子和B原子吸收电子能力, 此时活性位点是在带负电的原子B上而不是C原子上, 从而由于协同耦合效应使得双掺杂比单掺杂改性的石墨烯的氧还原催化效率高。相比B原子, 磷原子作为另一种电子供体也可以掺杂到石墨烯骨架中, 但是从根本上不同于B原子(它与同周期的C原子有类似的共价半径, 并形成sp<Sup>2</Sup>杂化轨道的平面结构), P原子位于第三周期, P-C键为1.77 ?, 远大于C-C键长(1.42 ?), 其为sp<Sup>3</Sup>杂化的金字塔形结构。因此, P原子从碳晶格的
表面突出出来产生高扭曲碳结构, 形成大量开放的边缘位点和褶皱形貌。因此, N和P共掺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2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94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石墨   原子   制备   掺杂   具有   材料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