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美容产业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我国美容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摘要:近年来我国美容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吸纳就业人数增加较快,产品体系与产业链日趋完备,本土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同时,美容产业发展也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市场需求、消费升级、科技创新、产业变革、行业自律和监管的加强、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企业规模较小、创新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行业监管重审批轻监管、行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因素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为此,本报告建议加快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健全国家标准,完善政策法规,发挥行业智库作用,加强行业调查研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美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容产业,现状,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潮,服务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已超过50%,成为第一大产业,对我国经济稳增长功不可没。其中,美容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已形成了以美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美容美发服务为主体,涵盖美容教育培训、美容器械制造、美容会展营销、美容保健养生、医疗美容等行业的综合性产业。美容消费也成为继房地产、汽车、通信、旅游之后的我国居民重要的消费热点之一。同时,美容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我国居民的获得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在要求;是支撑制造强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讲话中说,美容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调结构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发展服务业。中国未来在美容、养老、健康、金融等方面,都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给服务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美容产业是女性的就业创业主体,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更符合女性自身的特性。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研究,相对于男性,女性领导者更加坚韧、重视员工关系和团队建设、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领导风格,具有柔性领导力的特征:她们表现出高超的人际交往才能,适度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她们较富于同情心,容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于倾听对方。她们喜欢合作,善于沟通协商,既重理性又重直觉。美容产业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为消费者服务过程中,因为其行业特点,是特别需要耐心、细心、爱心、同情心、包容心的,而女性的柔性领导风格,对于在美容产业更好的推进创业创新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调查也发现,女性领导者经营企业普遍规模不太大,应制定促进美容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进美容产业创业创新,更好的鼓励女性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消费产业升级、为建设美好中国、为中国人的幸福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了全面把握我国美容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促进美容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于2016年
开展了“中国美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课题,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座谈、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问卷回收及企业调研得到了国颜美容企业管理中心与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的支持,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95份。
一、美容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自1983年我国第一家美容院在上海诞生起,我国的美容产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职业女性体的不断扩大而成长壮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美容产业无论是在GDP中所占比重,还是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均呈增长态势。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美容服务业完成产值1092亿元,2010年达到4000亿元,2015年有望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国人人均化妆品消费1980年为0.2元,1998年为16元,2010年为61.5元,2013年猛增到377.8元。从2008年开始,中国化妆品需求超过日韩,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与法国。目前,
美容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二)吸纳就业人数显著提升
美容产业是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同时美容行业的连锁化、网络化、规模化经营为中小美容经营者
提供了自主创业与就业的机会,为再就业提供了广泛渠道,是我国自主创业最为成功的行业领域,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调查显示①,2016年有20.7%的美容产业企业的用工人数比2015年增加,同时49.4%的企业计划2017年用工人数比2016年增加;此外,超过六成(64.4%)的企业家认为美容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度“非常高”或“比较高”。
(三)产品体系与产业链日趋完备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美容产业现已形成包括美容美发、美容产品销售、职业教育培训、专业会展营销、医疗美容和美容产品制造、美容器械制造等领域在内的综合性产业。通过与大健康、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并伴随顾客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美容产业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美容制造业中,作为快速消费品的化妆品生产带动了化妆品原料、包装材料、销售渠道、物流配送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其产品销售为广告、电商、会展及与之相关的航空、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新型服务业态的涌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日益提高。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6.3%)的美容产业企业已经或正在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
(四)本土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本土化妆品制造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资本与技术积累日益雄厚,市场份额逐年提高。据Euromonitor(Company Shares NBO)统计,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百雀羚、韩束、珀莱雅、云南白药等
多家本土企业跻身全球化妆品制造企业前二十强。中国国际美博会已成功举办43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板块品类最全的全球第一专业展览会。
(五)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重点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设立了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不断增加,一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5%,自主创新能力与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5.2%)的美容产业企业计划未来一年的总体创新投入将增加;同时,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于美容企业来说,最大的作用包括“提高了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提高了产品或服务质量”和“提高了生产或服务在业务流程上的灵活性”,其他作用较大的方面还有:“扩大了产品或服务的类别”“进入了新市场或提高了市场份额”等。
(六)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在美容服务业中,减肥(瘦身、纤体)专门店、SPA中心、美甲店、彩咨询工作室、化妆店或形象设计(造型)工作室等各种细分专业门店相继涌现,经营方式由家族式转向连锁、加盟管理,借助新技术与新设备服务内容逐步延伸,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已形成了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大化妆品生产制造基地,上海奉贤东方美谷、浙江湖州埭溪中国美妆小镇等代表了产业集聚的新模式。
二、美容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消费升级市场潜力巨大,为美容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第一,市场需求为美容产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我国现有近14亿人口,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与城镇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的变革将充分释放城镇与农村人口对美容产业的巨大需求潜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与中产阶层的壮大,女性对美容产业的市场需求保持
持续增长态势,男性美容消费为美容产业开辟了一片蓝海,为美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二,消费升级为美容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体对美容美发产品的刚性需求和对产品档次、品质升级换代的需求为美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助力美容产业转型升级。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和支撑,智能制造、新材
料、互联网+等领域创新活跃,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为美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美容服务业创新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第四,行业自律和监管的加强促进美容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美容产业存在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机构开始着手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得到加强,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促进行业发展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并通过人才引进、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美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法规、标准体系、行业管理规范等不健全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环境将明显改善。
第五,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为美容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促进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健康中国2030》《中国制造2025》和《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2016—2025年)》等为美容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民营经济占主体的美容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国际产能合作,为美容产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面临的挑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4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89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容   产业   发展   行业   消费   企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