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岩石露头  物探法面积覆盖、连续测量、间接      菅直人钻井法一点、直接勘探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差异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为寻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作业范围大、布局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3)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透射波路径  反射波路径  滑行波路径  4)地震勘探的几种方法  折射波法  反射波法主要的地震勘探方法 (基本原理: 回声测距原理)h=1/2vt    透射波法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  1 野外采集 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
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SEGD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2)室内处理 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转化为可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 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三块内容。 这部分工作由资料处理中心完成  3)资料解释 结合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等,进行综合解释。多由物探研究院、物探公司、地质研究院、采油厂地质所等完成。 
井间地震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地下成像资料,能分辨2-5米薄层和小断层,为描述井间精细构造、薄层砂体分布,确定储层连通性、剩余油分布等复杂地质问题,指导调整井的布署和采收率的提高,提供非常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期望解决的问题
1 h=1/2vt,时间t不仅包含有地下界面的深度信息,而且还有炮检距(x)的信息。如何消除?-----动校正
2、地表的起伏变化、表层低速带厚度变化等如何消除?------静校正。
3、地下地层的成层性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如何认识和利用速度及其差异。
4、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时如何消除干扰?
5、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能量问题。
6、地下界面的复杂性问题----偏移归位
7、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对应关系问题
8、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及油气检测
9、精细的构造解释、油藏描述、储层预测
10、开发地震解释(四维地震、油藏监测)
总论  1波的种类  时距曲线
地震波的种类: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面波和勒夫波)1、纵波(P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在固、液、气中传播。2、横波(S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
向垂直,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的特征  1)时间域(空间域): 周期:质点振动一次需要的时间。 频率:质点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振幅: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波峰:最大的正位移。 波谷:    波长: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是波在一个周期里传播的距离。    波数:波长的倒数。  2)频率域: 波形特征可以转换成频谱特征——完全等价——傅氏变换———将时间域上的波形变换为频率域的振幅谱和相位谱(通称为频谱)
激发地震波——某时刻刚刚振动的点组成的曲面——波前面(波前)  停止振动的的点组成的曲面叫波尾  射线——地震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 射线与波前垂直
费马定理  波传播——费时最少——最佳路径——垂直于波前面
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折射波的形成          这个角度叫做临界角。
折射波盲区
大地滤波作用大地不是完全弹性介质,在弹性波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容易被吸收。从而对震源激发的地震子波起到改造作用,由粘弹性理论证明:吸收系数与频率成正比还与地层的物质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性有关。一般疏松地层比致密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更大。
波阻抗是速度与密度的乘积
岩石的弹性性质决定了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弹性~塑性  物质的弹性性质可用几个弹性模量或常量来描述。它们可以定量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李谷一五十年演唱会
影响速度的因素: 孔隙度、岩石的埋藏深度、变质、脱水、相变等等。
几何地震学  就是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前面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时距曲面,而在一条测线上观测到的时距关系则构成一条曲线,成称时距曲线。  利用地震波的走时特征获得地质构造信息的学科称为几何地震学
反射波时距曲线    正常时差只与炮检距有关。  共深度点叠加前,必须先做动校正 
多次波:地震波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时,除产生一次反射外,还会产生一些来往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射的波,这种波称为多次反射波
多次波的类型:全程多次反射波、短程多次反射波、微曲多次反射波、虚反射。
只有在反射系数较大的反射界面产生的多次反射,才能够形成较强的多次波  这样的界面有:基岩面、不整合面、火成岩面、低速带底界面、海水面和海底面等。相同t0时间的多次波时距曲线比一次波时距曲线陡-----深层速度比浅层速度高。因此多次波的正常时差比一次波大。
绕射波时距曲线  地层中,当存在断层、直立地层的棱角、地层尖灭点等不连续点时,可以产生绕射现象。(狭义绕射)惠更斯原理:每个点都可以看成新的绕射源,地面上某点观测到的反射波是所有绕射的叠合。(广义绕射)
狗镇百度影音2地震观测仪器佐罗网  主要有震源、检波器、地震仪器三部分组成。
一、震源:是激发介质振动的能源。可分为震源和非震源。  震源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激发的地震子波强度高、频带宽),是一种理想震源。  非震源:落重法震
源、可控震源、、电火花等。  二、检波器 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地面振动的地震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它实际上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三、地震仪器  地震仪器通常由前置放大器、模拟滤波器、多路采样开关、增益控制放大器、模数转换器、格式编排器、磁带机、回放系统组成。
地震探测的反射波方法  地下介质层与层之间的界面一般为波阻抗界面,在这些界面上都能形成反射波。在地表观测这些反射波,并根据它们的特征来推断界面的深度和介质的物理性质,这就是地震探测的反射波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资源勘探和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的一种主要方法。  包括三个步骤:采集、处理、解释
一、地震资料采集  1、测线布置与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为完成一条剖面所采用的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的关系。通常采用时距平面法和综合平面法    多次叠加观测系统的原理 
有效波:能用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波。
干扰波:就是妨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波。  干扰波是相对的,如:反射波法中的反射波是有效波,折射波是干扰波,而折射波法中的反射波就是干扰波,而折射波是有效波  规则干
扰波:有一定频率和视速度的非随机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工业电干扰、多次波等。无规则干扰波:无一定频率和视速度的干扰波,又叫随机干扰波
地震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利用波的传播方向不同而压制干扰的一种方法。所谓组合,指的是以多个检波器组成一个地震道的输入或者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震源。前者叫组合检波,后者叫组合激发。由于某些干扰是随机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组合迭加后互相抵消,而有效波是相关的,组合得到加强  组合法可以压制面波、浅层折射波、直达波、声波等规则干扰波。
二、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  802.11n(一)预处理  数据处理之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数据选排(解编)、不正常道剔除、抽道集,增益恢复、初至切除等。  选排与道数和叠加次数有关,选排就是把每个共反射点道集挑选出来。 
(二)实质性处理  包括:滤波、反褶积、静校正、动校正、速度分析、叠加、偏移等等。
1、提高信噪比的数字滤波处理  信噪比:信号和噪声的比值。俄亥俄州 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技术之一是利用有效波干扰波之间频率和视速度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分别称为频率滤波和
视速度滤波。  反滤波的作用主要是压缩地震反射子波的长度,提高反射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能力,并进一步估计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另外,它还可以消除周期鸣震和多次波等干扰波
大地滤波使得震源信号模糊化了,降低了地层间的纵向分辨率。因此需要把地震子波压缩为原来的震源脉冲的形状,形成理想的地震记录(反射系数序列)。这一过程就是反滤波或反褶积。
静校正    地震勘探基本理论的前提:地面为水平面,近地表介质是均匀的。但实际上表层因素与假设条件往往不一致,例如:存在地形起伏,炮点和观测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低、降速带的厚度变化和速度的横向变化等。这时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是一条畸变了的曲线,影响处理的精度,因此要进行表层因素的校正,即静校正
静校正一般分为基准面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基准面静校正:利用野外实测的表层资料直接进行的静校正。
动校正  于一个共反射点道集来说,每一道的炮检距不同引起的正常时差必须在迭加之前把
它从观测走时中减去,剩下的与t0共反射点的深度有关  动校正后的记录道相当于自激自收的记录道。这样各道叠加时就可以实现同相叠加
正确的速度参数的提取是获得高质量水平叠加剖面的基础  1)层速度一般地,地下介质是由若干个基本平行的地层构成,此时,将每一个地层看作为一种均匀介质  2)平均速度  在水平介质中,取垂直于层理的射线长度与该长度内波传播时间之比为平均速度  3)均方根速度  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  与平均速度的差别:考虑了不均匀介质的情况,适应范围更大  4)叠加速度  5)射线速度  定义: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某一条射线传播时,它传播的总路径与总时间之比就是射线速度。注意:射线路径不同,射线速度也不同,因此射线速度无法用等效层来讨论。它不但考虑了射线的弯折效应,而且考虑了介质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是一种比较精确的速度,实际中很难计算。
(二)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1)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炮检距为零时的射线速度即为平均速度。(2)均方根速度是构成等效均匀层的最佳射线速度。即在诸多的射线速度中,等于均方根速度的那一个正
是按最佳估计理论得出的最佳等效值。(3)均方根速度总是大于平均速度。(4)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炮检距不十分大时的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
(三)层速度的计算  层速度是与地层岩性密切相关的,是地震反演的主要目标。在速度分析中,得到的速度是叠加速度,对于层状介质此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我们可以利用笛克斯(DIX)公式将之转换为层速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3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8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速度   反射   传播   界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