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层次 “选点”解读散文

zhuanti52279@163. com
前沿•专题
栏目编辑胡静英论道
15
立足文本层次“选点”解读散文
丁世民
(珠海市第五中学,广东珠海519001)
摘要:文本层面下的散文文体呈现点状特征,从话语层面可以选取“意脉点”“叙列点”等解读,从形象层面可以选取“人像点”“景象点”“物象点”“意象点”等解读,从意蕴层面可以选取“情蕴点”“智性点”等 解读。“选点”解读散文,意在寻阅读文本的简而佳的视角,以点带面,牵一点而动全文,从而有的放矢地把握“这一篇”或“这一类”散文的文体特质。
关键词:文本层次;选点;散文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05 -0015 -04
何谓散文?“‘散文’的定义,向来用‘排除法’。也就是说,凡是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就会被放进‘散文’这个筐里。”m外延不确定,内涵不明朗,使散文阅读教学陷人困境。把握散文文体品性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根本。诸如“形散神不散”“真情实感”“诗性建构”等文体说法,仍不足以支撑散文的阅读理解。怎样到简而佳的解读视角?我们不妨回归到文本阅读的基本层面来观察。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将文学文本的层次分为“言”“象”“意”三个维度。借助三个层面观照散文文体,其基本特征为:
言语层面:文本语言高度个人化、私有化;具有灵动的情感
络变化;具有丰富的结构形态;善
于营造生活语境并借鉴叙事学、
诗学等修辞艺术,赋予语言陌生
化等独特感。
形象层面:人像为主,描述生
命状态,伴随着“我”之思想认
知;景象独立成为寄情的主体;意
象在完整的、流畅的叙事情境氛
围中出现;丰富的形象组合、交
错、叠加,共同构成散文的形象
系统。
意蘊层面:杂陈生命况味,蕴
藉丰富情感;除了关怀个人生存
状况外,还有文化的理性思考和
哲学思辨;意境也无穷,比诗歌更
加注重整体想象空间的具化,更
具召唤功能。
文本层面下的散文文体呈现
点状特征,从言语层面可以选取
“意脉点”“叙列点”“文调点”“辞
饰点”等解读,从形象层面可以选
取“景象点”“物象点”“意象点”
等解读,从意蕴层面可以选取“情
蕴点” “智性点”“意境点”等解
读。这些特征点的聚集、粘连、融
合,最终演化成“这一篇”散文的
个性特质。散文“选点”,不是肢
解散文机体,而是到破解文义
的密钥,瞄准文义经纬的交合点,
一点连多点,多点联动,成线,成
面,搭建文本意义的立体空间。
一、扣准"形象点”
扣准形象点,关键要发现这
个“象”的典型特点。塑造人物
形象,展示的是人物特有的生命
展望未来的自己,创造自己的未来。”学法即活法,教法即活法。王君老师说:“我觉得自己从来不仅仅是在教语文,而是在教生活,教人如何活在更好的生活中,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本节播报课是学生活法的呈现,也是老师活法的呈现—“让自己变得无比的丰富、美丽、博大、深刻”。至于未来,“是 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堂是生命场,创新的语文课堂就是让生命之潮不断涌动,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聚焦生命课堂,共领生命成长。未来,尝试一切可能!
(编辑:胡静)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1.5
品格、心理结构和精神情感;刻画 事物风貌,展示的是事物与众不 同的声光影,以及该物所能引 发的审美情思;刻画诗性一般的 意象,展示的是作者将外部世界 心灵化的过程。
解读写人记事类散文,要概 括提炼出人物的品格精神特点。 如围绕“善”字品析阿长形象,解 读《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一开始先数落了阿长的 各种“不善”:长得不好看,行为 习性也不好。童年的“我”不大 喜欢阿长,有时甚至憎恶她—
踩死了隐鼠。“不善”与“不大喜 欢”之间形成有趣的艺术张力,吸 引读者关注二人关系的走向和变 化。阿长的“不善”有时候表现 为“愚”,如她对于“许多规矩” “迷信习俗” “古怪仪式”的熟稔 和恪守。人们信奉
祈福仪式或习 俗,是寻求安全与宁静的内心结 构的社会外化、秩序化。阿长和 众人一样,祈求美好的生活、幸福 的日子。“我”在阿长心中是重 要的,她需要“我”的祝福。阿长 的“善”首先表现在她对美好生 活的虔诚的期待,这种期待是曰 常琐碎的。文章蕴含着成年鲁迅 对长妈妈“不善”和“愚善”的理 解和同情。紧接着,情脉发生斗 转。阿长也让“我”有空前的敬 意。她按照“我”的疑惑和兴趣 点来调整故事的内容和节奏,绘 声绘地讲述“长毛”的故事。 阿长的“神力”在于满足了孩子 的想象力。这是阿长的善与好。
隐鼠之死,真相大白。“我” 对阿长先前的“敬意”没了,此时 开始渴慕《山海经》。“我”的痴 念引起了阿长的特别关心,甚至 是担心。之后是一段跳跃的时间 空白,在阿长买回《山海经》之
前沿•专题
英论道栏目编辑胡静
前,她做了什么?作者留给读者 去想象。在经历了一场为人所不 知的风波之后,阿长终于买回了 《山海经》。阿长深知孩子心尖 上的愿望。当愿望实现的时候, 孩子会产生膨胀的、夸张的、真实 的幸福感。于是阿长再次荣膺 “神力”一说。从没有人像阿长 那样把孩子的心愿当作重要的事 认真努力地去完成,这就是阿长 的“至善”—
全身心地理解、支
持、温暖孩子。
阿长的“善”,阿长对“我”的 好,让成年鲁迅不能忘怀。尤其 是在人生风雨交加、困顿疲惫的 时候,朝花夕拾,打开记忆中的晨 光,朴善的阿长仿佛仍在身边。
除了选取人物形象的内在特 质点,还可以选取有助于理解人 物的外在关键点、寄托点。如阅 读《再塑生命的人》,可选取人物 的“手”作为解读突破口。文章 多次刻画海伦和莎莉文的“手” 的细节,一方面表现了海伦认知 自然和生活的心理过程和情感过 程,另一方面表现了莎莉文循循 善诱、温柔慈祥的精神品格。
解读写景抒情类散文,可以 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层次、形态、 过程、韵味等方面选取特征点。 解读托物言志、象征说理类散文, 可准“物”与“志”,“象”与 “意”与“情”的相似点、连接点、 汇通点。如阅读《一棵小桃树》, 可围绕两个意象“小桃树”和“梦 的精灵”进人文本内部,体悟深沉 的情感。
二、疏通“意脉点”
意脉是散文的情意脉络。写 人记事类散文的意脉往往潜伏于 叙事内部,表现为作者对于人物 形象的感知、理解、评价的情意线 条,也包含人物形象本身性格、品
zhuanti 52279@ 163. com
脚印中国质、精神的成长走向。写景抒情 类散文的意脉体现在作者或文中 主要形象关于景与物的思想情感 的线索,以及景与物本身形象特 点、过程层次的展示路径等。托 物言志类散文的意脉主要表现在 物象所寄托的作者思想情志的外 在呈现层次和内在渐变逻辑。阅 读散文,要疏通文本的意念思路、 情感经络,到思想认识的萌发 点、转折点、升华点,到情感变 化的触动点、聚焦点、生长点等。
有些散文的意脉有因有果、 有起有伏,呈现演进的线条形态。 而像《土地的誓言》这篇散文则 以“我”对故土的“挚痛之爱”为 情感圆心,以“我”与“故土 ”的精 神对话为半径,用文字画了一个 表情达意的圆形脉络。在这个自 洽的意脉中,我们可以选取三个 点来深人理解作者对国土沦丧的 愤懑之情和对家园的强烈热爱之 心,分别是:“忧心” “同心”“决 心”。意脉的第一层,忧心的表现 是“我”时时刻刻听见故土对 “我”的召唤。故土的原野草木、 奔马飞禽、车铃皮鞭都带着生命 的彩、生活的气息呼喊着 “我”,“缠绕”着“我”,声音“急 切”而渴望,不容等待。为何“急 切”?因为故土惨遭蹂躏和践踏, 需要人民的保卫。故土的不断召 唤,实则是作者忧心痛苦的一种 倾诉。意脉的第二层,血脉同心。 “我”和“大地”是一体的。文中 说:“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 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 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 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 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 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 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 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1.5
们要汇合在一起。”这段文字承接前文的第一个意脉点,深刻说明
了“我”与“故土”的血肉之亲。深切的忧虑来自对故土母亲的不舍和热爱。回到母亲的怀抱,“我”获得的是欢愉和宁静。所以回忆的成长画面是美好的,走 过的四季是从容的。为了保护故土和家园,为了使其焕发美丽丰饶的生机,我们必须反抗,必须斗争。意脉升华至第三个层面,誓死卫国,决心不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一个“必定”,两个“必须”,语意强烈而决绝。这不是命令,而是悲壮的誓言,是胜利的信心。
三、理出“叙列点”
本文所说的叙列指的是散文铺排内容的角度、位置、结构等,是话语陈述的秩序方式,是显性的,外在的。在写人记事类散文中,叙列表现为叙述视角的调度情况,事件构成的铺排状态,人物活动的运动轨迹等。在写景抒情类散文中,叙列还包括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位置等。不管是哪一类散文,理出叙列特点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透视形式结构才能抵达内容主旨。几乎每篇散文都有自己的叙列特点,教师解读散文课文时,要 有为“这一篇”叙列特点命名的能力。
如托物言志类散文《白杨礼赞》的叙列特点是“一唱三叹”。—个抒情主调,三次抒情复调,四 个点构成叙列结构。文章一开始就直抒胸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热情豪迈的赞美之意作为情感主调贯穿全文,赞美的直接缘由在于白杨树“不平凡”的特质。第一叹,不直接承接第一段,而宕开一笔,铺陈
西北高原之广袤无垠的景,赞
中有抑,突出“单调”“倦怠”之
感。此处的蓄势是为了后文的张
扬。傲然耸立的白杨树,让人精
神为之一振,不禁惊叹:“那就是
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第一
叹,先抑后扬,告诉读者两个信
异硫氰酸酯息:白杨树生长的疆土环境和白
杨树傲立挺拔的初识形象。接
着,细致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
皮等形象特点。这些描写带有作
者强烈的主观彩,如“力争上
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等词
语将白杨树拟人化,使其具有了
象征意义。在描写物象的基础
上,作者第二次赞叹白杨树“极普
通”然而“决不平凡”。第二叹,
赞叹了白杨树具有普遍的象征意
义,这是作者托物言志的第一层
次。第三叹,在充满抒情议论中,
在“好女子”与“伟丈夫”的对比
中,作者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聚
焦到“北方农民”,延伸到“家乡
哨兵”“抗战精神和意志”层面。
文末两段,再次申明白杨树与北
方农民生命品质的相似点,并将
其升华至对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
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
精神的赤诚讴歌。三次咏叹,并
不是简单的并列结构,而是叹叹
递进地揭示了“志”的深层含义。
四、发拥"情蕴点”
“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
样最直率、最不加遮掩地体现着
作者的喜怒哀乐,他的生命意义
的定向、生命意义的追问、生命意
义的创造等,从而不断向人生本
大内密探灵灵狗电影原的诗意生成,不断向自由的人
生成。”[2]换而言之,散文的抒情
不凭借“虚构”完成,甚至排斥
标识符“虚构”,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
zhuanti52279@ m
的话语,真诚地表达。虽然“真情
实感”不足以建立散文理论的根
基,但是,阅读散文最终获得情感
共鸣的审美体验是不争的事实。
散文解读的任何一个选点都无法
和“情”点分离,因为“情”渗透到
了散文的通体肌理。共情悟情,
方能抵达散文的精神殿堂。散文
的情蕴点是丰富的,也是散文选
点解读和选点教学的重点,不可
忽视。
阅读《藤野先生》,至少要挖
掘三个“情蕴点”:厌恶之情、崇
敬之情和激愤之情。文章一开篇
就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形”与
“行”。形象尴尬,保留清国旧习
的长辩与现代学生制服衣帽形成
滑稽的矛盾点,不伦不类;行为浪
荡,把留学的责任抛之脑后,看花
跳舞,荒废学业。“成结队”意
味着这不是清国留学生的个别行
为,而是普遍现象。“东京也无非
是这样”,失望之情溢于言辞。作
者感慨“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
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
转”,实在无法忍受了,也只能“到
别的地方去看看”。作者的厌恶
新官场现形记
之情,也源自他冷峻的个性和深切
的忧患觉悟。后文日本学生的歧
视,匿名信风波,加之种种原因,造
成了鲁迅求学的孤独心境。
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正直
严谨的藤野先生,一位没有民族
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异国老
师。这位老师是主动关心鲁迅学
习的,询问其讲义的笔记情况,并
细致批改。这让鲁迅感到“一
惊”“不安”和“感激”。“一惊”说
明藤野先生的重视和认真态度超
出了自己的意料,“不安”说明有
些愧疚,怀疑自己的功课不够好,
“感激”说明真正领会老师用心
之后的感恩情感。询问解剖尸
前沿•专题;俄亥俄
栏目编辑胡静英论道 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1.5
体和中国女人裹脚等事情,进一 步加深了二人的彼此理解。藤 野先生是以“尊重”和“诚恳”的 情感态度去理解鲁迅的,当得知 鲁迅放弃医学学业时,他“有些 悲哀”“凄然”。这位老师的伟 大之处就在于他对于鲁迅的理 解和支持,没有强求,没有追问, 而是“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 说”。鲁迅抒怀:“在我所认为我 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 我鼓励的一个。” “最给我鼓 励”,从中足以看出作者对藤野 先生的崇敬之情。这种情感是 文章的核心情蕴。
补充说说“激愤之情”。愤 怒和悲哀并非一时之气,是有原 因和背景的。清国留学生的荒诞 行为及日本学生的流言诽谤也仅 仅让人厌恶、厌烦,真正促发作者 情感转变的是国人在民族立场上 的无知背叛和愚昧行径:在异国他 乡,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竟然欢 呼雀跃!作者发出悲愤之声:“呜 呼,无法可想!”愚弱的国民,要救 的是灵魂。因此,鲁迅下定决心离 开仙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厌恶之情、激愤之情并非文 章的情感主调,两种情感均是作 者对藤野先生感激之情和崇敬之 情的铺垫和衬托。这些情感因素 也让读者窥探到鲁迅的一段生活 经历
,一
段心路历程。
散文的情蕴点不是单一的,多 是复合型的、多线条的,有深浅层 次的。再如《回忆我的母亲》,既 有朱德对母亲勤劳一生的怀念、赞 美,也有对自己革命生涯的回顾; 又如《一棵小桃树》包含三份真 情:对往昔自我的怀念,对智慧奶 奶的怀念,对故土家园的怀念。
五、领悟“智性点”
散文有情,更有智慧。对于
s
前沿•专題
英论道栏a 编辑胡静
生命图景的智慧理解,对于人生 风云的巧妙洞悉,对于生活愿景 的真诚表达,对于自然风物的审 美观鉴,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辨认 同,均构成了散文的智性内容。 领悟智性,是在体会“真情实感” 的基础上探究文本思想本质、主 题意蕴的更高层次,以获取阅读 的深刻意义。课标要求教材编写 “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 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 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优 秀的教材选文是充满智性光点 的。散文的“智性点”主要体现 在文化风情、象征抒情等类别的 文本中。
如《灯笼》一文,可以从文中 一句话来提炼该文的智性点。原 文说:“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 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缘结”便是《灯笼》的智性点。 关于灯笼的缘结,文中有三:成长 情缘、文化情缘和家国情缘。文 章以灯笼为叙述的起点、焦点和 升华点。呈现智性的第一层次是 “成长情缘”。灯笼凝聚着童年 的生活气息,凝聚着对祖父、母亲 等家人的怀念,存储着关于成长 的时间和空间。呈现智性的第二 层次是“文化情缘”。灯笼是家 乡民俗文化的象征,是节日文化 的重要元素,更是历史文化的微 型寄托。呈现智性的第三层次是 “家国情缘”。作者借助灯笼意 象由成长情缘过渡到文化情缘, 最后升华至家国情缘。文末化 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一词,结合当时之 国运时事,直抒胸臆:“你听,正 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 下的马前卒。”20世纪30年代, 祖国家园惨遭践踏蹂躏,文人志
zhuanti 52279@ 163. com
士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保家卫 国。其强烈的民族担当精神,值 得敬佩。散文的智性点是难以 穷尽的,这正是散文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选点”解读散文,还可以体 会“意境”点,辨析“风格”点,品 赏“辞饰”点,等等。
提倡“选点”解读散文,重在 寻阅读散文简而佳的视角,以 点带面,牵一点而动全文,从而有 的放矢地把握“这一篇”或“这一 类”散文文本的核心特质,深刻领 会语言文字的奥义,提升师生阅 读理解力。
参考文献:[1]
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
设计的原理[J ].语文教学通讯, 2012(5).
[2]
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
审美建构[M  ].深圳:海天出版 社,1997: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2:32.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 “十三五”规划第五批课题“初中 语文三步选点阅读教学研究” (立项编号:2020KTG 59 )研究成 果之一。〕
(编辑:张莉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
202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5:3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8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散文   情感   层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