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的对口性研究

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的对口性研究
一、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就业的大学生中专业不对口的比比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历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最高仅在三成左右,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与专业方向不对口,大学生在择业方面无法按照自身意愿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往往屈就于自己并不喜欢或不对口的工作。为此,本文在总结了我国对于此问题相关领域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从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本身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对口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
二、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不对口性原因分析
(一)高校原因
首先,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2014年6月,我国有727万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尤其是热门专业会出现供求失衡的问题。如目前的金融专业,学校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数目过于庞大。所以复合型的人才才更会受到青睐。
其次,部分专业内容相似,专业毕业生互补性较强。这种现象,在文科专业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据复旦大学发布的《2010年复旦就业行业报告》中显示,依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实际流向的统计分析数据,文
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所学专业的互补性强。“业内工作没有不可替代性,准谁都能做”。对比文科,医学、工学等专业,对口率较高。主要因为与这些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具有优势。
最后,学校对部分专业的培养与学习缺乏经验背景和环境,甚至缺乏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纸上谈兵的现象较多。同时部分学校尚未真正了解到市场的人才需求。学生难以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专业技能难以达到单位要求标准。以金融行业为例,虽然目前普通和初级金融专业人才供大于求,但是企业所需求的高端实用型人才却是千金难求。
(二)学生原因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自我、专业以及职业等认知缺乏或者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在大学学习中缺乏热情与动力,造成专业水平不高。
招贴设计论文其次,部分学生没有准自己的位臵,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问题和自身能力间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完全适应大学中的自主学习生活。进人大学后还是以提高绩点为主要目的,至于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如何提高职业能力,大都没有这个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实践能力有明显的缺陷,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这会加剧专业不对口圭亚那事件
的现象。在当前毕业生供大于求,单位选择余地很大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甚至会选择综合能力较高的非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另外,当今社会大学生功利心较强,片面追求狭隘的知识,而轻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导致他们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黑芝
最后,毕业大学生缺乏就业意识,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工作。很多大学缺乏实习经验或者对于专业相关的单位不甚了解。更有甚者根本没有想过要什么样的工作。就业时,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只好抱着“先择业、后就业”的心态,这导致他们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三)用人单位原因
一个是用人单位追求短期效益。一方面由于大量毕业生涌人社会造成专业人才供求失衡,使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方面处于完全主动性和强势地位。这也造成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简单接触英语的行业就要求英语四六级,等等。这样使得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配臵。这种极不公平的“买方市场”加大了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的规模。另一方面,一部分企业为了短期获利,不愿增加培训人才上的成本,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等同于直接将他们拒之门外,大学生就业步步为营。另一个是用人单位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不得不非专业人才。例如:据专家估计,未来3到5年内,新闻媒体人才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在60万到80万人,新闻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但为什么会对口就业率低?因为用人单位觉得部分新闻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太差。
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生总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人才市场的中介服务部门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臵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定位初级、管理粗放、产品粗糙。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扩招速度和大学生总量的增长快于为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增长;二是人才服务机构过去一直由政府所属机构独立经营,缺少竞争性,发展较慢;三是人力资源服务业传人我国较晚,技术性、技能性、理论性以及专业化的公司还没有成长起来。大学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合理配臵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当前需要从三方面研究与实践:一是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中介公司,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二是规范中介市场,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使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产品逐渐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多样化,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三是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使得人力资源的得到合理有效的配臵。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元化的,解决这样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长期的努力,从多方面下手,逐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对口性研究实际调查
(一)数据的选取、采集及分析液膜分离
为了更好得了解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对口性问题,我们对在校学生、刚就业学生和就业三年以上学生做了一些问卷调查,也为如何缓解这一问题提供了便利。
其一,我们对刚就业的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所学专业的实用性调查,结果发现有34%认为所学专业很有用,有犯%认为有一定用途,有21%认为用途较小,剩下13%认为基本没用,大多都是在实习中获得。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的专业知识理论性较强,缺乏实用性。
其二,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针对他们自身对于工作与专业对口问题,其中50%大学生觉得薪水高就可以,25%大学生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工作,21%大学生选择了对口专业方面的工作,4%大学生选择了其他。由此可以看出,薪水高是一个重要的择业方向,使得一部分人为了高薪去从事其他单位的工作,加剧了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不对口性。
其三,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的调查中,用人单位看重程
度由大到轻分别是学校名气、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相貌身高、地方语言。这就说明用人单位对学校名气、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是很看重的。但目前的大学教育的理论性大于践性,大学生的实务技能和工作经验比较差,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满足单位的需求而失业或转行,这加剧了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不对口性。
(二)数据反映的相关问题及分析
l高校在设臵专业时未考虑到社会的未来经济的变化发展,专业设臵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招生时的热
门专业到了毕业时成了滞销专业。这些失业人员大部分会从事一些门槛比较低的非本专业的工作,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现状。
lds2.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出现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问题,这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许多毕业生根本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而不得不改行其他行业,这加剧了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这种现状。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并不是十分完善,很多专业之间存在互补性,专业知识的重复,浪费了人力物力,造成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局面,加剧了专业不对口的现状。
3.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明显缺乏实用性。很多大学毕业生是纸上谈兵,但实践能力很差,这和大学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这也使得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无法满足就业单位的需求,造成失业。从而加剧了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不对口性。
4最后,大学生择业观是主观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都是比较浮躁、功利的。很多毕业生选工作时首先看重的是收人的多少,而一些专业的供给太大,造成这些专业所对口的工作的工资比较低,这部分专业的人有一部分会改行选择更高工资水平,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加剧了这种不对口性。
五、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对口率的相关建议
(一)从学校的角度来看:l高校的专业设臵应当有自己的特,尽量减少一些无用专业的开设。2.学校专业课程的开设应该与用人单位所需进行高程度的契合,增加大学生毕业后从业的适应性与实用性。3.高校可设臵较为灵活的转专业的制度,对于申请更换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意愿方便其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
(二)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l多与相应高校沟通,可开设有利于学生就业对口的课程。2.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应多吸纳大学生工作,新鲜的血液能带来更多的创新与机遇。3.用人单位可多加利用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平台,增加这三个平台的实用性,使得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
(三)从大学毕业生个人角度来看:l大学生首先要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地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2.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学生组织以及校外机构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自己的“交流’,、“谈判’,、“分析’,、“决策’,等工作能力,以便将来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从而避免改行、跳槽的事发生。3.在大学学习中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也应学习和了解其他专业的课程,增强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使自己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小结
公安机关中级执法资格考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其专业对口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口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本身,所以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可以从这三方面
去改善。首先,大学生不妨利用在校选修课的机会,多方面充实非对口专业方面知识内容,积累更多学习知识,这对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调整就业心态很有帮助;也应该多方面了解专业内的职业细分,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能做什么,这样在工作时定位可以更加准确。其次,高校的专业改革也会使专业的口径变大,就业面也会来得更宽。最后,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平台,积极推动三者的相互贯通和资源共享,引导用人企业更多地吸纳就业。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7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业   就业   大学生   工作   毕业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