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重型装甲!——第一代“陶”式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下)

摧毁重型装甲!——第一代“陶”式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下)
作者:横 炮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3期
    研制进程与型号演变
    由于系统集成度较高,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笨重的法制SS12反坦克导弹一个时代,同时在精度、抗干扰性、可靠性、工艺性等方面要求苛刻,所以这注定了休斯飞机公司对于“陶”式步兵重型反坦克导弹的研制既不容易,又不省钱,更不会迅速。自1960年开始预研,1962年进行立项,1965年开始进行样弹打靶,1 9 6 9年投入试生产,到1970年以BGM-71A的制式型号正式入役投入使用,前后经历了10年时间,可谓10年磨一剑。即便如此,列装部队后不久就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对BGM-71A进行了不间断地改进。比如:为满足车载和直升机机载的需要,1973年将其制导导线加长了750米,延长了动力装置的工作时间,使导弹的最大射程由3 000米增大到3 750米。1976年之后,早期生产的地面基型最大射程亦改成了3 750米。为减小在横向风力条件下操作发射装置的困难,1974年改进了发射管,其长度由原来的1 676毫米缩短为1 067毫米,相应地其重量由5.9千克减轻到了5.3千克。由于减小了风力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使用时的抗干扰能力;为适应夜间和不良条件下使用,为BGM-71A研制了AN/TAS-4夜视瞄准具。其工作波段
为8~14微米,冷却气瓶和电池均能工作2小时,用毕可以充电或更换。系统全重7.25千克。到1976年之后,所有对BGM-71A进行的改进被统称为BGM-71B。不过,BGM-71B的改进毕竟有限,经过更大幅度地改进后被称为BGM-71C的新版本又出现了。BGM-71C主要是为对付苏联T-64和T-72坦克而发展的改进型,1978年开始研制,1981年列装服役。就整个武器系统而言,除战斗部外BGM-71C与BGM-71B之间没有区别。BGM-71C配有一个直径保持不变但结构设计完全不同的新型战斗部,重3.8千克,装药重2.43千克,战斗部的改进主要有:将原装药奥克托尔75/25改为威力更大的高能塑料粘结LX-14;在药柱聚能穴另一端的中心部位新设计了一个波形控制器(即隔板);药型罩由单锥60度改为双锥30度/42度;战斗部前端装有一个两节可伸缩的长305毫米的炸高棒,使炸高从原型的119毫米提高到373毫米,保证聚能装药能在接近最佳炸高下爆炸;战斗部上装有压电开关,增加了战斗部起爆的可靠性。以上各型改进使战斗部破甲威力从430毫米提高到理论上的630毫米。
    休斯飞机公司在研制过程中,对实心靶板和复合钢甲的静止及动态进行的大量实弹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以1980年7月31日在陆军白沙武器试验场的打靶为例,对45度钢棒进行的静破甲试验表明它的穿透深度接近600~640毫米。实测破甲孔深636毫米,入口孔径90毫米,金属射流头部速度7 354米/秒。对复合靶板在68度着角下静爆,结果穿透,深505毫米,入口径孔125X90,出口孔61X31。复合靶板是104毫米厚的五层玻璃纤维布,中间夹一层铬钢玉“大枣”,玻璃纤维布前面是80毫米厚、后面是20毫米厚的603钢板。动破甲是对2 300米处设置的25度倾角的、两层100毫米厚钢板射击。两发打靶试验结果,
两发均穿透。第一发入口孔110X70(毫米),出口孔17X15。第二发入口孔径115X70,出口孔很小……显然,这些试验以数字说明BGM-71C破甲效能的提升达到了设计要求。当然,作为代价,BGM-71C相应的导弹发射重量由22.5千克增加到25.7千克,弹体本身由18.9千克增加到19.1千克。但炸高棒以及弹体重量的增加并不影响导弹的空气动力性能。另外需要提及的是,较之BGM-71A/B,BGM-71C导弹的防护包装措施也针对此前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改进,这些改进在形成标准后,不但用于反馈给早期生产的BGM-71A/B,后续生产的第二代“陶”(TOW)式步兵重型反坦克导弹也应用了这些标准。
    与同时期的类似系统相比,第一代“陶”式步兵重型反坦克导弹(BGM-71A/B/C)的使用非常简单。4人制的发射小组只需1~2分钟就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把地面三脚架式发射装置安装好并进行自检和装填弹药,完成发射准备工作,较之法制SS12整个系统显得紧凑、精干而高效。同时,第一代“陶”式步兵重型反坦克导弹的发射和操作也很简单,射手在有效射程内通过光学瞄准具观察到目标后即可发射导弹。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射手的唯一任务就是转动操纵旋钮使瞄准具的十字线中心始终对准目标。击中目标后,抬起发射装置上的桥形箍手柄,导线即自动切断,以便抛弃使用过的包装筒。作为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第一代“陶”式步兵重型反坦克导弹由于跟踪导弹的任务交给了红外测角仪自动去执行,而形成控制指令的任务又由控制箱自动完成。这使之比起以SS11为代表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来讲,射手的负担大大减轻了,并且还提高了命中概率。使用简单必然导致训练简单,“陶”式导弹射手训练只要有几周时间就足够了。而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射手的训练则要复杂困难得多,其对射手的要求也高。以
苏制AT-3“赛格”为例,一个射手在训练期间,总共要在模拟器上发射2 300枚导弹。训练合格后,每周还要在模拟器上继续发射50~60次。在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军队还把模拟装置放到卡车上直接拉到前线,每天由射手进行模拟发射演习。
    不过也应当看到的是,第一代“陶”式步兵重型反坦克导弹(BGM-71A/B/C)的使用虽然简单,但应用模拟器进行训练仍然是必要的,这是由于:1.射手在发射扣操纵时离不开发射装置(炮位),发射时的声响、振动、火光和烟雾等都会给射手带来不利影响,也易被对方发现;2.跟踪时射手不能做过大的机动,否则有可能将导弹甩出红外测角仪视场而使导弹失控,这种清况尤其易发生在视场转换时;3.跟踪操纵过程中发动机的火焰和红外光源的红光亮(红外光源发出的光中有可见光部分)容易分散射手的注意力并带来不利影响。另外,“陶”式导弹没有续航发功机,其增速发动机工作时间短,推力大,因而在它工作期间内形成的火焰和烟雾要比其它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来得大。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有些问题对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反而不存在。正因为如此,“陶”式反坦克导弹仍然需要利用模拟训练器进行模拟训练。而且其模拟训练器和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模拟训练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1972年4月开始在越南经受实战检验,据美国专家评估,检验表明非常成功。在一次战斗中,基本型BGM-71A“陶”式反坦克导弹摧毁了2辆北越BT-76水陆两栖坦克。但轻型坦克并不是评估反坦克导弹系统效能的最好指标,因为大口径机也能洞穿其装甲。这次战斗使用的BGM-71A反坦克导弹是从装备新发射装置的UH-1B“易洛魁人”直升机上发射的。据美国军方称,到1972年5月底美军撤离越南以前,“陶”式反坦克导弹一共摧毁24辆越南坦克,但没有说明具体的坦克型号以及数量明细。
    1962~1979年BGM-71A/B型的研制经费为1.878亿美元,交付近32万枚,月产量2 000~3 000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库存量较大,冷战结束后,美国仍在继续挖掘第一代“陶”式反坦克导弹的技术潜力。比如,休伊导弹系统公司从1996年起开始在“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基础上研制多用途导弹——BLAAM(Bunkes Light Armor And Masonry),该导弹主要用于摧毁掩体、轻型装甲车和建筑物。该导弹的研制受到美国军方新军事理论的影响,即认为城市作战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在快速变化的作战环境中对反坦克武器的要求不断提高。该型导弹2005年开始批量生产。BLAAM导弹布局与BGM-71A反坦克导弹相同,采用了航空喷气公司按照MP I M /SRAW计划为“掠食者”近程反坦克导弹系统研制的战斗部。同时,该型战斗部采用了俄罗斯“玄武岩”国家科学生产企业研制的RMG多用途推进榴弹战斗部的作用模式和原理。BLAAM战斗部有2份装药——聚能装药和杀伤装药,聚能装药用于在掩体或楼房墙壁上炸出窟窿,第二份装药是榴弹,它通过窟窿钻进掩体并在里面爆炸,以爆炸波和破片杀伤里面的敌人有生力量。BLAAM导弹长1 173毫米,重27.8千克。按照美国陆军的意图,应通过修整库存的约5 000枚BGM-71A导弹来大规模生产BLAAM导弹,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导弹的生产成本(约2 930万美元)。
    伊朗对第一代“陶”式导弹的仿制成果
    由于经过12 000多次试验、教练和战斗发射的检验后,“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的可靠性超过93%,所以“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除了被美国及其盟国大量地进行授权生产外,还被很多国家进行了非授权的仿制——比如和美国关系一向不睦的伊朗就是如此。伊朗是中东地区较早拥有先进反坦克导弹的国家之一,
20世纪60~70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作为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最大军事盟友,伊朗在20世纪70年代初便获得了美国刚装备部队不久的第一代“陶”式重型反坦克导弹(BGM-71A/B),首批为100套,随后又数次订购,到1979时,伊朗已经拥有数千枚“陶”式反坦克导弹。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使伊朗认识到要巩固国防必须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随后伊朗军事工业得以全面发展,当时的伊朗军事工业总局与美国建立了许多合作生产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伊朗本地装配并最终实现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国产化,该计划包括合作生产1 000个发射器和30 000枚导弹。但是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美伊关系彻底破裂,美方人员撤出,并将大量资料销毁,零配件供应终止,大量军工生产计划被迫中断,而此时伊朗只装配了部分BGM-71A/B“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导弹系统的装配和仿制工作尚未开始,该计划自然被迫搁置。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政局混乱,与东西方关系恶化,夙敌伊拉克认为打击伊朗的时机来临,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不宣而战,派遣大批部队和战机突袭伊朗,两伊战争爆发。
    虽然在中东战争后期, 以“陶”式反坦克导弹为代表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已经被以军投入实战,但被大量用于战场,始于两伊战争。在战争初期伊朗军队大量使用了BGM-71A/B“陶”反坦克导弹,有力遏制了伊拉克军队的攻势。在随后19 8 2年展开的大反攻中,伊朗陆军航空兵大量发射“陶”式导弹,重创了伊拉克装甲部队,摧毁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辆,在当年底将伊拉克军队赶出了伊朗国土。受到胜利鼓舞的伊朗人决心把战火烧到伊拉克去,至1984年伊朗军队大举攻入伊拉克南部地区。但伊朗人很快发现由于受
到西方及苏联的军事禁运,其武库越来越空虚,而伊拉克靠着海湾国家的财政支持几乎可以从任何国家购买到各种先进武器,此消彼长,战争的天平正在向伊朗不利的方向发展。此时,为了防止伊拉克成为中东霸主而对其构成威胁,以列开始游说并协助美国政府秘密向伊朗高价销售武器及配件来换取黎巴嫩西方人质的获释,而伊朗第一个订购的武器就是“陶”式反坦克导弹,从1985年至1986年伊朗门事件曝光,这种秘密采购行动共进行了5次,伊朗共获得了至少2 008枚“陶”式反坦克导弹(以机载的BGM-71B为主)。在随后1986年展开的“曙光8号”作战中,伊朗军队完全占领了伊拉克的法奥半岛,封闭了其入海口,伊朗人在战斗中再次大规模使用反坦克导弹给伊拉克部队以沉重打击。但是伊朗新购的反坦克导弹根本不能满足快速的战场消耗,巴列维王朝留给伊朗的庞大武库已经不能承受巨大的消耗,1988年7月,武器供应严重不足的伊朗军队在战场上开始走向失败,缺乏反坦克导弹的伊朗陆军航空兵被迫让武装直升机用机炮和去近身拦截伊拉克的钢铁洪流,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各种防空武器的密集火力,伊朗陆军航空兵在中部战线遭到巨大损失,随后战场转入伊朗国土,不久伊朗在不利的情况下被迫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八年战争。
    伊朗在战争后期已经越发感受到武器受制于人的苦涩,为此当时的最高领袖霍梅尼决心搞出伊朗自己的坦克、飞机、导弹、大炮,伊朗军方首先启动的就是自制反坦克导弹计划——基于BGM-71A/B的反坦克导弹系统是其中的关键。伊朗通过多年摸索,并不断吸收外来相关技术,甚至不惜重金从美国走私“陶”式反坦克导弹的零部件进行研究,至1998年,伊朗已经基本完成对“陶”式导弹的仿制。整个研制
工作仍然由伊朗航天工业组织负责,伊朗军方命名该导弹为Toophan-1反坦克导弹(波斯语为:旋风),2000年该型导弹设计定型,由伊朗航天工业组织下属的亚·迈赫迪工业集团负责批量生产,现已批量装备部队,完全替换了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这些老爷弹已经达到了极限寿命)。
    Toophan-1反坦克导弹无论是外形还是性能特征,几乎就是基本型BGM-71A的翻版。整个导弹系统由筒装导弹和发射制导装置组成,导弹弹身由空心装药聚能破甲战斗部、电子舱、固体火箭发动机、控制部件等部分组成,发射制导装置包括地面控制设备、回转体、三脚架,其中地面控制设备包括光学瞄准具、红外测角仪和地面控制箱。Toophan-1反坦克导弹采用光学瞄准与跟踪,有线传输指令,三点法导引,红外半自动制导,射手操纵瞄准镜,使目标落在镜中十字线的交点上,然后发射导弹,制导系统自动操纵导弹,使导弹和瞄准线保持重合,射手只需操作方位调整器追踪,使瞄准线始终对准目标,直到导弹命中。两伊战争中伊朗积累了丰富的反坦克导弹作战经验,因此仿制过程中也采取了相应技术改进,特别在制导系统方面,开发了一套MGS-2先进制导指令系统,主要包括:改进了制导指令的算法,改进了目标追踪方式,提高了抗敌方光电干扰的能力,整个制导装置可实现自动检测。由于实战中“陶”式导弹的自动跟踪器容易将诱饵的曳光管误认为是导弹上所装的曳光管,因此研制者用具有明显红外特征的氙信标代替了导弹上原有的曳光管,以避免跟踪失误。Toophan-1导弹射程为65~3 850米,飞行速度可达310米/秒,采用3.6千克的高爆聚能破甲战斗部,但伊朗在高能研制方面尚有欠缺,该弹对普通钢装甲的垂直破甲厚度略低于原装的美制BGM-71A。为了对付现代日益复杂的反应装甲及复合
装甲,在Toophan-1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伊朗开始基于BGM-71C研制威力更大的Toophan-2步兵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4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74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导弹   伊朗   进行   发射   美国   研制   射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