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概论讲义

绪论
淡水养殖业发展形势
一、我国淡水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意义)
1、提供动物蛋白
人类获取动物蛋白的二条途径:渔猎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水产养殖业比畜牧业更具有优势:
鱼肉中蛋白质含量高,高蛋白低脂肪、DHA、吃鱼健脑,男女老少皆宜。
效益高:变温动物,不需要维持恒温代谢,如牛优质草80:1,而鱼为25—30:1;一般草牛200:1,鱼80:1。
利用天然饲料,养猪不如养羊,养羊不如放塘。
2、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比例不大。
国际市场:换汇率高,1吨草鱼≈50吨小麦或60吨玉米,1吨乌鱼≈40吨普通钢材或57吨小麦。
国内市场:价格稳定、市场广阔。
3、支援大农业
①提供资金:单位面积水面的产值比种植业高得多,在我省一般种经济作物的纯收入为种粮的2倍,而养鱼为种粮的4倍。
②提供有机肥料:100kg 塘泥≈(NH4)2SO4 16.5kg+Ca(H2PO4)2 21.7kg+K2SO4 6.8kg
③为发展农业旱涝保收:任何一个地区陆地与水面应为一定的比例,才能旱涝保收。如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比50年代少1万多M3/秒,水位却高出几十厘米甚至达1.2米。洞庭湖库容量从50年代的293亿M3锐减至174亿M3,泥沙进湖速度:1.29亿M3/年。各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粮还草意义重大。
4、发展淡水养殖尤其是池塘养鱼是一个必然趋势
海洋资源枯竭,水库湖泊受到污染已富营养化,发展池塘养殖大有可为。我省在90年代中后期的渔业致富工程主要是开挖精养鱼塘,发展池塘养鱼。
二、国内外鱼类养殖概况
1、国内概况
简史
我国池塘养鱼世界最早,历史悠久,范蠡《养鱼经》公元前460年即问世了。先养鲤鱼,后因李世民而改养四大家鱼。
近代
建国后成就:
(1)养鱼面积不断扩大,鱼产量显著提高
我国共3亿亩水面,可养水面7500万亩,养殖面积6652.5万亩,其中池塘2644.5万亩。安徽总水面1581万亩,可养780万亩,养殖557.5万亩,其中池塘246万亩。张生伟
2006年全国水产品总量为5250万吨,比05年增长2.8%。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9%。为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2)养鱼品种增加,优质鱼增多
嘎达梅林教案
青、草、鲢、鳙、鲤、鲫、鳊、鲂。各种杂交鲤鲫鱼如:丰鲤、荷沅鲤、岳鲤、建鲤、颖鲤、异育银
鲫、高体鲫、工程鲫(鲤鲫移核鱼)鲮鱼、鲴、鳜、鳗鲡、黄鳝、泥鳅、大口鲶、乌鳢、黄颡鱼、长吻鮠、河豚、胭脂鱼等地方品种。
引进的品种有: 罗非鱼(多种)、白鲫、革胡子鲶、斑点叉尾鮰、加州鲈、淡水白鲳、巴西鲷、淡水青鲨、鲟鱼、锦鲤、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麦加拉)等。
(3)养鱼科学技术有所发
展和提高
总结了“养鱼八字经”
家鱼人工繁殖成功,新型激素使用,名优鱼类的人工繁殖取得进展。
杂交育种、生物工程方面的成绩显著:雌核发育、细胞核移植、性别控制、人工诱导多倍体、体细胞育种、克隆鱼、(70年代克隆金鱼)、转基因鱼等。
主要鱼病得到了控制。
存在的问题:
(1)饲料工业的落后
(2)品种退化(原种、标准化)
(3)草鱼出血病、暴发性鱼病等病毒性病
(4)渔业机械化程度低
(5)生态系统理论问题研究较少
淡水渔业发展趋势:
(1)单一鱼类养殖→以鱼为为主多种水生动植物种植(养殖)、加工、贸易;
(2)单一注重产量→高产、优质、高效;名优、名特比例加大。
(3)施肥→投饵→配合饲料,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4)冬捕→轮捕轮放
(5)小水体→大水面综合开发,如移螺种草养蟹。
(6)传统渔业→现代渔业,现代渔业表现为生态渔业(健康养殖、环境保护)、设施渔业(工厂化、电气化、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现代化渔业还表现为:园林化的环境、工业化的设施、规模化的生产、集约化的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社会化的服务。
(三)国外概况
配合饲料。美国的饲料工业为10大支柱产业之一。
养殖良种化
日本:鳗鲡、虹鳟、鲤鱼、罗非鱼
美国:鲑鳟鱼类、斑点叉尾鮰、鲈鱼(加州鲈)
俄罗斯:鲑鳟鱼类(如哈鱼)、鲟鱼、鲤鱼
非洲:罗非鱼
渔业机械化程度高
海水鱼类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养殖产量
环境保护(水质保护)优于养殖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组织器官与机能特点
三、鱼类的习性和生理特点
四、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简介
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水环境
一、物理环境因子
二、化学环境因子
三、生物环境因子
第三章  饵料与肥料
一、饵料
二、肥料
第四章  鱼苗和鱼种培育
一、鱼苗和鱼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二、鱼苗培育
三、鱼种培育
四、鱼苗和鱼种的运输
第五章  池塘养鱼建筑机械化
一、养鱼池塘应具备的条件
二、鱼种及培育池的准备
三、混养
四、轮捕轮放
五、鱼种套养
艾滋病实名制六、施肥和投饲
七、池塘管理
第六章  网箱养鱼
一、网箱的构造、类型及制作
二、网箱养殖
三、网箱养殖鱼类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  水库养鱼
一、水库养殖鱼放养
二、水库鱼种培育
三、水库拦鱼
sal四、水库养殖鱼合理捕捞
五、水库天然经济鱼类的增殖和保护
第八章  稻田养鱼
一、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
二、稻田养鱼鱼种放养
三、稻田养殖鱼的饲养管理
四、稻田养鱼的收捕
五、新型稻田养鱼高产模式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鱼是终身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
鱼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3个部分。头部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后缘至泄殖孔;尾部是指泄殖孔以后至最后脊椎骨的部分。
鱼类的体形有纺锤形、侧扁形、蛇形等。鲤鱼体形为纺锤形,前端尖,躯干部宽,尾部窄,整个体形呈侧扁的纺锤形,这样的体形可以减少前进时水的阻力,适合于迅速灵活地游泳。鲢鱼、鳙鱼、鳊鱼和鲂鱼为侧扁形,两侧扁,而背腹方向高,从侧面看似菱形。黄鳝和鳗鲡体 形如蛇形,这类鱼喜欢钻洞,也喜欢游泳。
二、组织器官与机能特点
(一) 鳍
鱼鳍可分为偶鳍和奇鳍。偶鳍是指胸鳍和腹鳍;奇鳍是指背鳍、臀鳍和尾鳍。鳍由许多骨质鳍条组成,鳍条间有可以折叠或张开的薄膜。
鳍是鱼的运动和平衡器官。尾鳍的作用是保持身体平衡,推动鱼体前进和控制鱼体运动方向;腹鳍的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背鳍和臀鳍的作用是使鱼体在水中保持稳定的姿态,防止倾斜或摇摆;胸鳍的作用是使鱼体在水中前进、停止和转向以及保持鱼体平衡。
(二) 鳞片
鳞片是一种皮骨,可分为盾鳞和骨鳞,其中骨鳞又分成圆鳞和栉鳞。鳞片覆盖在鱼体表面,多为骨质小圆片,前部生长在皮肤内,排列整齐。鳞片很薄,形状和大小因鱼的种类不同而不同。鲤鱼和鲫鱼的鳞片较大,鲢鱼和鳙鱼的鳞片较小,黄鳝和胡子鲇的鳞片都已退化。鳞片是测定鱼类年龄的主要依据。
(三) 感觉器官
专业教育1.眼  眼位于头部前方两侧。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鱼类,游泳能力强者眼睛发达;生活在水底或穴居的鱼类,眼睛小或已退化。鱼的眼不能闭,只能看到较近的东西。
2.耳  无外耳(耳壳),但在鱼的头骨两侧壁里藏有两个内耳。鱼的内耳具有接受声音刺激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3.皮肤  鱼类皮肤局部分布有味觉器官,皮肤还有感觉芽、陷器和侧线器官等感受器。皮肤感受器具有触觉以及感觉水温、水流及测定方位之功能。
4.鼻腔  眼前方两侧各有一个由皮肤横隔成两个孔的鼻腔。前面的孔为入水孔,后面的孔为出水孔。鼻腔是鱼类的嗅觉器官。
(四) 呼吸器官
鱼的呼吸器官为鳃。在鱼鳃盖下面和咽喉的两侧各有4个鳃,每一个鳃由两个鳃
片构成,每个鳃片由许多鳃丝排列而成,每根鳃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小型的鳃小片。鳃与骨质型鳃弓相连。鳃孔是位于鳃盖下的裂缝,是水流出入的门户。鳃小片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鱼通过鳃盖和口连续不断地一开一合的呼吸,通过鳃片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代谢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五) 消化器官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口、鳃耙、咽喉、食道、肠管、肝和胰脏等器官组成。鲤鱼用口摄取的食物经鳃耙过滤,再流经咽喉,经咽喉齿切断或压碎,再通过食道进入肠管。进入肠管的食物经肠管蠕动和消化液的作用,成为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为鱼类所利用。鱼类肠管的长短与食性有关,肉食性鱼类肠管短,草食性鱼类肠管长。
(六) 鳔
鳔是位于鱼类肠管上部的白长形囊状物。鳔里充满了空气。黑鱼的鳔有1室,鲤和鲫的鳔有2室,鳊和鲂的鳔有3室,黄鳝无鳔。鳔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鱼体内的压力,使内和水环境的压力相平衡。鱼类下沉时排除鳔内的气体,上浮时鳔内则充满气体。
(七) 循环器官
鱼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鱼的血管可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与心房相连接的是静脉血管,与心室要连接的是动脉血管,与细胞组织及动脉和静脉相连接的细小血管为毛细血管。鱼类的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壁薄,心室壁厚。循环系统的作用是为细胞组织输送氧气和养分,并将细胞组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终产物运送至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八) 排泄器官和渗透压
鱼的肾脏是紧贴在体腔背面的一对伸长的器官,既是排泄器官又是造血器官,呈紫红。肾脏的每一小管都开口于输尿管,两条输尿管与膀胱相连,尿液经尿道排至泄殖孔。
鱼类的排泄作用是通过肾脏和鳃进行的。淡水鱼体液离子浓度大于周围环境,根据渗透压原理,水通过鳃丝和口腔表皮等半渗透性膜渗入鱼体,鱼体内多余的盐分也通过鳃、口腔和肾排出体外。
淡水鱼类尿中含有氨和肌酸等成分。在运输活鱼和密集养鱼时,鱼体排出的氨过多,会对鱼体产生危害,应引起注意。
(九) 生殖器官
雌鱼有一对卵巢,位于鱼鳔腹面两侧,非生殖季节细长,生殖季节则膨大,且卵巢里充满了卵子。成熟卵子由卵巢通过输卵管从生殖孔排出体外。
雄鱼有一对精巢,也位于鱼鳔腹面两侧,非生殖季节细长,生殖季节则膨大。性成熟时,鱼精巢呈乳白,充满了乳白的精液,其中有无数精子。精巢通往生殖孔的短管就是输精管。精巢中的精液通过输精管进入生殖孔,被排出体外。鱼类的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
(十) 骨骼、皮肤和肌肉
鱼类的骨骼系统由头骨、躯干骨和鳍骨组成。
鱼的皮肤可分为表皮和真皮两层。包围鳞片是表皮,鳞片的基部与真皮相连。位于真皮之下的是肌肉。肌肉中细小的肌间骨是鱼刺。
(十一) 神经系统
鱼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织所组成。鱼脑由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髓所组成。鱼类的大脑不发达,其前方有嗅觉神经,末端膨大呈球形,被称为嗅球。延髓与脊髓相连,脊髓位于脊椎骨之内,从颈部直通到尾部。
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相联系,并调节体内活动,使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鱼类具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及皮肤感觉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有助于鱼类捕食和逃避敌害。
三、鱼类的习性和生理特点
(一) 栖息环境
鱼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差异很大。鲢鱼生活在水体上层,性情急躁、活泼,行动敏捷;鳙鱼、鲂鱼和鳊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情温顺,活动迟缓;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青鱼、鲤鱼和鲫鱼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它们喜欢食污泥中的螺、蚌、昆虫和水蚯蚓等水生动物。
(二) 食性
大多数鱼类的幼鱼食性基本相同。从鱼卵中孵出的鱼苗都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幼鱼开食时,觅食小型的浮游生物。随着小鱼的生长,开始觅食大型的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生生物。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可将鱼类分为:
1.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此类鱼,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这
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2.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青鱼和鲤鱼即属于此类鱼。青鱼以螺和蚬等软体动物为食,鲤鱼主要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水蚯蚓为食。
3.以水生和陆生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草鱼即属于此类。鳊鱼和团头鲂也能采食部分水生植物。
4.以鱼类为食的鱼类  这类鱼口大,齿利,鳃耙少。狗鱼和鲇鱼即属于此类鱼。
5.以生物腐屑为食的鱼类  这类鱼主要以水底和泥中的动物和植物尸体为食,同时也采食底栖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梭鱼和鲻鱼即属于此类。
6.杂食鱼类  杂食鱼类是指既以动物为食,又以植物为食的鱼类,如鲤鱼和鲫鱼。鲤鱼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昆虫幼虫、螺蛳、黄蚬和幼蚌等底栖动物和虾类为食,同时也采食少量的水生植物、丝状藻类、植物种子和有机腐屑。鲤鱼食性也有季节变化,春季和夏季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3:2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7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鱼类   养殖   养鱼   鱼体   渔业   器官   鳞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