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营养需要与配合饲料中营养素的供给

淡水鱼类营养需要及其应用
叶元土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我国淡水鱼类营养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目前历经30年左右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国水产饲料2005年突破1000万吨、水产淡水养殖产量达到1800万吨左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养殖业和水产饲料工业发展对淡水鱼类营养研究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且淡水鱼类营养研究自身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变时期。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肯定和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到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新形势如何发展,以及如何使我们已经取得的、有限的研究成果更紧密地与水产养殖、水产饲料工业结合,走自主创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之路。
一、蛋白质、氨基酸营养及营养需要需要
(一)蛋白质的营养及需要量
  目前我们基本确定了鲤鱼、草鱼、鲫鱼等重要养殖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这也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依然有许多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或还没有解决好。如何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应用好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水产养殖业、水产饲料工业服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多数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还没有确定
我国的养殖种类数量之多是众所周知的,形成一定养殖产量的种类数量就多达50种以上,这是在其他国家、其他行业所难以见到的情况。
鱼的种类
试验蛋白源
最适CP%
参考文献
草鱼
酪蛋白
22.7727.66
林鼎等,1980
草鱼
酪蛋白
36.70
毛永庆等,1985
草鱼
酪蛋白
41
陈茂松等,1976
草鱼
酪蛋白
2832
廖朝兴等,1987
草鱼
酪蛋白
4143
Dabrowski,1977
青鱼
酪蛋白
41
杨国华等,1981
青鱼
酪蛋白
2941
王道尊等,1984
鲮鱼
酪蛋白
3638
毛永庆等,1985
团头鲂
酪蛋白
33.91
邹志清等,1987
鲤鱼view sonic
酪蛋白
3138
Ogino,1970
斑点叉尾鮰
赫子铭现状
全卵蛋白
3236
Garling,1976
日本鳗鲡
酪蛋白+
Arg+Cys
44.5
Nose,1972
虹鳟
酪蛋白+
浓缩鱼蛋白
3040
Ogino,1976
小口鲈
鱼蛋白
45
Anderson,1981
大口鲈
酪蛋白+
浓缩鱼蛋白
40
Anderson,1981
莫桑比克
罗非鱼
白鱼粉
40
Jauncey,1982
奥利亚非鲫
酪蛋白
+卵蛋白
56深圳市水务局
Winfree,1981
这些种类包括,将野生养殖种类经济驯化并进行人工养殖的种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银鲫、长春鳊、团头鲂、鲮、鳜、乌鳢、鳗鲡、黄鳝、泥鳅、大口鲶、鲶、长吻鮠、中华倒刺鲃、倒刺鲃、翘嘴红鲌、银鲴、塘鲺、中华鲟、史氏鲟、黄颡鱼、瓦氏雅罗鱼、胭脂鱼、梭鲈等30余种;经过人工杂交或选育的养殖种类主要有兴国红鲤、荷包红鲤、建鲤、彭泽鲫、颖鲤、丰鲤、岳鲤、荷元鲤、芙蓉鲤、异育银鲫、湘云鲫等10余种;我国从国外或引进经济鱼类主要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德国镜鲤、白鲫、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革胡子鲶、云斑鮰、斑点叉尾鮰、虹鳟、银鲑、高白鲑、加州鲈、匙吻鲟、欧洲鳗、大口胭脂鱼、大口黑鲈等近50余种。
面对如此庞大的养殖种类数量,目前我们的营养研究有一定基础的种类也仅10余种,如青鱼、草鱼、鲤、鲫、银鲫、团头鲂、大口鲶、长吻鮠、建鲤、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奥利亚罗非鱼、斑点叉尾鮰、虹鳟等。关于鲢、鳙其天然食性是摄食浮游生物的,由于市场行情较好,已经在开始使用人工饲料进行精养了,但是,困惑的是没有营养标准可执行,类似的情况很多。
面对如此情况,饲料企业如何办?我们建议根据养殖种类的食性、饲料企业的特定情况确定未知蛋白质需要量的养殖种类营养需要指标,如肉食性鱼类蛋白质需要量较高,一般在34-40%左右,可以在此范围内确定企业标准,这些种类包括乌鳢、黄鳝、大口鲶、鲶、长吻鮠、加州鲈、翘嘴红鲌、中华鲟、史氏鲟、黄颡鱼、瓦氏雅罗鱼、梭鲈等;杂食性鱼类蛋白质需要量可以在30-34%范围内确定蛋白质需要量,这些种类包括中华倒刺鲃、倒刺鲃、银鲴、泥鳅、银鲫、湘云鲫、奥利亚罗非鱼、德国镜鲤、白鲫、云斑鮰、斑点叉尾鮰等;对于草食性鱼类,蛋白质需要量可以在24-28%范围内确定企业标准,蛋白质量不宜设置的过高,这些种类包括团头鲂、鲢、鳙等。
结合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和目前的生产情况分析,对于一般的养殖种类,建议合理的蛋白质需要量范围应该在2834%左右。其理由是,当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低于28%左右时,一般是销售价格非常低的配合饲料,其配方成本必须控制在13001500/吨,仅有极少数几只蛋白质原料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因此配方中限制了如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质原料的使用,一般只能选择如菜粕、棉粕等原料、甚至价格和质量更低的饲料原料,其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较差、饲料消化利用率很低、对水体的污染也很大,同时,养殖的淡水鱼类也会出现免疫力、抵抗力较差、不耐运输等情况。当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4%
时,为了达到很好的养殖效果,饲料配方成本将超过3000/吨,如果全部使用鱼粉、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等原料,如果蛋白质作到34%以上,配方成本将达到3200/吨以上,且饲料配方空间基本被这些原料占据,使得淀粉原料、油脂原料、颗粒粘接性原料等难以进入配方,营养的平衡性较差。通常,为了藤出这些原料的空间、又要保证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就必须使用高蛋白质原料如血粉、羽毛粉、玉米蛋白粉等,而这些原料的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和实际养殖效果并不好,这些原料对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贡献是有限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将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含量设置如此高呢?因此,建议将淡水鱼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在2834%较为适宜。
是否是所有的养殖鱼类一定要研究其营养需要、开发人工配合饲料呢?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将这么多的养殖种类进行营养研究,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是,一个种类要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必须解决二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哪就是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人工饲料的生产与供给。那些种类需要进行营养研究和饲料开?发除了我们的选择外,更重要的是市场选择的问题。
2生长阶段营养需要
同一养殖种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白质需要量有一定的差异,这既是鱼体自身代谢需要的差异,也是其对饲料蛋白质消化能力、对饲料中有毒副作用物质耐受能力差异所致。养殖动物的阶段营养研究和饲料配制是非常必要的,既是对养殖生理需要的适应,也是对饲料物质的节约。
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特定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应该如何划分?每一个阶段对营养需要的差异到底有多大?诸如此类一系列的问题还没有准确的答案,这是淡水鱼类研究的一个重要缺陷,这将在一定时期内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同的饲料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鱼类生长有阶段性差异,鱼类的生活史中可有性成熟前、性成熟后期和衰老期三阶段,在三个阶段的生长速度有较大的差异。在性成熟前鱼体生长主要表现为体长的生长,而鱼体重量的生长表现不是很明显,该阶段全体重量与体长的关系曲线率变化较大;性成熟期鱼体生长主要表现为鱼体重量的增长,而鱼体体长的变化较小;性成熟后期鱼体生长主要为生殖生长,鱼体重量和体长的变化不明显。从鱼类在自然条件下的营养供给来看,在胚胎发育时期,在消化道形成前重要为内源营养阶段,有卵黄供给营养,在消化道形成时期,
为混合营养阶段,既依赖卵黄的营养、有开始摄食外界营养(主要为生物活饵料),在仔稚鱼阶段(鱼苗)就依赖于摄食的外界营养物质满足需要,到发育完全的幼鱼以后,鱼体摄食能力得到加强,可以主动摄食事物满足营养的需要。
鱼苗期主要为开口饲料,由于对原料的粉碎细度要求很高,颗粒的大小又要很小,在饲料加工上难度很大,饲料需求量也不大,所有一般很少生产淡水鱼开口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多用天然饵料或卤虫卵。
我国养殖的绝大多数鱼类是在性成熟之前,只有少数种类如鲫鱼、罗非鱼、黄颡鱼以及用于繁殖的亲鱼等在性成熟后还在进行养殖。因此,养殖鱼类营养阶段的划分问题主要在性成熟之前。对于性成熟前期的鱼可以设置3个阶段,至于是否是其生长发育的阶段则没有准确的理论基础。每个阶段的蛋白质含量一般设置相差2个百分点即可,如250/尾以前设置为34%250500/尾设置为32%mol comfort500/尾以后设置为30%
3水温(季节)对蛋白质需要量的影响
水产养殖生产不同于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还是一个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因此,养殖季节、水温等均对养殖鱼类的生长、饲料利用和生理条件产生重要的影响。
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生活水域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鱼体内温度一般较环境水温高1左右℃。水温的变化会影响到鱼类新陈代谢的强度,因而亦就影响到鱼类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效率等。依温水性鱼类在不同水温下的生长状况,可将鱼类生长期分为三个阶段:①弱度生长期,水温在1015℃,鱼类体重仅有缓慢生长;②一般生长期,水温在1524℃,鱼类体长、体重增加速度保持正常;③最适生长期,水温2430℃,鱼类体长、体重增长速度最快。
温州医学院学报
  1:主要养殖鱼类适温能力(℃)
种类
生长最低温
适应低温
最适温
适应高温
最高温
鲤鱼
8
15
2226
30
34
草鱼
10
15
2428
32
35
青鱼
10
15
2428
32
35
罗非鱼
14
20
2530
35
38
虹鳟
3
8
1018
20
25
不同种类的鱼对温度要求和适应范围有一定差异(表1)。鲤、鲫鱼的生长起点水温为8汕头大学学报~9℃;而青鱼、草鱼、鲢、鳙、鲂等大多数鱼类在15℃以上才进入明显的生长期;罗非鱼、淡水白鲳在18℃以上开始明显的摄食生长,2835℃为适宜生长期;虹鳟鱼在6℃以上开始明显摄食,1020℃为适宜生长期,25℃以上就会因水温过高而死亡。
水温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发育、代谢强度的关键性环境因素。在水温低时要满足快速生长就必须增加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并保障蛋白质的质量,即要增加鱼粉等优质蛋白质原料的使用比例;当水温较高时,可以适当降低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即可以适当增加菜粕、棉粕的使用比例。但是,具体在何种水温、哪个季节该用多少蛋白质含量、何种程度的蛋白质质量进行匹配的问题还难以准确界定,这也是饲料配制技术的一大难点所在。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淡水鱼类在1314℃以下时,鱼体利用氨基酸作为能量代谢的能力大大下降,在代谢适应方面则转为以脂肪作为能量为主。同时,在这个水温下鱼体的摄食率也大大下降,因此,要么就不投喂饲料,要么就必须增加配合饲料中油脂的含量,如虹鳟等冷水性鱼类配合饲料中油脂的比例高达10%以上,高的已经作到20%左右的油脂。在水温18℃以下时,鱼体代谢也不是很活跃,此时的配合饲料蛋白质用量、蛋白质质量即油脂
的用量均应该较高才能保障鱼体快速生长的需要。鱼类快速生长的最佳水温是在2426℃左右,当水温超过30℃时鱼体的应急反应很强,生长也会下降。
4、蛋白质需要量与鱼体生长阶段、环境水温的适应
根据以上分析,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水温(季节)变化的协调问题,可以保持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便,但是蛋白质的质量、油脂含量和质量要做响应的调整。如在春季,可以适当增加油脂的含量,选择优质的油脂原料如猪油、豆油、膨化大豆、菜籽等,蛋白质原料可以适当增加鱼粉的用量。当水温达到25℃左右时,可以适当降低12个百分点的鱼粉的用量,增加菜粕、棉粕的用量,油脂原料也可以适当调整。
最终决定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因素必须考虑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环境水温(季节)和蛋白质质量,以及饲料中油脂的含量。例如,对于越冬后的养殖鱼类,其体重已经达到500/尾以上,按照生长阶段应该使用低蛋白质含量如30%的配合饲料,但是水温还很低,可能只有1416℃左右,此时如果要保障其生长速度就必须提高一个等级设计和使用配合饲料,可以使用32%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否则生长速度很低、饲料系数会很高。
在一个生长周期,可以考虑3个生长阶段:6月以前、7-9月、10月及以后,在6月以前水温较低,养殖鱼类如果要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就必须增加蛋白质质量、尤其是油脂的量和矿物质的量;7-9月水温较高,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数量;10月,水温已经开始下降,鱼类准备越冬,要积累脂肪和增加肥度,因此可以适当降低饲料油脂量,增加淀粉含量以依赖于鱼体自身转化脂肪的能力,储存鱼体自身需要的脂肪、增加其肥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1:1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70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饲料   蛋白质   养殖   鱼类   生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