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

试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Ñ
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
龙华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渔业资源包括各种鱼类、水生经济动植物、水生野生动物和水生饵料生物等。我国水产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但渔业资源状况并不理想,渔业资源保障过度依赖国内,对世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较迟缓。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我国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了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淡水渔业;渔业资源;资源安全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S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278(2000)04-0016-03
我国水域辽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库池塘星罗棋布,多种多样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多样性(Multiformity)的水生生物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渔业国。我国于60年代突破了/四大家鱼0的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我国淡水养殖对象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目前的淡水鱼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是淡水养殖业最发达的国家。渔业资源(Fishery Resources)是水产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当前,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已经对我国的渔业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人工饲养的鱼类生产性状逐年退化、抗逆性能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渔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渔业资源的盛衰同水域环境、水利工程、工农业生产和渔业自身发展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为我国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寻求一条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可持续发展(Sustainainable D evelpment)0理论是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整体的、和谐的社会发展观。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能力的发展。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是作为对以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人口、能源、粮食、资源等一系列难题的反应而产生的,是对人类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发展观的一种沉重反思。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渔业生产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资源的利用与环境的保护应尽可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渔业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内外渔业界共同议论的热点。为探讨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系统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地由粗放型经济过渡到集约型经济,作者认为,以我国渔业资源和养殖生产的特点与优势为依据,研究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探讨并建立我国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是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快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进程,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重要战略意图。
渔业资源(即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具有经济、社会、美学价值,现在或将来可以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它不仅包括水域中蕴藏的各种鱼类和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包括所有与
渔业生产和环境有关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饵料生物等的种类和数量。渔业资源蕴藏量和生物多样性是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现存鱼类可分为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是脊椎动物中最繁盛的一个类。根据最新的核查,它的种类已经达到24618种,隶属于57目482科4258属。其中圆口类84种,软骨鱼类846种,硬骨鱼类23688种。在这些鱼类中,生活于内陆水域的(即淡水鱼类)996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015%;生活于河口或洄游于咸淡水间的499种,占2%;生活于海洋的14153种,占5715%。5中国鱼类系统检索6(1987)一书列出了我国的鱼类共有43目282科1077属2831种,近年来还不断有新属新种发现。
从主要水系的鱼类组成来看[1~4],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绝大部分鱼类是温水性,自然分布于我国的土著淡水鱼类有804种。鲤科鱼类在我国的江河中繁衍了数百万年,有较强的适应力,种类和数量最多。鲤形目种类达623种,分别隶属于6科160属,占内陆水域鱼类总数的7712%;此外,鲇形目鱼类84种,占1014%;鲈形目和鲑形目鱼类分别占619%和217%;其余为鲟形目、鱼由形目、鱼雪形目、鱼非形目、鱼将形目、刺鱼目、七鳃鳗目、颌针鱼目及合鳃鱼目。其中大约有二分之一的种类可供常用,常见的经济鱼类有50多种,可作为养殖对象的有20余种。以我国四大江河水系为例,长江水系的鲤科鱼类共164种,占46151%,鳅科、鱼危科、平鳍鳅科、虾虎鱼科及其它32科共计206种;黄河水系的鲤科鱼类共87种,占4515%,鳅科、虾虎鱼科、鱼危科、银鱼科、鱼屯科及其它21科共计104种;黑龙江水系的鲤科鱼类共59种,占5212%,鲑科、鱼危科、鲟科、虾虎鱼科及其它18科
共计74种;珠江水系的鲤科鱼类共81种,占4716%,鱼危科、虾虎鱼科、塘鳢科、鳅科及其它20科共计89种。我国主要捕捞与养殖的湖泊均集中在长江、黄河和黑龙江流域,湖泊鱼类组成也以鲤科鱼类为主,不少鱼类属于洄游或半洄游性,专门生活于湖泊中的鱼类不多[5]。
#
16七彩魔方
#(总第110期)水利渔业2000年第20卷第4期
收稿日期:2000-01-15
从捕捞量和渔获物来看[1,2],我国淡水渔业产量中养殖产量比重逐年上升,而捕捞量比重却逐年下降。长江流域水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气候温和,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鱼类资源相当丰盛,不但种类多,数量也大,渔业产量约占全国的60%,是我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集中分布区。捕捞的自然经济鱼类有70种以上,虾、蚌、蟹等的种类、产量和产值也很可观。1955~1971年长江鱼产量比较稳定,年均产量在26万t左右,1972~1996年鱼产量呈波浪式的下降。1994年居长江中上游渔业产量首位的是铜鱼和园口铜鱼,占总鱼产量的23196%,黄颡鱼、鲶和鲤分别占11138%、10173%和12108%,这4种鱼已成为长江中上游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长江干流江湖半洄游性的/四大家鱼0分别
占总产量的7138%、3149%、5171%和2168%,上游江段特有的白甲鱼、中华倒刺鱼巴、岩原鲤等在渔获物中已很少见到。定居性的鲤、鲫仍是湖泊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1996年鄱阳湖鲤、鲫产量占总产量的4312%,/四大家鱼0占3111%。由于坝闸的兴建, /四大家鱼0等半洄游性鱼类显著下降,而定居性鱼类(鲤、鲫、鲶等)在渔获物中相对稳定。此外,在长江干流中漂流性卵的鱼类有20余种,长江中下游盛产的/四大家鱼0鱼苗向来享有盛名,1965年以前,占全国/四大家鱼0鱼苗总产量的70%~80%。由于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近年来,人工繁殖鱼苗约占95%以上,逐渐代替了天然鱼苗。长江流域的铜鱼、鳗鲡等经济鱼类的鱼苗、数量一直很可观。总之,长江水系的渔业资源结构正向恶性转化,其它各水系渔业资源的变化虽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资源蕴藏量减少,捕捞量无论在干流和附属水域都在急剧下降,渔获物组成和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大中型经济鱼类资源减少,小型野杂鱼类及渔业预备资源比重增大。
从我国养殖鱼类的品种资源来看,包括自然资源、地方品种、引种驯化和人工育种4个方面。地方品种一般是在自然变异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人工筛选和自然选择而成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地方养殖品种。鱼类杂交育种、雌核发育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的应用,不仅满足了鱼类养殖生产发展对鱼类优良品种的要求,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鱼类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这方面尤其以鲤科鱼类种内和属种间杂交组合的生产应用的前景最广泛。目前,我国淡水养殖鲤科鱼类的产量已占世界鲤科鱼类总产量的60%,其中鲤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淡水养殖对象。在
鲤[6]的自然资源中,鲤属的中鲤亚属有4个种和1个亚种,即小鲤、抚仙小鲤、异龙中鲤、三角鲤和龙州鲤,而鲤亚属又有13个种(亚种),即尖鳍鲤、西鲤、鲤、华南鲤(元江鲤)、杞麓鲤、厚唇鲤、大眼鲤、春鲤、大头鲤(柏氏鲤)、洱海大头鲤、云南鲤、大理云南鲤和翘嘴鲤,地方品种有团鲤、肉鲤、火鲤、呆鲤、海鲤、黄河鲤、芙蓉鲤、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等,引进品种有散鳞镜鲤、德国镜鲤和乌克兰散鳞镜鲤等。人工育种的品种更是数不胜数,如肥鲤、丰鲤、颖鲤、建鲤、岳鲤、红镜鲤、柏元鲤、荷元鲤等等。另外,还有非鲤属的拟鲤、鱼巴鲤、乌原鲤和岩原鲤等。又如在鲫属的自然资源中,我国的鲫有2个种和1个亚种,即鲫、黑鲫和银鲫。地方品种有江西澎泽鲫、滇池高背鲫、湖南红鲫、贵州普安鲫、广东缩骨鲫和河南淇河鲫。引进品种有白鲫,又称大阪鲫。杂交育种和雌核发育的种类有湘鲫、高邮杂交鲫、松浦鲫、异育银鲫、滇池高背鲫、广东缩骨鲫、河南淇河鲫、贵州普安鲫A型和江西彭泽鲫等。在引种驯化方面,我国从60年代起,先后引进了白鲫、散鳞镜鲤、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有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和罗氏沼虾、牛蛙。80年代以来,又从国外或引进了约40种养殖新品种,如虹鳟、美国青蛙、尖吻鲈、加州鲈(大口黑鲈)、高白鲑、沟鲶(鲇)、革胡子鲶、淡水白鲳(短盖巨脂鲤)、斑点叉尾鱼回、德国镜鲤、乌克兰散鳞镜鲤等。鳗鲡(日本鳗)由于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养鳗业蓬勃发展,但研究鳗苗人工繁殖进展太慢,目前仍不能过苗种生产关,近年来开始引进资源量数倍于日本鳗苗的欧洲鳗苗和美洲鳗苗。
从我国水生野生动物种类与分布[7,8]来看,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有63种。
淡水水生野生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长江流域是我国淡水水生野生动物分布较多的地区,如中华鲟、长江鲟(达氏鲟)、白鲟、白鳍豚、江豚、胭脂鱼、大鲵、鼋、等。中华鲟隶属于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是一种洄游性的鲟科鱼类。葛洲坝枢纽兴建前,其产卵场位于长江上游及金沙江下游,资源量约为2000尾。葛洲坝枢纽兴建后,滞留于坝下江段的中华鲟已在新形成的产卵场自然繁殖。长江鲟是一种定居于长江上游的鲟科鱼类,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鲟分布于长江干流和四川省境内的主要支流,成鱼数量十分稀少。白鳍豚隶属于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其体分布于从枝城至崇明岛间约1600km的长江内,到1997年时其数量已不足100头。江豚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小型豚类,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江豚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区域,在洞庭湖、鄱阳湖也有江豚出没,每年长江中约有500多头幼豚出生。胭脂鱼隶属于鲤形目亚口鱼科,为这一科在亚洲大陆唯一的代表种,分布于长江和闽江,目前在闽江胭脂鱼已极为罕见。大鲵(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在珠江、长江、黄河中上游支流的17个省区均有分布。其它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还有鼋(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隶属于爬行纲鳄目鼍科)等,它们均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现在它们的资源已严重衰竭,原有的重要水生经济动物一个个地变为珍稀动物,有些甚至濒临灭绝,有些虽还有一定的资源,但已经不能构成完整的遗传体。除此之外,我国现极需保护的种类已达100多种。
名贵水生经济动物有鳇、鲥、香鱼、铜鱼、史氏鲟、长吻鱼危、广东鲂、大北鲑、卷口鱼、哲罗鱼、
翘嘴红鱼白、大银鱼、哈鱼、黑斑狗鱼、齐口裂腹鱼等,甲壳类有米虾、沼虾、白虾、小长臂虾和中华绒螯蟹等,贝类有三角帆蚌、皱纹冠螺蚌、田螺等,两栖类有蛙、大鲵等,爬行类有龟、鳖等。在各种水生植物中,经济价值高的有芦苇、菱藕、
#
17
#
2000年第20卷第4期水利渔业(总第110期)
茭白、芡实等,还有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如湘莲、白莲、馄饨菱、小青菱等。此外,金鱼、热带鱼、锦鲤、绿毛龟等观赏动物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从河口海(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和入河口的海洋鱼类来看,共有238种,分别隶属于22目73科144属,大半是有食用价值的名贵经济鱼类,如马苏哈鱼、驼背哈鱼、赤鱼工、花鲚、前颌间银鱼、弓斑东方鱼屯、暗纹东方鱼屯、日本七鳃鳗、滩头雅罗鱼等。还有大量河口半咸水鱼类,如鲻、鱼甬、黄鳍鲷、梭花鲈、尖吻鲈、梅童鱼(姑鱼)、舌虾虎鱼、红狼牙虾虎鱼等。这些都是亟待保护和需要进一步开发的重要经济鱼类。
我国的渔业资源还包括各水系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9]。我国内陆水域浮游生
物总计110属201种,底栖生物有约600种。如长江水系的浮游植物有174属(含硅藻、金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藻类孢子等),浮游动物有170种(含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底栖动物273种(含原生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等)。黄河水系的浮游植物有174属,浮游动物有112种,底栖动物169种。湖泊中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种类也较类似,如太湖浮游植物有134个属,浮游动物有133个属,而底栖动物则以螺、蚌、蚬等占生物量的主体。我国主要水系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有186种,隶属于40科76属。江河湖泊中水生高等植物有70多种,分属30多个科、50多个属,其中蕨类6种以上,种子植物60余种,如挺水植物(芦苇、莲、蒲草等)、漂浮植物(浮萍、满江红、水浮莲、紫萍等)、浮叶植物(野菱、杏菜、金银莲花等)、沉水植物(金鱼藻、聚草、黄丝草等)。这些生长茂盛、资源丰富的水草以及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许多是水产养殖业及其它养殖业不可缺少的天然饵料生物。
我国水生生物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上述大型动植物种类以外,还包括可以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和可以作为鱼用疫苗或生物防治(载体)的微生物,如芽胞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类链球菌、酵母菌等,还有大量水生细菌作为异养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我国淡水渔业资源蕴藏量和鱼类种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不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数量也很可观,是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最优越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渔业资源的安全正受到严重威胁。
渔业资源安全(Fishery Resources Safety)是指可以持续、稳定、及时和足量地获取渔业资源所需的状态。我国的水资源人均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水资源较为匮乏;我国土地农业用率仅为56%,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9%;森林覆盖率尚不及14%,低于2515%的世界平均水平[10]。我国人口增长规模较大,加上对动物性蛋白需求的增长,资源浪费与破坏现象严重,无疑加大人口对资源的压力。目前世界耕地面积逐年缩小,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粮食短缺的威胁。在1992年的国际营养大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了渔业与粮食安全问题。在1995年的世界渔业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把水产品列为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将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世界渔业大会,/持续渔业与粮食安全0被确定为大会的主题,可见渔业与粮食的密切关系。
南方周末特稿由于环境污染加剧和捕捞强度增加,天然渔业资源逐年衰竭,迫使人们不得不将发展水产业的目光转向养殖业。我国从1993年起,养殖产量已占总产量的5216%,从而使我国人工养殖水产品的产量超过天然捕捞产量,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产量超过天然捕捞量的唯一国家。1985~1995年10年间,世界水产养殖年产量由770万t增加到2130万t,而天然捕捞产量近几年都稳定在6000万t左右。目前,亚洲的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的89%,我国又占亚洲的59%,淡水养殖总产量已占世界的68%。199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813129万t,其中淡水水产品产量为1253139万t,占总产量的4416%。现在,我国水产品已占全球总产量的1/4,人均占有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19kg),且仍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10,11]。但另一方面,我国渔业资源状况并不理想,渔业资源已强度开发利用,潜力不大,渔业资源
今后满足不了劳动力增长的需求。我国渔业资源安全总体基本态势是数量多、种类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并存,严重威胁着资源安全;资源保障过度依赖国内,对世界资源开发利用较迟缓。总之,我国渔业资源状况居世界中下水平,形势严峻、希望较大、任务较重。
参考文献:
[1]长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协作组.长江水系渔业资源
[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50~256.
[2]黄河水系渔业资源调查协作组.黄河水系渔业资源
[M].大连: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8~155.
[3]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研究室.长江鱼类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5~217.
[4]李思忠.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81.127~149.
[5]宁宗德,魏开金,陈光凤,等.中国湖泊、水库渔业现
状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61.
[6]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M].上海:上海外文文献数据库
人民出版社,1977.396~430.紫光阁微博
[7]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水产业[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220~328.
[8]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
#渔业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46
~520.
[9]韩茂森.淡水生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3~32.
[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1996.112~167.
[11]湖北省渔业协会.中越水产专家科技研讨会论文
集[C].荆州:5淡水渔业6杂志社,1998.55~106.置换贴图
(责任编辑张俊友)
#
18
#(总第110期)水利渔业2000年第20卷第4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1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6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鱼类   渔业资源   经济   渔业   资源   水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